華文網

票據案涉資超100億,投資者如何避開風險是關鍵

票據市場的大案看票據理財

2016年,票據市場風起雲湧,很多銀行都在票據這塊業務上栽了跟頭。比如年初農業銀行北京分行被曝出39.15億元的票據案件,中信銀行蘭州分行發生9.69億元票據無法兌付的風險事件,

天津銀行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涉及金額7.86億元人民幣的風險事件,寧波銀行深圳分行原員工違規辦理票據業務,涉及金額高達32億元,龍江銀行冒名辦理貼現6億元等等。從已公開的票據事件看,2016年大票據事件涉及的總金額已經超過了100億元。

銀行票據案涉資超過100億元,投資者如何避開風險是關鍵

關於農行39億元票據案,簡單來說就是農行從別的銀行買了39億元的票據,

放在保險櫃裡,等到期拿出來換錢。結果就在快到期的時候,打開保險櫃一看,票據變成了一堆廢紙,也就是說,被人給調包了。誰幹的?原來是農行下面的兩名員工和外面的一家票據仲介機構聯合作案,讓票據流到了票據仲介手裡,票據仲介拿到票據之後,找到另外一家銀行通過貼現的方式把錢給套了出來。錢套出來幹嘛?拿去炒股了。
本來這家仲介是想通過炒股來盈利,在到期之前,把錢再還回銀行,結果不巧碰上了股價下跌,錢就被套住了,從而出現巨大的資金缺口無法兌付,最終事情敗露,到了無法收場的地步。

中信銀行蘭州分行涉及金額9.69億元的票據事件,也是銀行的員工和票據仲介合謀,先是用虛假的銀行存款單等檔在銀行辦理承兌匯票業務,取得銀行票據後再進行貼現,套現後也是用於炒股。

這兩個案件並不是什麼高智商犯罪,雖然出事的環節不同:一個是在票據的保管環節,一個是在辦理承兌匯票環節。但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銀行內部員工和外部人員內外勾結在作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銀行的內控制度存在著一些缺陷。

這些由於虛假票據、虛假詐騙、道德風險而頻發的紙質票據大案,也讓監管層下定決心大力推行電子票據,來保障票據市場的正常運行。

那是不是說電子票據就不能造假?

唐伯虎說:誰說沒有槍頭就戳不死人呢?虎哥說:誰說電子票據就不能造假呢?

話說紙質票據的風險,那是非常高的,紙票克隆、複製等案件層出不窮,而電子票據無論是在安全性還是在效率上都有很大的優勢。央行某部門負責人也說:“電子票不僅簡化手續,提高效率,還可以防控假票風險,電票系統目前尚未發生一筆欺詐案件或風險案件。

因為電票從‘出生’一直到‘死亡’,在每個環節、每個點上都非常的清晰,一目了然。”可這話剛說沒多久,電子匯票就出事了,發生了牽涉到工商銀行、恒豐銀行、焦作銀行,總金額達10億元的票據大案,沒錯,就是電子票據,這正是震驚金融圈的首起電子票據造假案。

2016年8月10日,恒豐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對票據進行內查,發現一批承兌行為“焦作中旅銀行”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可能存在問題,隨即向該銀行查詢,其結果讓人驚掉了下巴,焦作中旅銀行表示:對於票據的事,我們完全不知情,材料肯定是偽造的,有人冒充我們銀行在外活動。恒豐銀行隨即報案。

後查明,此案是河南焦作中旅銀行離職人員,冒充銀行人員偽造開戶資料和印鑒,然後在工商銀行廊坊分行開辦電票代理承兌業務,分別為多家企業開出了總額近13億元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然後往各家銀行進行貼現。一看是國有大行工商銀行的背書,又是央行的電子匯票,恒豐銀行轉貼金額就超過了10億元。

虎哥為大家模擬一下,如果在法庭上法官問,這個事情是誰的責任?

河南焦作中旅銀行一定會這樣辯稱:我行對票據本身並不知情,這個所謂的票據承兌行,其相關的資料和印鑒的造假十分逼真,這是對程式和材料很熟悉甚至知道我行印鑒暗記的離職員工無法無天、不怕死的個人行為,他自己在外面瞎搞,怪我咯?

工商銀行一定會這麼說:我們國有大行給城商行和農商行代開戶,是常態的業務,紙票和電票在開具中的材料都差不多,包括票據支付合同、發票和承兌行的總行印章的暗記,都很難看出什麼問題,造假的騙子手段太厲害,實在是防不勝防,這也不能怪我。

恒豐銀行一定會這麼說:這票據是在央行的電票系統中,也有國有第一大行的背書,任何一家銀行肯定都是願意貼現的。作為一項基礎的票據業務,我們恒豐銀行關注的更多的是出票行,也就是工商銀行。我敢說無論偽造開戶資料的票據拿到哪一家銀行,都是百分之百能夠貼現的。唉,全都是因為出票行不負責任,才讓我們恒豐銀行倒楣“中槍”。

銀行在對票據貼現時,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票行與承兌行都是同一家銀行。即使不是同一家,銀行往往更加關注出票行,願意相信出票行已經把好了關,從而缺少了與承兌行溝通這一環節。這個案件的根本就是有人鑽了電票制度的漏洞。我們知道,城商行和農商行不能直接對接電票系統,於是他們就需要找國有大行來代開戶,但是開戶的材料和印鑒是偽造的,結果貼現的銀行就中了槍。工商銀行廊坊分行在票據代開戶過程中正是缺少了向承兌行驗證的關鍵一環,才釀成了大禍。設想當時如果工商銀行在代開戶時,能事先查驗一下,就阻斷了後續貼現的可能,這個事情就不會發生。同樣如果恒豐銀行在貼現之前,找承兌行查驗一下,這個事情也不會發生。究其原因,都是各個銀行未盡到該盡的責任。所以說電子票據要麼不出問題,要麼就會出大問題。因為票據造假已經趨向集團化、專業化,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

新浪微財富和深圳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中匯線上合作,最後爆發的兌付危機又是怎麼回事?

2014年12月,北京新浪公司總部門口出現了一群舉著維權橫幅的投資者,這一幕出現的原因是,這些投資者在新浪微財富上投資的資金無法兌付了。

新浪微財富是新浪在2014年4月份上線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定位為資產分銷加行銷平臺。微財富僅作為中間平臺,不參與交易,由使用者和資產提供方直接交易,新浪微財富只發揮其互聯網公司能帶來流量的作用,其實也發揮了平臺背書的作用。而深圳市中匯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運營的中匯線上,這是在2013年7月份上線,主營業務為銀行承兌匯票質押融資的P2B,也是新浪微財富合作的資產方之一。

中匯線上此前對外宣稱其業務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企業用已開立的銀行承兌匯票來質押,向該平臺進行融資;另一種是企業已經獲得授信,但自有資金不夠,向該平臺借款,用以向銀行申請開立銀行承兌匯票,然後再質押給中匯線上。票據質押融資的核心,在於票據本身是否存在。如果質押的銀行承兌匯票真實存在,即使融資方不能還款,也有票據承兌銀行的回款,來覆蓋這個風險,投資者也能拿回本金。但如果最後投資拿不到本金,只能說明一種情況:這是有人打著票據理財的旗號在融資。

而新浪微財富的說法是:中匯線上私下挪用了“匯盈寶”的資金(票據質押債權理財專案的資金)去做了其他的投資。但最後警方披露的事實卻顯示,是中匯線上用虛構的票據理財在融資。

我們再看一個案例,2014年9月,遂甯市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經成都銀行簽發了一張金額為900萬元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給遂寧某農機有限公司。遂甯某農機有限公司急需現金,該公司負責人認識了嘉興某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唐某,唐某表示可以將電子銀行承兌匯票隨時變現。遂寧某農機有限公司將電子匯票就轉給了這個貿易公司,沒成想對方卻突然關機,聯繫不上了。

再看一個,2015年5月,昆明一家公司的財務經理劉某,因公司資金周轉的需要,找“財務機構”辦貼現,被騙走了5000萬元。劉某瞭解到,一家叫“恒豐銀行”的財務機構對外宣稱可以説明企業快速辦理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並且具有“週期短、到賬快”的特點,且利息遠遠低於銀行。5月6日上午,劉某如約將匯票交到了冉某手上,但3天后劉某發現資金並未如約到賬,劉某立即趕到“恒豐銀行”的辦公地點,發現已經人去樓空。

還有2015年7月,樂清某公司反映,該公司上海辦事處與某公司洽談承兌匯票貼現業務,被騙走電子承兌匯票一份,損失近5000萬元。經瞭解,嫌疑人攜帶一隻偽造的華夏銀行數位憑證(U盾),通過該數位憑證進入“華夏銀行”網銀顯示公司帳戶資金有2億元,以此騙取持票人對其實力的信任,當持票人把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背書給對方後,對方立刻將電子承兌匯票在市場上貼現,貼現的款項被迅速轉到多個個人帳戶,然後取現跑路。

上面所說的三個情節可不是杜撰,這都是真實的案例。電票在交易過程中,是先打款還是先背書,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交易雙方。犯罪分子為了獲取對方的信任,有時候會先給對方一定的費用,或者是偽造一個非常有實力的身份(其實根本沒有錢),然後欺騙一些不嚴謹的企業或騙取機構的票據背書,再迅速的去貼現,取現跑路。

雖然近期中國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市場並沒有發生大案,但在虎哥看來電票市場也並不會平靜太久,源頭還是在於電票代理接入,也就是村鎮銀行、城商行接入大行電票系統。這個過程,存在著很多風險隱患,過去已有很多機構,通過參股或控股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將其作為資金的出口,然後做票據業務,再在銀行的同業戶從事不規範的票據業務。雖然2016年5月4號央行和銀監會發佈了《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督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想要對這種利用村鎮銀行在銀行的同業戶從事不規範的票據業務的行為進行重點清查和整頓,以杜絕以上這種案件再次發生,但這類風險絕對不會消失,只會潛伏於其中。

銀行票據案涉資超過100億元,投資者如何避開風險是關鍵

這期節目虎哥整理了中國票據市場一系列的票據風險大案事件,這是票據市場過去十年來,高速發展蓬勃發展所積累風險的一種集中爆發,說明我國金融管理體系還存在許多漏洞。而種種跡象表明,未來仍會有層出不窮的風險事件發生,這就需要我們金融從業者時刻保持警惕,保持清醒,也需要我們投資人能正視票據理財市場的這些形形色色的風險。

隨即向該銀行查詢,其結果讓人驚掉了下巴,焦作中旅銀行表示:對於票據的事,我們完全不知情,材料肯定是偽造的,有人冒充我們銀行在外活動。恒豐銀行隨即報案。

後查明,此案是河南焦作中旅銀行離職人員,冒充銀行人員偽造開戶資料和印鑒,然後在工商銀行廊坊分行開辦電票代理承兌業務,分別為多家企業開出了總額近13億元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然後往各家銀行進行貼現。一看是國有大行工商銀行的背書,又是央行的電子匯票,恒豐銀行轉貼金額就超過了10億元。

虎哥為大家模擬一下,如果在法庭上法官問,這個事情是誰的責任?

河南焦作中旅銀行一定會這樣辯稱:我行對票據本身並不知情,這個所謂的票據承兌行,其相關的資料和印鑒的造假十分逼真,這是對程式和材料很熟悉甚至知道我行印鑒暗記的離職員工無法無天、不怕死的個人行為,他自己在外面瞎搞,怪我咯?

工商銀行一定會這麼說:我們國有大行給城商行和農商行代開戶,是常態的業務,紙票和電票在開具中的材料都差不多,包括票據支付合同、發票和承兌行的總行印章的暗記,都很難看出什麼問題,造假的騙子手段太厲害,實在是防不勝防,這也不能怪我。

恒豐銀行一定會這麼說:這票據是在央行的電票系統中,也有國有第一大行的背書,任何一家銀行肯定都是願意貼現的。作為一項基礎的票據業務,我們恒豐銀行關注的更多的是出票行,也就是工商銀行。我敢說無論偽造開戶資料的票據拿到哪一家銀行,都是百分之百能夠貼現的。唉,全都是因為出票行不負責任,才讓我們恒豐銀行倒楣“中槍”。

銀行在對票據貼現時,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票行與承兌行都是同一家銀行。即使不是同一家,銀行往往更加關注出票行,願意相信出票行已經把好了關,從而缺少了與承兌行溝通這一環節。這個案件的根本就是有人鑽了電票制度的漏洞。我們知道,城商行和農商行不能直接對接電票系統,於是他們就需要找國有大行來代開戶,但是開戶的材料和印鑒是偽造的,結果貼現的銀行就中了槍。工商銀行廊坊分行在票據代開戶過程中正是缺少了向承兌行驗證的關鍵一環,才釀成了大禍。設想當時如果工商銀行在代開戶時,能事先查驗一下,就阻斷了後續貼現的可能,這個事情就不會發生。同樣如果恒豐銀行在貼現之前,找承兌行查驗一下,這個事情也不會發生。究其原因,都是各個銀行未盡到該盡的責任。所以說電子票據要麼不出問題,要麼就會出大問題。因為票據造假已經趨向集團化、專業化,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

新浪微財富和深圳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中匯線上合作,最後爆發的兌付危機又是怎麼回事?

2014年12月,北京新浪公司總部門口出現了一群舉著維權橫幅的投資者,這一幕出現的原因是,這些投資者在新浪微財富上投資的資金無法兌付了。

新浪微財富是新浪在2014年4月份上線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定位為資產分銷加行銷平臺。微財富僅作為中間平臺,不參與交易,由使用者和資產提供方直接交易,新浪微財富只發揮其互聯網公司能帶來流量的作用,其實也發揮了平臺背書的作用。而深圳市中匯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運營的中匯線上,這是在2013年7月份上線,主營業務為銀行承兌匯票質押融資的P2B,也是新浪微財富合作的資產方之一。

中匯線上此前對外宣稱其業務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企業用已開立的銀行承兌匯票來質押,向該平臺進行融資;另一種是企業已經獲得授信,但自有資金不夠,向該平臺借款,用以向銀行申請開立銀行承兌匯票,然後再質押給中匯線上。票據質押融資的核心,在於票據本身是否存在。如果質押的銀行承兌匯票真實存在,即使融資方不能還款,也有票據承兌銀行的回款,來覆蓋這個風險,投資者也能拿回本金。但如果最後投資拿不到本金,只能說明一種情況:這是有人打著票據理財的旗號在融資。

而新浪微財富的說法是:中匯線上私下挪用了“匯盈寶”的資金(票據質押債權理財專案的資金)去做了其他的投資。但最後警方披露的事實卻顯示,是中匯線上用虛構的票據理財在融資。

我們再看一個案例,2014年9月,遂甯市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經成都銀行簽發了一張金額為900萬元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給遂寧某農機有限公司。遂甯某農機有限公司急需現金,該公司負責人認識了嘉興某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唐某,唐某表示可以將電子銀行承兌匯票隨時變現。遂寧某農機有限公司將電子匯票就轉給了這個貿易公司,沒成想對方卻突然關機,聯繫不上了。

再看一個,2015年5月,昆明一家公司的財務經理劉某,因公司資金周轉的需要,找“財務機構”辦貼現,被騙走了5000萬元。劉某瞭解到,一家叫“恒豐銀行”的財務機構對外宣稱可以説明企業快速辦理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並且具有“週期短、到賬快”的特點,且利息遠遠低於銀行。5月6日上午,劉某如約將匯票交到了冉某手上,但3天后劉某發現資金並未如約到賬,劉某立即趕到“恒豐銀行”的辦公地點,發現已經人去樓空。

還有2015年7月,樂清某公司反映,該公司上海辦事處與某公司洽談承兌匯票貼現業務,被騙走電子承兌匯票一份,損失近5000萬元。經瞭解,嫌疑人攜帶一隻偽造的華夏銀行數位憑證(U盾),通過該數位憑證進入“華夏銀行”網銀顯示公司帳戶資金有2億元,以此騙取持票人對其實力的信任,當持票人把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背書給對方後,對方立刻將電子承兌匯票在市場上貼現,貼現的款項被迅速轉到多個個人帳戶,然後取現跑路。

上面所說的三個情節可不是杜撰,這都是真實的案例。電票在交易過程中,是先打款還是先背書,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交易雙方。犯罪分子為了獲取對方的信任,有時候會先給對方一定的費用,或者是偽造一個非常有實力的身份(其實根本沒有錢),然後欺騙一些不嚴謹的企業或騙取機構的票據背書,再迅速的去貼現,取現跑路。

雖然近期中國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市場並沒有發生大案,但在虎哥看來電票市場也並不會平靜太久,源頭還是在於電票代理接入,也就是村鎮銀行、城商行接入大行電票系統。這個過程,存在著很多風險隱患,過去已有很多機構,通過參股或控股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將其作為資金的出口,然後做票據業務,再在銀行的同業戶從事不規範的票據業務。雖然2016年5月4號央行和銀監會發佈了《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督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想要對這種利用村鎮銀行在銀行的同業戶從事不規範的票據業務的行為進行重點清查和整頓,以杜絕以上這種案件再次發生,但這類風險絕對不會消失,只會潛伏於其中。

銀行票據案涉資超過100億元,投資者如何避開風險是關鍵

這期節目虎哥整理了中國票據市場一系列的票據風險大案事件,這是票據市場過去十年來,高速發展蓬勃發展所積累風險的一種集中爆發,說明我國金融管理體系還存在許多漏洞。而種種跡象表明,未來仍會有層出不窮的風險事件發生,這就需要我們金融從業者時刻保持警惕,保持清醒,也需要我們投資人能正視票據理財市場的這些形形色色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