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欒川縣政協委員為縣域發展建言獻策

1月20日下午,政協欒川縣九屆二次會議委員發言大會召開,

來自全縣各界別的部分政協委員在大會上發言,為縣域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縣領導董炳麓、王明朗、韓建軍、朱宏軒到會聽取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

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王金靈,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縣政協黨組副書記牛凱歌,縣政協黨組副書記鄭樂仁,縣政協副主席段玉超、馬漢成、楊海波出席會議。段玉超主持發言大會。

會上,趙輝、金彥霞、劉院生、劉瑩、趙高軍、李群、劉新生、楊建兵、任勇民、陳小紅十位政協委員,

圍繞農業發展、“廁所革命” 、醫療改革、脫貧攻堅、旅遊發展等問題發表了意見和建議。

以下是十位政協委員的發言摘要。

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 加快推進“欒川印象”建設

縣政協委員趙輝說,縣委、縣政府通過打造“欒川印象”優質農產品區域品牌,

提高了我縣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建立了農業扶貧“造血”機制,啟動了產業扶貧的長效功能。

關於“欒川印象”區域品牌建設,趙輝建議,一是加強政策引導,完善保障機制。二是嚴格品質管制,提升品牌價值。三是加快深度融合,延長產業鏈條。四是加大宣傳推介,提升對外形象。五是完善行銷體系,實現品牌溢價。

趙輝表示,將繼續立足我縣區域優勢,

認真做好產品開發,扎實做好品牌積累,力爭通過2——3年的時間,將其打造成為省內乃至全國著名的農產品區域品牌,切實提升欒川農產品的對外影響力,助力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有效推進。

設立愛心超市 助推脫貧攻堅

縣政協委員金彥霞說,扶貧先扶志,

治窮先治愚,我縣貧困群眾通過衛生評比、德孝評比等活動獲取積分,並憑積分在“愛心超市”獲取生活物資的幫扶方式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支持和引導農戶發展生產,提高了其造血功能,也使眾多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的愛心和善舉能夠有序有效地發揮作用。

金彥霞說,在這種愛心幫扶和貧困戶的努力奮鬥下,欒川必將展現出一幅幅“新農村、新產業、新發展”的美麗畫卷。

積極推進“廁所革命”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環境

縣政協委員劉院生說,廁所革命不僅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更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環境的極大改善,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升、社會文明的進步,關係到健康欒川建設的推進。

劉院生建議,可以在“廁所革命”設計創新上、在“廁所革命”建設提速上、在“廁所革命”管理提升上下功夫,真正使“廁所革命”惠及老百姓,讓老百姓生活更美好。

加強職業教育建設 促進欒川經濟發展

縣政協委員劉瑩在發言中指出,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的重任,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劉瑩就加強我縣職業教育建設提出建議,擴建中等職業學校,擴充教師隊伍,同時給予資金支持,確保我縣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縣政協委員趙高軍說,欒川有“中原肺葉”之稱,生態資源比較豐富。近年來,我縣在生態資源的保護、建設和利用上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在下步工作中,趙高軍建議,一是創新制度機制,科學規劃管控。二是鐵腕治理環境,綠色引領發展。三是發展生態產業,凝聚生態共識。

趙高軍說,環境是最大的資源、生態是永久的財富,讓青山綠水成為儲蓄的GDP,讓藍天沃土成為永恆的不動產,應該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我們給予老百姓的莊嚴承諾。當綠水青山成為幸福“靠山”,我們必將實現“讓欒川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宜居,加快建設向上向善、旅居福地新欒川”的奮鬥目標。

繼續加大醫改力度 促進衛生事業發展

縣政協委員李群說,我縣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建立全民醫保體系、推行大病保險、建立基層醫療機構等方面成效顯著。

李群說,深化醫改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全國各地創新了許多好的經驗,著名的有福建三明模式等,洛陽市是全國醫改試點城市,各地都有探索和經驗,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下,我縣醫改工作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我縣醫療衛生事業一定會蒸蒸日上。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欒川故事

縣政協委員劉新生說,欒川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同時孕育了獨特的欒川文化,應堅定文化自信,健全文藝創新機制,打造欒川文化創作團隊,講好欒川故事,在經濟社會建設中將文化的軟實力轉化為硬實力,最終實現以文化支撐經濟社會長遠健康發展的目標。

劉新生說,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應借助欒川自然資源的優勢,深挖和利用欒川歷史文化遺址和典故,使欒川山水帶上文化符號。同時加大文學藝術資金的扶持與文藝隊伍的建設。作為新時代的欒川文化人,要根植于傳統,立足于現代,放眼于未來,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建設全面有影響的欒川特色文化。

發展特色農家樂 促進鄉村旅遊繁榮

縣政協委員楊建兵說,伴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和溝域旅遊經濟的發展,我縣的鄉村旅遊發展空前繁榮,開辦農家樂成為參與鄉村旅遊發展群眾的首選。

為促進農家樂更好地發展,楊建兵建議,要為鄉村旅遊村做好定位,體現各個村的特色,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要加強鄉村旅遊特色村土地管理,保留村莊的自然原始風貌;要設立農家樂建設設計專項基金,儲備欒川民宿設計師團隊,設計出符合當地實際,有特色的農家樂建設和裝修方案;要加強培訓和引導,提高群眾的服務水準,開闊經營管理思路;要強化宣傳引導,每年可以評選一批好的農家樂和民宿對外宣傳和推介。同時,要完善遊客對農家樂的評價體系,使農家樂的服務品質可量化、可分享。

加強四大體系建設 強力助推金融扶貧

縣政協委員任勇民說,在縣政府主導下,我縣建設金融扶貧四大體系工程已初見成效:一是在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方面已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有效的服務平臺;二是在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方面助推帶貧企業、扶貧龍頭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接;三是在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方面農戶信用資訊資料庫已錄入基本覆蓋全部建檔立卡戶;四是在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方面引入了省農信擔保、省擔保集團,設立了“三位一體”的風險防範和增信基金。

為更好地做好金融扶貧工作,任勇民建議,加強金融機構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健全完善差異化的監管制度;繼續加強對貧困地區信用環境的建設;加強扶貧政策的宣傳引導。

落實保護措施 保障水生態效益持續發揮

縣政協委員陳小紅說,欒川水系的建設體現了我縣水生態環境優化建設的總體水準。落實水系保護措施,保障生態效益可持續發揮,對促進水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陳小紅建議,一要建立健全水質監測體系。二要加強對污染源的治理。三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四要全面實施河流保護治理。(宋香麗 柴玎玎 羅代彬)

關係到健康欒川建設的推進。

劉院生建議,可以在“廁所革命”設計創新上、在“廁所革命”建設提速上、在“廁所革命”管理提升上下功夫,真正使“廁所革命”惠及老百姓,讓老百姓生活更美好。

加強職業教育建設 促進欒川經濟發展

縣政協委員劉瑩在發言中指出,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的重任,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劉瑩就加強我縣職業教育建設提出建議,擴建中等職業學校,擴充教師隊伍,同時給予資金支持,確保我縣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縣政協委員趙高軍說,欒川有“中原肺葉”之稱,生態資源比較豐富。近年來,我縣在生態資源的保護、建設和利用上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在下步工作中,趙高軍建議,一是創新制度機制,科學規劃管控。二是鐵腕治理環境,綠色引領發展。三是發展生態產業,凝聚生態共識。

趙高軍說,環境是最大的資源、生態是永久的財富,讓青山綠水成為儲蓄的GDP,讓藍天沃土成為永恆的不動產,應該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我們給予老百姓的莊嚴承諾。當綠水青山成為幸福“靠山”,我們必將實現“讓欒川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宜居,加快建設向上向善、旅居福地新欒川”的奮鬥目標。

繼續加大醫改力度 促進衛生事業發展

縣政協委員李群說,我縣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建立全民醫保體系、推行大病保險、建立基層醫療機構等方面成效顯著。

李群說,深化醫改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全國各地創新了許多好的經驗,著名的有福建三明模式等,洛陽市是全國醫改試點城市,各地都有探索和經驗,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下,我縣醫改工作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我縣醫療衛生事業一定會蒸蒸日上。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欒川故事

縣政協委員劉新生說,欒川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同時孕育了獨特的欒川文化,應堅定文化自信,健全文藝創新機制,打造欒川文化創作團隊,講好欒川故事,在經濟社會建設中將文化的軟實力轉化為硬實力,最終實現以文化支撐經濟社會長遠健康發展的目標。

劉新生說,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應借助欒川自然資源的優勢,深挖和利用欒川歷史文化遺址和典故,使欒川山水帶上文化符號。同時加大文學藝術資金的扶持與文藝隊伍的建設。作為新時代的欒川文化人,要根植于傳統,立足于現代,放眼于未來,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建設全面有影響的欒川特色文化。

發展特色農家樂 促進鄉村旅遊繁榮

縣政協委員楊建兵說,伴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和溝域旅遊經濟的發展,我縣的鄉村旅遊發展空前繁榮,開辦農家樂成為參與鄉村旅遊發展群眾的首選。

為促進農家樂更好地發展,楊建兵建議,要為鄉村旅遊村做好定位,體現各個村的特色,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要加強鄉村旅遊特色村土地管理,保留村莊的自然原始風貌;要設立農家樂建設設計專項基金,儲備欒川民宿設計師團隊,設計出符合當地實際,有特色的農家樂建設和裝修方案;要加強培訓和引導,提高群眾的服務水準,開闊經營管理思路;要強化宣傳引導,每年可以評選一批好的農家樂和民宿對外宣傳和推介。同時,要完善遊客對農家樂的評價體系,使農家樂的服務品質可量化、可分享。

加強四大體系建設 強力助推金融扶貧

縣政協委員任勇民說,在縣政府主導下,我縣建設金融扶貧四大體系工程已初見成效:一是在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方面已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有效的服務平臺;二是在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方面助推帶貧企業、扶貧龍頭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接;三是在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方面農戶信用資訊資料庫已錄入基本覆蓋全部建檔立卡戶;四是在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方面引入了省農信擔保、省擔保集團,設立了“三位一體”的風險防範和增信基金。

為更好地做好金融扶貧工作,任勇民建議,加強金融機構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健全完善差異化的監管制度;繼續加強對貧困地區信用環境的建設;加強扶貧政策的宣傳引導。

落實保護措施 保障水生態效益持續發揮

縣政協委員陳小紅說,欒川水系的建設體現了我縣水生態環境優化建設的總體水準。落實水系保護措施,保障生態效益可持續發揮,對促進水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陳小紅建議,一要建立健全水質監測體系。二要加強對污染源的治理。三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四要全面實施河流保護治理。(宋香麗 柴玎玎 羅代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