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虞愛華參加省人代會淮南代表團審議|田家庵區自助式圖書館開啟閱讀新時代

虞愛華參加省人代會淮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貫徹新理念 培育新產業 實現新發展

沈強參加審議 張孝成列席會議 陳儒江主持會議

1月22日下午,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虞愛華來到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淮南代表團,與代表們一同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市委書記沈強參加審議。市長張孝成列席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儒江主持會議。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察委員會主任徐禮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東坡及全體代表出席會議。

會場氣氛熱烈,代表發言踴躍,結合淮南實際,提出意見建議。虞愛華認真傾聽,與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在認真聽取沈強、楊東坡、陳培等代表發言後,虞愛華說,省政府工作報告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體現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高品質發展要求,對標精准、目標科學、路標清晰、地標顯著,是一個令人振奮、催人奮進、凝聚共識、彙聚力量的好報告,

完全贊同這個報告。

虞愛華指出,過去的五年,也是淮南奮力前行的五年,全市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產業結構實現新優化,重大專案取得新突破,發展活力獲得新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頭雁效應”有了新發揮,成績來之不易。

虞愛華強調,進入新時代,淮南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產業從“新”抓起,打好“四張資源牌”,著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平臺,

努力實現經濟轉型提速高品質發展;堅持工作從“心”抓起,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以開放的胸懷引進人才,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奮力開創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淮南新局面。

沈強在審議時說,認真聆聽李國英省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感到這是一個求真務實、催人奮進的好報告。報告好在內容上。

報告通篇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黨的十九大精神,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體現了勤政為民、銳意進取的歷史擔當,完全符合安徽發展實際。報告好在文風上。報告視野開闊、大氣磅礴,內容豐富、重點突出,語言精練、文風樸實,既有思想性、又有指導性。報告好在有眾多淮南元素。報告中提出的支持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加強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和綠色礦山創建、中安聯合煤化工專案、淮河生態經濟帶、引江濟淮工程等10余項內容都與淮南密切相關,
這對推動淮南經濟轉型提速高品質發展,既是極大激勵,又是重要機遇。

沈強指出,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認真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各項部署,堅持一手抓轉型發展,一手抓從嚴治黨,重點聚焦三個方面發力。要著力推動經濟轉型提速高品質發展,大力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扎實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項目建設提速年、營商環境優化年、歷史遺留問題攻克年“四個年”活動,深入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創建;要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要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抓好党建作為最大政績,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陳儒江在主持會議時指出,虞部長的重要講話對淮南各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淮南今後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既有思想性,又有指導性,更有可操作性。我們一定要緊密聯繫淮南實際,把講話精神落到實處,把淮南各項工作做好,奮力實現經濟轉型提速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淮南。

楊東坡在審議時說,報告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體現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高品質發展的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符合安徽實際,是一個實事求是、開拓進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好報告。

圖:1月22日,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虞愛華參加淮南代表團審議。

在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中,淮南經開區踐行新理念,謀求新發展,奮力爭當全市轉型發展排頭兵——

轉型升級“新引擎” 創新發展“試驗田”

這裡,縱橫交錯的馬路車流不斷,廠房林立整齊明亮;這裡,一個個非煤項目建成投產,項目產業鏈日漸壯大;這裡,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一個個新上專案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湧動著轉型發展的勃勃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南經開區堅持優勢資源轉換、加快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園區綜合經濟實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企業經營性收入從149億元增加到200億元,年均增長7.64%;規模工業總產值從63.3億元增加到81.5億元,年均增長6.52%;財政收入從3.12億元增加到5.4億元,年均增長14.7%;進出口貿易額從4889萬美元增加到8000萬美元,年均增長13.1%。

城市新區:縱橫道路四通八達 產城一體漸成規模

新年新氣象,行走于寬闊筆直的經開區大道,愜意心境油然而生。

五年來,淮南經開區在城市設計、商業開發、基礎設施、配套管理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新區形象、聚集新區人氣。

在園區配套方面,經開區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五年來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8.7億元。新開工建設東部工業區二期、三期等路網20餘公里,改造提升路網11條道路10公里,7萬平方米公租房竣工投用,園區擴建面積10餘平方公里。

在要素保障方面,經開區完成“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廣泛開展融資工作,共實現融資授信20.18億元,目前實際放款8.78億元;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突出做好中央和省環保突出問題整改,取消企業污水直接排放,實現集中供氣、供熱。扎實推進土地管理領域專項整治整改工作,供應土地2378.5畝,保障了簽約專案用地需求。

這些專案、工程的有力推動,使淮南經開區建起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道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廠房,產城一體的新城漸成規模。

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快馬加鞭 專案建設後勁勃發

淮南經開區堅持招商第一要事,創新招商方式,集聚招商資源,完善招商鏈條,加大引進行業龍頭企業的力度。

經開區突出產業招商,圍繞大健康產業、機械製造產業、新一代資訊技術等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引進上下游配套產業項目,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轉型升級;突出外出招商,堅持領導帶頭,組建招商小分隊,抓緊抓實領導幹部聯繫招商在談專案;突出精准招商,聚焦重點區域,瞄準龍頭企業,突出招大引強,集中力量努力在引進戰略性大項目、引領性大企業上有新突破。

五年來,經開區跟蹤洽談貴州益佰、濟南浪潮集團等項目150餘個,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國內知名企業紛紛落戶開發區。截至目前,共新簽約同禹藥品包裝、萬創網雲小鎮等項目80個,累計引進內資287.4億元,利用外資2.51億美元,年均增長9.05%。

如今,經開區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明顯轉變:生物醫藥產業是首位產業,機械裝備製造產業是核心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是新興產業,電子資訊產業是支柱產業,輕工紡織是基礎產業。

五年來,圍繞這五大主導產業,經開區在項目建設上持續發力,堅持強化專案調度,建立領導包點負責制,實行掛圖作戰,扎實推進專案建設。截至目前,新開工中志軌道生產基地、文峰線纜等項目70餘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144.5億元,其中工業投資約86億元。

產業新城:現代“航母”鉚足定力 轉型發展蹄疾步穩

圍繞轉型升級,淮南經開區扎實推進供給側改革,不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轉方式時不我待——大力發展現代醫藥、新一代資訊技術等新興產業,推進3平方公里大健康產業園和資訊技術產業園建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成立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建立資訊產業園,引入雲計算和大資料、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軟體與資訊服務等生產和服務類資訊技術優秀企業。

促轉型改造升級——採取收購、租賃、重組、改造等方式,盤活園區閒置廠房8.01萬平方米,大力支持鼓勵舜立機械、天擎服飾、潤成科技、平安開誠等企業轉型升級,促進企業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後設備,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

強創新支撐發展——堅持把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為入駐企業提供房租扶持、綜合貢獻獎勵、人才引進和用工扶持,不斷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

依託資訊技術產業園、大資料產業園、電子商務產業園和振興智慧製造產業園建設,經開區快速推進浪潮雲計算中心平臺、網易雲創新創業小鎮、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中國資源衛星應用產業基地等專案建設,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培育新功能、新動力,推動產業轉型發展。

站在淮南經開區的土地上,伴隨著產業蓄勢勃發的激越鼓點,一個個項目正在落地開花中蛻變,一個產業新城正站在新的起點上,萬帆競發,破浪前行!

市供銷社榮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

近日,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大會對全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進行了表彰,淮南市供銷合作社獲得“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近兩年來,市供銷社抓住重點,扎實推進綜合改革,制定的《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是全省首批報批的八家市級供銷社之一,緊密結合淮南實際,富有淮南地方特色,受到省供銷社好評。市供銷社面向基層,積極拓展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新網工程”建設,滿足“三農”新需求的服務舉措不斷推陳出新。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方式,設立電商金融服務中心43個。大力發展基層社和專業合作社,新建改造重組基層供銷社56家,自辦、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189個,建設農村綜合服務社896個,成立行業專業協會17家,健全供銷社為農服務基層組織。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標準化、品牌化、現代化”建設,目前,全系統註冊了農家妹、鑫楊、月牙池、寶芝齋等知名農產品品牌。推進農產品分購聯銷,採用多種現代行銷手段進行銷售,利農優質水稻專業合作社“月牙池”牌富硒大米多次參加上海農展會、合肥農交會和中國豆腐文化節淮南農展會,產品暢銷省內、浙江、上海等地。

市供銷社注重提升流通水準,尤其在互聯網領域,金融合作業務、電子商務業務、電商金融服務中心建設風生水起,拓寬了為農服務新管道。市供銷社引進社會資本成立安徽普惠金融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鄉妹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旗下“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平臺委託浙商銀行開展協力廠商資金存管,有效緩解“三農”融資難問題。平臺正式上線一年多以來,註冊人數達到2200餘人,為80多個“三農”小微經濟體發放貸款2700余萬元,平均借款金額31萬元,平均年化收益率8.4%,按時還款率達100%,未產生任何壞賬。

淮南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個企業河長制辦公室

記者從市水利部門獲悉,通過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我市結合實際,在全省率先試點成立了首個企業河長制辦公室——安徽泉山湖置業有限公司河長制辦公室。落實了3名工作人員,配備了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2018年安排預算16萬元,制定了河湖管理制度,並在泉山湖水庫顯著位置豎立了公示牌。

據瞭解,企業參與河長制是我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的又一創新舉措,企業河長與黨委、政府各級河長共同履職、相互監督,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社會組織參與河湖管理的熱情,提高了公眾關注環境保護的大局意識,為助推我市建設最美生態宜居城市再上新臺階奠定了基礎。

我市順利完成首例臺胞來淮收養登記

“淮南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員服務熱情,能夠處處為我們百姓著想!全程網上指導和審核,沒有讓我們跑一次冤枉路,辦事效率太高了!”1月22日上午,臺胞吳振福來到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將一面寫有“冬日暖陽 百姓公僕”的錦旗交到事務科工作人員的手中。

據臺胞吳振福介紹,2017年10月,他結識了我市單身女性王女士,雙方情投意合,吳先生也漸漸地有了和王女士結為秦晉之好的想法。依據相關政策,婚後還需將王女士之子收養為繼子,才可以為其母子辦理《臺胞證》。於是,就電話諮詢了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詢問需要辦理哪些手續,需要提交哪些相關材料。社會事務科工作人員接到電話後,認真耐心地為吳振福解釋了收養的有關政策,吳振福決定親自來淮辦理收養登記。

由於這是淮南市首例臺胞收養登記,在辦理收養手續期間,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工作人員本著讓群眾少跑路的原則,積極諮詢辦理過此類收養登記的兄弟單位並積極主動和臺胞吳振福聯繫。考慮到臺灣至淮南往返費用不菲,且費時費力,在向省民政廳領導彙報後,決定採取利用網路互通資訊的方式,預先審核為其辦理收養所需要提供的相關資訊、證件等,確保其可以來淮南後,一次性辦好收養登記,避免其來回奔波。工作人員和對方相互添加了微信,其後的兩個月時間裡,吳先生和王女士按照收養登記的要求,陸續辦理完成了登記所需的各種手續。

1月22日上午,臺胞吳振福來到淮南市民政局,由於資料已經經過預審,工作人員在核實了原件之後,一次性把《收養登記證》辦好,拿到嶄新的《收養登記證》,吳振福緊握著趙璧科長的手連聲說:“太感謝了,太感謝了!”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不用謝,我們是人民的公僕,就是為人民服務的。”

田家庵區自助式電子圖書館開啟閱讀新時代

為深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提高群眾文化服務水準,田家庵區深入推進公共文化建設,打造“書香社區”文化品牌,該區首批在國慶街道、公園街道、田東街道、龍泉街道及洞山街道建成5個社區自助式電子圖書館並於2017年底陸續投入使用,為社區讀者群眾提供一個自主閱讀的平臺。

據悉,這些社區自助式電子圖書館,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圖書借還、資料查詢、無線上網、自助辦證於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電子書借閱機如同一個移動讀書館,小小的一台借閱機可供選借圖書有3000餘冊,每月更新,分類包含且不限於“健康生活、小說傳記、經管勵志、文學著作、少兒教育、歷史地理、科學技術”等十二個類別,社區居民只需用手機輕輕一掃就可以直接閱讀,也可以下載APP到手機上離線閱讀,形式新穎,使用便捷。

該區圖書館有關負責人介紹,自助圖書館的建成投用,彌補了公共圖書館數量少和借閱不夠方便的不足,革新了傳統圖書館的借閱方式,創造更便捷的讀書環境,能夠讓更多的居民親近書籍,愛上閱讀,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18年,田家庵區繼續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活動,再建設6個自助式社區電子圖書館,著力打造書香社區。

李忠敬家庭:立業勤和專 授業無保留

【家庭事蹟】潘集區田集街道菊苑社區居民李忠敬,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李忠敬是一名煤礦工人,剛參加工作時因為學歷低,愛人不斷鼓勵他堅持學習,並主動承擔起所有家務,任勞任怨。面對妻子無怨無悔的付出,李忠敬憑著勤奮學習,逐漸成長為一名技術大拿,先後獲得全國煤炭行業優秀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範、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及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201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工作中,李忠敬愛徒如子,傾囊相授,帶出了一批能夠獨當一面的徒弟,桃李芬芳。有一次,他和徒弟正在處理瓦斯,一塊矸石從上方滾落,眼看就要砸在徒弟身上,李忠敬用自己身體護住了徒弟,自己卻被掉落的矸石砸傷頭部,鮮血直流。在家裡,夫婦倆孝敬老人、互謙互讓,給孩子做出了榜樣。父母身體不適時,夫妻二人帶著老人看病拿藥,精心照顧。在夫妻二人的影響下,孩子勤奮學習、努力向上,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

【家庭寄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也需要千千萬萬能工巧匠。弘揚“工匠精神”,我願做千千萬萬中的一員。

要著力推動經濟轉型提速高品質發展,大力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扎實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項目建設提速年、營商環境優化年、歷史遺留問題攻克年“四個年”活動,深入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創建;要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要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抓好党建作為最大政績,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陳儒江在主持會議時指出,虞部長的重要講話對淮南各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淮南今後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既有思想性,又有指導性,更有可操作性。我們一定要緊密聯繫淮南實際,把講話精神落到實處,把淮南各項工作做好,奮力實現經濟轉型提速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淮南。

楊東坡在審議時說,報告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體現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高品質發展的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符合安徽實際,是一個實事求是、開拓進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好報告。

圖:1月22日,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虞愛華參加淮南代表團審議。

在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中,淮南經開區踐行新理念,謀求新發展,奮力爭當全市轉型發展排頭兵——

轉型升級“新引擎” 創新發展“試驗田”

這裡,縱橫交錯的馬路車流不斷,廠房林立整齊明亮;這裡,一個個非煤項目建成投產,項目產業鏈日漸壯大;這裡,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一個個新上專案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湧動著轉型發展的勃勃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南經開區堅持優勢資源轉換、加快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園區綜合經濟實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企業經營性收入從149億元增加到200億元,年均增長7.64%;規模工業總產值從63.3億元增加到81.5億元,年均增長6.52%;財政收入從3.12億元增加到5.4億元,年均增長14.7%;進出口貿易額從4889萬美元增加到8000萬美元,年均增長13.1%。

城市新區:縱橫道路四通八達 產城一體漸成規模

新年新氣象,行走于寬闊筆直的經開區大道,愜意心境油然而生。

五年來,淮南經開區在城市設計、商業開發、基礎設施、配套管理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新區形象、聚集新區人氣。

在園區配套方面,經開區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五年來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8.7億元。新開工建設東部工業區二期、三期等路網20餘公里,改造提升路網11條道路10公里,7萬平方米公租房竣工投用,園區擴建面積10餘平方公里。

在要素保障方面,經開區完成“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廣泛開展融資工作,共實現融資授信20.18億元,目前實際放款8.78億元;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突出做好中央和省環保突出問題整改,取消企業污水直接排放,實現集中供氣、供熱。扎實推進土地管理領域專項整治整改工作,供應土地2378.5畝,保障了簽約專案用地需求。

這些專案、工程的有力推動,使淮南經開區建起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道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廠房,產城一體的新城漸成規模。

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快馬加鞭 專案建設後勁勃發

淮南經開區堅持招商第一要事,創新招商方式,集聚招商資源,完善招商鏈條,加大引進行業龍頭企業的力度。

經開區突出產業招商,圍繞大健康產業、機械製造產業、新一代資訊技術等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引進上下游配套產業項目,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轉型升級;突出外出招商,堅持領導帶頭,組建招商小分隊,抓緊抓實領導幹部聯繫招商在談專案;突出精准招商,聚焦重點區域,瞄準龍頭企業,突出招大引強,集中力量努力在引進戰略性大項目、引領性大企業上有新突破。

五年來,經開區跟蹤洽談貴州益佰、濟南浪潮集團等項目150餘個,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國內知名企業紛紛落戶開發區。截至目前,共新簽約同禹藥品包裝、萬創網雲小鎮等項目80個,累計引進內資287.4億元,利用外資2.51億美元,年均增長9.05%。

如今,經開區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明顯轉變:生物醫藥產業是首位產業,機械裝備製造產業是核心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是新興產業,電子資訊產業是支柱產業,輕工紡織是基礎產業。

五年來,圍繞這五大主導產業,經開區在項目建設上持續發力,堅持強化專案調度,建立領導包點負責制,實行掛圖作戰,扎實推進專案建設。截至目前,新開工中志軌道生產基地、文峰線纜等項目70餘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144.5億元,其中工業投資約86億元。

產業新城:現代“航母”鉚足定力 轉型發展蹄疾步穩

圍繞轉型升級,淮南經開區扎實推進供給側改革,不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轉方式時不我待——大力發展現代醫藥、新一代資訊技術等新興產業,推進3平方公里大健康產業園和資訊技術產業園建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成立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建立資訊產業園,引入雲計算和大資料、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軟體與資訊服務等生產和服務類資訊技術優秀企業。

促轉型改造升級——採取收購、租賃、重組、改造等方式,盤活園區閒置廠房8.01萬平方米,大力支持鼓勵舜立機械、天擎服飾、潤成科技、平安開誠等企業轉型升級,促進企業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後設備,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

強創新支撐發展——堅持把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為入駐企業提供房租扶持、綜合貢獻獎勵、人才引進和用工扶持,不斷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

依託資訊技術產業園、大資料產業園、電子商務產業園和振興智慧製造產業園建設,經開區快速推進浪潮雲計算中心平臺、網易雲創新創業小鎮、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中國資源衛星應用產業基地等專案建設,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培育新功能、新動力,推動產業轉型發展。

站在淮南經開區的土地上,伴隨著產業蓄勢勃發的激越鼓點,一個個項目正在落地開花中蛻變,一個產業新城正站在新的起點上,萬帆競發,破浪前行!

市供銷社榮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

近日,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大會對全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進行了表彰,淮南市供銷合作社獲得“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近兩年來,市供銷社抓住重點,扎實推進綜合改革,制定的《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是全省首批報批的八家市級供銷社之一,緊密結合淮南實際,富有淮南地方特色,受到省供銷社好評。市供銷社面向基層,積極拓展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新網工程”建設,滿足“三農”新需求的服務舉措不斷推陳出新。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方式,設立電商金融服務中心43個。大力發展基層社和專業合作社,新建改造重組基層供銷社56家,自辦、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189個,建設農村綜合服務社896個,成立行業專業協會17家,健全供銷社為農服務基層組織。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標準化、品牌化、現代化”建設,目前,全系統註冊了農家妹、鑫楊、月牙池、寶芝齋等知名農產品品牌。推進農產品分購聯銷,採用多種現代行銷手段進行銷售,利農優質水稻專業合作社“月牙池”牌富硒大米多次參加上海農展會、合肥農交會和中國豆腐文化節淮南農展會,產品暢銷省內、浙江、上海等地。

市供銷社注重提升流通水準,尤其在互聯網領域,金融合作業務、電子商務業務、電商金融服務中心建設風生水起,拓寬了為農服務新管道。市供銷社引進社會資本成立安徽普惠金融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鄉妹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旗下“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平臺委託浙商銀行開展協力廠商資金存管,有效緩解“三農”融資難問題。平臺正式上線一年多以來,註冊人數達到2200餘人,為80多個“三農”小微經濟體發放貸款2700余萬元,平均借款金額31萬元,平均年化收益率8.4%,按時還款率達100%,未產生任何壞賬。

淮南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個企業河長制辦公室

記者從市水利部門獲悉,通過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我市結合實際,在全省率先試點成立了首個企業河長制辦公室——安徽泉山湖置業有限公司河長制辦公室。落實了3名工作人員,配備了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2018年安排預算16萬元,制定了河湖管理制度,並在泉山湖水庫顯著位置豎立了公示牌。

據瞭解,企業參與河長制是我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的又一創新舉措,企業河長與黨委、政府各級河長共同履職、相互監督,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社會組織參與河湖管理的熱情,提高了公眾關注環境保護的大局意識,為助推我市建設最美生態宜居城市再上新臺階奠定了基礎。

我市順利完成首例臺胞來淮收養登記

“淮南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員服務熱情,能夠處處為我們百姓著想!全程網上指導和審核,沒有讓我們跑一次冤枉路,辦事效率太高了!”1月22日上午,臺胞吳振福來到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將一面寫有“冬日暖陽 百姓公僕”的錦旗交到事務科工作人員的手中。

據臺胞吳振福介紹,2017年10月,他結識了我市單身女性王女士,雙方情投意合,吳先生也漸漸地有了和王女士結為秦晉之好的想法。依據相關政策,婚後還需將王女士之子收養為繼子,才可以為其母子辦理《臺胞證》。於是,就電話諮詢了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詢問需要辦理哪些手續,需要提交哪些相關材料。社會事務科工作人員接到電話後,認真耐心地為吳振福解釋了收養的有關政策,吳振福決定親自來淮辦理收養登記。

由於這是淮南市首例臺胞收養登記,在辦理收養手續期間,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工作人員本著讓群眾少跑路的原則,積極諮詢辦理過此類收養登記的兄弟單位並積極主動和臺胞吳振福聯繫。考慮到臺灣至淮南往返費用不菲,且費時費力,在向省民政廳領導彙報後,決定採取利用網路互通資訊的方式,預先審核為其辦理收養所需要提供的相關資訊、證件等,確保其可以來淮南後,一次性辦好收養登記,避免其來回奔波。工作人員和對方相互添加了微信,其後的兩個月時間裡,吳先生和王女士按照收養登記的要求,陸續辦理完成了登記所需的各種手續。

1月22日上午,臺胞吳振福來到淮南市民政局,由於資料已經經過預審,工作人員在核實了原件之後,一次性把《收養登記證》辦好,拿到嶄新的《收養登記證》,吳振福緊握著趙璧科長的手連聲說:“太感謝了,太感謝了!”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不用謝,我們是人民的公僕,就是為人民服務的。”

田家庵區自助式電子圖書館開啟閱讀新時代

為深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提高群眾文化服務水準,田家庵區深入推進公共文化建設,打造“書香社區”文化品牌,該區首批在國慶街道、公園街道、田東街道、龍泉街道及洞山街道建成5個社區自助式電子圖書館並於2017年底陸續投入使用,為社區讀者群眾提供一個自主閱讀的平臺。

據悉,這些社區自助式電子圖書館,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圖書借還、資料查詢、無線上網、自助辦證於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電子書借閱機如同一個移動讀書館,小小的一台借閱機可供選借圖書有3000餘冊,每月更新,分類包含且不限於“健康生活、小說傳記、經管勵志、文學著作、少兒教育、歷史地理、科學技術”等十二個類別,社區居民只需用手機輕輕一掃就可以直接閱讀,也可以下載APP到手機上離線閱讀,形式新穎,使用便捷。

該區圖書館有關負責人介紹,自助圖書館的建成投用,彌補了公共圖書館數量少和借閱不夠方便的不足,革新了傳統圖書館的借閱方式,創造更便捷的讀書環境,能夠讓更多的居民親近書籍,愛上閱讀,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18年,田家庵區繼續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活動,再建設6個自助式社區電子圖書館,著力打造書香社區。

李忠敬家庭:立業勤和專 授業無保留

【家庭事蹟】潘集區田集街道菊苑社區居民李忠敬,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李忠敬是一名煤礦工人,剛參加工作時因為學歷低,愛人不斷鼓勵他堅持學習,並主動承擔起所有家務,任勞任怨。面對妻子無怨無悔的付出,李忠敬憑著勤奮學習,逐漸成長為一名技術大拿,先後獲得全國煤炭行業優秀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範、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及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201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工作中,李忠敬愛徒如子,傾囊相授,帶出了一批能夠獨當一面的徒弟,桃李芬芳。有一次,他和徒弟正在處理瓦斯,一塊矸石從上方滾落,眼看就要砸在徒弟身上,李忠敬用自己身體護住了徒弟,自己卻被掉落的矸石砸傷頭部,鮮血直流。在家裡,夫婦倆孝敬老人、互謙互讓,給孩子做出了榜樣。父母身體不適時,夫妻二人帶著老人看病拿藥,精心照顧。在夫妻二人的影響下,孩子勤奮學習、努力向上,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

【家庭寄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也需要千千萬萬能工巧匠。弘揚“工匠精神”,我願做千千萬萬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