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浦對接蘇浙梳理出13條斷頭路,全力推進打通工程,5條已開建8條列入規劃

從地圖上看,上海市西邊的盈澱路是一條不到1公里長的東西走向小路,並不起眼。但就是這條東至青趙公路西至省界的小路,此前因各種原因一直處於“斷頭”狀態,和省界對面的昆山澱山湖鎮新樂路就差短短幾百米無法接上。

不過,這樣的狀況很快就要到頭了:盈澱路改建工程已在施工中,目前橋樑下部結構、雨水管線、路基處理已基本完成。

區省界“斷頭路”是一種特殊的“斷頭路”,要打通就要克服機制、規劃、政策等層面的困難。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青浦區瞭解到,青浦區計畫在“十三五”期間建設5條對接外省市道路,除了正在施工中的盈澱路,

外青松公路、勝利路對接昆山香榭麗大道、復興路對接昆山曙光路、東航路對接吳江康力大道4個專案均在前期規劃與設計階段,力爭十三五期間全部開工建設。

建幾百米的路,要簽兩地政府“合作備忘錄”

也許有人疑惑:造幾百米路,無非就是叫個建築公司,

租幾輛工程車來,鋪點水泥或者澆點柏油,有那麼難嗎?還真挺難。

為了打通盈澱路,青浦區和昆山市相關部門曾多次溝通協商,兩地政府此前還簽訂了“道路對接合作備忘錄”,基本確定了對接道路專案及合作模式,之後又進行了相關規劃調整、資金籌措,這才有了盈澱路的現狀:改建工程範圍西起石浦港界河橋以東,向東至現狀青趙公路,盈澱路路線長約630米,

並同步改造青趙公路(盈澱路-崧澤大道)段約260米。盈澱路紅線寬度為50米,改建實施30米,道路等級為一級公路,兼顧城市主幹路功能。青趙公路為三級公路,車道情況為雙向4快2慢,新建橋樑2座。這項工程是青浦區與江浙對接道路的試驗性項目,已開工一年多。

青浦背靠虹橋綜合樞紐,面向蘇浙廣闊腹地,是上海唯一一個同時接壤江蘇和浙江的行政區。有明顯區位優勢的同時,青浦區在打通區省界“斷頭路”上也面臨不小挑戰。

目前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網、高等級國省幹線網已基本成型,幹線鐵路網、城際鐵路正在密集建設中,但在省市界附近城鎮圈中,城鎮間交通仍依賴高等級道路,區域間次要等級公路與城市道路、支路網仍有“短板”,這些道路在規劃中多為區管道路,正是區級層面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瞭解到,前不久,

區裡“兩會”剛結束,青浦區委書記趙惠琴就實地調研了外青松公路、勝利路和盈澱路與外省市對接道路,指出“要完善區域路網體系,進一步加強骨幹道路與支路的連接聯通,充分發揮好每一條道路的通聯作用和效益,促進區域間資源合理佈局、要素充分流動”。目前,青浦區還有13條與江蘇、浙江兩省對接的道路未接通,目前5條道路已陸續啟動建設,其餘8條道路已列入前期規劃研究。

兩地道路紅線對接,如同“外科手術”

打通區省界斷頭路,到底有多難?記者從青浦區建管委瞭解到,主要難處有三個:缺合作機制、缺專項規劃、缺政策支援。

青浦區建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青浦區對接江蘇、浙江兩省的道路均處於集建區以外,大多無規劃紅線或紅線存在問題,需要通過專項規劃程式劃示或調整道路紅線。“劃紅線主要是界定道路寬度,即確定道路兩側邊界。這和接斷肢的外科手術很像:一方面要延長、補上、調整此前缺失或有問題的紅線,另一方面要讓我們劃的紅線和江蘇、浙江相關城市道路劃的紅線能精確對接,即位置、寬度都要一樣。

前者的難點在於,現狀基本農田、林地、藍線等管控較嚴,郊野區紅線調整又難以完全避讓,可能紅線劃到接近省界的地方就碰到了一塊農田,道路專項規劃方案制定、報送審批存在一定困難。後者的難點就在於,必須和其他城市的相關部門有對接溝通機制,不然我們劃的兩根紅線間距20米,對方劃的紅線間距14米,那是不能‘精准對接’的。”對於後一種情況,就需要區裡和外省城市建立溝通合作機制,比如青浦和昆山就簽了“合作備忘錄”,在道路對接過程中如兩地紅線出現不一,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道路和當地實際情況,有可能青浦調整紅線劃定以適應外地,也有可能外地調整紅線劃定以適應青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困難就是打通區省界斷頭路的建設規模相對較大,道路多為等級公路,區級財政難以完全覆蓋。“建議市級部門參考區區對接道路建設模式,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支持。”

打通區省界“斷頭路”的過程中,除了上述這些普遍困難,還有一些“特殊困難”。比如,青浦商塌南新村和周莊隔水相望,此前南新村有個渡口,後被撤銷,兩岸居民出行均不方便。青浦區相關部門想“撤渡改橋”,但因周莊風貌保護要求較高,前期方案須經江蘇省相關部門同意,溝通成本較高。不過,經多次溝通協調,目前商榻南新渡“撤渡改橋”專案方案已確定,正在進行施工招標工作,長約130米,通行淨寬4米的橋樑將連接青浦商塌南新村與周莊,方便兩岸居民出行。

記者瞭解到,根據青浦區梳理的區省對接道路目錄,青浦境內新建和改擴建長度將達到65.3公里。青浦區建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幾年來,青浦持續進行對接江浙兩省道路的前期研究與實施工作,通過與毗鄰地區昆山、吳江、嘉善交通部門的溝通,結合各級兩會相關提案建議和市民建議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完善規劃路網,結合需求的緊迫性、必要性、路網佈局合理性等條件,提出具體的建設計畫與建設時序。“我們將在既有道路和規劃路網的基礎上,結合上位規劃要求,對斷頭路打通、新增通道需求進行調研,調研對象將覆蓋省市界附近各行政單位。我們會將一批市民呼聲較高的道路放在建設計畫的前期進行,及時落實開工,努力為周邊市民群眾構建暢通方便的出行環境。”

欄目主編:王志彥 文字編輯:徐敏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兩地道路紅線對接,如同“外科手術”

打通區省界斷頭路,到底有多難?記者從青浦區建管委瞭解到,主要難處有三個:缺合作機制、缺專項規劃、缺政策支援。

青浦區建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青浦區對接江蘇、浙江兩省的道路均處於集建區以外,大多無規劃紅線或紅線存在問題,需要通過專項規劃程式劃示或調整道路紅線。“劃紅線主要是界定道路寬度,即確定道路兩側邊界。這和接斷肢的外科手術很像:一方面要延長、補上、調整此前缺失或有問題的紅線,另一方面要讓我們劃的紅線和江蘇、浙江相關城市道路劃的紅線能精確對接,即位置、寬度都要一樣。

前者的難點在於,現狀基本農田、林地、藍線等管控較嚴,郊野區紅線調整又難以完全避讓,可能紅線劃到接近省界的地方就碰到了一塊農田,道路專項規劃方案制定、報送審批存在一定困難。後者的難點就在於,必須和其他城市的相關部門有對接溝通機制,不然我們劃的兩根紅線間距20米,對方劃的紅線間距14米,那是不能‘精准對接’的。”對於後一種情況,就需要區裡和外省城市建立溝通合作機制,比如青浦和昆山就簽了“合作備忘錄”,在道路對接過程中如兩地紅線出現不一,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道路和當地實際情況,有可能青浦調整紅線劃定以適應外地,也有可能外地調整紅線劃定以適應青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困難就是打通區省界斷頭路的建設規模相對較大,道路多為等級公路,區級財政難以完全覆蓋。“建議市級部門參考區區對接道路建設模式,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支持。”

打通區省界“斷頭路”的過程中,除了上述這些普遍困難,還有一些“特殊困難”。比如,青浦商塌南新村和周莊隔水相望,此前南新村有個渡口,後被撤銷,兩岸居民出行均不方便。青浦區相關部門想“撤渡改橋”,但因周莊風貌保護要求較高,前期方案須經江蘇省相關部門同意,溝通成本較高。不過,經多次溝通協調,目前商榻南新渡“撤渡改橋”專案方案已確定,正在進行施工招標工作,長約130米,通行淨寬4米的橋樑將連接青浦商塌南新村與周莊,方便兩岸居民出行。

記者瞭解到,根據青浦區梳理的區省對接道路目錄,青浦境內新建和改擴建長度將達到65.3公里。青浦區建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幾年來,青浦持續進行對接江浙兩省道路的前期研究與實施工作,通過與毗鄰地區昆山、吳江、嘉善交通部門的溝通,結合各級兩會相關提案建議和市民建議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完善規劃路網,結合需求的緊迫性、必要性、路網佈局合理性等條件,提出具體的建設計畫與建設時序。“我們將在既有道路和規劃路網的基礎上,結合上位規劃要求,對斷頭路打通、新增通道需求進行調研,調研對象將覆蓋省市界附近各行政單位。我們會將一批市民呼聲較高的道路放在建設計畫的前期進行,及時落實開工,努力為周邊市民群眾構建暢通方便的出行環境。”

欄目主編:王志彥 文字編輯:徐敏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