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社區群眾的貼心人和守護神是怎麼煉成的——記江北公安分局莊橋派出所社區民警王紹龍

在江北廣廈怡庭社區,居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位民警,他兩鬢斑白,面帶微笑,時常來往于社區的各個角落,幫助居民們解決各種問題,他就是莊橋派出所廣廈怡庭社區的社區民警王紹龍。

從警10年來,王紹龍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00多起,長期結對照顧孤寡老人和患有嚴重抑鬱症的老人,先後榮獲省市優秀民警、全市“十大”人民滿意社區民警等稱號,成為社區群眾的貼心人和守護神。

他是怎麼做到的?他的一句話做了最好的詮釋:並不是每一個崗位都能夠轟轟烈烈,並不是每一項任務都需要赴湯蹈火,更多的,可能只是沉澱于家長里短的平凡,

存在于街坊鄰里的簡單和細水長流!

社區跑得勤,樂做居民的貼心人

廣廈怡庭社區的特點非常明顯,人口多,流動人員也多。因為是安置社區,所以人員成分比較複雜。剛接手這個社區時,王紹龍就發現這裡環境“髒亂差”,有養雞的,有種菜的,有亂搭亂建的,

而且還有不少老年人聚眾賭博,各種矛盾糾紛不斷,他常常忙得腳不沾地,疲于應付。

王紹龍說,當初自己對這個社區警務工作感覺壓力是相當大的,因為對群眾瞭解比較少。通過一段時間的社區警務工作學習,深入到群眾當中去,對群眾的需求有所瞭解後,自己也就能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更好地理解老百姓的想法。

這幾年,王紹龍放棄了許多休息時間,經常到轄區居民家中以及流動人口多的單位裡進行走訪。

社區有事情時,他就跑得更勤了,老人生病了他上門去看望,居民有煩心事他也去開導。居民的事,業主委員會解決不了的,就會和他商量,他也非常主動,一心一意把事情辦好。

社區裡曾經住著一名40多歲的男子,不僅把自家樓下的綠化挖掉了,還種上菜。物業人員多次勸說,他都置之不理。王紹龍聽說後,也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但那男子就是“一根筋”。

物業人員無奈之下,按照規定扒掉菜園將其恢復原貌。不料,那男子無理取鬧,跑到物業辦公室砸壞桌椅板凳。王紹龍將男子帶回警務室,對其警告教育,讓其賠償物業的財物損失,並寫下保證書。這一手有效震懾了其他人,自此以後,社區裡再也沒有種菜養雞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贏得居民的交口稱讚。

在社區警務工作崗位上,

王紹龍認為,凡是老百姓需要他做的,即使是看起來不起眼的一些點滴小事,他都會努力完成。因為這些小事,是最容易打動社區居民的,而讓群眾滿意,就是他工作的動力,價值的存在。

一切為了居民的安全感

“社區警務工作千頭萬緒,也比較繁瑣,要調解各種矛盾糾紛,但最重要的莫過於給居民安全感。”王紹龍說,和居民打成一片,也正是為了居民有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他就通過發動社區、物業、業主委員會這些微型崗位的力量,再結合派出所巡控力量,及時建立了派出所、社區、物業保安三級治安巡邏防控體系,提高街面見警率。

同時,他還經常和社區業主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一起商討轄區的監控安裝、安全防範、義務巡邏等相關問題,分析薄弱環節以及下一步的措施,並積極與轄區城管中隊聯動,安排轄區居民能夠共同參與的社區工作,力爭將工作落實到每家每戶,獲得了老百姓的歡迎。

王紹龍告訴記者,跟居民熟悉了,社區裡有什麼風吹草動,大家也都願意跟他說。2013年夏天的一天,社區裡一家小店的老闆給他打電話說,有幾個外地人每天進出旁邊的一個建築工地,穿著工地制服,戴著安全帽,腰間卻總是鼓鼓的,形跡非常可疑。他立即向所裡彙報,並和同事在工地附近蹲守調查,當場抓獲3名專門從工地盜竊建築配件的“內鬼”。

據莊橋派出所統計,近年來,王紹龍提供有效破案線索100餘條,破獲案件20多起,抓獲並協助處理違法人員20多人。原來社區裡賭博、偷盜現象不少,王紹龍和同事們通過蹲守、抓捕,成功搗毀盤踞在社區涼亭的賭博窩點,整個社區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發案率也連年下降。

廣廈怡庭社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唐世珍說,現在社區的居民群眾安全感明顯提升,王紹龍功不可沒。他才45歲,卻已經頭髮花白了,“他這個人把重擔挑在肩上,不做到最好,他就不會心安。不管家裡怎麼樣,他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大家都該為他點贊,真的是好民警。”

臨危不懼,解救3名女人質

說起最驚險的經歷,王紹龍永遠也忘不了兩年前的那一幕。

前年3月20日上午8點多,在廣廈怡庭社區一居民樓5樓,一名男子劫持了3名女子。當時,民警上樓後發現大門只開了一條縫,一個小夥子蹲守在門口,身邊還有個煤氣瓶,手裡拿著個打火機,頭髮淩亂,臉漲得通紅,情緒非常激動,一有民警靠近,他就向外面扔啤酒瓶。考慮到樓內居民的安全,警方關閉燃氣總閥,疏散了樓裡住戶。

警方通過週邊偵察,瞭解到嫌疑人姓魏,四川宜賓人,退役前曾是名特種兵。王紹龍也是四川人,又是部隊出身,作為社區民警還和魏某有過數面之交。聽說嫌疑人的情況後,他立即主動請纓去跟魏某談判。

王紹龍告訴記者,他當時心裡也沒底,現在想想也有些後怕。自己雖然也當兵18年,但一直幹的是文職,而魏某曾是特種兵,又年輕力壯,事發前還徒手攀爬到5樓,而且反偵察能力很強,自己守候在門口,根本不讓人進去。更危險的是,魏某一手拿刀,一手拿著打火機,一隻腳還踩著煤氣瓶,隨時準備引爆。

王紹龍只能隔著一道門,和魏某用家鄉話對話。他以老鄉的身份慢慢勸解,半個小時後,魏某情緒慢慢穩定。期間,魏某提出抽煙、喝水等要求,但沒有放開人質的想法,依然非常警覺。

“一包中華香煙,我本來是用手遞過去的,但他不讓我靠近,要我保持距離扔過去。”王紹龍回憶說,魏某自己點煙抽,也不給他發一根。他問對方討煙抽,對方也不理睬,還警告他不要耍花招,並隨手指出幾個狙擊手的點位。王紹龍順勢問對方要不要給他搜身,對方說:“不用,我看得出來,你身上沒有武器。”

王紹龍這才死心,不敢突襲強攻。於是,他完全按照對方的要求來做,並發揮自己的特長,跟對方拉家常講法律,甚至站在其父母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其考慮,安撫對方和人質的情緒。

又過了半個小時,對方才漸漸放鬆下來,王紹龍趁魏某一個鬆懈,猛地用身體把門推開。魏某還沒反應過來,早就埋伏在樓梯口的幾名特警就迅速沖進屋內,將其制服,三名被綁女孩得以成功解救。

熱心腸而且有耐心

“他是個熱心腸,也是一個非常有耐心的人。處理事情時有的人會不耐煩,但王警官不會。”廣廈怡庭社區居民姚基源說。

姚基源老人已經80歲高齡了,無兒無女,身體也不太方便,王紹龍就利用平時節假日時間到他家裡去走訪,陪他聊聊天,拉家常,看他生活上有什麼需要幫助的。

社區警務室工作人員周靜君在王紹龍進駐警務室就跟他共事了。她告訴記者,王紹龍經常在社區裡入戶走訪,7年前瞭解到姚基源老人因為髖關節壞死行動不便,一直單身,無人照料的情況後,他為了使老人能夠安度晚年,就結對照顧起這位孤寡老人來。2013年夏天,王紹龍應老人的要求,還冒著酷暑,來回跑了好幾趟,歷時2個月為老人辦好了現住房屋的產權證。當老人拿到各種證件時,感動得熱淚盈眶。

王紹龍有時候忙得脫不開身,也不忘給老人打個電話,一有空閒就去老人家裡去坐坐,捎帶些油鹽米醋之類的生活品。只要老人需要,一個電話打來,要去配藥或者繳納水電費什麼的,王紹龍都會馬上給老人辦得妥妥帖帖的。

不過,王紹龍日常的工作也很忙,不可能時時到老人家裡去幫忙。為此,他積極協調社區落實孤寡老人互助政策,安排一名住在同一個社區的義工,跟老人建立互幫機制,每個星期上門一兩次,及時解除了老人的後顧之憂。

用真心拯救破碎家庭

2013年年初,王紹龍在走訪轄區居民過程中發現,住戶朱秀英老人獨居在家,精神和身體都不是很好,每次看到他經過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而一旦王紹龍上前詢問,她又趕緊轉身走開,根本不給他搭話的機會。

從此以後,王紹龍就留了個心眼,每次走訪都會順帶著打聽關於朱阿姨的事情。他慢慢得知,朱阿姨長久以來都患有嚴重的抑鬱症,生活本來就不如意,可兒子不爭氣,因為多次吸毒被送去強制戒毒,身心遭受雙重打擊的她一下子就病倒了。誰知,這又拖累了一直照顧她的女兒,也跟著變成抑鬱症患者。本應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朱阿姨卻有兒有女都不得見,心裡悲苦,每次看到穿著警服的王紹龍都想問問兒子戒毒怎麼樣了,但每次又因為其他顧慮而匆匆逃走。

心病還需心藥醫,王紹龍在瞭解具體情況後,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幫助朱阿姨。他主動幫助老人聯繫協調奉化強制戒毒所,辦好一切手續,然後二話沒說,頂著高溫酷暑,犧牲自己的午休時間,開車接送老人到奉化與兒子見面。

“去的路上,朱阿姨幾乎不怎麼說話。等母子見面,她又是哭又是笑,可把我嚇壞了,回家路上,她突然一下子打開了話匣,一直說著兒子以前的事情,明顯開朗了很多。”王紹龍說。

從此以後,王紹龍每兩三個月就帶著朱阿姨去趟奉化戒毒所,平時也經常到她家裡串門,朱阿姨越來越喜歡這個社區民警,很快就對他完全打開了心門,稍微有點事都要拉著他的手說上半天。朱阿姨的抑鬱症逐漸有了好轉,出門散步的時間也多了起來,逢人就說幾句:“我們王警官可真是個好人呐!”

2014年10月,朱阿姨的兒子小管戒毒期滿回到家,朱阿姨那天起了個大早,準備了一大桌的飯菜,迎接兒子回來的同時感謝王紹龍的幫助。三人開開心心地吃完飯,王紹龍問小管以後的打算,他說第一步就是希望王紹龍能幫助他重新做人,讓大家再接受他。

為挽救這個破碎的家,王紹龍決定分兩步走,先是調整好小管的自身狀況。兩人建立了“單線聯繫”,互留手機、家庭座機號碼,確保通訊隨時暢通,並説明他拒絕“毒友”,淨化生活環境。同時,王紹龍在走訪過程中與其交心談心,瞭解他的生活狀況、身體健康、思想狀況等多方面情況。

為了讓大家能感受到小管徹底戒毒的決心,王紹龍指導建立了家人和社區民警雙重監護機制,要求朱阿姨對小管進行24小時家庭監護及關愛行動,要求他每10天到警務室進行尿樣檢測。同時,還積極鼓勵小管經常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做到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幫助他逐步走上正常生活軌道,也平復了朱阿姨那顆焦慮的心。

看著小管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朱阿姨真正放下了心,她不住念叨著怎麼報答王紹龍,最終連著三次上門贈送題為“拯救我們的生命、拯救我們的靈魂”的錦旗,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知道,莊橋派出所的王紹龍警官是真心為轄區群眾辦實事,真情為轄區群眾做好事、解難事的好民警。

-End-

但最重要的莫過於給居民安全感。”王紹龍說,和居民打成一片,也正是為了居民有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他就通過發動社區、物業、業主委員會這些微型崗位的力量,再結合派出所巡控力量,及時建立了派出所、社區、物業保安三級治安巡邏防控體系,提高街面見警率。

同時,他還經常和社區業主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一起商討轄區的監控安裝、安全防範、義務巡邏等相關問題,分析薄弱環節以及下一步的措施,並積極與轄區城管中隊聯動,安排轄區居民能夠共同參與的社區工作,力爭將工作落實到每家每戶,獲得了老百姓的歡迎。

王紹龍告訴記者,跟居民熟悉了,社區裡有什麼風吹草動,大家也都願意跟他說。2013年夏天的一天,社區裡一家小店的老闆給他打電話說,有幾個外地人每天進出旁邊的一個建築工地,穿著工地制服,戴著安全帽,腰間卻總是鼓鼓的,形跡非常可疑。他立即向所裡彙報,並和同事在工地附近蹲守調查,當場抓獲3名專門從工地盜竊建築配件的“內鬼”。

據莊橋派出所統計,近年來,王紹龍提供有效破案線索100餘條,破獲案件20多起,抓獲並協助處理違法人員20多人。原來社區裡賭博、偷盜現象不少,王紹龍和同事們通過蹲守、抓捕,成功搗毀盤踞在社區涼亭的賭博窩點,整個社區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發案率也連年下降。

廣廈怡庭社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唐世珍說,現在社區的居民群眾安全感明顯提升,王紹龍功不可沒。他才45歲,卻已經頭髮花白了,“他這個人把重擔挑在肩上,不做到最好,他就不會心安。不管家裡怎麼樣,他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大家都該為他點贊,真的是好民警。”

臨危不懼,解救3名女人質

說起最驚險的經歷,王紹龍永遠也忘不了兩年前的那一幕。

前年3月20日上午8點多,在廣廈怡庭社區一居民樓5樓,一名男子劫持了3名女子。當時,民警上樓後發現大門只開了一條縫,一個小夥子蹲守在門口,身邊還有個煤氣瓶,手裡拿著個打火機,頭髮淩亂,臉漲得通紅,情緒非常激動,一有民警靠近,他就向外面扔啤酒瓶。考慮到樓內居民的安全,警方關閉燃氣總閥,疏散了樓裡住戶。

警方通過週邊偵察,瞭解到嫌疑人姓魏,四川宜賓人,退役前曾是名特種兵。王紹龍也是四川人,又是部隊出身,作為社區民警還和魏某有過數面之交。聽說嫌疑人的情況後,他立即主動請纓去跟魏某談判。

王紹龍告訴記者,他當時心裡也沒底,現在想想也有些後怕。自己雖然也當兵18年,但一直幹的是文職,而魏某曾是特種兵,又年輕力壯,事發前還徒手攀爬到5樓,而且反偵察能力很強,自己守候在門口,根本不讓人進去。更危險的是,魏某一手拿刀,一手拿著打火機,一隻腳還踩著煤氣瓶,隨時準備引爆。

王紹龍只能隔著一道門,和魏某用家鄉話對話。他以老鄉的身份慢慢勸解,半個小時後,魏某情緒慢慢穩定。期間,魏某提出抽煙、喝水等要求,但沒有放開人質的想法,依然非常警覺。

“一包中華香煙,我本來是用手遞過去的,但他不讓我靠近,要我保持距離扔過去。”王紹龍回憶說,魏某自己點煙抽,也不給他發一根。他問對方討煙抽,對方也不理睬,還警告他不要耍花招,並隨手指出幾個狙擊手的點位。王紹龍順勢問對方要不要給他搜身,對方說:“不用,我看得出來,你身上沒有武器。”

王紹龍這才死心,不敢突襲強攻。於是,他完全按照對方的要求來做,並發揮自己的特長,跟對方拉家常講法律,甚至站在其父母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其考慮,安撫對方和人質的情緒。

又過了半個小時,對方才漸漸放鬆下來,王紹龍趁魏某一個鬆懈,猛地用身體把門推開。魏某還沒反應過來,早就埋伏在樓梯口的幾名特警就迅速沖進屋內,將其制服,三名被綁女孩得以成功解救。

熱心腸而且有耐心

“他是個熱心腸,也是一個非常有耐心的人。處理事情時有的人會不耐煩,但王警官不會。”廣廈怡庭社區居民姚基源說。

姚基源老人已經80歲高齡了,無兒無女,身體也不太方便,王紹龍就利用平時節假日時間到他家裡去走訪,陪他聊聊天,拉家常,看他生活上有什麼需要幫助的。

社區警務室工作人員周靜君在王紹龍進駐警務室就跟他共事了。她告訴記者,王紹龍經常在社區裡入戶走訪,7年前瞭解到姚基源老人因為髖關節壞死行動不便,一直單身,無人照料的情況後,他為了使老人能夠安度晚年,就結對照顧起這位孤寡老人來。2013年夏天,王紹龍應老人的要求,還冒著酷暑,來回跑了好幾趟,歷時2個月為老人辦好了現住房屋的產權證。當老人拿到各種證件時,感動得熱淚盈眶。

王紹龍有時候忙得脫不開身,也不忘給老人打個電話,一有空閒就去老人家裡去坐坐,捎帶些油鹽米醋之類的生活品。只要老人需要,一個電話打來,要去配藥或者繳納水電費什麼的,王紹龍都會馬上給老人辦得妥妥帖帖的。

不過,王紹龍日常的工作也很忙,不可能時時到老人家裡去幫忙。為此,他積極協調社區落實孤寡老人互助政策,安排一名住在同一個社區的義工,跟老人建立互幫機制,每個星期上門一兩次,及時解除了老人的後顧之憂。

用真心拯救破碎家庭

2013年年初,王紹龍在走訪轄區居民過程中發現,住戶朱秀英老人獨居在家,精神和身體都不是很好,每次看到他經過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而一旦王紹龍上前詢問,她又趕緊轉身走開,根本不給他搭話的機會。

從此以後,王紹龍就留了個心眼,每次走訪都會順帶著打聽關於朱阿姨的事情。他慢慢得知,朱阿姨長久以來都患有嚴重的抑鬱症,生活本來就不如意,可兒子不爭氣,因為多次吸毒被送去強制戒毒,身心遭受雙重打擊的她一下子就病倒了。誰知,這又拖累了一直照顧她的女兒,也跟著變成抑鬱症患者。本應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朱阿姨卻有兒有女都不得見,心裡悲苦,每次看到穿著警服的王紹龍都想問問兒子戒毒怎麼樣了,但每次又因為其他顧慮而匆匆逃走。

心病還需心藥醫,王紹龍在瞭解具體情況後,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幫助朱阿姨。他主動幫助老人聯繫協調奉化強制戒毒所,辦好一切手續,然後二話沒說,頂著高溫酷暑,犧牲自己的午休時間,開車接送老人到奉化與兒子見面。

“去的路上,朱阿姨幾乎不怎麼說話。等母子見面,她又是哭又是笑,可把我嚇壞了,回家路上,她突然一下子打開了話匣,一直說著兒子以前的事情,明顯開朗了很多。”王紹龍說。

從此以後,王紹龍每兩三個月就帶著朱阿姨去趟奉化戒毒所,平時也經常到她家裡串門,朱阿姨越來越喜歡這個社區民警,很快就對他完全打開了心門,稍微有點事都要拉著他的手說上半天。朱阿姨的抑鬱症逐漸有了好轉,出門散步的時間也多了起來,逢人就說幾句:“我們王警官可真是個好人呐!”

2014年10月,朱阿姨的兒子小管戒毒期滿回到家,朱阿姨那天起了個大早,準備了一大桌的飯菜,迎接兒子回來的同時感謝王紹龍的幫助。三人開開心心地吃完飯,王紹龍問小管以後的打算,他說第一步就是希望王紹龍能幫助他重新做人,讓大家再接受他。

為挽救這個破碎的家,王紹龍決定分兩步走,先是調整好小管的自身狀況。兩人建立了“單線聯繫”,互留手機、家庭座機號碼,確保通訊隨時暢通,並説明他拒絕“毒友”,淨化生活環境。同時,王紹龍在走訪過程中與其交心談心,瞭解他的生活狀況、身體健康、思想狀況等多方面情況。

為了讓大家能感受到小管徹底戒毒的決心,王紹龍指導建立了家人和社區民警雙重監護機制,要求朱阿姨對小管進行24小時家庭監護及關愛行動,要求他每10天到警務室進行尿樣檢測。同時,還積極鼓勵小管經常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做到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幫助他逐步走上正常生活軌道,也平復了朱阿姨那顆焦慮的心。

看著小管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朱阿姨真正放下了心,她不住念叨著怎麼報答王紹龍,最終連著三次上門贈送題為“拯救我們的生命、拯救我們的靈魂”的錦旗,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知道,莊橋派出所的王紹龍警官是真心為轄區群眾辦實事,真情為轄區群眾做好事、解難事的好民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