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恨嫁女博士,天真無邪

當然,說服力可能不強,當年高中所謂“早戀”的時候誰知道她將來會是個女博士!

王小波說過,“這個世界自始至終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像我這樣的人,一種是不像我這樣的人”。不像我的那種人多,像我的那種人少。多的找多的,很方便;少的找少的,很困難。遇見的概率不一樣,如此而已。

對於同一個人,讀不讀博士,對於她屬於哪一類人,幾乎沒有影響。對於博士這個群體,兩種人的比例也跟非博士群體幾乎差不多。至少在國內,一個博士學位改變不了多少。

有的女博士,即使不讀博士,也一樣非常搶手,到哪裡都遊刃有餘。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淺薄的看法,也可以說是我的“羡慕嫉妒恨”。在這個社會絕大多數人眼裡,她們年輕有為、春風得意,是我們社會的精英中堅,是我們祖國的年輕科學家,是街坊鄰居口耳相傳的榜樣。這樣的女博士,在婚姻領域難道會不搶手?親戚朋友介紹的絕對是排著隊搶著要。

另一些女博士,可能即使不是女博士,也依然愁嫁。

她們敏感、孤傲,她們屬於那少部分人。像老羅說的,“這些東西都會,神童有什麼不會的,但是不願意幹這些,丟不起這個人”。她們過的不開心,她們也融入不了這個“神聖”的科研體制內。這一類人,即使不幹科研,也一樣不會順心。她們靦腆而脆弱,她們被大部分人氣勢洶洶你爭我搶的勢頭給嚇住了,她們像刺蝟一樣躲在一邊,別人不接近她們,

她們也不接近別人。

所以問題回來了,不是女博士愁嫁,而是這一少部分女生愁嫁。可能女博士裡這一少部分女生的概率略大,但也大不到那裡去。博士,無非就是個職業,掙得比較少,幹的活一般人不懂,如此而已。跟女會計、女白領、女教師、女醫生等等有什麼區別?

多數人找多數人,無疑要容易得多。所以那麼多人的“婚姻”,無非是房產證上寫誰的名字、裝修婚房的錢兩家怎麼分配、去香港購物給你爸買什麼給我媽買什麼……為什麼淘寶那麼火爆、為什麼商家不停的在促銷、為什麼很多人不停地買一堆根本不需要的東西、為什麼很多人像強迫症一樣守在電腦前面搶拍便宜的雞肋產品?因為絕大多數的人,

都在做著不愛做的事情,嫁給了不愛嫁的人。她們需要購物來麻醉自己,就像她們需要酒精、需要炫耀、需要攀比、需要星跳水立方一樣。

而少數人找少數人,則要難得多。兩個人要足夠的意志堅定,足夠的內心強大,足夠的不畏懼與眾不同,才能掠過世俗的驚濤駭浪,在滾滾紅塵中保持自我。

電影《搏擊俱樂部》的主人公泰勒·德頓說,你不是你錢包裡的錢,不是你開的車,不是你住的房子,不是你買的傢俱,不是你穿的衣服,甚至,不是你的身份、你的地位、你的特權。像泰勒·德頓這樣的人,找到一個跟他一樣的人是如此之難,以至於已經到了不可能的程度。

同樣,你也不是你的學位。

有些人,像水一樣迎合著世俗,填滿每一個可以去到的角落。有些人,像堂吉訶德一樣挑戰著風車,義無反顧的追求著那些他們命中註定的靈魂的方向。

這樣的選擇,與學位無關。靈魂伴侶的選擇,也與學位無關。

以至於已經到了不可能的程度。

同樣,你也不是你的學位。

有些人,像水一樣迎合著世俗,填滿每一個可以去到的角落。有些人,像堂吉訶德一樣挑戰著風車,義無反顧的追求著那些他們命中註定的靈魂的方向。

這樣的選擇,與學位無關。靈魂伴侶的選擇,也與學位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