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臘八別光顧著喝粥,臘八粥習俗的由來及背後的真正意義您知道嗎?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闔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今天又到農曆十二月初八,

據傳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民間又叫作臘八節。

很早以來,我國老百姓即有在農曆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過“臘八節”的風俗,這是由佛教徒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個風俗。

相傳當年釋迦牟尼佛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毅然捨棄王位,

出家修道,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麥一麻。後來他發現一味苦行並非解脫之道,於是放棄苦行下山。這時一位牧女見到他虛弱不堪,便熬乳糜供養他。釋迦牟尼的體力由此恢復,隨後於菩提樹下入定七日,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臘八施粥的意義

值此殊勝日願眾佛友盡力行善,吃素,放生,供燈,持咒,誦經,回向,祈願世界和平,無有災厄,眾生吉祥安康,自利利他,離一切苦難及苦因!

施粥的功德:

食粥五(善)事:善除饑,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調適,除風患。

粥有五事利身:除饑,除渴,下氣,祛臍下冷,

消宿食。

粥有十種功德:施粥者施壽,施色,施樂,施力,施辯,飲粥者滅饑,除渴,順氣,淨腹,助化。

飲粥有五種功德:斷饑,斷渴,斷風,消宿食,未熟令熟。

有病無病,常服粥有五事益於身體:除饑,不渴,無風寒病,腸胃通利,生食病熟。

每年,各地方的臘八舍粥,場面都是非常的溫馨、祥和、歡喜、熱鬧,

正所謂“佛音寥寥,豆香纏纏;喜鵲催夜,銅鍋當風”,成為了“臘八節”的一道靚麗、獨特、壯觀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