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句話,可能是你在幣圈和鏈圈聽過的最大謊言

1、世界上最坑人的道理,莫過於那些不明覺厲的雞湯

相信每個對區塊鏈感興趣的朋友都聽過這樣的話:

“區塊鏈技術是好的,但炒幣是壞的。”

“炒幣就是為了圈錢,一條魚腥了一鍋湯。

“區塊鏈技術將永存,但數位貨幣(或比特幣)必死無疑。”

如果沒記錯,這些話貌似是從一些傳統財媒那裡說出來的,尤其第一句,由於對仗工整,朗朗上口,不知不覺的就成了過去幾年間的一個政治正確,以此為理論指導,主流財媒在過去的一年中,用各種打擦邊球的負面報導,給無數的投資者和區塊鏈研究者添堵。你要指責他們吧,他們還會在那裡跳來跳去地辯解:“哎~我反的是那些空氣專案,

反的是不合理ICO,我並沒有反區塊鏈啊,哎~這鍋我不背~”

但是,如果你如果繼續問這些作者:“為什麼區塊鏈技術好,但數位貨幣壞呢?”他們中的一大半,可能都會含糊其辭:“人家XX報紙,XX教授就是這麼說的。這麼德高望重的專家,還能有錯?”如果是你刨根問底,把他們弄煩了,他們就會開始和稀泥:“數位貨幣也有好的,但它的炒家裡面有太多心懷不軌的投機者。

你看,鬧了半天,原來數位貨幣“也有好的”。

那“數位貨幣”究竟好在哪呢?它跟區塊鏈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了。

2、區塊鏈的目標:打造一個不能篡改的資料庫

談到“數位貨幣”,就不能不說到區塊鏈。

那麼,究竟什麼是“區塊鏈”呢?如果你去搜索的話,百度會告訴你,它是一種“帳本”。

但是,就我的個人經驗而言,這個解釋,反而讓人更加困惑了。

我們都知道,所謂“帳本”,

一般是給財務工作者用的。

如果你把區塊鏈解釋成“帳本”的話,有些非財務工作者可能就會想:“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他們從心理上,就對“區塊鏈”就會產生一種疏離感。

因此,我們如果將區塊鏈類比為“筆記本”或“資料庫”,實際上更適合,也更恰當,畢竟,這兩樣工具,是所有行業,乃至所有職業都通用的。

另外,鑒於目前是一個資訊時代,很多工作都要在電腦上完成,因此,筆者更傾向于把區塊鏈解釋為一種“資料庫”。

那麼,區塊鏈這個資料庫,跟普通的資料庫相比,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呢?

在筆者看來,區塊鏈最大的特性在於:你一旦把資訊寫在了上面,就再也不能篡改。

我知道,這時候有讀者會疑惑地問了:“哎~不對啊,區塊鏈最大的特點不是去中心化、或者說分散式嗎?你們幣圈的人天天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怎麼現在反而不提了?”

這個說法,倒也不矛盾,

原因在於:我剛才提到的“不可篡改”,是區塊鏈這個系統的終極目標,而“去中心化”,或者說“分散式”,則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

3、分散式只是手段:去中心化使得資訊難篡改

那麼,“去中心化”究竟是怎麼使得區塊鏈這個資料庫上的資訊“不可篡改”的呢?

要搞懂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瞭解區塊鏈是怎麼記錄資訊的。

我們舉個例子。

現在,我們假設,某個區塊鏈資料庫,由A、B、C三個子資料庫組成。(下圖)

現在,我們開始往A資料庫裡錄入資料。(下圖)

在向A中錄入資料之後,B和C這兩個資料庫裡,也會出現相同的資料。(下圖)

看到這裡,您發現什麼了嗎?

沒錯,在區塊鏈這個大資料庫裡,如果你向一個子資料庫裡錄入資料,那麼其他的子資料庫,都會跟著你一起記錄資料。

需要指出,這個錄入的過程是自動的,而不是像下面這個類比一樣。要知道,有些時候,將類比的場景低齡化,未必能降低理解的難度,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別人。

圖:區塊鏈各節點的記帳並不是這種的主動動作,而這種看似很貼近生活的錯誤類比,實際上非常的誤導新人

好,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在區塊鏈這個大資料庫中,當你向一個子資料庫裡錄入資料時,其他的子資料庫,也會自動地跟隨錄入這個資料,這就是區塊鏈錄入資料的方式——分散式。

但是,它跟“不可篡改”有什麼關係呢?它又是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呢?

好,大家現在請讓開,因為我又要作類比了。

對生物知識有所瞭解的朋友可能會知道,我們的身體,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新細胞,這些細胞的DNA都是相同的,但是,偶爾也會產生一些基因突變的“新細胞”,也叫“異常細胞”,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異常細胞”,由於它們的DNA和其他細胞不同,因此剛一露頭,就會被你的身體系統識別為“異類”,就地剿滅。

而區塊鏈這個資料庫,它的原理也是類似的。

假設,我現在去修改A資料庫……(下圖)

修改完成,大家知道會發生什麼結果嗎?(下圖)

沒錯,整個區塊鏈系統,就會像人體一樣做出反應,A的那個本子,由於和其他人的內容不一樣,因此會像人體系統排斥“異常細胞”一樣,被整個區塊鏈系統檢測到,並且瞬間作廢,然後重新給A生成一個和B、C相同的本子(下圖)。等於說,你改也是白改。

而這,就是“去中心化”、或者說“分散式”,説明區塊鏈這個資料庫,實現“不可篡改”的大致原理。(真正的原理比較複雜,我們以後慢慢介紹修正)

4、真的不可篡改?別鬧,只是有點麻煩而已

但是,這樣真的就夠了嗎?區塊鏈真的就“不可篡改”了嗎?

顯然不是,請大家想一下,如果我同時把A和B給篡改了,會怎麼樣?(下圖)

沒錯,現在,記載有原來資訊的“C”,就變成了少數派。(下圖)

這樣一來,C就被區塊鏈系統作廢了,這三個子資料庫裡的資訊,都被修改了。(下圖)

你沒看錯,聲稱自己“不會被篡改”的區塊鏈,現在,被篡改了。

區塊鏈吹們,走兩步,沒病都出來走兩步,你們確定,你們不是來搞笑的嗎?

但是,如果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呢?

從上面的過程,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看出,最主要的原因是:篡改者掌握了大多數的子資料庫,也就是A和B(順便一說,業內習慣把子資料庫叫做“記帳節點”),這樣一來,我就具備修改整個區塊鏈資料庫的能力了。

如果您玩過比特幣,聽過51%算力攻擊的概念,那就很好理解了,因為51%算力攻擊就是這個意思。

5、數位貨幣:區塊鏈防禦系統的軍費

那麼,我們要如何避免那些意圖篡改區塊鏈資料庫的人,掌握絕大多數子資料庫(記帳節點)呢?

答案是,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子資料庫增長的速度,比他們掌控的速度更快。

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獎勵那些建立子資料庫的人,或者說,是成為記帳節點的人。

拿什麼來獎勵呢?沒錯,就是拿數位貨幣。

否則的話,不給錢,誰給你幹活?

只有數位貨幣的激勵作用,才能使得記帳節點的增速,有機會快過節點集中的速度,從而實現整個資料庫的“不可篡改”。

各位讀者,看到這裡,你們還會覺得,“區塊鏈是好的,數位貨幣是壞的”嗎?

相信各位心裡都已經有答案了。

(下圖)

現在,我們開始往A資料庫裡錄入資料。(下圖)

在向A中錄入資料之後,B和C這兩個資料庫裡,也會出現相同的資料。(下圖)

看到這裡,您發現什麼了嗎?

沒錯,在區塊鏈這個大資料庫裡,如果你向一個子資料庫裡錄入資料,那麼其他的子資料庫,都會跟著你一起記錄資料。

需要指出,這個錄入的過程是自動的,而不是像下面這個類比一樣。要知道,有些時候,將類比的場景低齡化,未必能降低理解的難度,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別人。

圖:區塊鏈各節點的記帳並不是這種的主動動作,而這種看似很貼近生活的錯誤類比,實際上非常的誤導新人

好,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在區塊鏈這個大資料庫中,當你向一個子資料庫裡錄入資料時,其他的子資料庫,也會自動地跟隨錄入這個資料,這就是區塊鏈錄入資料的方式——分散式。

但是,它跟“不可篡改”有什麼關係呢?它又是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呢?

好,大家現在請讓開,因為我又要作類比了。

對生物知識有所瞭解的朋友可能會知道,我們的身體,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新細胞,這些細胞的DNA都是相同的,但是,偶爾也會產生一些基因突變的“新細胞”,也叫“異常細胞”,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異常細胞”,由於它們的DNA和其他細胞不同,因此剛一露頭,就會被你的身體系統識別為“異類”,就地剿滅。

而區塊鏈這個資料庫,它的原理也是類似的。

假設,我現在去修改A資料庫……(下圖)

修改完成,大家知道會發生什麼結果嗎?(下圖)

沒錯,整個區塊鏈系統,就會像人體一樣做出反應,A的那個本子,由於和其他人的內容不一樣,因此會像人體系統排斥“異常細胞”一樣,被整個區塊鏈系統檢測到,並且瞬間作廢,然後重新給A生成一個和B、C相同的本子(下圖)。等於說,你改也是白改。

而這,就是“去中心化”、或者說“分散式”,説明區塊鏈這個資料庫,實現“不可篡改”的大致原理。(真正的原理比較複雜,我們以後慢慢介紹修正)

4、真的不可篡改?別鬧,只是有點麻煩而已

但是,這樣真的就夠了嗎?區塊鏈真的就“不可篡改”了嗎?

顯然不是,請大家想一下,如果我同時把A和B給篡改了,會怎麼樣?(下圖)

沒錯,現在,記載有原來資訊的“C”,就變成了少數派。(下圖)

這樣一來,C就被區塊鏈系統作廢了,這三個子資料庫裡的資訊,都被修改了。(下圖)

你沒看錯,聲稱自己“不會被篡改”的區塊鏈,現在,被篡改了。

區塊鏈吹們,走兩步,沒病都出來走兩步,你們確定,你們不是來搞笑的嗎?

但是,如果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呢?

從上面的過程,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看出,最主要的原因是:篡改者掌握了大多數的子資料庫,也就是A和B(順便一說,業內習慣把子資料庫叫做“記帳節點”),這樣一來,我就具備修改整個區塊鏈資料庫的能力了。

如果您玩過比特幣,聽過51%算力攻擊的概念,那就很好理解了,因為51%算力攻擊就是這個意思。

5、數位貨幣:區塊鏈防禦系統的軍費

那麼,我們要如何避免那些意圖篡改區塊鏈資料庫的人,掌握絕大多數子資料庫(記帳節點)呢?

答案是,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子資料庫增長的速度,比他們掌控的速度更快。

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獎勵那些建立子資料庫的人,或者說,是成為記帳節點的人。

拿什麼來獎勵呢?沒錯,就是拿數位貨幣。

否則的話,不給錢,誰給你幹活?

只有數位貨幣的激勵作用,才能使得記帳節點的增速,有機會快過節點集中的速度,從而實現整個資料庫的“不可篡改”。

各位讀者,看到這裡,你們還會覺得,“區塊鏈是好的,數位貨幣是壞的”嗎?

相信各位心裡都已經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