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臘八趣談丨你知道佛祖的臘八粥裡有什麼嗎?除了牛奶,可能還有肉

又是一年臘八到。

古代中國稱十二月為臘月,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的臘日。

先秦時期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是在十二月的月末。後來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影響力逐漸擴大,大概在南北朝時,臘日改為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據說是釋迦牟尼的“佛成道日”。

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經修苦行道六年,常年不得溫飽,

餓得骨瘦如柴,容貌如枯木。這時遇見兩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之後,恢復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十二月八日成道。

後來佛教興盛,每逢臘月初八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誦經禮佛,並效法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谷米乾果造粥供佛,名為臘八粥。

這個故事不少人都聽過,但有個問題卻是很多人沒有想過的:我們臘八粥裡的食物和牧女獻給釋迦牟尼的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我國各地的臘八粥用料雖有不同,但無外乎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

而牧女獻給佛祖的粥是“乳糜”,是以牛奶為主夾有一些雜糧雜果。

牛奶在我國古代並不普及,要讓佛教信徒們用牛奶做臘八粥那就太強人所難了,所以在本土化的過程中,牛奶粥就變成了糧食粥。

再一個原因,就是牧女獻給佛的乳糜,據有人考證裡面很可能還含有肉末。

佛教禁殺生,但原本並不嚴格禁止信徒吃肉。佛家講的是隨緣隨喜,弟子們乞食化緣,施主們給什麼吃什麼,並不挑剔非要吃啥不吃啥。但漢傳佛教從梁武帝之後就禁止吃肉了,所以臘八粥裡也是不能有肉糜的,全是穀果素食。

而藏傳佛教的喇嘛們可以吃肉,日本佛教的和尚甚至可以結婚生子,這也都是宗教本土化呀。

日本寺院為和尚們舉辦專門的相親會

不過,在長安縣,臘八這一天要煮肉糜,拋撒在花木上,謂之“不歇枝”。不知這裡的肉糜,和牧女乳糜中的肉糜有沒有關聯?

如果有,那還是古長安最有古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