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失地農民沒有一技之長怎麼辦?搭建平臺“授之以漁”!

2018-01-23 16:26:35

“既有錢拿還能鍛煉身體,這日子啊,是越過越好啦!”23日,海洪社區金手指園藝合作社成員、殘疾人張金川在世濠花園修剪綠化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如今,金手指園藝合作社已經成為轄區居民私人定制“再就業幫服”的一個重要平臺,

通過專家指導、技術扶持等方式,説明居民快速掌握園藝技能,促進居民增收。

觀音山新城海洪社區有在冊居民3000余人,其中因征地拆遷及土地流轉等原因,失地農民達1200余人。為了解決閒置勞動力問題,

崇川區農工局走幫服小組精准發力,與社區黨委通過多次摸底調查、溝通協調,辦起了金手指園藝合作社。

“我們社區地處崇川區最東側,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加之近幾年征地拆遷、土地流轉,居民們的增收途徑越來越少,部分居民只能在房前屋後種點瓜果蔬菜賣賣,收入十分有限。”觀音山街道海洪社區黨委書記王建春介紹,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閒置勞動力逐年增加,

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他們大多數從事了大半輩子的農業生產,沒有其他一技之長,且年齡問題也成了他們的“絆腳石”,常常在家無事可幹。

剩餘勞動力長期閒置在家後,帶來的不僅是收入的減少,更營造了一種懶散的氛圍,思想上也很難一下子實現從“村民”到“居民”的轉變。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社區黨委考慮轄區內正好有一家永芳花卉盆景園,便根據村民善於農業生產的特長,

有了一個借助盆景園的基地、技術與管理經驗,成立“金手指園藝合作社”的想法。

事實上,合作社的成立,帶給居民的,不只是收入的增長。“說實話,以前沒事幹時,居民們比較散漫,怨言也多,現在有事做了,精神狀態明顯變好,個個變成了勤快人、明理人、有用人,也特別支持社區工作,社區黨委的影響力、凝聚力大大增強。”王建春透露,區農工局走幫服小組還把“金手指園藝合作社”打造成了農院大學生實訓基地、青少年科普基地,

不斷擴大了合作社的影響力。

說到“金手指園藝合作社”的未來,王建春坦言,待合作社運營穩定,將根據實際,考慮吸收周邊有就業願望的合格農民入社,實現以點帶面、共同致富的良好態勢。此外,截至目前轄區600多戶全部拆完、遷出拆遷區域,並放棄了土地經營承包權,因此,拆遷後的土地管理落入了村裡,村裡計畫借助合作社平臺,

開展高科技農業種植,這一想法,初步得到了走幫服小組的肯定,目前正在規劃整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