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年古城 魁星點化文廟護佑

近日,記者來到了沾化區的古城旅遊文化景區。這裡的曾經是沾化的行政文化中心,它有著近千年的歷史積澱。跟著我們一起來探尋一下它的故事。

古城旅遊文化景區,坐落於濱州市沾化區,始建于唐代垂拱4年,當年叫招安鎮,至北宋慶曆二年,升鎮為縣,叫招安縣,金朝明昌六年,更名為沾化,沿用至今,

古城是沾化縣900多年的政治中心。

景區包括文廟、魁星樓,文峰台、民俗館、民眾鼓書院、文峰小學大禮堂、姑子庵井和古城牆等為主要載體。景區前面是一段古城牆和城門。這座城門叫做"礪廉門",取自管子《管子、牧民》中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我們往裡走就到了古城的標誌性建築魁星樓。

魁星樓位於古城的東南角。我國古代的文化當中的魁星經常會和文化文章連在一起,

在各個地方都會建造文昌樓來祈禱文風昌盛,文人輩出。據《沾化縣誌》記載,魁星樓建於1924年,高20余米,巍然壯觀,憑窗遙望,不僅可鳥瞰全城,而且四野盡收眼底。現在的魁星樓是在原有的遺址上修建的,保持了原有的風貌和功能,共有47級臺階,也是取7的諧音,象徵著古城的美好發展。

在魁星樓的斜對面,就是文廟。文廟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由知縣李子文倡建,但在1939年日本侵略者佔領沾化後,

古城陷落,古跡遭到嚴重破壞。我們現在重建的文廟在總體佈局上,嚴格遵守儒家禮儀和宗法原則,強調居中為主,突出中軸主體,從靈柩門到明倫堂,組建了三進院落,層層遞進,起伏有致,一氣貫通。整個建築古色古香,讓人懷古之情油然而生。也許是文廟的靈氣護佑,明清年間沾化共考中進士40名,舉人127名,在明倫堂裡有明朝萬曆41年的皇榜,那一年僅小小的古城就出現了同科四進士,
,另一側的展櫃裡有明朝萬曆二十六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這也是目前大陸唯一的殿試狀元卷真跡,可見古城可以說是人傑地靈,文人輩出。因此沾化雖然地處偏遠,卻享有"三等縣,二等學"和濟北詩書之藪的譽稱。

拾級而上就來到了古城的城門樓上,在這裡魁星樓、文廟還有近處的一些民宿是盡收眼底,同時看到了一座古城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

(魯北晚報 蘭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