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年的"年"為何來得這麼晚?讓人等得好著急……

進入臘月後,2018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一些人在期待新年的同時也發現,這個春節來得比較晚。2018年春節為何“姍姍來遲”?

農曆與陽曆存在天數差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我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西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曆兩種曆法。其中春節每年固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不固定。

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而我國傳統的農曆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為依據,

一個月約29.5天,12個月為353天—355天,比陽曆年少了11天左右。

我國採取“19年7閏”法 使春節在陽曆相對穩定

若是任由農曆和陽曆間的天數如此相差下去,那就必然會出現春節在夏天過的現象。因此,為使得春節在陽曆的時間能保持相對穩定,

我國採取了“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

這樣,如果上一個農曆年沒有閏月,那麼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農曆有閏月,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左右。

今年的春節還不是“最晚”

由於2017農曆丁酉年(俗稱雞年)有個閏六月,

全年384天,比西曆年多出19天。因此,2018年農曆戊戌年(俗稱狗年)春節要比2017年推遲19天。2017年的春節在1月28日,2018年的春節自然就落在了2月16日。由於2018年是個平年,全年354天,比西曆年少11天,因此,2019農曆己亥年(俗稱豬年)的春節就落在了2月5日。

天文專家表示,農曆春節與陽曆對應日期變動較大,“早春節”和“晚春節”能相差整整30天。就本世紀而言,最晚春節出現在2月19日,因此,今年的春節還不是“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