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難怪每次炒菜不是鹹了就是淡了,原來正確撒鹽方式是這樣

中餐的調味根據調味的時間來分加熱前調味、加熱中調味、加熱後調味,加熱前調味大多是先醃制,比如蒸菜、炸的原料等,醃好後,直接加熱成熟即可。

加熱中調味,通常是炒菜和燒菜時使用,炒的過程中、燒的過程中加鹽加其他調料,直接入味,加熱後調味屬於菜品做熟後,配調味品,蘸碟,通常用在煮、涮、炸等菜肴。

燒不同的菜放鹽的順序也略有區別,但大體上是在加入湯後即放鹽,這樣更容易把握鹽的用量,也更容易入味。

質地脆嫩的原料通常後加鹽,防止出水,尤其是燒素菜類的原料時,如果特別早先放鹽對形狀、質地的影響都比較大,如果是燒牛肉類老韌的原料有些地方也有後放鹽的習慣,

因為先放入鹽時時加速牛肉表面蛋白質變性,使牛肉不太容易軟爛。蒸魚、燒魚時由於魚肉比較細嫩,可以後放入鹽,尤其是用了味道較重的調味後,鹽的用量就一定要注意,防止放鹽略多,過鹹。

有些燒菜在燒制過程中也有二次調味的習慣,燒制可分兩次調味,

第一次為基礎調味,在加入鮮湯後調味;

第二次為定味調味,在收汁濃味時調製。再根據原料的質地、形態和菜肴的質感決定燒制時間的長短、火力的大小和加入湯量的多少。燒制中要掌握好色澤深淺,

根據不同菜肴的質感要求,控制好不同層次的成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