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味最濃在陝北,2018“陝北榆林過大年”與你有約

年關漸近,生活在喧囂都市的你是不是正在思量在哪過大年?現在,請跟我一起走進陝北榆林過大年……

陝北之北,駝城榆林,地處陝甘寧蒙晉五省區接壤地帶,廣袤的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交融,

使陝北榆林有著多元的文化和獨特的習俗,現如今依然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年俗。那麼,陝北榆林人民是怎麼過大年的呢?

《聚焦鎮北台》劉繼文攝

紅紅火火過大年

步入農曆臘月,陝北榆林的天空便開始彌漫年味的氣息,人們忙著大掃除、趕集置辦年貨、殺雞宰羊、蒸黃饃饃、做黃酒、炸油糕、炸油饃饃、做豆腐、男人剃頭、女人剪髮……人們忙著做各種準備隆重迎接除夕的到來。

臘月二十三,是陝北榆林人送灶君上天美言的吉慶日子,過年正式拉開帷幕。

除夕在陝北叫“月盡兒”,這天是當地人最忙碌的一天,貼完窗花貼對聯,大門貼,二門貼,窗上貼完路口上貼,門口貼上“出門見喜”,石碾子貼上“青龍大吉”,就連雞窩也貼上“雞多蛋大”的紅對聯,

家家門口掛起了紅燈籠。紅彤彤、喜洋洋,紅紅的春聯、紅紅的窗花、紅紅的燈籠讓千門萬戶瞬間就暖意融融,山鄉一片紅紅火火過大年的景象。

《貼窗花》馮祖旗攝

天色將晚,各家各戶除夕宴開始準備了。除夕宴很講究,雞、鴨、魚、肉就不必說,

更有自家的粉湯燉羊肉和自釀的黃米酒,通常都是雙數,十大碗、八大碟,滿的冒尖,圖的是年年有餘。年宴前放炮、燒香、叩拜完神仙祖宗,年宴就正式開始了,大塊吃肉、大口喝酒,不時還會唱起酒麴。除夕夜還有守夜的習慣,全家人一起玩耍,大人在小孩的枕頭下放炮仗、大蒜和壓歲錢,祈福來年健康平安。院中掛起長明燈,年紀大的人按習慣在自家的鍋裡放些吃的東西“照鍋”,
代表一年不愁吃喝,在門口放把菜刀或斧子“照門”,驅邪避魔,四季平安。

《米脂窯洞》史飛攝

雞叫頭遍,人們爭先放鞭炮迎灶神,開始和麵包餃子,餃子裡還放一些硬幣,誰吃到運道好有福祿。

扭起陝北大秧歌

初一不出門,初二走親戚、回娘家,初三各村起秧歌、鬧紅火。

後生們吃飽了肉,喝足了酒,憋足了勁扭著秧歌去拜年。初三一大早,組織者便抬著鑼鼓家什四處喚人起紅火,後生們聽見鑼鼓響,紛紛趕來,墨汁畫眉,胭脂打臉。白羊肚手巾紮頭上,白衫綠褲穿身上,腰中挎著柳木鼓,威武神氣開始“沿門子”。每到一戶,傘頭便會觸景生情,即興編出恰當的歌詞唱與主人,好壞全憑傘頭一張嘴,有喜則賀,有難則表示同情鼓勵和慰問。幾起秧歌唱的主人樂呵呵,有時能唱的主人也跟著應幾句。傘頭還不時應主人要求用手中的六棱木鬥在宅前來回舞動消災、辟邪。主人不停地給各位敬煙敬酒,送醉棗兒裝花生。隨著主人送客鞭炮的響起,秧歌隊又扭進了下一個院子……

《陝北過大年》劉偉攝

正月十五前後,榆林各縣市區還會集中進行秧歌匯演,一時,各家秧歌隊拿出各種絕活精彩展示。扭秧歌的隊伍中,男的不論是老漢還是後生,都生龍活虎、激情四射;女的不論是婆姨還是姑娘,都婀娜多姿、柔情似水,陝北人特有的精氣神在歌聲、鼓聲、身姿扭擺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更有跑驢、跑旱船、大頭娃娃,往往逗得圍觀群眾捧腹大笑。

喜氣洋洋逛廟會

陝北的廟會遍及城鄉,每年從正月初一開始,地處黃河岸邊的白雲山更是香客雲集,進香還願者絡繹不絕。

陝北鄉間的小廟會,轉廟會更是有趣,這些分散在四鄉的廟會,有的是固定地點、時間,每到這個日子,四村八鄰便會雲集這裡過廟會。有的則不然,廟會輪流轉,幾個、幾十個村子,要幾年、幾十年才能輪到一次。臨時搭建的戲臺前,成了各村人聚集的地方。陝北有“正月裡來忙兩班”的說法。正月裡最忙要數吹樂班和小戲班了,各村沿門子、鬧紅火要有響勁,請吹樂班幫忙,鄉村過廟會喜慶一番,要戲班助興,戲班一來,一唱就是三天,從上午上臺開始裝扮,一直唱到午夜明月高照,眾人散去。從正月開始,哪裡有廟會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正月十五鬧元宵

元宵節在陝北榆林是春節期間最熱鬧的日子,村中出去沿門子的秧歌隊轉了一大圈,都在這時趕回來了。吃元宵、鬧秧歌、轉九曲、觀燈、放花是這塊土地上獨有的活動。

《紅紅火火》張晉國攝

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大街小巷鑼鼓喧天,鞭炮聲、歡笑聲連成一片,人們盡情歡樂。各個集鎮、縣城每年一度的秧歌匯演更是將年節推向高☆禁☆潮。真可謂萬家空巷,人流如潮,各鄉各村選送的秧歌、腰鼓、社火把集鎮、縣城的大街小巷塞得滿滿的。文場子、武場子、劃旱船、放竹馬、跳秧歌、唱道情,嗩呐聲吹的人如癡如醉。到處是人山人海,從街這邊擠到街那邊,不是被擠掉了帽子就是擠掉了鞋。小孩被大人高高舉過頭頂,和大家一塊觀看著一年一度的盛事。

《紅紅火火》張晉國攝

火塔塔是這裡正月十五的一大景觀。人們在村頭、街頭、門前圍著燃燒的煤塔載歌載舞,熊熊的火焰旁,嗩呐吹手如醉如癡,牛皮鼓子鏗鏘有力,歡歌笑語聲回蕩在黃土高原上空。大人不時抱起未成年的小孩在火上燎一燎,保百病不得、平平安安。

《駝城夜色》呼雲攝

元宵節的夜空更是絢麗,米脂綏德一帶農村的打花杆更是讓人陶醉,一棵一抱粗細30多米長的木頭上,橫豎捆紮了上百種之多的各式禮花炮仗,立在村中的一塊空地上,隨著一聲令下,一條火龍直飛雲天,花杆頓時火樹銀花,夜空被渲染的五彩繽紛,極為壯觀。好客的農家端出熱騰騰的米酒,唱出醉人的信天遊一遍又一遍。

變化莫測轉九曲

“轉了九曲陣,活到九十九”,轉九曲又稱轉燈,是正月裡陝北榆林人進行的一項古老的習俗。轉九曲那一晚,人們敲鑼打鼓,喜開九曲門,渾厚的鑼鼓,敲擊著千百年來人們的希望,敲出了黃土地的氣勢。轉九曲會選一個較寬敞的平地,將367根柱頭栽成四方形陣圖,形成九道曲折。柱頭安燈,過去的九曲,燈由各家各戶捐做油燈,一般是將白蘿蔔中間挖空,注滿麻籽油,加棉花撚子點燃。九曲像一個很大的城郭,城城連環、城城相套;複雜多變,規模宏大,盛況空前,人們也把九曲稱為“九曲黃河陣”。實際上九曲是道教陰陽太極圖的變陣形式,榆林各縣市區的九曲陣法各有陣圖,其中綏德、米脂的轉九曲最為出名。轉九曲消災免難,新的一年幸福美滿。在民間,轉九曲還有一種“偷燈”的特殊習俗,當然這種“偷燈”行為是默許的,甚至帶有某種鼓勵色彩。小小的油燈對年輕的媳婦另有一種吸引力,傳說,偷個綠燈生女子,偷個紅燈生兒子。守燈人不時高喊:“偷燈養小子哩!”故意挑逗年輕媳婦偷燈。如今的九曲,都用了電燈,環保卻不失韻味,但有的地方還特意留幾盞“油燈”,供人“偷取”吉祥如意。

特色美食等你嘗

陝北榆林過年,遠不止於一場紅色的視覺盛宴,濃濃年味還濃在年茶飯的烹製中。陝北之北之味道,榆林十二縣市區處處有精彩。八碗、五魁、油糕、包頭肉……陝北人把廚道的精彩在辭舊迎新之際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凝聚著年味兒的美食被統稱為年茶飯。年茶飯的主料多是雜糧,富含現代人所追逐的各種微量元素、膳食纖維,再與豐富的肉類相佐,搭配高蛋白的豆類,既養嘴又養生。

《家鄉的棗糕宴》何紅喜攝

黃饃饃、“五魁”(由炸丸子、紅燒肉、酥雞、蛋包肉、清蒸羊肉等為主的蒸碗組成)、拼三鮮、油圐圙……年茶飯後面還都有著美好的寓意,糕就是高,五魁食後榮登魁首……包著棗泥餡或豆沙餡的黃饃饃在料峭的春寒裡凍上冰渣渣了,味道反而更甜美、更好吃了。白麵饅頭在過年也要做成各種好看的形狀,點上紅綠點點,好看吉利。還有油炸炸、馬蹄酥這樣別處難以見到的美食,也是年茶飯必備。榆林的每個縣區,年茶飯做法、種類又略有不同,風姿綽約的榆林,在年的洗禮中多味又多情。

各種美食前當然少不了與美酒攜手。榆林過年,黃酒的獨特滋味也會讓人流連忘返、意猶未盡。黃酒也叫米酒、渾酒,其味甘醇,香鬱可口,用黃米、軟米或谷米放置於熱炕頭發酵所成。喝黃酒時,再炒幾個獨特風味的地方小菜,邊喝邊吃,談笑風生。如今圍爐守歲的年夜飯也搬進了酒店、食埠,一樣的年味濃濃。春節期間,榆林不打烊的餐飲隨處可見,紅火喜慶,也能滿足南來北往的人對年茶飯的嚮往。

一飽眼福民俗演

由於歷史上多民族文化彙聚交融和其地域的特點,榆林風土人情受周邊甘甯蒙晉影響,古老純樸,同時有美好的寄喻,最為人稱奇的各縣市區間還有各自極為獨特的傳統風俗。

驢在陝北,有著特殊的功勳地位,也受到了陝北人民的特殊喜愛。定邊民俗賽驢,是定邊縣安邊鎮周邊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已有百年歷史。定邊素有“旱碼頭”之稱,“鹽馬古道”文化澱積了民俗賽驢的發展。

同賽馬、叼羊等一樣,定邊賽驢也是流傳於民間的一項競技活動。它富含邊塞文化的特徵,也融合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特點,展現軍事文化與民俗文化的特色,定邊文化旅遊的一張特別名片。

每年正月賽驢時,周邊各族人民齊聚,傳統賽驢有走驢、跑驢等項目,近年為娛樂大眾又新增加了驢拔河、趣味騎驢,騎驢接力賽,夫妻趕驢,驢馱重、驢拉重比賽等。比賽規模越來越大,逐漸演變為一種集商貿、旅遊、觀賞、娛樂為一體的民俗文化品牌。

當然,清澗道情、府穀二人臺、佳縣赤牛窪農耕文化民俗展演等也會讓你一飽眼福、盡享耳福。

而2017“陝北榆林過大年”更是將一系列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年俗文化活動集中展示、上演,整個榆林境內東、南、西、北、中,紅火說不盡,濃郁的過年氣氛彌漫在上空,藍天白雲下的榆林大地一派紅火景象,陝北民俗別樣風情得到更廣角的體現。

那麼,2018陝北榆林如何過大年呢?據悉,今年榆林市將繼續舉辦紅火熱鬧的2018“陝北榆林過大年”活動。計畫從2018年2月8日至3月10日(農曆臘月二十三至正月二十三),將以核心區與分會場結合的形式精彩呈現。其中啟動儀式將於2018年2月8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在熱播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主取景地綏德縣郭家溝舉行。隨後,以榆林老街和榆陽小街為核心區,陸續舉行古城迎新年、“夢回榆林老城”系列活動(特色叫賣、特色美食、民俗表演、民俗小劇場、特色展演、古城送大禮)以及南門甕城亮化、鐘鼓齊鳴·焰火迎春儀式、《詩話榆林》大型文化旅遊情感公益節目、榆林印象等主題活動。過大年期間,各縣市區也將圍繞本地地域文化特色,安排豐富多彩的春節年俗文化活動。核心區與分會場各具特色、精彩紛呈。

《石獅鎮下秧歌歡》曹維豇攝

陝北榆林過大年,民俗獨特,紅火熱鬧。生活在喧囂都市的你給心靈放一次假,背起行囊,與親朋好友去榆林深度體驗2018“陝北榆林過大年”吧,熱情淳樸的榆林人民在陝北之北等你來!

幾起秧歌唱的主人樂呵呵,有時能唱的主人也跟著應幾句。傘頭還不時應主人要求用手中的六棱木鬥在宅前來回舞動消災、辟邪。主人不停地給各位敬煙敬酒,送醉棗兒裝花生。隨著主人送客鞭炮的響起,秧歌隊又扭進了下一個院子……

《陝北過大年》劉偉攝

正月十五前後,榆林各縣市區還會集中進行秧歌匯演,一時,各家秧歌隊拿出各種絕活精彩展示。扭秧歌的隊伍中,男的不論是老漢還是後生,都生龍活虎、激情四射;女的不論是婆姨還是姑娘,都婀娜多姿、柔情似水,陝北人特有的精氣神在歌聲、鼓聲、身姿扭擺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更有跑驢、跑旱船、大頭娃娃,往往逗得圍觀群眾捧腹大笑。

喜氣洋洋逛廟會

陝北的廟會遍及城鄉,每年從正月初一開始,地處黃河岸邊的白雲山更是香客雲集,進香還願者絡繹不絕。

陝北鄉間的小廟會,轉廟會更是有趣,這些分散在四鄉的廟會,有的是固定地點、時間,每到這個日子,四村八鄰便會雲集這裡過廟會。有的則不然,廟會輪流轉,幾個、幾十個村子,要幾年、幾十年才能輪到一次。臨時搭建的戲臺前,成了各村人聚集的地方。陝北有“正月裡來忙兩班”的說法。正月裡最忙要數吹樂班和小戲班了,各村沿門子、鬧紅火要有響勁,請吹樂班幫忙,鄉村過廟會喜慶一番,要戲班助興,戲班一來,一唱就是三天,從上午上臺開始裝扮,一直唱到午夜明月高照,眾人散去。從正月開始,哪裡有廟會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正月十五鬧元宵

元宵節在陝北榆林是春節期間最熱鬧的日子,村中出去沿門子的秧歌隊轉了一大圈,都在這時趕回來了。吃元宵、鬧秧歌、轉九曲、觀燈、放花是這塊土地上獨有的活動。

《紅紅火火》張晉國攝

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大街小巷鑼鼓喧天,鞭炮聲、歡笑聲連成一片,人們盡情歡樂。各個集鎮、縣城每年一度的秧歌匯演更是將年節推向高☆禁☆潮。真可謂萬家空巷,人流如潮,各鄉各村選送的秧歌、腰鼓、社火把集鎮、縣城的大街小巷塞得滿滿的。文場子、武場子、劃旱船、放竹馬、跳秧歌、唱道情,嗩呐聲吹的人如癡如醉。到處是人山人海,從街這邊擠到街那邊,不是被擠掉了帽子就是擠掉了鞋。小孩被大人高高舉過頭頂,和大家一塊觀看著一年一度的盛事。

《紅紅火火》張晉國攝

火塔塔是這裡正月十五的一大景觀。人們在村頭、街頭、門前圍著燃燒的煤塔載歌載舞,熊熊的火焰旁,嗩呐吹手如醉如癡,牛皮鼓子鏗鏘有力,歡歌笑語聲回蕩在黃土高原上空。大人不時抱起未成年的小孩在火上燎一燎,保百病不得、平平安安。

《駝城夜色》呼雲攝

元宵節的夜空更是絢麗,米脂綏德一帶農村的打花杆更是讓人陶醉,一棵一抱粗細30多米長的木頭上,橫豎捆紮了上百種之多的各式禮花炮仗,立在村中的一塊空地上,隨著一聲令下,一條火龍直飛雲天,花杆頓時火樹銀花,夜空被渲染的五彩繽紛,極為壯觀。好客的農家端出熱騰騰的米酒,唱出醉人的信天遊一遍又一遍。

變化莫測轉九曲

“轉了九曲陣,活到九十九”,轉九曲又稱轉燈,是正月裡陝北榆林人進行的一項古老的習俗。轉九曲那一晚,人們敲鑼打鼓,喜開九曲門,渾厚的鑼鼓,敲擊著千百年來人們的希望,敲出了黃土地的氣勢。轉九曲會選一個較寬敞的平地,將367根柱頭栽成四方形陣圖,形成九道曲折。柱頭安燈,過去的九曲,燈由各家各戶捐做油燈,一般是將白蘿蔔中間挖空,注滿麻籽油,加棉花撚子點燃。九曲像一個很大的城郭,城城連環、城城相套;複雜多變,規模宏大,盛況空前,人們也把九曲稱為“九曲黃河陣”。實際上九曲是道教陰陽太極圖的變陣形式,榆林各縣市區的九曲陣法各有陣圖,其中綏德、米脂的轉九曲最為出名。轉九曲消災免難,新的一年幸福美滿。在民間,轉九曲還有一種“偷燈”的特殊習俗,當然這種“偷燈”行為是默許的,甚至帶有某種鼓勵色彩。小小的油燈對年輕的媳婦另有一種吸引力,傳說,偷個綠燈生女子,偷個紅燈生兒子。守燈人不時高喊:“偷燈養小子哩!”故意挑逗年輕媳婦偷燈。如今的九曲,都用了電燈,環保卻不失韻味,但有的地方還特意留幾盞“油燈”,供人“偷取”吉祥如意。

特色美食等你嘗

陝北榆林過年,遠不止於一場紅色的視覺盛宴,濃濃年味還濃在年茶飯的烹製中。陝北之北之味道,榆林十二縣市區處處有精彩。八碗、五魁、油糕、包頭肉……陝北人把廚道的精彩在辭舊迎新之際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凝聚著年味兒的美食被統稱為年茶飯。年茶飯的主料多是雜糧,富含現代人所追逐的各種微量元素、膳食纖維,再與豐富的肉類相佐,搭配高蛋白的豆類,既養嘴又養生。

《家鄉的棗糕宴》何紅喜攝

黃饃饃、“五魁”(由炸丸子、紅燒肉、酥雞、蛋包肉、清蒸羊肉等為主的蒸碗組成)、拼三鮮、油圐圙……年茶飯後面還都有著美好的寓意,糕就是高,五魁食後榮登魁首……包著棗泥餡或豆沙餡的黃饃饃在料峭的春寒裡凍上冰渣渣了,味道反而更甜美、更好吃了。白麵饅頭在過年也要做成各種好看的形狀,點上紅綠點點,好看吉利。還有油炸炸、馬蹄酥這樣別處難以見到的美食,也是年茶飯必備。榆林的每個縣區,年茶飯做法、種類又略有不同,風姿綽約的榆林,在年的洗禮中多味又多情。

各種美食前當然少不了與美酒攜手。榆林過年,黃酒的獨特滋味也會讓人流連忘返、意猶未盡。黃酒也叫米酒、渾酒,其味甘醇,香鬱可口,用黃米、軟米或谷米放置於熱炕頭發酵所成。喝黃酒時,再炒幾個獨特風味的地方小菜,邊喝邊吃,談笑風生。如今圍爐守歲的年夜飯也搬進了酒店、食埠,一樣的年味濃濃。春節期間,榆林不打烊的餐飲隨處可見,紅火喜慶,也能滿足南來北往的人對年茶飯的嚮往。

一飽眼福民俗演

由於歷史上多民族文化彙聚交融和其地域的特點,榆林風土人情受周邊甘甯蒙晉影響,古老純樸,同時有美好的寄喻,最為人稱奇的各縣市區間還有各自極為獨特的傳統風俗。

驢在陝北,有著特殊的功勳地位,也受到了陝北人民的特殊喜愛。定邊民俗賽驢,是定邊縣安邊鎮周邊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已有百年歷史。定邊素有“旱碼頭”之稱,“鹽馬古道”文化澱積了民俗賽驢的發展。

同賽馬、叼羊等一樣,定邊賽驢也是流傳於民間的一項競技活動。它富含邊塞文化的特徵,也融合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特點,展現軍事文化與民俗文化的特色,定邊文化旅遊的一張特別名片。

每年正月賽驢時,周邊各族人民齊聚,傳統賽驢有走驢、跑驢等項目,近年為娛樂大眾又新增加了驢拔河、趣味騎驢,騎驢接力賽,夫妻趕驢,驢馱重、驢拉重比賽等。比賽規模越來越大,逐漸演變為一種集商貿、旅遊、觀賞、娛樂為一體的民俗文化品牌。

當然,清澗道情、府穀二人臺、佳縣赤牛窪農耕文化民俗展演等也會讓你一飽眼福、盡享耳福。

而2017“陝北榆林過大年”更是將一系列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年俗文化活動集中展示、上演,整個榆林境內東、南、西、北、中,紅火說不盡,濃郁的過年氣氛彌漫在上空,藍天白雲下的榆林大地一派紅火景象,陝北民俗別樣風情得到更廣角的體現。

那麼,2018陝北榆林如何過大年呢?據悉,今年榆林市將繼續舉辦紅火熱鬧的2018“陝北榆林過大年”活動。計畫從2018年2月8日至3月10日(農曆臘月二十三至正月二十三),將以核心區與分會場結合的形式精彩呈現。其中啟動儀式將於2018年2月8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在熱播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主取景地綏德縣郭家溝舉行。隨後,以榆林老街和榆陽小街為核心區,陸續舉行古城迎新年、“夢回榆林老城”系列活動(特色叫賣、特色美食、民俗表演、民俗小劇場、特色展演、古城送大禮)以及南門甕城亮化、鐘鼓齊鳴·焰火迎春儀式、《詩話榆林》大型文化旅遊情感公益節目、榆林印象等主題活動。過大年期間,各縣市區也將圍繞本地地域文化特色,安排豐富多彩的春節年俗文化活動。核心區與分會場各具特色、精彩紛呈。

《石獅鎮下秧歌歡》曹維豇攝

陝北榆林過大年,民俗獨特,紅火熱鬧。生活在喧囂都市的你給心靈放一次假,背起行囊,與親朋好友去榆林深度體驗2018“陝北榆林過大年”吧,熱情淳樸的榆林人民在陝北之北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