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安智汽車完成數千萬元 A 輪融資,加速 77GHz 毫米波雷達與多功能視覺系統量產和落地

雷鋒網新智駕消息,近日,蘇州安智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簡稱“安智汽車”)宣佈獲得數千萬元 A 輪融資,投資方為上海物聯網創業投資基金,青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安智汽車成立於 2015 年 1 月,

目前已經自主開發完成了具有全面智慧財產權的 77GHz 毫米波雷達與多功能視覺系統,並搭建了更“懂”中國路況的 ADAS 駕駛輔助系統。據瞭解,該公司產品已經順利獲得國內多家整車企業的意向訂單。

安智汽車創始人郭健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量產化落地及研發團隊擴充等方面。

此前,雷鋒網新智駕主辦的未來汽車大講堂曾邀請郭健開課,當時瞭解到,

他畢業于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而後進入德國博世汽車部件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駕駛員輔助系統工程部,負責 ACC 自我調整巡航控制系統主控制演算法開發及感測器資訊融合演算法(雷達與攝像頭資料融合)的開發。2015 年,離開博世的他創辦了安智汽車,立志將其做成“中國的博世”。

* 安智汽車創始人郭健

近年來,國內的ADAS雷達供應幾乎被博世、大陸、德爾福這些外國傳統零部件供應商壟斷。但是國外零部件供應商的成熟駕駛輔助系統產品在國內市場往往“水土不服”。

客觀情況上,中國的路況具有特殊性:獨特的交通標識、狹窄的鄉村道路、三輪車助動車多,還有擺攤的小商販……主觀情況上,中國司機的駕駛習慣也不同於國外,

比較喜歡變道、插車、超車……

“不同于諸如 ABS、ESP 等汽車傳統主動安全系統,ADAS 系統需要進行深度的當地語系化適應開發,才能在感知、決策、執行等環節更為貼近中國路況“,郭健表示,“ADAS 駕駛輔助系統應該是國內汽車零部件領域彎道超車的最佳機會。”

安智汽車方面表示,從硬體層的高頻天線設計、高動態圖像FPGA數位信號處理,到晶片層遵循 AUTOSAR 構架的車載即時 OSEK 作業系統與車規級基礎軟體,

及演算法層的環境感知、決策控制、動作執行等核心模組,均突破了國外零部件巨頭的技術壟斷。“在產品性能上,安智汽車能保證基本與國外同類產品持平,部分國內特有工況優於國外同類產品,而且價格上還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郭健表示。

面對產品能否真正落地的考驗,安智汽車的 ADAS 系統已經完成了與國內自主品牌車型的功能集成與性能調校,同時完成了 10 萬公里複雜交通路況的耐久適應性路試,

順利通過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苛刻的整車級性能評價,性能完全達到 EURO-NCAP 最高分五星級評價。此外,安智汽車在車用晶片領域積極佈局,與臺灣聯發科成為戰略合作夥伴,為 ADAS 專用晶片的前瞻研究奠定了基礎。

在 2017 年中國智慧汽車大賽(CIVC)上,裝備有自主研發的 77GHz 毫米波雷達與多功能視覺系統的安智汽車參賽車輛在 AEB 自動緊急制動與 LKS 車道保持測試中滿分勝出。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安智汽車技術水準的肯定。

作為本輪融資投資方,上海物聯網基金合夥人陳順華透露,安智汽車未來還將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和新微科技集團聯手進一步提升硬體技術。

而據青桐資本管理合夥人喬建華所言,目前,安智汽車已經獲得 77GHz 毫米波雷達與多功能攝像頭 ADAS 產品 15 萬隻量產的意向訂單,2018 年將開始量產。

PS:過去 10 個月,雷鋒網團隊在北京、上海、深圳、矽谷等地密集拜訪數百家智慧駕駛技術團隊,經過了一手採訪、調研和親身體驗,並用 2 個月時間梳理和篩選了 13 個關鍵細分領域近 100 家智慧駕駛產業鏈中的關鍵技術公司,《中美智慧駕駛白皮書》最終成稿。

我們希望通過這份白皮書向你全方位展現中美智慧駕駛的市場現狀、關鍵技術環節發展及落地情況,幫你深入瞭解產業機遇與挑戰,提前看到未來 3 到 5 年自動駕駛產業鏈各個細分環節可能產生的機會和趨勢。

關於《中美智慧駕駛白皮書》的更多詳情,請查看連結:https://m.leiphone.com/specialEdition/svWhitePaper。

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安智汽車技術水準的肯定。

作為本輪融資投資方,上海物聯網基金合夥人陳順華透露,安智汽車未來還將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和新微科技集團聯手進一步提升硬體技術。

而據青桐資本管理合夥人喬建華所言,目前,安智汽車已經獲得 77GHz 毫米波雷達與多功能攝像頭 ADAS 產品 15 萬隻量產的意向訂單,2018 年將開始量產。

PS:過去 10 個月,雷鋒網團隊在北京、上海、深圳、矽谷等地密集拜訪數百家智慧駕駛技術團隊,經過了一手採訪、調研和親身體驗,並用 2 個月時間梳理和篩選了 13 個關鍵細分領域近 100 家智慧駕駛產業鏈中的關鍵技術公司,《中美智慧駕駛白皮書》最終成稿。

我們希望通過這份白皮書向你全方位展現中美智慧駕駛的市場現狀、關鍵技術環節發展及落地情況,幫你深入瞭解產業機遇與挑戰,提前看到未來 3 到 5 年自動駕駛產業鏈各個細分環節可能產生的機會和趨勢。

關於《中美智慧駕駛白皮書》的更多詳情,請查看連結:https://m.leiphone.com/specialEdition/svWhit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