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問西東》——稚拙的文藝片,高級的青春片

「 只有永葆赤子之心的人,才能無問西東 」

作者| 索非

編輯| 琿哥

時隔六年,《無問西東》終於上映了。

這部當年為紀念清華百年校慶而拍攝,擁有超強明星演員和國內一流攝影師陣容,

投資過億而傳說差點沒過審的電影到底怎麼樣?一如不久前的《芳華》和《妖貓傳》,豆瓣等影評平臺口碑嚴重兩極化。好評者多是稱讚影片的立意和情懷,差評者多是批判導演的功力和內容的淺薄。

不過大家至少達成共識的是,這是一部認真努力的作品,而不是低俗又粗製濫造的圈錢爛片。

影片的劇情和人設都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扁平和直白,但依然有觀眾說剪輯混亂看不懂,這部多線交叉敘事的清華人版《雲圖》確實遠沒有《雲圖》恰當的節奏感和精巧設計。

配樂過滿,始終調高觀影情緒沒有舒緩餘地,

導演刻意煽情痕跡太重,影片節奏未能張弛有度。不好意思地承認筆者狂哭了全片的三分之二,都不知道是因為劇情還是對音樂的生理反應。

人物聯繫和轉場手法生硬,笨拙得簡直像是學生作品。除了第一段故事裡清華學子去了第二段故事裡西南聯大做教授的設置還算自然,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就完全是強貼硬湊了。在每一個年代的故事裡都反復點明主題詞真實,

理解作者試圖以此為文眼貫穿統一四個故事以便聚集觀眾的注意力更好地論證主旨,但很遺憾做的很像是話題為“真實”的篇章式高考作文,較弱的文本使得這個詞並沒有在每個故事裡立住,有些時候顯得很刻意牽強空喊口號。

導演野心很大,試圖展現清華百年校史,但在實際操作上雖然影片也有許多零碎的清華符號如校歌、校服、建築、只有男生的自嘲、歷史傳統黑北大(騎自行車的兩個男生)、貓館長和奶茶妹妹,

但其實清華大學在四個故事裡的參與並沒有足夠的必要性,除了第一個泰戈爾訪清華令主人公頓悟的故事,其他三個的主角可以是任何一所大學。而2個小時左右講完4個故事,也讓每個故事顯得單薄。

如果以一部文藝片的要求來看,上述缺點都讓本片顯得稚拙平庸了,但以青春片的角度來看,

卻是非常高級。

演員是高級的,不僅主演是影帝影后級配置,配角們也是各種獲獎的黃金配角。攝影是高級的, 曹鬱用膠片拍攝為影片增加了質感。

最重要的是,立意是高級的。

看多了《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這樣的國產青春片,撕X打架墮胎劈腿車禍無病呻吟尋死覓活似乎成了青春片的標誌,當代青年面臨最大的問題不過是你愛的人不愛你了而已。

而《無問西東》跳出了兩性關係的狹窄視野,以歷史大時代為背景,展示了幾代中國青年身上的理想、熱血、擔當,探討了我們的青春該怎樣度過才算不辜負自己和時代。

導演用1923年、1938年、1962年和2012年的四段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清華人故事,講了四種人生選擇。而每個年代的問題在今天仍然在困擾著芸芸眾生。

選擇心之所向,還是選擇眾之所望?

選擇小家小愛,還是選擇大家大愛?

選擇個人前途,還是選擇守護愛情?

選擇弱肉強食,還是選擇堅持真善?

第一段故事貢獻了本片最好的文本臺詞。

當陷入迷茫的吳嶺瀾問校長梅貽琦什麼是真實時,梅這樣回答:

“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置身這些日子。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這就是真實。”

近百年前的清華學子面臨實業救國文科無用的社會風氣,而今天我們依然如此。不管我們擅長什麼喜歡什麼,社會、家長都希望我們去學理工學經濟再不濟也是學夠實用的法律,畢業後不管學的是什麼專業,能做金融行業的都去做金融,做不了的就做金融的周邊服務。至於文史哲,太虛了吧,能幫我獲得高薪好工作買大房子豪車嗎?然而,過著這樣人生的你,真的快樂嗎?不曾後悔嗎?

第二段故事貢獻了本片最美的演員。

飾演沈光耀母親的香港女演員米雪今年已62歲,但她精緻優雅的扮相和輕聲軟語間的從容高貴讓人驚豔,可以說是全片最佳。而母子間的那段對話也被很多人奉為經典。功名利祿不過是人生的幻光,好好想一想應該怎麼活。

第三段故事貢獻了本片最暖的人設。

黃曉明飾演的陳鵬從小是孤兒,在北京上高中與章子怡飾演的王敏佳成為同學,暗戀的少年能細心地發現她掉了一字的印章,能為她放棄去研究所的機會只因“我有人要照顧”,也能因為感到她遭難不管不顧狂奔來救她即使晚了一步。當完全不油膩的質樸學霸說出“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你托著。我最怕的是,掉的時候你把我推開,不讓我給你托著。”相信在場沒有哪個女同學能忍住不哭吧?

第四段故事雖然貢獻了與前系列格格不入的本片最出戲的畫風,但也正是最接近現實的生活。

職場上遭遇老江湖的算計,成為鬥爭的犧牲品亦或是算計別人為自己的晉升加碼,一切向錢看買個肉餡都被熟人騙,想投身公益又怕被賴上好心沒好報。 與先輩面臨的“哀鴻遍野餓殍滿地”或“與反動勢力劃清界限”,我們的環境已經好太多,但我們做的又比故事裡的人好嗎?

影片結尾的彩蛋最為動人,一代大師學人紛紛在影片的背景人群中亮相,那些讓你肅然起敬的名字一個個從銀幕前閃過,不禁思考吾輩當如何向上如何自強。

總之客觀來說本片可以給到三星半,作為對這樣正面立意的鼓勵可以加到四星。

非常喜歡影片的英文譯名——young forever,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句已經被用濫的“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年輕的吳嶺瀾最終沒有屈從現實而是聽從本心,年輕的沈光耀捨棄本可有的優渥生活為國捐軀,年輕的陳鵬在那個並不寬容的年代拉著心愛之人眾目睽睽下在校園裡一路狂奔,年輕的張果果在精明上司分享經驗與“提點”後仍做出真善之選。這些珍貴的年輕人,都讓人熱淚盈眶。

影片的中文名和英文譯名構成了互文——只有永葆赤子之心的人,才能無問西東。

以歷史大時代為背景,展示了幾代中國青年身上的理想、熱血、擔當,探討了我們的青春該怎樣度過才算不辜負自己和時代。

導演用1923年、1938年、1962年和2012年的四段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清華人故事,講了四種人生選擇。而每個年代的問題在今天仍然在困擾著芸芸眾生。

選擇心之所向,還是選擇眾之所望?

選擇小家小愛,還是選擇大家大愛?

選擇個人前途,還是選擇守護愛情?

選擇弱肉強食,還是選擇堅持真善?

第一段故事貢獻了本片最好的文本臺詞。

當陷入迷茫的吳嶺瀾問校長梅貽琦什麼是真實時,梅這樣回答:

“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置身這些日子。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這就是真實。”

近百年前的清華學子面臨實業救國文科無用的社會風氣,而今天我們依然如此。不管我們擅長什麼喜歡什麼,社會、家長都希望我們去學理工學經濟再不濟也是學夠實用的法律,畢業後不管學的是什麼專業,能做金融行業的都去做金融,做不了的就做金融的周邊服務。至於文史哲,太虛了吧,能幫我獲得高薪好工作買大房子豪車嗎?然而,過著這樣人生的你,真的快樂嗎?不曾後悔嗎?

第二段故事貢獻了本片最美的演員。

飾演沈光耀母親的香港女演員米雪今年已62歲,但她精緻優雅的扮相和輕聲軟語間的從容高貴讓人驚豔,可以說是全片最佳。而母子間的那段對話也被很多人奉為經典。功名利祿不過是人生的幻光,好好想一想應該怎麼活。

第三段故事貢獻了本片最暖的人設。

黃曉明飾演的陳鵬從小是孤兒,在北京上高中與章子怡飾演的王敏佳成為同學,暗戀的少年能細心地發現她掉了一字的印章,能為她放棄去研究所的機會只因“我有人要照顧”,也能因為感到她遭難不管不顧狂奔來救她即使晚了一步。當完全不油膩的質樸學霸說出“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你托著。我最怕的是,掉的時候你把我推開,不讓我給你托著。”相信在場沒有哪個女同學能忍住不哭吧?

第四段故事雖然貢獻了與前系列格格不入的本片最出戲的畫風,但也正是最接近現實的生活。

職場上遭遇老江湖的算計,成為鬥爭的犧牲品亦或是算計別人為自己的晉升加碼,一切向錢看買個肉餡都被熟人騙,想投身公益又怕被賴上好心沒好報。 與先輩面臨的“哀鴻遍野餓殍滿地”或“與反動勢力劃清界限”,我們的環境已經好太多,但我們做的又比故事裡的人好嗎?

影片結尾的彩蛋最為動人,一代大師學人紛紛在影片的背景人群中亮相,那些讓你肅然起敬的名字一個個從銀幕前閃過,不禁思考吾輩當如何向上如何自強。

總之客觀來說本片可以給到三星半,作為對這樣正面立意的鼓勵可以加到四星。

非常喜歡影片的英文譯名——young forever,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句已經被用濫的“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年輕的吳嶺瀾最終沒有屈從現實而是聽從本心,年輕的沈光耀捨棄本可有的優渥生活為國捐軀,年輕的陳鵬在那個並不寬容的年代拉著心愛之人眾目睽睽下在校園裡一路狂奔,年輕的張果果在精明上司分享經驗與“提點”後仍做出真善之選。這些珍貴的年輕人,都讓人熱淚盈眶。

影片的中文名和英文譯名構成了互文——只有永葆赤子之心的人,才能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