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軍工雖然世界前列物美價廉?為何沒人願意買?俄媒說出實話?

隨著各種戰機飛行器的出現,戰爭逐漸由地面轉移到了天空中,而這個時候防空導彈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裝備了,防空導彈是指由地面、艦船或者潛艇發射,攔截空中目標的導彈,

西方也稱之為面空導彈。防空導彈是指由地面、艦船或者潛艇發射,攔截空中目標的導彈,西方也稱之為面空導彈。由於大多數空中目標速度高、機動性大,故防空導彈絕大多數為軸對稱佈局的有翼導彈;動力裝置多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也可以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衝壓式空氣噴氣發動機和火箭衝壓發動機;從40年代初德國開始研究到21世紀經歷近60個春秋,世界上的防空導彈已研製了三代,
21世紀還在發展第四代。據不完全統計,已研製的型號達120餘種,其中裝備部隊90多種,正在研製的有20多種。

到目為止,世界上有能力自主生產防空導彈的國家不多,中國便是其中之一。中國防空導彈的性能還是不錯的,從實彈打靶的效果來看,

在演習上基本上都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再國內外都享有盛譽,紅旗-9屬於中國第一種自研區域防空導彈,中央對這個跨世紀的國家重點工程一向極為重視,即使決定引進S-300PMU1也沒有終止發展HQ-9,可見其地位之特殊。HQ-9是中央高層大開綠燈下的產品,對其投資也未曾間斷,高層的態度往往關係到武器裝備的命運,這也正是紅旗-9歷經幾代領導人也從未下馬的原因。
所以HQ-9和殲-10都是中國國防尖端領域的重點工程。

對此,俄羅斯專家說出了原因:“因為中國的武器發展較晚,在此之前絕大部分都是俄羅斯裝備的,

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S-400,S-400目標探測距離600公里,同時跟蹤目標數量300個,針對空氣動力目標的雷達探測範圍為360×14度,針對彈道目標的雷達探測範圍為60×75度,針對空氣動力目標的毀傷範圍為2-240公里,針對彈道目標的毀傷範圍為7-60公里,毀傷目標最大高度為30000米,毀傷目標最小高度為10米,毀傷目標最大速度4800米/秒(15馬赫/倍音速),能夠同時攻擊36個目標,同時引導導彈瞄準72個目標,
行進中展開時間為 5-10分鐘,系統設備從展開狀態進入戰備狀態的反應時間為3分鐘,俄媒稱很多都是曾經的俄方專家指導下構建的國家防空體系網,只能繼續使用俄式防空導彈進行升級,如果想要裝備中國的防空導彈,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替代。”這也就說明了並不是中國導彈品質有問題,而是形勢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