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強東5年開100萬家京東便利店,這事靠譜嗎?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注港股,金融名家齊聚,

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文|邢莉,香港財華社財經編輯。

4月10日,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宣佈,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由此看來,京東開始搶佔農村市場,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的步伐。

根據劉強東公佈的門店資訊,京東便利店的功能包括京東代購、網上代下單、代收貨,話費充值,火車票、飛機票、旅遊酒店預訂等,

個護美妝、日化洗護、紙品清潔等的銷售和百貨批零等。


京東方面透露,承接這個計畫的是京東新通路事業部。該事業部成立於2015年12月16日,承接集團“火車頭1號”專案。依託京東豐富的商品和強大的供應鏈資源,服務全國百萬家中小門店。

不收加盟費的加盟店

京東便利店採用的是加盟模式。

店主報名加盟,京東審核資質,確定合作後雙方簽訂合同,再由京東對店主進行培訓。以上四個環節完成之後,店主便可以裝修營業。

雖說是加盟模式,但店主不需要向京東支付任何盟費費、管理費、培訓費。唯一收取的“質保金”,是為了約束和規範店主的銷售行為。

京東便利店店主必須承諾店中經營的商品100%保真,假一罰十。

門店經營所需的房租、水電、裝修和進貨等費用由店主自行承擔。除了提供貨源外,京東還將輸出品牌、模式和管理。

京東方提供了兩種進貨模式可供店主選擇,100% 進貨模式:所有商品京東進貨,店主在京東掌櫃寶下單,由京東負責物流配送到店。部分進貨模式:部分商品京東進貨,配合其他進貨管道。其中,京東將會對 100% 從京東進貨的店鋪給予更多市場活動等各支持。

百萬便利店背後,
線上增長到盡頭

而在“百萬便利店”計畫之前,京東也早就開始表現出對線下流量的渴望,此前京東投資永輝超市,同樣是看中其 350 家線下店鋪。2014 年,京東曾經開展過萬家便利店計畫,當時合作方多為知名便利店連鎖品牌。2015 年初,京東就開始在全國建立“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其中“京東幫服務店”就類似於便利店。2015 年底,京東成立新通路事業部,為中小城市的超市提供包括從品牌商直接採購、倉儲配送、行銷支援及門店系統管理等服務。


而與之對應的是京東全年交易總額增速的快速下滑。京東2014GMV年是107%,而2015年是84%,2016增速是47%,這個下降速度是驚人的,按照這個速度,幾年後京東的GMV就會停滯,甚至負增長。線上市場的增長似乎已經快到頭了,而京東的盈利一直都是軟肋,上月京東財報宣佈2016年京東實現盈利卻備受業內質疑。

業內分析,對於京東來講支持高市值的希望在於增長率,如果增長率停滯下來,京東的投資價值就沒有了。保持增長才能有故事可講,盈利狀況不佳的企業對資本市場市場的有更強的依賴。

100萬的KPI,京東承受的了嗎?

京東此次發力的便利店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便利店形態,而是京東線下版本的創新綜合體。這實質上還是一個批發與零售的關係。京東掌握進貨管道,倉儲物流,做這些京東便利店的批發商,這些京東便利店覆蓋實體人群,説明京東完成銷售,覆蓋一些以前網路覆蓋不了的人群。

對於店主來講,通過京東下單訂貨省去了自己訂貨的麻煩。由於小店的進貨量較小,他們要等到上一級供應商拼齊一車貨以後才能送貨,有時店主甚至感到“量小到不好意思開口”。不過對於京東來說,量大量小區別不大,京東走的是B2C路線,量再小,京東也送貨上門。

這樣看來,向線下要增長、向農村市場要增長似乎沒什麼錯。然而年初頻繁出現快遞網點爆倉,加盟模式的惡劣表現讓不少人大失所望,而京東引入線下便利店之後,京東要控制百萬級別線下管道。

換句話說就是京東百萬便利店一旦實施,就是100萬的KPI。

京東吸引人在於其是大商家、行貨正品、但引入協力廠商之後,產品和使用者體驗能否有所保證。同時這些店一旦掛上京東便利店的名字,任何不法或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都要算到京東頭上。

阿裡巴巴去年推出了阿裡零售通平臺,不過和京東掌櫃寶不同的是,零售通是撮合型平臺,連接著經銷商和便利店店主。所以發力線下便利店的電商巨頭不止京東一家。此外第二梯隊電商品牌也已經入局,店商互聯、贏銷通和易訂貨等均獲得了過億元的融資。

未來這個市場將會擠滿越來越多的競爭者。

而京東的盈利一直都是軟肋,上月京東財報宣佈2016年京東實現盈利卻備受業內質疑。

業內分析,對於京東來講支持高市值的希望在於增長率,如果增長率停滯下來,京東的投資價值就沒有了。保持增長才能有故事可講,盈利狀況不佳的企業對資本市場市場的有更強的依賴。

100萬的KPI,京東承受的了嗎?

京東此次發力的便利店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便利店形態,而是京東線下版本的創新綜合體。這實質上還是一個批發與零售的關係。京東掌握進貨管道,倉儲物流,做這些京東便利店的批發商,這些京東便利店覆蓋實體人群,説明京東完成銷售,覆蓋一些以前網路覆蓋不了的人群。

對於店主來講,通過京東下單訂貨省去了自己訂貨的麻煩。由於小店的進貨量較小,他們要等到上一級供應商拼齊一車貨以後才能送貨,有時店主甚至感到“量小到不好意思開口”。不過對於京東來說,量大量小區別不大,京東走的是B2C路線,量再小,京東也送貨上門。

這樣看來,向線下要增長、向農村市場要增長似乎沒什麼錯。然而年初頻繁出現快遞網點爆倉,加盟模式的惡劣表現讓不少人大失所望,而京東引入線下便利店之後,京東要控制百萬級別線下管道。

換句話說就是京東百萬便利店一旦實施,就是100萬的KPI。

京東吸引人在於其是大商家、行貨正品、但引入協力廠商之後,產品和使用者體驗能否有所保證。同時這些店一旦掛上京東便利店的名字,任何不法或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都要算到京東頭上。

阿裡巴巴去年推出了阿裡零售通平臺,不過和京東掌櫃寶不同的是,零售通是撮合型平臺,連接著經銷商和便利店店主。所以發力線下便利店的電商巨頭不止京東一家。此外第二梯隊電商品牌也已經入局,店商互聯、贏銷通和易訂貨等均獲得了過億元的融資。

未來這個市場將會擠滿越來越多的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