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戰敗後,一日本傷兵被河南農民收留47年,日兵回國後這樣報答

談到日本也許很多人會反感,特別是談到二戰時期的日本,更是讓我們國人感到憤恨,自明朝時期起,日本就一直,連續不斷的侵略我國的沿海地區,在當時他們被稱為倭寇,

而到了近代,由於我國社會形態的落後,日本就開始欺負我國,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日本無時無刻不在侵略我國的資源,霸佔我國的領土,日本與我國的仇恨是國仇,是民憤,永世不能忘。

正所謂,壞人不可能一輩子做壞事,好人不可能一輩子做好事一樣。

小編今天就要將一位為我國做過好事的日本兵。1945年8月,日本宣佈戰敗,投降,在中國的日本侵略兵都被遣送回國,為了儘快的回到自己的故鄉,這些日本士兵甚至可以拋棄他們重傷的戰友。這為被拋棄的傷兵就是我們的主人公——石田。

在其他日軍看來,

石田只是一個受了重傷的累贅,對日本已經毫無用處,完全沒有必要帶回日本,石田本來是一位十分平凡的諜報員,在中國本來就不認識什麼人,在自己的同伴走後,他無依無靠,既沒有生活來源,也沒有什麼錢,加上又深受重傷,所以他只能選擇流落街頭,以此度生。

就在石田非常絕望的時候,一位來自河南的農民收留了他,並為他四處求醫,希望能夠治療好他身上的傷,這位農民就是孫邦俊,孫邦俊性格和善,待人寬容,即使是在當時抗日戰爭剛剛結束,老百姓都對日本人恨得牙癢癢的時候,他依然可憐這位傷痕累累的日兵,並收留了他。

孫邦俊收留日兵的行為被大夥知道後,大夥都很不理解孫邦俊為何要這樣做,孫邦俊收留石田的行為引起了全村人民的憤怒。很多村民都表示應該殺死這位日本士兵,以泄心頭之恨!然而,對於村民們輪番轟炸,他絲毫沒有動搖,孫邦俊堅持要照顧石田,而且這一照顧就是照顧了自己的一輩子。孫邦俊去世之後,

孫家並沒有拋棄石田,而是由孫邦俊的孫子孫保傑繼續照顧石田。

孫家的所作所為慢慢的被村民看在眼裡,慢慢的村民也沒有那麼討厭這位日本傷兵,這些村民有時候甚至會幫著孫家照護一下石田,就這樣孫家一直照護著石田照護了47年,直到石田80多歲,1992年訪華團來到了河南,孫家為了能夠幫助石田實現願望,多方奔走。最終成功的和訪華團聯繫上了,並且讓石田見到了訪華團的人。最終80多歲的石田回到了日本。

回到日本後的石田,為了報答孫家對他的恩情,在日本廣泛發起募捐,將得到的錢用來幫助孫邦俊的村子修路和建學校。石田的家人為了感激孫家的人,還資助他們的孩子去日本留學深造。孫邦俊的以德報怨換來了日本人的報恩,換來了日本人的感恩。日本的侵華戰爭對我國造成的傷害極大,但最殘忍的還是日本的領導者,而非所以的日本士兵。

1992年訪華團來到了河南,孫家為了能夠幫助石田實現願望,多方奔走。最終成功的和訪華團聯繫上了,並且讓石田見到了訪華團的人。最終80多歲的石田回到了日本。

回到日本後的石田,為了報答孫家對他的恩情,在日本廣泛發起募捐,將得到的錢用來幫助孫邦俊的村子修路和建學校。石田的家人為了感激孫家的人,還資助他們的孩子去日本留學深造。孫邦俊的以德報怨換來了日本人的報恩,換來了日本人的感恩。日本的侵華戰爭對我國造成的傷害極大,但最殘忍的還是日本的領導者,而非所以的日本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