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頭條」對標先進找差距 取長補短促發展——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劉洪生解讀“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方案”

劉院長,首先請您解讀一下“百千萬專項行動”以及實施這一行動的背景?

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以下簡稱“百千萬專項行動”),是以企業為主體、以需求為導向、以標準為牽引、以效益為核心,面向百餘個城市,選取千餘種業態,組織萬餘家企業,依託各地方政府部門、各類標準化研究和服務機構、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行業協會、相關專家的力量,對照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和國內領先標準,所開展的對標達標行動,

以提升中國標準與國際先進標準的一致性水準。本次專項行動旨在堅持政府引導,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瞄準國際標準,打造中國標準、提升中國品質。

2017年9月5日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開展品質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開展重點行業國內外標準比對,加快轉化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提升國內外標準一致性程度,推動我國優勢、特色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建立健全技術、專利、標準協同機制,開展對標達標活動,鼓勵、引領企業主動制定和實施先進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準。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李克強總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中提到“要樹立品質第一的強烈意識,開展品質提升行動,
提高品質標準,加強全面品質管制”。

按照中央決策部署,質檢總局成立了品質提升行動領導小組,部署全系統打響全面提升品質攻堅戰。地方全面動員、精心組織安排等為專項行動提供了實踐經驗的借鑒。組織開展專項行動,既體現國務院相關部門共同抓緊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24號文重大部署的態度,也為各地下一步深入推進品質提升行動提供指導參考。

在專項行動啟動前做了哪些工作?請介紹一下《行動方案》編制過程。

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高度重視行動方案的編制工作,由國家標準委組織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抽調有關專家和專業人員組成起草組。編制工作歷經3個月,逐步完善,從最初圍繞精准助力中小企業的標準化幫扶,到面向地方、行業和企業的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通過實地走訪、問卷髮放、會議研討、地方實踐經驗借鑒等,

廣泛瞭解行業、企業的基礎現狀、發展瓶頸和需求趨勢。結合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中心任務,提出了在“全國100個城市、1000個行業和10000個企業”集中開展企業實施標準與國際先進水準標準對標達標提升的專項行動,明確了專項行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等。

10月,國家標準委召開專題研討會,對方案初稿徵求國家標準委各部門和國家認監委、質檢總局品質司的意見,經研究全部或部分採納。11月,國家標準委組織召開座談會,部分省(市)質監局、標準化服務機構代表參加,提出的12條意見經研究全部或部分採納。隨後又書面徵求了國家認監委和質檢總局主要司局意見,提出5條意見已採納。

行動方案編制過程中,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同志高度重視,多次提出明確指示和意見要求,多次主持研究方案討論,並向支樹平局長、侯建國書記、陳鋼副局長進行了彙報,得到總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11月下旬,正式徵求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聯合發文部委意見,農業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林業局、國家旅遊局回饋無意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國資委累計回饋21條意見,經研究採納20條、部分採納1條,並形成了《行動方案》會簽稿。12月,在《行動方案》會簽過程中,相關部委又提出了2條修改意見,經研究全部採納。

在方案編制期間,編制起草小組先後組織了9次專題研討會、5次專項彙報、6次考察調研、4次徵求意見,最終形成《行動方案》正式發文稿。

《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行動方案》共7個部分,包括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工作目標、重點工作、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這裡重點介紹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和重點工作。

基本原則:方案確立了6項原則,一是堅持需求導向,把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專項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標準水準的提升引領品質提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我國優勢產業邁向中高端。二是堅持對比提升,發揮品質技術基礎設施作用,開展標準的比對分析、技術驗證、比較試驗、協同攻關和成果創新,促進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高附加值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性產品和服務。三是堅持分層孵化,通過專項行動創建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培育標準化先導業態、推出企業標準“領跑者”。四是堅持政府引導,國家標準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統一部署,各省級質監部門會同當地相關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市(縣、區)質監部門具體組織實施。五是堅持企業主體,鼓勵企業自願申報,積極參加標準自我聲明公開,主動對比與國際先進水準標準的差距,制定、實施和完善更具競爭力的企業標準。六是堅持社會參與,動員百城千業萬企參與專項行動,發揮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行業協會等技術組織作用,鼓勵標準化研究和服務機構提供專業服務,推動全社會廣泛宣傳、共同參與、成果共用。

工作目標:到2020年,標準化引領產品和服務品質明顯提升,助推產業發展品質穩步提高,促進區域品質水準整體躍升,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形成以技術、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品質新優勢。同時,提出了“三個一批”的定性目標和5個定量目標,即,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發展動能強勁的典型城市或特色城鎮,創建10個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促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品質效益一流的世界級優勢產業集群,培育50個標準化先導業態。其中,促進裝備製造業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90%,重點領域的主要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形成一批標準水準領先、標準品牌彰顯的優勢企業,培育一批品質標杆企業或品質獲獎企業,推出1000個以上企業標準“領跑者”。以專項行動帶動中國製造、中國服務、中國品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重點工作:一是組織實施對標活動,包括選擇對標物件、確定對標依據和開展對標工作。二是推進重點產品和服務標準達標提升,重點工作有推動企業標準提檔升級、培育新產業新動能企業標準領跑者、鼓勵優勢企業標準走出去,以及推動有條件企業爭取高端品質認證。三是推進先進標準培育計畫,主要包括推動企業參與制定國際標準、補充完善政府標準、引導團體標準發展壯大。四是幫扶企業提高對標達標成效,不僅通過對標達標提升企業標準化能力,同時提升企業產品和服務品質水準。五是開展標準比對分析評價,分別從開展比對評價、實施階段總結、形成標杆示範三個方面展開。六是開展中小企業標準化服務活動,主要從培育標準化服務業和深入開展“雙零”活動兩個方面展開。七是建設對標達標工作資訊平臺,為專項行動的開展與推進搭建工作、宣傳、交流平臺。

請問《百千萬專項行動》的出臺對標準引領助力品質提升工作有什麼特殊意義?

本次專項行動,是貫徹國家關於標準化工作改革和品質提升的重要部署,有效對接區域發展標準化需求,大力挖掘標準潛力,提升標準供給水準,助推服務品質提升的有益實踐。開展百千萬專項行動,大力實施標準提檔升級工程,鼓勵和推動企業主動對標國際先進標準,瞄準國際先進水準,向國際先進的指標看齊、向知名品牌看齊、向高品質的需求看齊,扎實開展技術分析、比較驗證、比較實驗、協同攻關和成果創新,應用先進的標準助力產品和服務品質持續提升。在標準下提升,在對比中創新。實現企業主體由“采標者”向“制標者”轉變,由“制標者”向“引領者”轉變。

關於此次專項行動計畫,在產品、服務等領域都有對應行動部署,您覺得專項行動順利開展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撐,需要具體怎麼發力?

百千萬專項行動是由十部委共同組織、面向全國開展的一次系統性工程,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工作量大。開展好專項行動,重點從組織領導、激勵措施、政策扶持、宣傳引導等四方面為專項行動提供強有力保障。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專項行動工作組,下設辦公室和專家諮詢組,由國家級標準化研究機構承擔日常工作。各省質監部門要將專項行動納入地方品質提升行動總體方案,組織城市、行業和企業積極參與專項行動。二是完善激勵政策,推薦完成達標對標提升目標的城市申報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優先;推薦對標達標提升成效顯著的單位申報中國品質獎、標準創新貢獻獎,爭創企業標準領跑者,主導和參與國家標準制修訂。對率先達標的行業、企業給予經費獎勵和相關政策扶持,落實標準化經費加計扣除政策和股權激勵稅收政策。通過建立標準創新融資增信制度,協調金融機構的銀行信貸資金向達標企業傾斜。對達標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優先進入政府採購目錄,形成優標優質優價的良性經營環境。三是加大經費支持,完善對標達標行動經費多元籌集和保障機制,積極爭取財政經費支持,推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為專項行動提供工作經費。統籌利用現有資金管道,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標準和品質提升專項基金。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資源,廣泛宣傳專項行動,深入報導達標企業,助力企業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中國標準的美譽度,促進在全社會形成追求高標準、崇尚高品質的氛圍。

開展百千萬行動,怎麼抓好組織實施?

百千萬專項行動的有序高效地實施,離不開各部門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各地方的周密組織,離不開企業的積極配合,需要從組織和實施層面把握好關鍵點。專項行動的實施需要抓住“企業”這個主體,充分發揮發揮行業部門的聯動作用,將專項行動與本部門重點工作結合,推動行業相關企業實施對標達標提升活動,同時,注重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形成政策合力;需要發揮城市政府的帶動作用,抓好組織引導、宣傳動員;需要發揮地方標準化主管部門的推動作用,加強溝通,真正面向區域發展需求,選擇對標業態、對標企業,制定對標達標提升技術方案,做好資訊的匯總、分析、推薦上報等;需要發揮標準化研究和服務機構的互動作用,與企業聯動,形成互幫互助、協同推進的良好機制。

-THANKS FOR READING-

來源 | 中國標準化雜誌社

長按二維碼,關注

“中國標準化”

「中國標準化」旗下刊物

《中國標準化》

《中國標準化》海外版

《標準科學》

《標準生活》

《產品安全與召回》

關注「中國標準化 」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標準化重要資訊!

經研究全部或部分採納。11月,國家標準委組織召開座談會,部分省(市)質監局、標準化服務機構代表參加,提出的12條意見經研究全部或部分採納。隨後又書面徵求了國家認監委和質檢總局主要司局意見,提出5條意見已採納。

行動方案編制過程中,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同志高度重視,多次提出明確指示和意見要求,多次主持研究方案討論,並向支樹平局長、侯建國書記、陳鋼副局長進行了彙報,得到總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11月下旬,正式徵求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聯合發文部委意見,農業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林業局、國家旅遊局回饋無意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國資委累計回饋21條意見,經研究採納20條、部分採納1條,並形成了《行動方案》會簽稿。12月,在《行動方案》會簽過程中,相關部委又提出了2條修改意見,經研究全部採納。

在方案編制期間,編制起草小組先後組織了9次專題研討會、5次專項彙報、6次考察調研、4次徵求意見,最終形成《行動方案》正式發文稿。

《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行動方案》共7個部分,包括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工作目標、重點工作、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這裡重點介紹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和重點工作。

基本原則:方案確立了6項原則,一是堅持需求導向,把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專項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標準水準的提升引領品質提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我國優勢產業邁向中高端。二是堅持對比提升,發揮品質技術基礎設施作用,開展標準的比對分析、技術驗證、比較試驗、協同攻關和成果創新,促進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高附加值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性產品和服務。三是堅持分層孵化,通過專項行動創建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培育標準化先導業態、推出企業標準“領跑者”。四是堅持政府引導,國家標準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統一部署,各省級質監部門會同當地相關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市(縣、區)質監部門具體組織實施。五是堅持企業主體,鼓勵企業自願申報,積極參加標準自我聲明公開,主動對比與國際先進水準標準的差距,制定、實施和完善更具競爭力的企業標準。六是堅持社會參與,動員百城千業萬企參與專項行動,發揮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行業協會等技術組織作用,鼓勵標準化研究和服務機構提供專業服務,推動全社會廣泛宣傳、共同參與、成果共用。

工作目標:到2020年,標準化引領產品和服務品質明顯提升,助推產業發展品質穩步提高,促進區域品質水準整體躍升,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形成以技術、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品質新優勢。同時,提出了“三個一批”的定性目標和5個定量目標,即,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發展動能強勁的典型城市或特色城鎮,創建10個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促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品質效益一流的世界級優勢產業集群,培育50個標準化先導業態。其中,促進裝備製造業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90%,重點領域的主要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形成一批標準水準領先、標準品牌彰顯的優勢企業,培育一批品質標杆企業或品質獲獎企業,推出1000個以上企業標準“領跑者”。以專項行動帶動中國製造、中國服務、中國品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重點工作:一是組織實施對標活動,包括選擇對標物件、確定對標依據和開展對標工作。二是推進重點產品和服務標準達標提升,重點工作有推動企業標準提檔升級、培育新產業新動能企業標準領跑者、鼓勵優勢企業標準走出去,以及推動有條件企業爭取高端品質認證。三是推進先進標準培育計畫,主要包括推動企業參與制定國際標準、補充完善政府標準、引導團體標準發展壯大。四是幫扶企業提高對標達標成效,不僅通過對標達標提升企業標準化能力,同時提升企業產品和服務品質水準。五是開展標準比對分析評價,分別從開展比對評價、實施階段總結、形成標杆示範三個方面展開。六是開展中小企業標準化服務活動,主要從培育標準化服務業和深入開展“雙零”活動兩個方面展開。七是建設對標達標工作資訊平臺,為專項行動的開展與推進搭建工作、宣傳、交流平臺。

請問《百千萬專項行動》的出臺對標準引領助力品質提升工作有什麼特殊意義?

本次專項行動,是貫徹國家關於標準化工作改革和品質提升的重要部署,有效對接區域發展標準化需求,大力挖掘標準潛力,提升標準供給水準,助推服務品質提升的有益實踐。開展百千萬專項行動,大力實施標準提檔升級工程,鼓勵和推動企業主動對標國際先進標準,瞄準國際先進水準,向國際先進的指標看齊、向知名品牌看齊、向高品質的需求看齊,扎實開展技術分析、比較驗證、比較實驗、協同攻關和成果創新,應用先進的標準助力產品和服務品質持續提升。在標準下提升,在對比中創新。實現企業主體由“采標者”向“制標者”轉變,由“制標者”向“引領者”轉變。

關於此次專項行動計畫,在產品、服務等領域都有對應行動部署,您覺得專項行動順利開展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撐,需要具體怎麼發力?

百千萬專項行動是由十部委共同組織、面向全國開展的一次系統性工程,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工作量大。開展好專項行動,重點從組織領導、激勵措施、政策扶持、宣傳引導等四方面為專項行動提供強有力保障。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專項行動工作組,下設辦公室和專家諮詢組,由國家級標準化研究機構承擔日常工作。各省質監部門要將專項行動納入地方品質提升行動總體方案,組織城市、行業和企業積極參與專項行動。二是完善激勵政策,推薦完成達標對標提升目標的城市申報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優先;推薦對標達標提升成效顯著的單位申報中國品質獎、標準創新貢獻獎,爭創企業標準領跑者,主導和參與國家標準制修訂。對率先達標的行業、企業給予經費獎勵和相關政策扶持,落實標準化經費加計扣除政策和股權激勵稅收政策。通過建立標準創新融資增信制度,協調金融機構的銀行信貸資金向達標企業傾斜。對達標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優先進入政府採購目錄,形成優標優質優價的良性經營環境。三是加大經費支持,完善對標達標行動經費多元籌集和保障機制,積極爭取財政經費支持,推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為專項行動提供工作經費。統籌利用現有資金管道,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標準和品質提升專項基金。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資源,廣泛宣傳專項行動,深入報導達標企業,助力企業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中國標準的美譽度,促進在全社會形成追求高標準、崇尚高品質的氛圍。

開展百千萬行動,怎麼抓好組織實施?

百千萬專項行動的有序高效地實施,離不開各部門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各地方的周密組織,離不開企業的積極配合,需要從組織和實施層面把握好關鍵點。專項行動的實施需要抓住“企業”這個主體,充分發揮發揮行業部門的聯動作用,將專項行動與本部門重點工作結合,推動行業相關企業實施對標達標提升活動,同時,注重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形成政策合力;需要發揮城市政府的帶動作用,抓好組織引導、宣傳動員;需要發揮地方標準化主管部門的推動作用,加強溝通,真正面向區域發展需求,選擇對標業態、對標企業,制定對標達標提升技術方案,做好資訊的匯總、分析、推薦上報等;需要發揮標準化研究和服務機構的互動作用,與企業聯動,形成互幫互助、協同推進的良好機制。

-THANKS FOR READING-

來源 | 中國標準化雜誌社

長按二維碼,關注

“中國標準化”

「中國標準化」旗下刊物

《中國標準化》

《中國標準化》海外版

《標準科學》

《標準生活》

《產品安全與召回》

關注「中國標準化 」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標準化重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