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球投資談 1.24,美國政府關門為啥老提移民問題,背後博弈什麼

為什麼美國政府關門危機老提移民問題?生物醫藥板塊高溢價並購四起,投資宜用ETF;ETF,一個25年風行美國的故事。

有些危機,剛冒個泡,就被按住了,比如這次的美國政府關門,兩黨如此之快就達成了暫時的妥協,讓政府部門終於又有錢花了。

說起來,這次美國政府關門,持續了近三天,但是從市場角度,由於有兩天在休息日,其實也就週一這一天,而且盤中就得到問題要解決的消息,所以週一美股倒是興奮的大漲。這種感覺有些像我們比如讀書的時候繳了學費,

突然通知你因為啥事兒,退回500塊,雖然錢本來就是你出的,但是這種有些“失而復得”的心理讓你會感覺一陣快樂。

實際上,美國政府關門只是表像,根本還是因為兩黨近期越來越激烈的對峙。所以,你看這兩天關於美國政府關門這事兒的新聞,會發現怎麼老提移民問題,這不是財政問題嗎?跟移民有啥關係。

其實,這當然不是財政問題,美國沒這麼窮,

圍繞美國政府撥款的爭端,根本還是因為民主黨要求共和黨在移民問題上讓步。為啥民主黨搞出這麼個跨領域博弈,其實這是政壇常見現象,正所謂你讓我一步,我敬你三分,你這裡給我面子,我其它地方給你關照。

那麼,為什麼民主黨寧肯讓美國政府關門,也要堅持。這裡的一個背景是,美國兩黨都有其政治符號,或者說價值觀,圍繞這個符號,有些底線必須堅持,

或者起碼你得做出堅持的姿態吧,要不然你如何吸引選民?何況,中期選舉也要開始了,而此前特朗普一路披荊斬棘,把奧巴馬任上政策廢了一大堆。不管民主黨內怎麼看奧巴馬,但他出面就是民主黨的上任總統啊,特朗普這麼搞,我民主黨面子哪裡擱?怎麼跟選民交代?難道放任你共和黨氣勢如虹,一路在中期選舉大勝?所以,民主黨近期也是表現的很團結,很強硬,
也是一種博弈策略。不過,大方向上,這些扯皮都不關乎經濟核心政策,所以,對市場的影響較小。

當然,支撐美國股市這兩天繼續向上的還有良好的基本面,比如公司財報。比如,科技股焦點就是FAANG,其中那個N,也就是Netflix率先出場,結果討了個頭彩!

Netflix財報中最亮眼的一筆是:2017 年 10 月對部分關鍵市場漲價,但第四季整體訂戶仍增加 833 萬,比華爾街預期多 200 萬,其中美國增加 198 萬、海外市場增加 636 萬。這體現的是什麼,定價權!用戶願意為Netflix支付更高價格,充分肯定了這家公司的市場地位,也體現了其商業模式的可延續性。說白了,目前Netflix除了估值高些,暫時沒啥突出缺點,但是市場就是這樣,資金只會加倍追捧贏家。當然,Netflix的拓展效率也還需提高,其收入雖然猛漲,為了維持其30%以上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長,這公司的燒錢節奏也是很豪情,債務也是在積累,只不過目前市場焦點集中在增長上,對這個環節也顯得頗為寬容啊。

說到增長,有時候也會帶來發展中的問題,比如越南股市就遇到了一個尷尬事兒。作為去年亞洲漲幅最大的市場,越南股市開年後依然火爆,交易量也更加活躍。結果在週一的交易中,胡志明交易所的系統撐不住了,在收盤集合競價時間發生故障,以至於收盤價出不來。而週二,為了排查問題,不得不決定暫停交易一天。

顯然,很多時候,對於機會,這些交易所也是應對不及啊。不過,畢竟只是技術性故障,總是能解決的。比起印尼一個交易所突然塌了還造成幾十人受傷,這樣的技術問題,雖然估計也讓不少激戰正酣的交易員拍桌子,但是也可以接受。何況,由於越南U23足球隊在亞洲杯上黑馬狂奔,殺入決賽,越南也是舉國歡騰,股民也沒空罵了。

還是回到美國,長期跟我公眾號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常常提及的一個投資信號和主題就是對於增長的,起碼不要是衰退行業的並購活躍的關注。去年半導體行業並購很活躍,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生物醫藥行業開始活躍,最近又有不少大交易。

比如賽諾菲安萬特(SNY)出價116億美元收購Bioverativ(BIVV),溢價63%!

新基(CELG)90億美元收購Juno(JUNO),溢價87%!

看到木有,價格高,溢價高,據統計今年以來,醫療行業出價10億美元以上的單子,平均溢價高達89%,而2010年以來的溢價均值為45%。

這種情況下,自然會不斷給整個行業的估值加上推力,美國納斯達克生藥基金IBB近期的走勢就很明顯:

近一個月漲幅11%,高出標普500指數的SPY近4個點。

對於這種趨勢,實際上在過去也提示過,生物醫藥行業自從2015年經歷了擠泡沫的暴跌後,估值基本達到合理水準,但是處於一個新技術積累,等待爆發期,依然會有波動(比如奧巴馬醫療法案存廢之爭,藥價爭議下的政治干預)但是值得進行一定的配置等待機會。而近期的並購頻頻,也是一個積極信號,當然,還是那句話,你也不容易猜中下一個被收購的公司,加上生藥行業的股票時不時可能因為新藥試驗效果不佳而斷崖式暴跌,所以,還是選擇IBB這樣的產品為佳。

本周,SPY迎來25歲生日,這個週一給大家介紹過,最新一期《華爾街日報》也做了一個綜述,用詞比我還激情,“Dominate”,統治投資界啊

根據資料統計,目前,全球有7200只ETF產品,旗下管理的資產已經達到4.8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依然是ETF最活躍的市場,2017年流入4660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61%,管理的資產總額已達3.4萬億美元。

可以看到,2000年後,美國市場ETF進入加速增長,甚至在2008年也是資產淨流入狀態,甚至此後伴隨美國大牛市,進入一個爆發期。當然,同時,美國ETF也成為美國牛市的推動機,相互促進,這個原理可以參見《ETF大爭議:成就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又可能毀滅什麼?(下)》。

不過,在美國,目前依然是共同基金的天下,規模達14.7萬億美元。特別由於這些基金與美國的401K帳戶掛鉤,接入的資金量更大,一時還不是ETF可以完全顛覆的。不過,就二級市場而言,ETF畢竟提供了低成本投資市場各類主題的機會,在美國市場甚至可以用ETF跨市場,跨品種的投資,即我說的“一個帳號,投資全球”,“一個帳號,投資所有”,對於今天的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幸福。

目前Netflix除了估值高些,暫時沒啥突出缺點,但是市場就是這樣,資金只會加倍追捧贏家。當然,Netflix的拓展效率也還需提高,其收入雖然猛漲,為了維持其30%以上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長,這公司的燒錢節奏也是很豪情,債務也是在積累,只不過目前市場焦點集中在增長上,對這個環節也顯得頗為寬容啊。

說到增長,有時候也會帶來發展中的問題,比如越南股市就遇到了一個尷尬事兒。作為去年亞洲漲幅最大的市場,越南股市開年後依然火爆,交易量也更加活躍。結果在週一的交易中,胡志明交易所的系統撐不住了,在收盤集合競價時間發生故障,以至於收盤價出不來。而週二,為了排查問題,不得不決定暫停交易一天。

顯然,很多時候,對於機會,這些交易所也是應對不及啊。不過,畢竟只是技術性故障,總是能解決的。比起印尼一個交易所突然塌了還造成幾十人受傷,這樣的技術問題,雖然估計也讓不少激戰正酣的交易員拍桌子,但是也可以接受。何況,由於越南U23足球隊在亞洲杯上黑馬狂奔,殺入決賽,越南也是舉國歡騰,股民也沒空罵了。

還是回到美國,長期跟我公眾號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常常提及的一個投資信號和主題就是對於增長的,起碼不要是衰退行業的並購活躍的關注。去年半導體行業並購很活躍,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生物醫藥行業開始活躍,最近又有不少大交易。

比如賽諾菲安萬特(SNY)出價116億美元收購Bioverativ(BIVV),溢價63%!

新基(CELG)90億美元收購Juno(JUNO),溢價87%!

看到木有,價格高,溢價高,據統計今年以來,醫療行業出價10億美元以上的單子,平均溢價高達89%,而2010年以來的溢價均值為45%。

這種情況下,自然會不斷給整個行業的估值加上推力,美國納斯達克生藥基金IBB近期的走勢就很明顯:

近一個月漲幅11%,高出標普500指數的SPY近4個點。

對於這種趨勢,實際上在過去也提示過,生物醫藥行業自從2015年經歷了擠泡沫的暴跌後,估值基本達到合理水準,但是處於一個新技術積累,等待爆發期,依然會有波動(比如奧巴馬醫療法案存廢之爭,藥價爭議下的政治干預)但是值得進行一定的配置等待機會。而近期的並購頻頻,也是一個積極信號,當然,還是那句話,你也不容易猜中下一個被收購的公司,加上生藥行業的股票時不時可能因為新藥試驗效果不佳而斷崖式暴跌,所以,還是選擇IBB這樣的產品為佳。

本周,SPY迎來25歲生日,這個週一給大家介紹過,最新一期《華爾街日報》也做了一個綜述,用詞比我還激情,“Dominate”,統治投資界啊

根據資料統計,目前,全球有7200只ETF產品,旗下管理的資產已經達到4.8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依然是ETF最活躍的市場,2017年流入4660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61%,管理的資產總額已達3.4萬億美元。

可以看到,2000年後,美國市場ETF進入加速增長,甚至在2008年也是資產淨流入狀態,甚至此後伴隨美國大牛市,進入一個爆發期。當然,同時,美國ETF也成為美國牛市的推動機,相互促進,這個原理可以參見《ETF大爭議:成就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又可能毀滅什麼?(下)》。

不過,在美國,目前依然是共同基金的天下,規模達14.7萬億美元。特別由於這些基金與美國的401K帳戶掛鉤,接入的資金量更大,一時還不是ETF可以完全顛覆的。不過,就二級市場而言,ETF畢竟提供了低成本投資市場各類主題的機會,在美國市場甚至可以用ETF跨市場,跨品種的投資,即我說的“一個帳號,投資全球”,“一個帳號,投資所有”,對於今天的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