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訪丨殷桃:別埋怨觀眾只看顏值,那是創作者沒給出好作品

過去說起殷桃,觀眾心中第一時間浮現出的,可能是《幸福像花兒一樣》裡的大梅,或是《楊貴妃秘史》裡的楊玉環,但最近,一說起殷桃,許多觀眾的第一反應都是:駱玉珠。

《雞毛飛上天》中,殷桃飾演的駱玉珠。

殷桃解釋:“就是感覺他們非常‘懂得’這部戲,這是我的真實感受。我們的編劇申捷之前說,‘每當我用心寫戲時,

雖然有些冒險,但我發現觀眾是喜歡的;然而當我開始去迎合他們時,我發現觀眾是不買帳的。’現在大家總是互相埋怨,製作方說觀眾不愛看現實題材了。其實不是,是我們沒給到觀眾好的作品,他們一直在等待。包括有人說90後只看顏值,其實不是這樣的,創作者不要拿這個當藉口。大家花時間坐在電視機、電腦前,是想看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但我們沒給到他們。故事不行,
那人家當然願意去看養眼的。”

殷桃與粉絲的私信截圖

“我本來是要打‘為雞毛飛上天宣傳’,但是手滑了就發送了。”

“最初看到‘雞毛飛上天’這個名字,就覺得怪怪的。”殷桃笑道:“一開始吳總(製片人吳家平)跟我講,這部劇是展現義烏商人的發展歷程。他說起的時候,

我的第一感覺是,地方可能希望用影視劇的形式來宣傳這個城市。這種情況很常見,但好像沒有看到做得很成功的作品。當時手上有其他的劇本,我就暫時沒看這個,先放在一邊了。沒幾天,我的助手跟我說:你應該看看,挺不錯的。我的助手年紀很小,85後吧,我奇怪她這個年紀怎麼會喜歡這種題材,我就看了。結果一看就放不下來了,它的人物寫得很飽滿。當然,劇本確實是以義烏這座城市和商人為主體,
但它傳達的精神不僅僅適合義烏、浙江,挺以小見大的。裡面的價值觀,一點都不落後。現在的觀眾是能接受的,甚至是能引領觀眾的。”

駱玉珠

然而最吸引殷桃的,還是“駱玉珠”這個人物本身。“當她在感情上遇到阻撓被迫放棄時,

她沒有消沉絕望,沒有放棄‘好好活’,沒有對生活懈怠,她一直努力想讓日子過得更好。這一點很‘大女人’:她不活在過去裡。”

【對話】

《溫州一家人》中,殷桃飾演的周阿雨。

澎湃新聞:其實這種講一個城市,講浙江商人的戲,你之前出演過《溫州一家人》。你覺得兩部戲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殷桃:故事敘事風格不一樣,角色個性也完全不一樣。比如說《溫州一家人》裡的阿雨,十歲就被扔到國外,她其實是沒得選擇。但駱玉珠是有選擇的。而且我從演員的角度來說,我最看重的其實是這個人物在情感線上的呈現。我喜歡駱玉珠的,是她剛中帶柔。她表面看上去很強,誰也欺負不了,這和她的成長經歷有關。在生活上她特別有智慧,但在感情上她特別純真。她的這種純真,會比某些戲裡非常“直白”地表現純真,來得更深刻。

她認定一個人就會義無反顧,而且她很有眼光。我們常說,看一個人有沒有品位,要看他(她)身邊的伴侶,就能知道他(她)真正的品位是怎樣的。而陳江河(張譯飾演)是非常優秀的。

雖然前半段,大家把這個戲當成一個年代戲在看,好像離現在的觀眾很久遠。不要說90後,連我可能都不是那麼有概念。但是我會發現裡面的價值觀,一點都不落後。現在的觀眾是能接受的,甚至是能引領觀眾的。

年輕時的陳江河和駱玉珠

澎湃新聞:你剛才說駱玉珠“有選擇”,但駱玉珠在劇中的經歷一直非常坎坷。

殷桃:不管題材是年代、現代還是古裝,從人物情感,尤其是愛情方面,能夠想到的表現方式和橋段編劇都想完了,從創作角度來講,很難玩出花了,你看韓國都已經和外星人談戀愛了,就是窮盡一切可能想讓觀眾覺得:我們這個愛情故事是不一樣的。

那陳江河跟駱玉珠的愛情,大家可能覺得,“長輩阻撓”、“陰差陽錯”之類的梗不新鮮,那我為什麼覺得這個戲好看,是因為駱玉珠面對這些時的態度。談到那個年代女性在感情上的美德時,大家會想到忍耐、等待之類的字眼,但駱玉珠不是這樣的。

吃苦耐勞是那個年代女性的生活常態,確實,駱玉珠的生存環境更惡劣,沒人管她,她必須非常“皮實”,求生欲很強才能活下來。當她在感情上遇到阻撓被迫放棄時,她沒有消沉絕望,沒有因為感情的受挫而放棄“好好活著”。她和王大山的婚姻,也許她對對方沒有愛情,但她沒有對生活懈怠,她一直努力想讓日子過得更好。這一點很“大女人”:她不活在過去裡。陳江河在,她盡一切努力好好和他在一起;陳江河不在,她也過好自己的日子。這種對待情感的態度讓我非常欣賞,她有現代女性的東西。所以我說,她是有選擇的。

中年時的陳江河和駱玉珠

澎湃新聞:這個戲到了中年部分,感情處理的方式大變,陳江河與駱玉珠兩口子的感情似乎變得淡漠,生活中基本只談工作,這讓挺多觀眾不能接受。

殷桃:是的,因為這個戲的年代跨度太大了,編劇選擇了這樣一種敘事方式,一下子跳到了十年後。其實當時我們也跟申捷聊過,這種處理方式對編劇和演員的挑戰都很大:前一集還是個小姑娘,後一集就是幾個孩子的媽,你必須在很短的時間裡把觀眾帶到另一種狀態中去。

拍那個階段時,我也很糾結。第一場戲在那個大別墅裡,我請求導演多給我一點時間,讓我進入狀態。當時我一直在想我的父母,和我身邊能看到的婚姻關係:不管他們曾經多麼恩愛,十幾二十年後,夫妻之間沒有那麼多甜言蜜語了,也不需要用這些東西來證明“你在我心中有多重要”,真的是這樣。而且在這個階段,陳江河和駱玉珠的公司遇到了很多問題,他們的經營理念又有很大的不同。在那個時候,駱玉珠甚至很少笑。

我還算拍過一些戲,還是有一些經驗,大概知道一個女性角色什麼樣子能讓觀眾喜歡。但是我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也許這讓她在這個階段不是那麼討人喜歡了,但她是真實的。當時我和張譯也聊過,他跟我說:這種表演方式,是有一點點冒險的,尤其是在電視劇裡。但我當時就想去冒這個險,因為我後面會有方式讓大家明白,陳江河于駱玉珠到底意味著什麼。

也許我們不再用語言論證我有多愛你,可如果你面臨危險,我隨時都在。大家都知道這比年輕時甜蜜的愛情更昇華了一步,但這個昇華的過程,是很艱難的。我想演出這種艱難。

我希望四五十歲的觀眾看了會覺得感同身受,年輕觀眾看了也能懂得:不管你愛得多麼熱烈,感情的基礎多麼扎實,我們在婚姻的過程中,必然會有一段路不是那麼好走的。要有堅定的信念,才能白頭偕老。

駱玉珠

澎湃新聞:那對於這個角色,你最喜歡她的哪個階段?

殷桃:都喜歡。她缺了哪一塊,這個角色都不會那麼立體。她有很多招人喜歡的地方,也有很多招人煩的毛病,她沒念過多少書,有短板,但她仍然是個有趣的人。所以會有許多網友說“想找一個駱玉珠”這樣的女朋友,我覺得潛臺詞是,他們真的感覺駱玉珠是生活中的人。劇情裡其實給了她一些大義凜然的時刻,如果她是個性格完美的人,她去做這些,大家不會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可是觀眾把她當成身邊的普通人,他們看到這些,就會很觸動:連她都做到了,我怎麼做不到呢?

澎湃新聞:這部劇在主線劇情之外,還有很多夫妻倆的生活細節,讓觀眾覺得挺有意思的。這些生活化的戲應該有不少二度創作吧?

殷桃:我後來有看到網友說:我喜歡看雞毛夫婦的日常。坦白說,我們當時確實在這塊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演生離死別之類大的情節是好演的,劇情給了你很多空間。恰恰是生活中雞毛蒜皮的戲,如果你就坐那兒把詞說了,這個表演會很無趣。我跟張譯花了很多功夫,在現場研究,怎麼演這些戲能讓觀眾感覺親切,覺得真的是一對夫妻在過日子。

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無法知道拍攝現場的環境,無法寫得非常具體。而我們演員在現場,會去佈置這個家:暖壺在哪裡,衣服在哪兒晾,吃飯時他坐哪兒我坐哪兒,睡覺時各睡哪邊。在一個家庭中,這些東西通常是固定的。你可以去問問你的父母是不是這樣。熟悉了之後,你會覺得這真的像一個家。而且日常在家裡,如果一個人說“你坐下來我們說點事兒”,那一定是比較重要的事。尋常的話都是邊幹著活邊說了,孩子讀書啊生意啊,手裡得有活幹。

這些都需要演員通過二度創作去豐富。這其實是個非常享受的過程,通過我們的討論,讓一場戲變得更有意思,除了掙錢之外的樂趣就在這兒,要不然挺沒勁的。

你覺得兩部戲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殷桃:故事敘事風格不一樣,角色個性也完全不一樣。比如說《溫州一家人》裡的阿雨,十歲就被扔到國外,她其實是沒得選擇。但駱玉珠是有選擇的。而且我從演員的角度來說,我最看重的其實是這個人物在情感線上的呈現。我喜歡駱玉珠的,是她剛中帶柔。她表面看上去很強,誰也欺負不了,這和她的成長經歷有關。在生活上她特別有智慧,但在感情上她特別純真。她的這種純真,會比某些戲裡非常“直白”地表現純真,來得更深刻。

她認定一個人就會義無反顧,而且她很有眼光。我們常說,看一個人有沒有品位,要看他(她)身邊的伴侶,就能知道他(她)真正的品位是怎樣的。而陳江河(張譯飾演)是非常優秀的。

雖然前半段,大家把這個戲當成一個年代戲在看,好像離現在的觀眾很久遠。不要說90後,連我可能都不是那麼有概念。但是我會發現裡面的價值觀,一點都不落後。現在的觀眾是能接受的,甚至是能引領觀眾的。

年輕時的陳江河和駱玉珠

澎湃新聞:你剛才說駱玉珠“有選擇”,但駱玉珠在劇中的經歷一直非常坎坷。

殷桃:不管題材是年代、現代還是古裝,從人物情感,尤其是愛情方面,能夠想到的表現方式和橋段編劇都想完了,從創作角度來講,很難玩出花了,你看韓國都已經和外星人談戀愛了,就是窮盡一切可能想讓觀眾覺得:我們這個愛情故事是不一樣的。

那陳江河跟駱玉珠的愛情,大家可能覺得,“長輩阻撓”、“陰差陽錯”之類的梗不新鮮,那我為什麼覺得這個戲好看,是因為駱玉珠面對這些時的態度。談到那個年代女性在感情上的美德時,大家會想到忍耐、等待之類的字眼,但駱玉珠不是這樣的。

吃苦耐勞是那個年代女性的生活常態,確實,駱玉珠的生存環境更惡劣,沒人管她,她必須非常“皮實”,求生欲很強才能活下來。當她在感情上遇到阻撓被迫放棄時,她沒有消沉絕望,沒有因為感情的受挫而放棄“好好活著”。她和王大山的婚姻,也許她對對方沒有愛情,但她沒有對生活懈怠,她一直努力想讓日子過得更好。這一點很“大女人”:她不活在過去裡。陳江河在,她盡一切努力好好和他在一起;陳江河不在,她也過好自己的日子。這種對待情感的態度讓我非常欣賞,她有現代女性的東西。所以我說,她是有選擇的。

中年時的陳江河和駱玉珠

澎湃新聞:這個戲到了中年部分,感情處理的方式大變,陳江河與駱玉珠兩口子的感情似乎變得淡漠,生活中基本只談工作,這讓挺多觀眾不能接受。

殷桃:是的,因為這個戲的年代跨度太大了,編劇選擇了這樣一種敘事方式,一下子跳到了十年後。其實當時我們也跟申捷聊過,這種處理方式對編劇和演員的挑戰都很大:前一集還是個小姑娘,後一集就是幾個孩子的媽,你必須在很短的時間裡把觀眾帶到另一種狀態中去。

拍那個階段時,我也很糾結。第一場戲在那個大別墅裡,我請求導演多給我一點時間,讓我進入狀態。當時我一直在想我的父母,和我身邊能看到的婚姻關係:不管他們曾經多麼恩愛,十幾二十年後,夫妻之間沒有那麼多甜言蜜語了,也不需要用這些東西來證明“你在我心中有多重要”,真的是這樣。而且在這個階段,陳江河和駱玉珠的公司遇到了很多問題,他們的經營理念又有很大的不同。在那個時候,駱玉珠甚至很少笑。

我還算拍過一些戲,還是有一些經驗,大概知道一個女性角色什麼樣子能讓觀眾喜歡。但是我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也許這讓她在這個階段不是那麼討人喜歡了,但她是真實的。當時我和張譯也聊過,他跟我說:這種表演方式,是有一點點冒險的,尤其是在電視劇裡。但我當時就想去冒這個險,因為我後面會有方式讓大家明白,陳江河于駱玉珠到底意味著什麼。

也許我們不再用語言論證我有多愛你,可如果你面臨危險,我隨時都在。大家都知道這比年輕時甜蜜的愛情更昇華了一步,但這個昇華的過程,是很艱難的。我想演出這種艱難。

我希望四五十歲的觀眾看了會覺得感同身受,年輕觀眾看了也能懂得:不管你愛得多麼熱烈,感情的基礎多麼扎實,我們在婚姻的過程中,必然會有一段路不是那麼好走的。要有堅定的信念,才能白頭偕老。

駱玉珠

澎湃新聞:那對於這個角色,你最喜歡她的哪個階段?

殷桃:都喜歡。她缺了哪一塊,這個角色都不會那麼立體。她有很多招人喜歡的地方,也有很多招人煩的毛病,她沒念過多少書,有短板,但她仍然是個有趣的人。所以會有許多網友說“想找一個駱玉珠”這樣的女朋友,我覺得潛臺詞是,他們真的感覺駱玉珠是生活中的人。劇情裡其實給了她一些大義凜然的時刻,如果她是個性格完美的人,她去做這些,大家不會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可是觀眾把她當成身邊的普通人,他們看到這些,就會很觸動:連她都做到了,我怎麼做不到呢?

澎湃新聞:這部劇在主線劇情之外,還有很多夫妻倆的生活細節,讓觀眾覺得挺有意思的。這些生活化的戲應該有不少二度創作吧?

殷桃:我後來有看到網友說:我喜歡看雞毛夫婦的日常。坦白說,我們當時確實在這塊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演生離死別之類大的情節是好演的,劇情給了你很多空間。恰恰是生活中雞毛蒜皮的戲,如果你就坐那兒把詞說了,這個表演會很無趣。我跟張譯花了很多功夫,在現場研究,怎麼演這些戲能讓觀眾感覺親切,覺得真的是一對夫妻在過日子。

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無法知道拍攝現場的環境,無法寫得非常具體。而我們演員在現場,會去佈置這個家:暖壺在哪裡,衣服在哪兒晾,吃飯時他坐哪兒我坐哪兒,睡覺時各睡哪邊。在一個家庭中,這些東西通常是固定的。你可以去問問你的父母是不是這樣。熟悉了之後,你會覺得這真的像一個家。而且日常在家裡,如果一個人說“你坐下來我們說點事兒”,那一定是比較重要的事。尋常的話都是邊幹著活邊說了,孩子讀書啊生意啊,手裡得有活幹。

這些都需要演員通過二度創作去豐富。這其實是個非常享受的過程,通過我們的討論,讓一場戲變得更有意思,除了掙錢之外的樂趣就在這兒,要不然挺沒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