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昂首新時代 擔當新使命 闊步新征程——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江西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方位——來之不易的2017年及本屆政府5年工作成績

省長劉奇1月23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喜慶之年,是全面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的開局之年,

也是本屆政府履職的收官之年。本屆政府這五年,是我省發展進程中有著特殊意義的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克服了錯綜複雜形勢帶來的嚴峻挑戰,戰勝了各種困難,改革開放扎實推進,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江西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方位。

五年發展“新方位”

亮點一: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

“2個翻番”“4個突破”“8個前移”:固定資產投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比2012年翻一番。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突破3萬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科技進步綜合水準、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外貿出口、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位次前移。

全省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

亮點二:一產增加值占GDP比重降至10%以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工業

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11.7:53.8:34.5調整為9.4:47.9:42.7。千億元產業達11個,百億元企業達17家。創新創業活力顯著增強,新增市場主體180多萬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75家。全省優化結構培育新動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亮點三:城市人口歷史性超過農村人口

告別了沒有高鐵、沒有地鐵的歷史,鐵路營運里程突破400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913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6000公里,打通28個省際高速公路通道,實現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動力電。昌北機場旅客年輸送量突破1000萬人次。城市人口歷史性超過農村人口,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47.5%提高到54.6%。全省城鄉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

亮點四:全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生態文明“六大制度體系”建設扎實推進,五級“河長制”有效落實,在全國率先實施全流域生態補償。以“淨空、淨土、淨水”行動為抓手,全面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消滅劣V類水攻堅戰等行動,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以“綠色生態農業十大行動”、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等為抓手,加快建立綠色產業體系,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

全省綠色崛起邁出堅實步伐。

亮點五:全省貧困發生率由12.6%下降至2.37%

井岡山市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全省貧困發生率由12.6%下降至2.37%。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成率提高到90%以上,貧困人口就醫自付比例降至10%以下。以取消藥品加成為標誌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現全覆蓋,徹底終結了持續半個多世紀“以藥補醫”的歷史。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三連調”。全省人民生活品質和水準全方位提升。

今後五年“新使命”

實現兩個重要階段性目標

●奪取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勝利

●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邁進

今後五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按照中央的戰略安排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我們要努力實現兩個重要階段性目標:

一是從現在到2020年,奪取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勝利,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力爭到2020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2.6萬億元左右,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5%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5%,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初步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準提升。特別是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做到一個都不少!

二是在實現同步全面小康的基礎上,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要求,從2021年開始,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邁進。

力爭到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萬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的位次進一步前移;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以上,創新型經濟更加活躍,發展品質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品質領先全國,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制度成果,成為生態文明建設領跑者;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做到“五個聚焦”

一是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是聚焦發展品質不高的問題,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三是聚焦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和區域創新體系,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四是聚焦特色優勢發揮不明顯的問題,加快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促進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轉化,讓贛鄱綠色大地結出“金色碩果”;

五是聚焦民生保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人民群眾在共建共用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當好新時代答卷人——八大關鍵字看2018政府工作“新任務”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省長劉奇在報告中對2018年工作作出具體安排,涉及促進平穩增長、培育新動能、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協調發展、加快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社會事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八個方面主要工作,提出要“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著力打好脫貧攻堅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奮力邁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江西篇章的堅實步伐。

關鍵字一:促進平穩增長

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力爭全年新增入規企業1000家,持續開展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力爭企業直接融資額300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資訊技術服務、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品牌經濟。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推進省大中型建設項目1900個,總投資2萬億元左右,力爭年度完成投資5900億元以上。重點抓好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物流等方面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一批產業和社會事業項目。繼續推出一批高品質PPP項目,落實鼓勵民間投資各項政策。

著力促進消費升級。推進“幸福產業”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大力發展紅色、鄉村、入境、智慧旅遊,大力發展中醫養生、康復醫療等大健康產業,抓好南昌、新餘等國家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實施城鄉商業設施建設與改造提升工程、電子商務“雙進”示範工程。

關鍵字二:培育新動能

推進以科技創新為主的全面創新。實施創新驅動“5511”工程倍增計畫和重點創新產業化升級工程。持續推進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力爭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1.4%。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作用,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力。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畫,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左右。加快發展航空產業,加快建設中醫藥強省,穩妥推進新能源汽車製造及推廣應用,加快突破稀土等新材料關鍵工藝技術,加快培育積體電路、北斗通信、虛擬實境、智慧終端機等重點產業,推動大資料、移動物聯網等產業發展,培育1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實施技改專項行動,力爭全年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25%以上。強化有色產業資源整合、資產重組和精深加工。優化鋼鐵、銅、建材產業佈局,提升石化產業深加工能力。加快推動食品、陶瓷、傢俱、紡織服裝等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重塑“江西製造”輝煌。

關鍵字三:深化改革開放

深化重點領域市場化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壯大“金融贛軍”。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等作用。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力爭8家左右企業在境內外上市。提升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能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協調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深化國土資源改革、價格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國企國資改革。

務實推動開放合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努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大力推動外企入贛、央企入贛、民企入贛和贛商回歸,深入實施外貿優進優出戰略。加強口岸建設,提升通關效率。

關鍵字四:促進協調發展

推動區域互動發展。舉全省之力抓好贛江新區建設。統籌推進南昌核心增長極建設、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和昌九、昌撫一體化發展。縱深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加快昌撫合作示範區、向莆經濟帶建設。推進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贛西經濟轉型升級、“鄱余萬都”小康攻堅,支持新宜吉六縣跨行政區轉型合作試驗區建設。依託京九、滬昆等高鐵大通道,建設高鐵新區新城。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力爭實現1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就地轉戶。大力推進撫州、贛州等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高品質打造一批特色小鎮。扎實做好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統籌推進地下空間開發、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設,綜合治理“城市病”。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實現城鄉要素雙向融合互動和資源優化配置。加快構建城鄉統一的用地、就業、社會保障等制度。逐步實現城鄉公共資源配置適度均衡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關鍵字五:加快鄉村振興

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抓好優質稻米、蔬菜、果業、茶葉、中藥材、油茶、草地畜牧、水產、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等九大產業發展工程。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實施農業“三十雙百”創新工程,深入開展“綠色生態農業十大行動”,加快打造全國知名的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

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制度。加快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力爭全年減少20%的“空殼村”。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啟動29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一批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及田園綜合體。

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繼續抓好“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違法建房專項治理行動,重點抓好2萬個村組整治。加快推進“七改三網”“四好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關鍵字六:建設美麗江西

強化生態環境治理。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行動,深入實施“淨空”“淨水”“淨土”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打贏消滅劣V類水攻堅戰,扎實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

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爭創“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深入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積極申報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深入推進園區迴圈化改造、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全面落實升級版“河長制”,加快建立並實施好“湖長制”。著力構建自然資源開發保護制度體系,著力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著力完善環保監管制度體系,著力完善生態文明考核評價制度。

關鍵字七:發展社會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畫,做強中等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

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基本建成省文化中心,統籌建設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抓好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的保護利用,積極推進景德鎮禦窯廠遺址、江西古村落、萬里茶道申遺工作,支援大上清宮遺址申報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著力打造文博、動漫、傳統技藝等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和文化新業態。大力支持景德鎮創建陶瓷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推進與文化部共建葡萄牙里斯本中國文化中心。

推進健康江西建設。全面深化綜合醫改,強化“三醫聯動”。打造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落實國家新的人口生育政策,抓好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辦好第十五屆江西省運動會。

關鍵字八:保障和改善民生

籌集財政性資金1600億元,著力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50件實事。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重點聚焦269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深入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確保實現40萬人脫貧、1000個貧困村退出、8個貧困縣摘帽。統籌做好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深入推進20個國家級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建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新增創業擔保貸款100億元。大力實施“和諧勞動·幸福江西”三年行動計畫。

提高社會保障水準。全面啟動全民參保計畫。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健康“四道保障線”。加快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建立健全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推進法治江西、平安江西建設。落實社會治理主體責任,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2018民生“新獲得”

獲得一:脫貧

確保實現40萬人脫貧、1000個貧困村退出、8個貧困縣摘帽。

獲得二:環境

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打贏消滅劣V類水攻堅戰,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

獲得三:教育

實現全省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支持南昌大學整體建設和其他高校33個一流學科、50個左右一流專業建設。

獲得四:就業

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

獲得五:創業

以保護產權為重點,落實鼓勵民間投資各項政策。建立創業資金連續扶持機制,新增創業擔保貸款100億元。

獲得六:就醫

落實貧困人口健康“四道保障線”,貧困患者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例達90%以上。

獲得七:出行

開工建設昌景黃鐵路,抓緊建設昌吉贛客專、贛深客專、安九客專等5條鐵路項目。完成贛州黃金機場改擴建主體工程、井岡山機場二期改擴建、宜春明月山機場站坪擴建等項目。

獲得八:居住

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全年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27.88萬套,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8.36萬套。

獲得九:養老

實施康養家政服務擴容提質行動,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

獲得十:人才

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等機制,努力形成識才愛才用才容才聚才的良好環境。

今年工作亮點直擊

1.重塑“江西製造”輝煌

完善實體經濟健康成長支援機制,打造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鏈,力爭全年新增入規企業1000家;實施品質強省戰略,推進品質提升行動,大力發展品牌經濟。實施技改專項行動,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育更多“贛鄱工匠”,重塑“江西製造”輝煌。

2.建設中醫藥強省

大力推進國家中醫藥改革試驗區、中醫藥科創城、上饒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建設,支持樟樹打造“中國藥都”,支持“旴江醫學”、南城“建昌邦”振興發展,不斷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

3.壯大“金融贛軍”

完善“全牌照”金融機構體系。支持贛州、吉安創建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推動南昌、贛州產融合作試點和南康等6個縣域金融改革試點。以金融科技和供應鏈金融為著力點,加大金融業態創新力度,探索設立全省一體化的物流供應鏈金融服務機構。

4.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支援九江爭創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努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5.綜合治理“城市病”

扎實做好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統籌推進地下空間開發、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設,持續加大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力度,補齊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6.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調優產業結構、調綠生產方式、調順經營體系,深化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實現農村生態優、環境美、村貌新,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7.實施創新驅動“5511”工程倍增計畫

從2018年開始到2022年,每年新建20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載體、新增20個國家級人才和團隊、新建20家科技協同創新體,2022年底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000家。

本報記者 李冬明/文 楊 靜/圖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三連調”。全省人民生活品質和水準全方位提升。

今後五年“新使命”

實現兩個重要階段性目標

●奪取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勝利

●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邁進

今後五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按照中央的戰略安排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我們要努力實現兩個重要階段性目標:

一是從現在到2020年,奪取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勝利,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力爭到2020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2.6萬億元左右,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5%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5%,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初步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準提升。特別是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做到一個都不少!

二是在實現同步全面小康的基礎上,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要求,從2021年開始,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邁進。

力爭到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萬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的位次進一步前移;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以上,創新型經濟更加活躍,發展品質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品質領先全國,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制度成果,成為生態文明建設領跑者;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做到“五個聚焦”

一是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是聚焦發展品質不高的問題,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三是聚焦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和區域創新體系,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四是聚焦特色優勢發揮不明顯的問題,加快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促進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轉化,讓贛鄱綠色大地結出“金色碩果”;

五是聚焦民生保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人民群眾在共建共用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當好新時代答卷人——八大關鍵字看2018政府工作“新任務”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省長劉奇在報告中對2018年工作作出具體安排,涉及促進平穩增長、培育新動能、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協調發展、加快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社會事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八個方面主要工作,提出要“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著力打好脫貧攻堅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奮力邁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江西篇章的堅實步伐。

關鍵字一:促進平穩增長

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力爭全年新增入規企業1000家,持續開展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力爭企業直接融資額300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資訊技術服務、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品牌經濟。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推進省大中型建設項目1900個,總投資2萬億元左右,力爭年度完成投資5900億元以上。重點抓好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物流等方面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一批產業和社會事業項目。繼續推出一批高品質PPP項目,落實鼓勵民間投資各項政策。

著力促進消費升級。推進“幸福產業”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大力發展紅色、鄉村、入境、智慧旅遊,大力發展中醫養生、康復醫療等大健康產業,抓好南昌、新餘等國家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實施城鄉商業設施建設與改造提升工程、電子商務“雙進”示範工程。

關鍵字二:培育新動能

推進以科技創新為主的全面創新。實施創新驅動“5511”工程倍增計畫和重點創新產業化升級工程。持續推進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力爭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1.4%。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作用,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力。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畫,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左右。加快發展航空產業,加快建設中醫藥強省,穩妥推進新能源汽車製造及推廣應用,加快突破稀土等新材料關鍵工藝技術,加快培育積體電路、北斗通信、虛擬實境、智慧終端機等重點產業,推動大資料、移動物聯網等產業發展,培育1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實施技改專項行動,力爭全年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25%以上。強化有色產業資源整合、資產重組和精深加工。優化鋼鐵、銅、建材產業佈局,提升石化產業深加工能力。加快推動食品、陶瓷、傢俱、紡織服裝等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重塑“江西製造”輝煌。

關鍵字三:深化改革開放

深化重點領域市場化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壯大“金融贛軍”。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等作用。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力爭8家左右企業在境內外上市。提升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能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協調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深化國土資源改革、價格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國企國資改革。

務實推動開放合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努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大力推動外企入贛、央企入贛、民企入贛和贛商回歸,深入實施外貿優進優出戰略。加強口岸建設,提升通關效率。

關鍵字四:促進協調發展

推動區域互動發展。舉全省之力抓好贛江新區建設。統籌推進南昌核心增長極建設、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和昌九、昌撫一體化發展。縱深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加快昌撫合作示範區、向莆經濟帶建設。推進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贛西經濟轉型升級、“鄱余萬都”小康攻堅,支持新宜吉六縣跨行政區轉型合作試驗區建設。依託京九、滬昆等高鐵大通道,建設高鐵新區新城。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力爭實現1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就地轉戶。大力推進撫州、贛州等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高品質打造一批特色小鎮。扎實做好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統籌推進地下空間開發、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設,綜合治理“城市病”。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實現城鄉要素雙向融合互動和資源優化配置。加快構建城鄉統一的用地、就業、社會保障等制度。逐步實現城鄉公共資源配置適度均衡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關鍵字五:加快鄉村振興

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抓好優質稻米、蔬菜、果業、茶葉、中藥材、油茶、草地畜牧、水產、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等九大產業發展工程。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實施農業“三十雙百”創新工程,深入開展“綠色生態農業十大行動”,加快打造全國知名的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

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制度。加快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力爭全年減少20%的“空殼村”。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啟動29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一批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及田園綜合體。

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繼續抓好“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違法建房專項治理行動,重點抓好2萬個村組整治。加快推進“七改三網”“四好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關鍵字六:建設美麗江西

強化生態環境治理。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行動,深入實施“淨空”“淨水”“淨土”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打贏消滅劣V類水攻堅戰,扎實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

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爭創“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深入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積極申報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深入推進園區迴圈化改造、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全面落實升級版“河長制”,加快建立並實施好“湖長制”。著力構建自然資源開發保護制度體系,著力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著力完善環保監管制度體系,著力完善生態文明考核評價制度。

關鍵字七:發展社會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畫,做強中等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

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基本建成省文化中心,統籌建設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抓好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的保護利用,積極推進景德鎮禦窯廠遺址、江西古村落、萬里茶道申遺工作,支援大上清宮遺址申報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著力打造文博、動漫、傳統技藝等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和文化新業態。大力支持景德鎮創建陶瓷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推進與文化部共建葡萄牙里斯本中國文化中心。

推進健康江西建設。全面深化綜合醫改,強化“三醫聯動”。打造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落實國家新的人口生育政策,抓好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辦好第十五屆江西省運動會。

關鍵字八:保障和改善民生

籌集財政性資金1600億元,著力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50件實事。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重點聚焦269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深入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確保實現40萬人脫貧、1000個貧困村退出、8個貧困縣摘帽。統籌做好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深入推進20個國家級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建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新增創業擔保貸款100億元。大力實施“和諧勞動·幸福江西”三年行動計畫。

提高社會保障水準。全面啟動全民參保計畫。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健康“四道保障線”。加快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建立健全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推進法治江西、平安江西建設。落實社會治理主體責任,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2018民生“新獲得”

獲得一:脫貧

確保實現40萬人脫貧、1000個貧困村退出、8個貧困縣摘帽。

獲得二:環境

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打贏消滅劣V類水攻堅戰,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

獲得三:教育

實現全省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支持南昌大學整體建設和其他高校33個一流學科、50個左右一流專業建設。

獲得四:就業

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

獲得五:創業

以保護產權為重點,落實鼓勵民間投資各項政策。建立創業資金連續扶持機制,新增創業擔保貸款100億元。

獲得六:就醫

落實貧困人口健康“四道保障線”,貧困患者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例達90%以上。

獲得七:出行

開工建設昌景黃鐵路,抓緊建設昌吉贛客專、贛深客專、安九客專等5條鐵路項目。完成贛州黃金機場改擴建主體工程、井岡山機場二期改擴建、宜春明月山機場站坪擴建等項目。

獲得八:居住

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全年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27.88萬套,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8.36萬套。

獲得九:養老

實施康養家政服務擴容提質行動,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

獲得十:人才

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等機制,努力形成識才愛才用才容才聚才的良好環境。

今年工作亮點直擊

1.重塑“江西製造”輝煌

完善實體經濟健康成長支援機制,打造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鏈,力爭全年新增入規企業1000家;實施品質強省戰略,推進品質提升行動,大力發展品牌經濟。實施技改專項行動,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育更多“贛鄱工匠”,重塑“江西製造”輝煌。

2.建設中醫藥強省

大力推進國家中醫藥改革試驗區、中醫藥科創城、上饒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建設,支持樟樹打造“中國藥都”,支持“旴江醫學”、南城“建昌邦”振興發展,不斷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

3.壯大“金融贛軍”

完善“全牌照”金融機構體系。支持贛州、吉安創建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推動南昌、贛州產融合作試點和南康等6個縣域金融改革試點。以金融科技和供應鏈金融為著力點,加大金融業態創新力度,探索設立全省一體化的物流供應鏈金融服務機構。

4.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支援九江爭創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努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5.綜合治理“城市病”

扎實做好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統籌推進地下空間開發、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設,持續加大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力度,補齊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6.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調優產業結構、調綠生產方式、調順經營體系,深化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實現農村生態優、環境美、村貌新,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7.實施創新驅動“5511”工程倍增計畫

從2018年開始到2022年,每年新建20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載體、新增20個國家級人才和團隊、新建20家科技協同創新體,2022年底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000家。

本報記者 李冬明/文 楊 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