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喜歡爭第一是好事情?這個可不一定!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擁有爭搶好勝的心理,

因為家長朋友都覺得這樣的孩子自立自強,長大成人後在社會上也肯定得心應手。

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處處鼓勵孩子“爭第一”,但是,家長這樣做真的好嗎?

其實孩子喜歡爭第一並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比如有這樣一個例子,

有個小朋友不管什麼事情都喜歡爭第一,吃飯要第一個吃完,上樓要第一個到達,就連上幼稚園的時候也要第一個到達學校的門口……

結果有一天,這位小朋友的家長因為有事情而遲到了,小朋友因為自己沒有第一個到達幼稚園而非常傷心,一天的情緒也非常低落。這種狀況對孩子的內心成長的不利可想而知。

其實擁有好勝心對於一個人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優點,但是如果有的時候過分去追求這種好勝的心理,其實對孩子會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壓力,不利於小朋友的健康成長。

其實好勝心理也有很多的壞處,這些壞會影響其實都是無形的,比如說上面這位小朋友,每天都要爭第一,但是如果哪天不是第一了,

就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落差,不利於他的成長。

歸根結底,孩子的好勝心還是家長養成的。

首先,平時,家長朋友們盲目地鼓勵孩子。比如說,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求他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尤其是學習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

第二,盲目地獎勵孩子。有的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學習成績好一點,考試成績達到什麼程度,就會給他相應的獎勵,如果按照家長的意願去做,也會給他相應的獎勵。

第三,孩子生來就是家庭的核心,對於很多家庭來說,讓孩子都處於高高在上的位置。

正是因為有了以上三點,所以很多的孩子都會形成這種爭強好勝的心理,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焦點,

其實這種心理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孩子變得奮發上進,但是有的時候更會讓孩子變得自尊心特別強,也並不見得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

所以家長朋友們在平時的時候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讓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處理事情,尤其是在面對成功和失敗的時候要坦然面對人生。

而如果孩子一直爭強好勝,突然某一次失敗,對孩子的打擊是非常大的,有可能會讓他一蹶不振。

尤其是在面對成功和失敗的時候要坦然面對人生。

而如果孩子一直爭強好勝,突然某一次失敗,對孩子的打擊是非常大的,有可能會讓他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