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叮咚!您有一份來自鮁魚圈的臘八節邀請,請注意查收!

關於春節的記憶,往往濃縮在兒時的一顆糖、一盤飄著香氣的餃子、一對貼在家裡窗戶上的窗花……這些最平常的物件裡。

時光走遠,傳統的年味兒似乎越來越淡…

明天,農曆臘月初八,陽曆1月24日,“母愛盈懷 天下同心”望兒山“臘八”民俗風情節即將在鮁魚圈的望兒山風景區母親湖廣場拉開序幕,一場關於年味延續的故事即將開始…

【活動主題】

“母愛盈懷 天下同心”

【活動時間】

2018年1月24日8:30至11:30

【活動地點】

望兒山風景區母親湖廣場

主辦:營口市文聯

承辦:中藝(營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協辦:熊岳鎮政府 望兒山風景區管委會 鮁魚圈文廣新局 鮁魚圈旅遊局 營口市書法家協會 鮁魚圈區收藏及民間藝術家協會

現場活動之一:

“臘八粥”品粥活動

現場送粥、送祝福

品味臘八粥、感受民俗情

送春

現場活動之二:

書法家書寫春聯、送福字

現場向遊園群眾贈送

品美酒

現場活動之三:

免費品嘗家鄉美酒——望兒山酒

現場活動之四:

婚慶巡遊展演

非遺展

現場活動之五:

非遺展示

看演出

現場活動之六:

秧歌等本地區民俗表演節目

現場還設有

紅旗大集臘八文化展示區

王記媽媽餅文化展示區

小編還要告訴小夥伴兒一個好消息,

明天上午望兒山遊覽免費哦!!!!!!

臘八節的介紹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

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臘八節的習俗

1、陝西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肅臘八節的習俗。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寧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4、江浙臘八節的習俗。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臘八粥裡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裡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說,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5、西北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裡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6、寧夏臘八節的習俗。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和陝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7、北京臘八節的習俗。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臘八節吃什麼?

1、臘八粥。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穀類,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於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於虛寒泄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2、臘八蒜。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

泡臘八蒜需要用紫皮蒜。泡透紫皮蒜瓣後,蒜瓣硬崩瓷實,香味就會洋溢出來。

泡臘八蒜需要用米醋。米醋色淡,泡過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吃上去口感會比較好,而且在臘八節在冬天,一般,冬天天氣會比較乾燥,吃點醋會有益身體健康。

3、臘八豆腐。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為啥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農曆臘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的“臘八節”,民俗專家表示,臘八源自上古時代祭祀神靈、祈求豐收的習俗,由於其主旨與春節相通,時間又與春節臨近,故而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

據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江玉祥研究,在我國上古時期,人們將冬季祭祀神靈、祖先稱為“大臘”,而舉行冬祀的日子被稱為“臘日”。“臘日”的具體時間曾幾經變更,到了南北朝時期,每年農曆臘月初八作為“臘日”逐漸被確定下來,如在成書於西元6世紀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的記載。

江玉祥表示,除祭祀之外,傳統臘八民俗中祛病、祛邪等習俗,也暗合了春節辭舊迎新的主題。例如在《周禮》中,就有關於臘八舉行“大儺”儀式的記載。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上述儀式逐漸世俗化,演變為“打夜胡”“跳灶王”等民間習俗,並在一些地區保留至今。

此外,作為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的傳播對於佛教密不可分。據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胡芳介紹,漢朝之後,隨著佛教傳入,人們逐漸將臘八附會為佛祖釋迦牟尼的“悟道成佛之日”,甚至連“臘八粥”在一些地方也被稱為“佛粥”,其中的粳米、紅豆、大棗、紫米、核桃仁等食材,則象徵十八羅漢。

“這與傳統中國人儒、釋、道三家思想交融的價值觀不無關係,更折射出老百姓期盼闔家團圓、幸福平安的樸素願望,與春節的主題不謀而合。”胡芳說。

專家表示,如今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節日氛圍相對淡化,但由於與春節臨近,臘八過後,大多數家庭都開始準備過年。“所以在民間,還有‘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說法,等到臘月二十三小年一過,就完全進入了‘春節時間’。”胡芳說。

貼心的小編還為小夥伴兒們準備了臘八蒜和臘八粥的做法,

一起來學習學習吧,也給家人露一手!

臘八蒜

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臘八習俗

做法雖很簡單,但食用功效可不少

1、有蒜香又不辣,有解膩祛腥、助消化的作用。

2、預防癌症。

3、臘八蒜的抗氧化活性優於人參,常食能延緩衰老。

4、臘八蒜含硫化丙烯的辣素,其殺菌能力可以達到青黴素的1/10,對病原菌和寄生蟲都有良好的殺滅作用。

5、可以起到預防流感、防止傷口感染、治療感染性疾病和驅蟲的功效。

臘八蒜製作方法送上

1、採購:紫皮蒜13一斤,26塊錢買了16頭;醋兩包,3.6元;醃大蒜的瓶子去年買的,十塊錢。

2、準備工作:剝蒜。先切去頭再剝好剝,不辣手。

3、切頭。切去頭跟壞掉的部分,方便醋味滲入。

4、清洗。這裡要說下,清洗後必須要攤開晾乾到大蒜表層沒有水分。器皿也必須乾燥到沒有一絲水分。(地暖烘乾)

5、裝瓶。倒入醋至剛好沒過大蒜。可以加少許白糖。

6、封罐。加一層保鮮膜或者保鮮袋塞住罐子口,然後就可以淨置至變綠了。

等到臘八蒜綠了的時候,就可以在家裡吃起來啦。

臘八粥

臘八一碗粥,明年好兆頭!

臘八節自然也少不了臘八粥

臘八粥不但寓意吉祥

還有和胃、補脾、養顏、清肺、益腎、

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

臘八粥的配方給大家找好了

臘八粥(甜味)

【原料】

主料:糯米50g、黃米20g、黑米20g、麥仁20g、薏仁20g、小紅豆20g、綠豆20g、花生米20g、蓮子20g、桂圓10粒。

輔料:冰糖20g、紅棗6個。

【製作方法】

1.準備好所有的食材。

2.黑米、糯米、麥仁用清水淘洗乾淨浸泡。

3.花生米、蓮子紅棗、綠豆、紅豆、薏仁分別浸泡如分鐘備用。

4.桂圓去皮果肉洗淨備用。

5.把浸泡過的花生蓮子紅棗倒入煮粥的鍋中。

6.再放入豆類,加入所有米類,放入桂圓,加入冰糖。

7.打開火熬粥,待鍋開後,用微火繼續煮。

8.將粥煮熟後盛入容器中,撒上白糖。

臘八粥(鹹味)

【原料】

主料:瘦肉80g、糯米100g、豌豆50g、熟玉米粒50g、白扁豆50g、萵筍50g、胡蘿蔔50g、鮮香菇4朵。

輔料:油適量、鹽適量、胡椒粉適量、香油適量、雞精少許。

【製作方法】

1.準備好所有的食材。

2.糯米清水浸泡,白扁豆也提前浸泡2個小時備用。

3.瘦肉香菇,萵筍,胡蘿蔔全部切丁。

4.玉米,豌豆焯一下,萵筍胡蘿蔔焯燙過涼水,香菇瘦肉焯燙後瀝幹水分。

5.糯米倒入鍋中,加入白扁豆、蔬菜和玉米豌豆。

6.加適量的熱水,加少許鹽、少許沙拉油。

7.開火熬煮,燒開後加入胡椒粉,再加一些鹽,雞精調味。

8.蓋上鍋蓋再小火煮一會兒,煮熟後關火,盛到容器中。

9.攪拌均勻即可食用,喝的時候可滴入少許香油。

這麼實用的做臘八蒜、臘八粥方法

趕緊告訴身邊的朋友們

一起學起來!

部門圖文來源於網路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臘八節的習俗

1、陝西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肅臘八節的習俗。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寧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4、江浙臘八節的習俗。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臘八粥裡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裡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說,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5、西北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裡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6、寧夏臘八節的習俗。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和陝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7、北京臘八節的習俗。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臘八節吃什麼?

1、臘八粥。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穀類,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於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於虛寒泄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2、臘八蒜。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

泡臘八蒜需要用紫皮蒜。泡透紫皮蒜瓣後,蒜瓣硬崩瓷實,香味就會洋溢出來。

泡臘八蒜需要用米醋。米醋色淡,泡過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吃上去口感會比較好,而且在臘八節在冬天,一般,冬天天氣會比較乾燥,吃點醋會有益身體健康。

3、臘八豆腐。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為啥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農曆臘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的“臘八節”,民俗專家表示,臘八源自上古時代祭祀神靈、祈求豐收的習俗,由於其主旨與春節相通,時間又與春節臨近,故而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

據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江玉祥研究,在我國上古時期,人們將冬季祭祀神靈、祖先稱為“大臘”,而舉行冬祀的日子被稱為“臘日”。“臘日”的具體時間曾幾經變更,到了南北朝時期,每年農曆臘月初八作為“臘日”逐漸被確定下來,如在成書於西元6世紀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的記載。

江玉祥表示,除祭祀之外,傳統臘八民俗中祛病、祛邪等習俗,也暗合了春節辭舊迎新的主題。例如在《周禮》中,就有關於臘八舉行“大儺”儀式的記載。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上述儀式逐漸世俗化,演變為“打夜胡”“跳灶王”等民間習俗,並在一些地區保留至今。

此外,作為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的傳播對於佛教密不可分。據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胡芳介紹,漢朝之後,隨著佛教傳入,人們逐漸將臘八附會為佛祖釋迦牟尼的“悟道成佛之日”,甚至連“臘八粥”在一些地方也被稱為“佛粥”,其中的粳米、紅豆、大棗、紫米、核桃仁等食材,則象徵十八羅漢。

“這與傳統中國人儒、釋、道三家思想交融的價值觀不無關係,更折射出老百姓期盼闔家團圓、幸福平安的樸素願望,與春節的主題不謀而合。”胡芳說。

專家表示,如今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節日氛圍相對淡化,但由於與春節臨近,臘八過後,大多數家庭都開始準備過年。“所以在民間,還有‘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說法,等到臘月二十三小年一過,就完全進入了‘春節時間’。”胡芳說。

貼心的小編還為小夥伴兒們準備了臘八蒜和臘八粥的做法,

一起來學習學習吧,也給家人露一手!

臘八蒜

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臘八習俗

做法雖很簡單,但食用功效可不少

1、有蒜香又不辣,有解膩祛腥、助消化的作用。

2、預防癌症。

3、臘八蒜的抗氧化活性優於人參,常食能延緩衰老。

4、臘八蒜含硫化丙烯的辣素,其殺菌能力可以達到青黴素的1/10,對病原菌和寄生蟲都有良好的殺滅作用。

5、可以起到預防流感、防止傷口感染、治療感染性疾病和驅蟲的功效。

臘八蒜製作方法送上

1、採購:紫皮蒜13一斤,26塊錢買了16頭;醋兩包,3.6元;醃大蒜的瓶子去年買的,十塊錢。

2、準備工作:剝蒜。先切去頭再剝好剝,不辣手。

3、切頭。切去頭跟壞掉的部分,方便醋味滲入。

4、清洗。這裡要說下,清洗後必須要攤開晾乾到大蒜表層沒有水分。器皿也必須乾燥到沒有一絲水分。(地暖烘乾)

5、裝瓶。倒入醋至剛好沒過大蒜。可以加少許白糖。

6、封罐。加一層保鮮膜或者保鮮袋塞住罐子口,然後就可以淨置至變綠了。

等到臘八蒜綠了的時候,就可以在家裡吃起來啦。

臘八粥

臘八一碗粥,明年好兆頭!

臘八節自然也少不了臘八粥

臘八粥不但寓意吉祥

還有和胃、補脾、養顏、清肺、益腎、

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

臘八粥的配方給大家找好了

臘八粥(甜味)

【原料】

主料:糯米50g、黃米20g、黑米20g、麥仁20g、薏仁20g、小紅豆20g、綠豆20g、花生米20g、蓮子20g、桂圓10粒。

輔料:冰糖20g、紅棗6個。

【製作方法】

1.準備好所有的食材。

2.黑米、糯米、麥仁用清水淘洗乾淨浸泡。

3.花生米、蓮子紅棗、綠豆、紅豆、薏仁分別浸泡如分鐘備用。

4.桂圓去皮果肉洗淨備用。

5.把浸泡過的花生蓮子紅棗倒入煮粥的鍋中。

6.再放入豆類,加入所有米類,放入桂圓,加入冰糖。

7.打開火熬粥,待鍋開後,用微火繼續煮。

8.將粥煮熟後盛入容器中,撒上白糖。

臘八粥(鹹味)

【原料】

主料:瘦肉80g、糯米100g、豌豆50g、熟玉米粒50g、白扁豆50g、萵筍50g、胡蘿蔔50g、鮮香菇4朵。

輔料:油適量、鹽適量、胡椒粉適量、香油適量、雞精少許。

【製作方法】

1.準備好所有的食材。

2.糯米清水浸泡,白扁豆也提前浸泡2個小時備用。

3.瘦肉香菇,萵筍,胡蘿蔔全部切丁。

4.玉米,豌豆焯一下,萵筍胡蘿蔔焯燙過涼水,香菇瘦肉焯燙後瀝幹水分。

5.糯米倒入鍋中,加入白扁豆、蔬菜和玉米豌豆。

6.加適量的熱水,加少許鹽、少許沙拉油。

7.開火熬煮,燒開後加入胡椒粉,再加一些鹽,雞精調味。

8.蓋上鍋蓋再小火煮一會兒,煮熟後關火,盛到容器中。

9.攪拌均勻即可食用,喝的時候可滴入少許香油。

這麼實用的做臘八蒜、臘八粥方法

趕緊告訴身邊的朋友們

一起學起來!

部門圖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