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花一年時間找真紅糖紀實(140):出發,去巧家熬糖現場找好糖

一、1月17日下午出發,榨季熬糖現場找好糖第二站——巧家

從尋找好紅糖的第一站——紅河州回昆明以後,小編休整了幾天。

所謂休整,就是在這段時間內,要提前寫好在巧家這幾天要發佈的文章。

因為只要在跑產地,因為時間、設備等原因,是寫不了文章的,為了堅持每天的文章更新,必須提前把文章寫好,到時候只需發佈就行。

按原來的計畫,要在1月17號出發去巧家。但是因為直到走之前,還要寫一篇文章,同時把原來寫好的幾篇文章要再校對一遍,一直到下午三點鐘才完成這些工作。

接下來收拾行李,踏上去巧家的路。出發時,我們看了一下時間,差幾分鐘就是下午4點了。

圖1:2018年傍晚,巧家魚壩山坡一家還在熬糖的糖坊。

二、經過會澤去巧家

去年9月中旬,小編就去過一次巧家。上次去巧家是從功山下高速,然後經過東川去的巧家。

從功山到東川這段路,路窄彎多車多,行車速度很慢。並且正在修高速,有些路段通行不暢。

這次出發前,小編查了一下地圖,發現可以從會澤下高速去巧家。

這次我們決定走這條路。

從昆明出發,經過嵩明、尋甸、到會澤下高速。已經是下午六點二十左右,這段路小編跑了兩個多小時。

從會澤下了高速,在導航的引領下,上了長巧線,“長”不知道是哪裡,“巧”肯定是巧家。

經過會澤縣的娜姑鎮,這段路比想像中的路況要好,車不多,路面寬到錯車不用減速。大部分路面都不錯,

只是接近金沙江時,因為附近在修高速,路面差點。

圖2:巧家去四川甯南縣葫蘆口鎮的路邊擺賣的小碗紅糖。

過了東川的格勒,就進入蒙姑鎮了。到達蒙姑鎮時,已經是晚上七點四十多,聯繫上次在蒙姑鎮認識的做紅糖的一位姓李的朋友,

先是看了他的糖坊。

然後他很熱情請小編吃了晚飯。

吃完飯,又去了這家糖坊看小碗紅糖的生產過程。

巧家小碗紅糖緣起於清乾隆年間的蒙姑岳氏。清朝時期,蒙姑岳氏運銅經過彌勒竹園時,將甘蔗和熬糖技術從竹園引進至蒙姑,後來經過幾十年時間,在金沙江巧家縣的兩岸開始傳播開,這些地方陸續種植甘蔗熬制紅糖。巧家小碗紅糖被當地和四川、青海、西藏等地消費者推崇。

從蒙姑的這家糖坊出來,已是晚上十點鐘。

圖3:2018年1月18日下午,巧家棉紗街上賣小碗紅糖的婦女。

三、夜宿巧家縣城

從蒙姑到巧家縣城,有五十多公里路,這段路走了一個小時。

到達巧家縣城,已經是晚上十一點過了,找了一家賓館住下。把需要在一些平臺發佈的文章發佈以後,洗澡上床睡覺,已經是十二點半了。

趕緊躺下睡覺,明天一早還要早起去看巧家小碗紅糖的熬制現場。

洗澡上床睡覺,已經是十二點半了。

趕緊躺下睡覺,明天一早還要早起去看巧家小碗紅糖的熬制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