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現在農村過年,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了,為啥?老農的解釋戳中心坎!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正如歌詞中所唱的一樣,回家過年永遠都是在外打工的農民,一年中最期待的事情,如今距離春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許多在外打工的農民朋友,都紛紛踏上了返鄉之路,

而那些在家種地的農民,也都開始著手準備年貨了,其實打工的也好,種地的也罷,對於農民來說,過年的時候,能在家裡陪著父母孩子一起過大年,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過年肯定是人多才熱鬧,以前臨近過年的那一段時間,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

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忙完這些還要蒸饅頭,炸肉丸,還得去城裡買年貨,買對聯,有的富裕家庭還會殺豬宰牛來慶祝過年,可是現在的農村,過年卻十分冷清,以前那種熱鬧的氛圍一點也沒有了,很多人都表示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為什麼會這樣呢?老農的解釋戳中了大家的心坎!

一,生活水準提高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民朋友的生活方式,逐漸從單一化轉向了多元化,生活水準也提高了不少,以前過年的禮品,肉類,對聯等等,都需要跑去市區才能買到,現在村裡的超市商品琳琅滿目,一應俱全,過年的時候,去超市溜達一圈什麼都有了,

還有就是農民朋友以前的願望很簡單,能吃好喝好就十分滿足了,可是現在的生活好了,以前過年才能吃到的,現在天天都能吃到,每天都像是在過年,年味自然也就淡了。

二,嘮家常變成了攀比

過年肯定是要走親戚的,一是禮數,二是對長輩的尊敬,親戚們聚在一塊,聊一聊生活狀態,關心關心對方的家庭,有著說不完的話題,這本來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現在有個別的農村家庭,

親友聚會的時候不是在談感情,而是在吹牛攀比,坐在一起不是聊房車就是聊掙錢,有錢的滔滔不絕,沒錢的默默吃飯,其實這樣的行為不僅沒有意義,還會讓親情越來越淡薄,甚至還導致了許多農民朋友,對於過年走親戚越來越“反感”。

三,過年的方式改變了

過去拜年,是一定要登門拜訪的,一來人際關係不多、二來住得也近,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人多了肯定熱鬧,而現在,互聯網發展的很快,通過發資訊拜年、發視頻拜年的人越來越多,互聯網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同時,那種熱鬧的氣氛也被沖淡不少,不過話說回來了,真要是一幫人坐在火堆旁回憶青春,從早到晚,既無必要也不可能,只有索然無味,但是小編還是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面對面交往,還是要儘量重視的,畢竟通過網路聯繫,不如面對面讓人覺得溫馨。

四,禮品導致“年味”變了

過年的時候,走親訪友肯定是少不了的,去看望別人,總不能空著手去吧,以前隨便拿點東西聊表心意就可以了,可是現在卻不一樣了,農村也是越來越注重物質的交流了,有的農民朋友,從年頭到年尾,一直在考慮送什麼禮品,禮品薄了,怕人家背後說自己小氣,禮品厚了又怕自己吃虧,試問,這樣的年怎麼會有年味?

馬上就要過年了,希望每個回家的農民朋友,儘量多陪陪父母和孩子,多多和他們交流,一家人身心都團聚在一起,互敬互愛,祈願美好,這樣質樸溫暖的情感,才應該是我們認識的“年味”。

如果有機會面對面交往,還是要儘量重視的,畢竟通過網路聯繫,不如面對面讓人覺得溫馨。

四,禮品導致“年味”變了

過年的時候,走親訪友肯定是少不了的,去看望別人,總不能空著手去吧,以前隨便拿點東西聊表心意就可以了,可是現在卻不一樣了,農村也是越來越注重物質的交流了,有的農民朋友,從年頭到年尾,一直在考慮送什麼禮品,禮品薄了,怕人家背後說自己小氣,禮品厚了又怕自己吃虧,試問,這樣的年怎麼會有年味?

馬上就要過年了,希望每個回家的農民朋友,儘量多陪陪父母和孩子,多多和他們交流,一家人身心都團聚在一起,互敬互愛,祈願美好,這樣質樸溫暖的情感,才應該是我們認識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