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新全球房產不可負擔城市排名,悉尼又被第二了

這兩天各大英文媒體上有一篇報導,標題是《悉尼成為全世界第二不可負擔的城市,僅次於香港》。

報導稱,根據Demographia的研究資料,全球前五名不可負擔城市中,悉尼排名第二,墨爾本排名第五,

澳洲是唯一一個有兩個城市進入Top 5的國家。

相信要不了多久,中文媒體就會跟進“悉尼房價全球第二貴”一類的新聞。但是,中國除了香港高居榜首,上海北京廣州無一上榜,甚至前五十名都沒有,這似乎不太符合人們的想像。

(以上金額除London外均為美元)

於是筆者去搜報告的原文:

這個研究機構已經是第十四次發佈這一主題報告。它的研究方法很簡單,先評估城市房價和居民收入的中位數,最後以房價和收入比Median Multiple來確定排名。

從這份報告的封面看,中國只有香港被列為了目標研究市場。

在整個293個目標研究市場中,

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的城市超過95%,歐洲其他城市,如房價出名昂貴的日內瓦、莫斯科,以及屬於新興市場的巴西聖保羅、南非開普敦等等,都沒有被列入研究物件(當然,研究人員對於目標市場的選擇有自己的說法)。

所以,只能說與這幾個國家的城市相比,悉尼和墨爾本房屋的不可負擔性排在前列,但是,我們的北上廣還沒有出場呢(延伸閱讀原創精選 | 上海VS悉尼,

中澳第一大城市房價到底哪家貴?)!

這份報告裡提到的關於澳大利亞的部分包括:

不只悉尼和墨爾本,澳大利亞全部15個市場的房屋可負擔性評級全都嚴重不堪。

陽光海岸(9.0)和黃金海岸(8.4)進入了全球前二十名;阿德萊德,布里斯班,霍巴特,柏斯和坎培拉分別排在了第34、38、39、51名。

澳大利亞實惠的房屋市場是昆士蘭的格萊斯頓(Gladstone),房價收入比為3.2,羅克漢普頓(Rockhampton),房價收入比為3.9。

另外還提到,瑞銀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報告稱悉尼的房屋泡沫風險位於世界第四(與溫哥華並列)。

但是,我們本地的專家們並不完全認可上述內容!

根據Domain Group的資料分析家尼古拉·鮑威爾(Nicola Powell)的說法,陽光海岸和黃金海岸在負擔得起市場中排名最低的是因為調查方法的問題。

“在這些(以優質生活方式著稱的)地區,有很多退休人士及兼職工作者,收入中位數比其他地方低得多。”

鮑威爾博士還說:“而坎培拉的勞動力參與率較高,這使得收入中位數偏高。”所以培拉的房價可負擔性其實比排名顯示的要更差一些。”

她表示,主要城市很多依靠交通與其他高密度生活區連接,而調查只是關注房價,這只能算是“管中窺豹”。

悉尼大學的規劃和政策專家皮特·菲布斯(Peter Phibbs)教授也認為,如果將公寓和出租物業包括在內,這個故事將會有所不同。

他說:“在像悉尼這樣的地方......我們一直在建造更多的公寓,增加供應的方式,Demographia沒有考慮到。”

菲布斯教授指出,稅收政策和降低利率也是決定住房負擔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他說:“儘管(澳大利亞的房屋)的帳面價格上漲了很多,房屋貸款的還款還是比較可控的。” “一旦利率下降,房價就會上漲......而當利率處於歷史低點時,人們可以買得起更昂貴的房子。”

不過,他也承認這並沒有讓澳大利亞的房屋市場從根本上擺脫困境,政府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改善澳大利亞的住房負擔能力。

報告中關於中國的部分:

香港是中國在Demographia國際住房負擔能力調查中唯一的市場。香港連續第八年是經濟適用房最少的市場,其房價和居民收入的中位倍數為19.4,這是所有被調查城市裡的最高的中位倍數。

瑞銀環球房地產泡沫指數評級把香港定為世界第七大房地產泡沫風險市場。

歷史資料顯示,香港的房屋承受能力在本世紀初比現在好得多。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發佈的“生活品質指數”,以標準的39.9平方米(430尺)公寓價格計算,房價與收入比從2002年的4.6倍升至2015年的最高點15.7倍。

本文部分資訊源自DOMAIN

由澳房大全獨家編譯

如果將公寓和出租物業包括在內,這個故事將會有所不同。

他說:“在像悉尼這樣的地方......我們一直在建造更多的公寓,增加供應的方式,Demographia沒有考慮到。”

菲布斯教授指出,稅收政策和降低利率也是決定住房負擔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他說:“儘管(澳大利亞的房屋)的帳面價格上漲了很多,房屋貸款的還款還是比較可控的。” “一旦利率下降,房價就會上漲......而當利率處於歷史低點時,人們可以買得起更昂貴的房子。”

不過,他也承認這並沒有讓澳大利亞的房屋市場從根本上擺脫困境,政府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改善澳大利亞的住房負擔能力。

報告中關於中國的部分:

香港是中國在Demographia國際住房負擔能力調查中唯一的市場。香港連續第八年是經濟適用房最少的市場,其房價和居民收入的中位倍數為19.4,這是所有被調查城市裡的最高的中位倍數。

瑞銀環球房地產泡沫指數評級把香港定為世界第七大房地產泡沫風險市場。

歷史資料顯示,香港的房屋承受能力在本世紀初比現在好得多。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發佈的“生活品質指數”,以標準的39.9平方米(430尺)公寓價格計算,房價與收入比從2002年的4.6倍升至2015年的最高點15.7倍。

本文部分資訊源自DOMAIN

由澳房大全獨家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