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愛的時差》演繹都市愛情童話,讓單身男女在節目中找自己

文丨熙悅

你是喜歡活力四射、頭腦聰明的小鮮肉,

還是事事都計畫好,成熟穩重又忍不住在你面前小鹿亂撞的大叔?如果又同時面對年上男和年下男,會有怎樣的表現?是小鮮肉更占年輕優勢、打動你,還是大叔更有韻味、暖人心?——由優酷獨播的國民戀愛體驗綜藝《愛的時差》或許能幫你找到答案,它作為一檔開放式結果的綜藝,由不同年齡的女明星分別與“年齡差”的兩名男子約會,給觀眾展示一個無法預測的情感走勢,
“嬌羞、心動、尷尬……”等不同現實元素融入其中,吸引觀眾的同時並借此窺視出他們的內心。

《愛的時差》是繼《我們相愛吧》《如果愛》後的又一檔戀愛類節目,與後兩檔節目中的一對一撮合不同,後者更像生活中相親的場景,被家人安排的相親對象,從最初的尷尬,到慢慢瞭解,最後選定一人,都能讓不少適齡單身狗對此頗有共鳴。

開放式體驗,打造都市童話愛情綜藝

《愛的時差》上線以來備受關注,

其中更憑藉寧靜、馬蘇和奚夢瑤三位女明星呈現出的獨特犀利戀愛視角,贏得不少觀眾的青睞。節目中有最“驚心動魄”的送花情節,有壁咚、“少女舉”,也有爭風吃醋,但不管是什麼情節,都能感受到粉紅色溢出了螢幕,讀娛君默默吃了一把又一把的狗糧。而想要把一檔戀愛類節目打造的如同童話一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愛的時差》就在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走。

01

人設選擇精益求精,更能擴大人群效應

《愛的時差》中邀請到的寧靜、馬蘇和奚夢瑤三位女明星分別代表了40、30和20歲三個年齡段的樣本,而且三人性格、看法都不相同,能夠進一步擴大樣本的範圍,也能增加與不同性格人群的粘合度。而在選擇男嘉賓時,

節目組也費了不少心思,6名男嘉賓都屬於各行精英人士,但同時也大都接地氣,是普通人也可以遇到的類型,少了霸道總裁的橋段,更能俘獲人心。

同時,節目中首次觸及“年上”“年下”的概念,讓每一位女明星都與一名年上和一名年下男接觸,最終選擇她們所心怡的物件。其實這樣的設定,就是突出女性擇偶標準中的年齡元素,因為這涉及到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因素。

雖然目前我們社會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較為開明的發展階段,但不難發現,男性擇偶時找一個比自己小7、8歲的女性,要比女性找一個小自己7、8歲的男性受到的非議小的多。而且男女平等的口號喊了這麼多年,但在擇偶上,依舊存在不小的有色眼鏡——節目中,奚夢瑤和馬蘇在面對比自己小的男性時都會產生一種排斥的情緒,當然,這可能確實是“沒看對眼”,又或者是其他因素,但年齡差距確實是不少女性在選擇另一半時的阻礙。而《愛的時差》把這一問題擺出來,就是讓人們發現,在愛情面前,年齡不應當成為阻礙兩人的決定性因素。

02

真實還原相親場景,節目更清新自然

大齡剩男剩女已經成了社會普遍現象,尤其春節要來了,各位單身狗回到家中難免要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審問,以及被安排好的相親活動,而《愛的時差》用真實場景還原相親的初見,尷尬程度也許就和你的經歷一般無二。

奚夢瑤見到朋友的弟弟何猷君時是一種相親見到熟人的尷尬,見到不善言談的年上君時是分分鐘冷場的尷尬;寧靜見到小鮮肉時是目光都不知道怎麼放的尷尬,見到年上君時是沒話找話的尬聊……有過相親體驗的廣大群眾至少有過其中一種體驗,可以說是對普通人生活情景的一個還原。

雖說初男女次見面遇到不少套路,但還是讓人覺得這檔綜藝“有點迷”,但這也是它能夠引發熱議的原因之一,不設劇本,不設故事走向,就是用真實的情感串起節目,少了做作讓節目更清爽,沒有感情硬要演出感情的尷尬也不再有。

在之後幾期的約會中,不難看出,女明星已經開始和男嘉賓慢慢熟絡起來,而緩解氣氛的技巧也讓飽受相親困擾的單身狗學到不少,比如帶女生去看看萌萌的寵物,比如通過小遊戲來瞭解對方或表明心意,或者製造一點獨特的浪漫環境,為兩個人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這些技巧和對真實場景的還原,是《愛的時差》獨有的亮點,也是讓人對後續故事發展有所期待的伏筆。

03

正確的愛情價值觀,

才能構建當代都市愛情通話

明星談戀愛,動輒就是出國、大場面,作為我等平民百姓,實在是囊中羞澀。但《愛的時差》中的浪漫場景則接地氣多了,一起爬爬山、畫個畫兒,一起看星星、滑場雪……不需要花大價錢,也能拉近兩個人的關心,最重要還能和觀眾產生共鳴。普通情侶的生活中哪會有999朵玫瑰、大鑽戒、包場餐廳,既然是真人秀就要遠離偶像劇的套路,更貼近真人才是正途。

另外,“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影響了不少女生的擇偶觀,當何猷君在奚夢瑤面前局促不安時,是暖心的。當高管大叔懷揣約會流程小紙條,雖處處冷場,但內心的激動還是抑制不住時,是暖心的……而打動女嘉賓的也往往是細節之處的用心。

所以,這檔節目在構建童話愛情故事的同時,也呈現出了一種正常、正確的戀愛價值觀,不把金錢作為衡量愛情的標準,也讓不少“愛無能”“愛無力”的年輕人可以從中學到如何戀愛。

04

剪輯流暢,感情的發展順其自然

當然,一檔好的綜藝節目離不開好的後期剪輯,還記得前一段時間有一檔綜藝節目,本來請的都是大咖,節目內容也不差,但剪輯師將好幾天的內容東拼西湊的一頓亂剪,嘉賓的衣服也是一會兒一件,看的觀眾分分鐘穿越,完全不知所云。

剪輯是為了節目內容而服務的,可以不根據拍攝時的實際時間進行剪輯,但一定要注重內容的連貫性。《愛的時差》在後期剪輯的連貫性上則很自然。雖然每一期節目都要介紹三位女明星分別和兩位元男嘉賓約會的情況,但在觀眾看來,內容卻並不雜亂無章,反而有一定的故事性。男嘉賓的情感不是突如其來就出現的,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每一步的發展都踩在節奏上,感情的進展也不突兀,還處在相親階段的男性女性都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已經步入婚姻的夫妻也能回憶起自己與另一半是怎麼走過初見時的時光。

在目前綜藝遍地開花的形式下,一部全新綜藝能獲得如此口碑必有它的過人之處,而讀娛君認為,《愛的時差》能有如此大的關注量,與其不矯揉造作的內容,和點滴間都洋溢著的粉紅色是分不開的。看多了按著劇本走的綜藝節目,表現更人性化的節目反而更能抓住人心。

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在日常中,我們已經見多了無奈的事情,更希望在電視節目中看到美好的事物,童話般的愛情是所有女生所憧憬的,當男女嘉賓都是真情流露,當每一個場景都是我們生活中可以邂逅時,粉紅色就不僅存於螢幕中,也撥動了萬千觀眾的情感。看來,能和觀眾建立起情感共鳴的綜藝才更抓人心。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奚夢瑤和馬蘇在面對比自己小的男性時都會產生一種排斥的情緒,當然,這可能確實是“沒看對眼”,又或者是其他因素,但年齡差距確實是不少女性在選擇另一半時的阻礙。而《愛的時差》把這一問題擺出來,就是讓人們發現,在愛情面前,年齡不應當成為阻礙兩人的決定性因素。

02

真實還原相親場景,節目更清新自然

大齡剩男剩女已經成了社會普遍現象,尤其春節要來了,各位單身狗回到家中難免要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審問,以及被安排好的相親活動,而《愛的時差》用真實場景還原相親的初見,尷尬程度也許就和你的經歷一般無二。

奚夢瑤見到朋友的弟弟何猷君時是一種相親見到熟人的尷尬,見到不善言談的年上君時是分分鐘冷場的尷尬;寧靜見到小鮮肉時是目光都不知道怎麼放的尷尬,見到年上君時是沒話找話的尬聊……有過相親體驗的廣大群眾至少有過其中一種體驗,可以說是對普通人生活情景的一個還原。

雖說初男女次見面遇到不少套路,但還是讓人覺得這檔綜藝“有點迷”,但這也是它能夠引發熱議的原因之一,不設劇本,不設故事走向,就是用真實的情感串起節目,少了做作讓節目更清爽,沒有感情硬要演出感情的尷尬也不再有。

在之後幾期的約會中,不難看出,女明星已經開始和男嘉賓慢慢熟絡起來,而緩解氣氛的技巧也讓飽受相親困擾的單身狗學到不少,比如帶女生去看看萌萌的寵物,比如通過小遊戲來瞭解對方或表明心意,或者製造一點獨特的浪漫環境,為兩個人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這些技巧和對真實場景的還原,是《愛的時差》獨有的亮點,也是讓人對後續故事發展有所期待的伏筆。

03

正確的愛情價值觀,

才能構建當代都市愛情通話

明星談戀愛,動輒就是出國、大場面,作為我等平民百姓,實在是囊中羞澀。但《愛的時差》中的浪漫場景則接地氣多了,一起爬爬山、畫個畫兒,一起看星星、滑場雪……不需要花大價錢,也能拉近兩個人的關心,最重要還能和觀眾產生共鳴。普通情侶的生活中哪會有999朵玫瑰、大鑽戒、包場餐廳,既然是真人秀就要遠離偶像劇的套路,更貼近真人才是正途。

另外,“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影響了不少女生的擇偶觀,當何猷君在奚夢瑤面前局促不安時,是暖心的。當高管大叔懷揣約會流程小紙條,雖處處冷場,但內心的激動還是抑制不住時,是暖心的……而打動女嘉賓的也往往是細節之處的用心。

所以,這檔節目在構建童話愛情故事的同時,也呈現出了一種正常、正確的戀愛價值觀,不把金錢作為衡量愛情的標準,也讓不少“愛無能”“愛無力”的年輕人可以從中學到如何戀愛。

04

剪輯流暢,感情的發展順其自然

當然,一檔好的綜藝節目離不開好的後期剪輯,還記得前一段時間有一檔綜藝節目,本來請的都是大咖,節目內容也不差,但剪輯師將好幾天的內容東拼西湊的一頓亂剪,嘉賓的衣服也是一會兒一件,看的觀眾分分鐘穿越,完全不知所云。

剪輯是為了節目內容而服務的,可以不根據拍攝時的實際時間進行剪輯,但一定要注重內容的連貫性。《愛的時差》在後期剪輯的連貫性上則很自然。雖然每一期節目都要介紹三位女明星分別和兩位元男嘉賓約會的情況,但在觀眾看來,內容卻並不雜亂無章,反而有一定的故事性。男嘉賓的情感不是突如其來就出現的,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每一步的發展都踩在節奏上,感情的進展也不突兀,還處在相親階段的男性女性都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已經步入婚姻的夫妻也能回憶起自己與另一半是怎麼走過初見時的時光。

在目前綜藝遍地開花的形式下,一部全新綜藝能獲得如此口碑必有它的過人之處,而讀娛君認為,《愛的時差》能有如此大的關注量,與其不矯揉造作的內容,和點滴間都洋溢著的粉紅色是分不開的。看多了按著劇本走的綜藝節目,表現更人性化的節目反而更能抓住人心。

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在日常中,我們已經見多了無奈的事情,更希望在電視節目中看到美好的事物,童話般的愛情是所有女生所憧憬的,當男女嘉賓都是真情流露,當每一個場景都是我們生活中可以邂逅時,粉紅色就不僅存於螢幕中,也撥動了萬千觀眾的情感。看來,能和觀眾建立起情感共鳴的綜藝才更抓人心。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