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口市民贊“雙創”:入店經營不再占道 收入比以前高

海口市民贊“雙創”

看得見的改變 摸得著的實惠

攤販入店經營不再占道 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如果您兩年前來過海口,如今再來,這裡的變化一定會讓您瞪大了眼睛:背街小巷的路燈亮了、農貿市場占道經營不見了、城區的河水變乾淨了……

2015年7月31日,“雙創”作為一個新的名詞走進了海口市民的生活,大夥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如今,海口打造“雙創”升級版,可以預見,市民的幸福指數將持續攀升。

南國都市報記者田春宇文/圖

謝華飛夫妻送走最後一波客人,正在打掃衛生。

孩子逛菜市場 像進遊樂場

車子禮讓人 市民歎暖心

2014年2月,55歲的鐘瑞華從山東來到海口照顧懷孕的女兒,外孫女出生後又照看孩子。3年多時間,她來海口5次,每次感受都不同,“以前不想來,現在來了就不想走了。”

鐘瑞華女兒家在金花新路附近。初到海口,鐘瑞華最怕的是走樓梯。

“走到二樓,突然一隻老鼠竄到我的大腿上,又飛過去幾個跟大拇指長度差不多的蟑螂。”她說,那次經歷令她難忘。

金花菜市場是距離其女兒家最近的農貿市場。起先,連剛會說話的外孫女都嫌棄“髒髒!”

改變,從社區物業保安戴上“雙創”的袖標開始。2015年6月,她在海口生活了整整一年,在這一年裡,從走出家門開始,她就“滿眼的舒心”。“新買的垃圾桶排成行,周邊也沒了散落的惡臭垃圾,

樓道的清掃和垃圾清理更快更利索。”鐘瑞華說,那之後她“終於敢走樓梯鍛煉了”。

鐘瑞華還說,老舊的金花菜市場被拆掉重建,現在的新市場乾淨整潔,“逛菜市場像逛超市,孩子也可以爬出推車在菜市場像遊樂場那樣跑著玩,摔倒也不擔心臟。”鐘瑞華感歎道。

市民也越來越文明,鐘瑞華說,她經常從紅城湖路水工大廈前斑馬線過街,那裡沒有紅綠燈,“雙創”前,她推著嬰兒車,

要找空隙跑過去,催促的鳴笛聲此起彼伏,而現在,她只要站在斑馬線前,總會等到帶頭停車讓行的車子,“司機還會揮手示意我們先過,心裡很溫暖”。

流動攤販不再擔心被驅趕

開店收入零頭都比從前多

“這裡曾是坑窪、積水的‘糟心路’,現在綠化、硬化、美化、亮化起來,環境好了,客人也更多了。”4月8日晚上8點多,海口龍昆上村便民一條街,“謝一勺滷味王”餐飲店老闆謝華飛指著店門前的道路談起“雙創”以來的生活變化,

十分有感觸。他來到海口20年,見證了海口的變化,尤其是“雙創”以後,改變可謂翻天覆地。而他自己,也從一名到處“打遊擊”的流動攤販,變為小店店主,成為海口“雙創”的受益者。

2013年是謝華飛最艱難的時候,他的孩子1歲多,但當時全部家當僅5000元。無奈之下,他拿著僅有的積蓄找人改造了一個小板車,成為一名流動攤販,從此過上了和城管“打遊擊”的日子。

2015年7月前後,城管隊員明確指引方向:“必須入店經營”。那時候,作為流動攤販,謝華飛斷了經濟來源。正在他陷入絕望的時候,轄區街道辦帶著海口市委市政府準備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政策,來吸納他們這樣的流動攤販和低收入困難群眾率先入店。

2015年8月8日,謝華飛兩口子記得特別清楚,“真正自己當起老闆”。戴上廚師專用口罩,裝上滅蠅燈,掛上防蠅的門簾和紗窗,經過衛生等多部門的食品安全指導和建議整改,小店開張了。“再也不用每天天不亮就爬起來去占攤位,也不用搶時間趕早到農貿市場與菜商吵架,環境好了,帶動了收入提高,一下子翻了約3倍!”談起小買賣,謝華飛笑得合不攏嘴,“現在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毛收入就能達到一千六七,零頭都比以前占道經營掙得多。”“幾年後就能買上房。”謝華飛與愛人對視而笑,言語裡充滿底氣。

“現在他們怎麼做菜看得到,還有地方坐,吃著放心。”附近的上班族陳女士是謝華飛家的老顧客,她贊入店經營“衛生了,規範了,安全了”。

隨著海口40個便民生活圈陸續投用和10條特色餐飲街(區)的建設,家門口“一站式”解決日常瑣事的便民場景將成為市民生活常態。

“雙創”背景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共海口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張琦在報告中指出,要“標準不變、力度不減,持續發力‘雙創’”,要以人民為中心,創建過程中堅持惠民、利民不擾民,打造“雙創”升級版。

2015年7月,海口立志用3年時間實現城市風貌、城市管理兩個“大變樣”。在這場力度空前、投入巨大的全民大行動中,僅一年多,海口已發生一系列蛻變。2017年是“雙創”的決戰決勝年,海口將實施城市更新計畫與行動,爭取啟動南渡江兩岸景觀提升等首批15個城市更新工程,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將在年內開工,建設海口幸福家園。

數說“雙創”

去年成果

1、改造小街小巷1576條、老舊市政主幹道路13條,升級農貿市場39個。

2、集中開展31個水體治理,改造城市積水點7處,建成排澇泵站6個。

3、集中對國興大道、椰海大道等主要道路和西海岸帶狀公園、萬綠園等23個項目進行景觀改造提升。

4、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39處、特色餐飲街(區)10條。

5、成立城市員警支隊,推行“公安+城管”聯合執法。

6、建成區主要道路機掃率達100%,成為全國第一個主城區環衛一體化改革的城市。

7、城市公共治理指數首次進入全國省會城市前十。

8、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新建垃圾轉運站35座、廁所131座。

9、完成6家公交運營企業和1339輛公車的整合;優化公交線97條。

總體思路

一江兩‘岸’東西雙港驅動 南北協調發展

今年升級

1、加快城市更新改造

2、強化城市治理

3、提升城市文化內涵

4、做好城市經營文章

2015年7月前後,城管隊員明確指引方向:“必須入店經營”。那時候,作為流動攤販,謝華飛斷了經濟來源。正在他陷入絕望的時候,轄區街道辦帶著海口市委市政府準備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政策,來吸納他們這樣的流動攤販和低收入困難群眾率先入店。

2015年8月8日,謝華飛兩口子記得特別清楚,“真正自己當起老闆”。戴上廚師專用口罩,裝上滅蠅燈,掛上防蠅的門簾和紗窗,經過衛生等多部門的食品安全指導和建議整改,小店開張了。“再也不用每天天不亮就爬起來去占攤位,也不用搶時間趕早到農貿市場與菜商吵架,環境好了,帶動了收入提高,一下子翻了約3倍!”談起小買賣,謝華飛笑得合不攏嘴,“現在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毛收入就能達到一千六七,零頭都比以前占道經營掙得多。”“幾年後就能買上房。”謝華飛與愛人對視而笑,言語裡充滿底氣。

“現在他們怎麼做菜看得到,還有地方坐,吃著放心。”附近的上班族陳女士是謝華飛家的老顧客,她贊入店經營“衛生了,規範了,安全了”。

隨著海口40個便民生活圈陸續投用和10條特色餐飲街(區)的建設,家門口“一站式”解決日常瑣事的便民場景將成為市民生活常態。

“雙創”背景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共海口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張琦在報告中指出,要“標準不變、力度不減,持續發力‘雙創’”,要以人民為中心,創建過程中堅持惠民、利民不擾民,打造“雙創”升級版。

2015年7月,海口立志用3年時間實現城市風貌、城市管理兩個“大變樣”。在這場力度空前、投入巨大的全民大行動中,僅一年多,海口已發生一系列蛻變。2017年是“雙創”的決戰決勝年,海口將實施城市更新計畫與行動,爭取啟動南渡江兩岸景觀提升等首批15個城市更新工程,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將在年內開工,建設海口幸福家園。

數說“雙創”

去年成果

1、改造小街小巷1576條、老舊市政主幹道路13條,升級農貿市場39個。

2、集中開展31個水體治理,改造城市積水點7處,建成排澇泵站6個。

3、集中對國興大道、椰海大道等主要道路和西海岸帶狀公園、萬綠園等23個項目進行景觀改造提升。

4、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39處、特色餐飲街(區)10條。

5、成立城市員警支隊,推行“公安+城管”聯合執法。

6、建成區主要道路機掃率達100%,成為全國第一個主城區環衛一體化改革的城市。

7、城市公共治理指數首次進入全國省會城市前十。

8、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新建垃圾轉運站35座、廁所131座。

9、完成6家公交運營企業和1339輛公車的整合;優化公交線97條。

總體思路

一江兩‘岸’東西雙港驅動 南北協調發展

今年升級

1、加快城市更新改造

2、強化城市治理

3、提升城市文化內涵

4、做好城市經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