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點贊!桐梓七旬“愚公”拿出8萬看病錢 修通2公里進寨路

婁老伯出資修建的進寨公路。

近3年,家住桐梓縣水塘壩鎮坪頭村的75歲老人婁義常,

拿出自己賣中草藥攢下來的準備用來看病的8萬元錢,修通2公里進寨公路,獲得村民的點贊,並在該鎮已傳為佳話。4月10日,貴州都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自掏8萬修2公里進寨路

當天中午,記者來到水塘壩鎮坪頭村,找到了婁義常老伯,今年75歲的他,身高約1.7米,有些偏瘦,穿著樸素,正掄起鋤頭清掏公路邊溝,這條公路正是他掏錢修通的進寨路。

這條進寨公路起於314縣道,止於半山腰一個叫泥窩台的寨子,全長約2公里,站在山腳仰視望去,公路呈“之”字型,纏在了山體上。

做累了,婁老伯隨地坐在地上休息一會兒。

記者與婁老伯沿著公路向上走,看見路面平整,寬約4.5米,邊緣整齊地砌著石坎。

婁老伯說,

2014年8月,他雇來挖掘機、石匠砌邊坎,清挖排水邊溝,建水溝橋則由他獨自完成,當年底,車輛終於可開到泥窩台寨子。

讓婁老伯沒想到,第二年下春雨,路邊山體滑坡淹沒公路,同時,耗資2萬元建的水溝橋,也被洪水沖毀。

“我用3個月清掏完滑坡泥沙,並用石頭砌成拱橋。”婁老伯歎息說,由於山體是沙泥,沒穩固性,只要下大雨,均有或多或少的山體泥沙滑坡下來,有時前個星期剛清掏完泥沙,

下一個星期又新的滑坡。

記者看到,靠近寨子還有處滑坡現場,約20米長的一段路面已被阻斷,不僅車輛無法通行,就連人徒步過往都有些困難。“這幾百方沙石,沒有兩個月是清掏不完。”望著眼前的現狀,婁老伯一副無奈的眼神。

婁老伯粗略計算,修這段2公里的進寨公路,新建和反復維修已耗資8萬多元錢,除村民自發出資4000元外,其餘大部分是他個出資。

村民賣豬不便讓他滋生修路想法

泥窩台寨子原有12戶村民,近幾年,不少住戶舉家外遷,當前只有3戶村民,婁義常家是其中之一。

婁老伯說,年輕時,他擔任生產隊隊長,帶領村民砌起高3米、長600米的河堤,擴展40多畝稻田,獲得了村民的誇耀。

婁老伯在清挖排雨水邊溝。

婁老伯近50歲時,

被診斷為“肝硬化”,由於無錢醫治,他便自采中草熬水服用,漸漸地他知道了許多中草的藥性,便上山挖采背去集市上賣,積攢下錢準備去大醫院治病。

“10年前,鄰居婁玉梅飼養的4頭肥豬外銷時,由於不通公路,只好花400元錢請村民從羊腸小徑上把豬抬下山來,那時,毛豬每斤才1.8元。”婁老伯說,這件事讓他滋生了修通至泥窩台寨公路的想法。

在婁老伯看來,自己的病已基本控制住,花不了什麼錢了,還不如將積攢下來的錢用來修路。

截2014年6月,婁老伯用賣草藥積攢5萬多元和向親友借的一部分錢,開始修建進寨公路。

修路時,每天婁老伯都帶頭挖泥、搬運石頭、指揮挖機操作,4個月後,路修通了,他人卻瘦了一圈。

據瞭解,至今還有5000多元借資款沒還上,婁老伯通過賣草藥,準備在今年底把錢還清。

“我已經70多歲了,身體狀態一天不如一天,擔心久拖無法完成自己心願,所以沒等積蓄足夠錢就動工修建。”婁老伯歎了一口氣說。

決心有生之年將路徹底打通

婁老伯在檢查剛建成的水溝石拱橋

為了賺到更多錢維修好公路,婁老伯開始批發各種草藥,並背到附近幾個鄉鎮集市銷售。

“每月,有三天沒集趕,我就來清邊溝,或修補現存路面。”每逢上山修補公路,婁老伯每天早晨七點多出來修路,下午五六點回家,中午就在路邊的樹蔭下休息。

記者採訪當日,正逢婁老伯沒去趕集,他便一早又趕來維修路面。

採訪中,一位元村民告訴記者,原來去往泥窩台羊腸小徑太陡峭,很難走,尤其碰上下雪天,根本上不去,有了婁老伯修建公路後,來往方便了。

雖然面臨種種困難,婁老伯還是堅信地稱:“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不圖名、不圖利,只希望居住在泥窩台的子孫出入方便,車輛能駛入寨裡,所以,我決心在有生之年將公路徹底打通。”

坪頭村支書婁初說,村委會已向有關部門彙報,爭取到專項資金來幫助婁老伯完成徹底修通公路的心願。

(貴州都市報全媒體編輯周曉玲)

花不了什麼錢了,還不如將積攢下來的錢用來修路。

截2014年6月,婁老伯用賣草藥積攢5萬多元和向親友借的一部分錢,開始修建進寨公路。

修路時,每天婁老伯都帶頭挖泥、搬運石頭、指揮挖機操作,4個月後,路修通了,他人卻瘦了一圈。

據瞭解,至今還有5000多元借資款沒還上,婁老伯通過賣草藥,準備在今年底把錢還清。

“我已經70多歲了,身體狀態一天不如一天,擔心久拖無法完成自己心願,所以沒等積蓄足夠錢就動工修建。”婁老伯歎了一口氣說。

決心有生之年將路徹底打通

婁老伯在檢查剛建成的水溝石拱橋

為了賺到更多錢維修好公路,婁老伯開始批發各種草藥,並背到附近幾個鄉鎮集市銷售。

“每月,有三天沒集趕,我就來清邊溝,或修補現存路面。”每逢上山修補公路,婁老伯每天早晨七點多出來修路,下午五六點回家,中午就在路邊的樹蔭下休息。

記者採訪當日,正逢婁老伯沒去趕集,他便一早又趕來維修路面。

採訪中,一位元村民告訴記者,原來去往泥窩台羊腸小徑太陡峭,很難走,尤其碰上下雪天,根本上不去,有了婁老伯修建公路後,來往方便了。

雖然面臨種種困難,婁老伯還是堅信地稱:“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不圖名、不圖利,只希望居住在泥窩台的子孫出入方便,車輛能駛入寨裡,所以,我決心在有生之年將公路徹底打通。”

坪頭村支書婁初說,村委會已向有關部門彙報,爭取到專項資金來幫助婁老伯完成徹底修通公路的心願。

(貴州都市報全媒體編輯周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