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俗丨蒙古族象棋

蒙古象棋是內蒙古民間盛行的一種體育遊戲。一般來說蒙古象棋有兩種類型,

一是棋盤為8x8格的Shatar,另一是10x10格的Hiashatar,但Hiashatar少為人知。以下內容皆是Shatar。蒙古象棋形式、走法、規則接近國際象棋,但與國際象旗又有所區別。蒙古語稱為“沙特拉”,是北方草原古老獨特的博弈遊戲之一。

蒙古象棋的某些走法與國際象棋相同。但是蒙古象棋又有自己的特色,如馬無別足限制和不得最後將死對方的官長,官長和車之間一般不能易位,需易位時,

先動官長向車走兩格,然後讓車從官長上面跳過去,馬或駝不能直接做殺,一般不允許吃光對方,要給對方留一子。它的棋盤是由顏色深淺交替排列的六十四個小方格組成的正方形,與國際象棋的的棋盤一模一樣。淺色的叫白格,深色的叫黑格,棋子也分白黑兩種,共三十二個,雙方各有一王、一帥、雙車、雙象、雙馬和八個小兵。不同的是,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駱駝,把兵刻成獵狗的形象,
增添了草原遊牧生活的氣氛和特色。在民間,玩蒙古象棋仍然是古波斯的走法,這也是國際象棋原來的走法。(民藝傳承)

蒙古象棋作為一種娛樂活動,簡單易學,人人皆宜。無論是青少年還是老年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對弈。而且對弈方法細膩,戰局起伏變化較大,稍不留神,就可能功敗垂成,想要取勝須有頑強的鬥志和足夠的耐心。蒙古象棋活動同其他棋類活動一樣,

是一種心靈交流的“手談”,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雙方友好競賽。但它同時也是一種智力的較量,再加上時間的限制,則更加緊張而刺激。對弈中,棋手需具有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創造力,這樣才能贏得主動,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