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頭,他們“永不停歇的腳步”行走在精准扶貧道路上

“戰爭年代打攻堅戰,一道命令下來,沒有迴旋餘地,必須攻城拔寨!”

“2015年11月,習主席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向全黨全國全軍全社會發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要求在5年內幫扶7000多萬農村群眾脫貧。

這是一個戰鬥命令,我們必須堅決打贏這場特殊的攻堅戰!”

扶貧

是個經常出現的字眼

每次聽到,第一反應就是

農村,溫飽,小康······

但是

當這些詞彙

映射到現實生活之中

人人看了會沉默

甚至是流淚

戰友,你真的瞭解什麼是“貧困”嗎?

看完這兩張照片

你就能有所體會

據國務院扶貧辦資料

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

農村貧困標準計算

想在2020年徹底消除貧困

這意味著在未來1000多天中

每分鐘脫貧約20人

這是一場進入讀秒時間的決戰,“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幫扶對象一道邁入小康社會。”這是武警棗莊支隊黨委一班人一致定下的堅強決心,

也是支隊全體官兵的心聲。

最嘹亮的號角吹響,最艱難的衝鋒開始。

支隊扶貧領導小組成員的辦公桌上

有一份被標注的地圖

每一份地圖上被標注的

是不同的鄉鎮與村莊

勾畫的卻是一個個同樣醒目的

紅色標注——貧困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

棗莊山亭甘石橋村

村民丁桂芳家

丈夫截癱,公婆多病,兒子面臨高考

她從不叫一聲苦

從下地種田、外出務工到養雞養羊

······

可她的肩膀太小

勉強裝得下幾口人的生計

卻裝不下一家人的幸福

支隊官兵多次到貧困戶家中看望慰問、徵詢意見、深挖窮根,

並提出“精准到戶、精准到人、惠及群眾”的總體思路,為了防止群眾因病致貧返貧,支隊衛生隊積極參與健康扶貧“精品工程”,多支醫療小分隊深入村鎮和貧困區開展健康宣教、重點疾病預防篩查等活動,先後為數千名群眾義診。

相比于自然條件

另一種貧困則集中於

最難改變的思想觀念領域

滕州三中是一所鄉鎮高中

每年級數十名品學兼優的學生

因為家庭負擔

掙扎於在輟學與否的思想鬥爭中

早早懂事的他們不甘於落後

卻又不得不屈從于現實

幫助父母減輕生活的負擔

“扶貧先扶智”,

扶“今天”更要扶“明天”。

支隊官兵得知不少駐地百姓的孩子因生活貧困上學困難,大家自發組織起來,慷慨解囊,把節省下的津貼工資資助學生,結成幫扶對子。定點資助30名貧困高中生完成學業,“一對一”幫建駐地貧困小學,改善辦學條件。

支隊還積極參與地方安居工程

為300多個貧困戶改善居住環境

寒風中

一戶戶村民迎來幫扶物資

鄉親們帶著希望開始建設他們的新生活

扶一把,送一程

幫錢幫物,不如幫建個好支部

支隊黨委

把運用在幫帶幹部骨幹的招法

活用到幫帶脫貧上

先後與12個貧困村基層黨支部

結成共建對子

通過支部共建、書記幫帶、黨員結對

廣泛開展聯建共創活動

幫助基層黨組織

完善制度、提升能力

貧困村黨支部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能力明顯增強

一根稻草拋不過牆

一根木頭架不起梁

扶貧從來不是

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一個人的事

它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加強與地方有關部門溝通聯繫

派出精幹力量深入對口幫扶村

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致貧原因逐個摸底

逐戶量身制訂

“一戶一案”“一人一策”

幫扶計畫

時間

是最忠實的記錄者

千年夢想

濃縮于未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

扶貧道路上有你有我!

作者:武警棗莊支隊 劉 超

滕州三中是一所鄉鎮高中

每年級數十名品學兼優的學生

因為家庭負擔

掙扎於在輟學與否的思想鬥爭中

早早懂事的他們不甘於落後

卻又不得不屈從于現實

幫助父母減輕生活的負擔

“扶貧先扶智”,

扶“今天”更要扶“明天”。

支隊官兵得知不少駐地百姓的孩子因生活貧困上學困難,大家自發組織起來,慷慨解囊,把節省下的津貼工資資助學生,結成幫扶對子。定點資助30名貧困高中生完成學業,“一對一”幫建駐地貧困小學,改善辦學條件。

支隊還積極參與地方安居工程

為300多個貧困戶改善居住環境

寒風中

一戶戶村民迎來幫扶物資

鄉親們帶著希望開始建設他們的新生活

扶一把,送一程

幫錢幫物,不如幫建個好支部

支隊黨委

把運用在幫帶幹部骨幹的招法

活用到幫帶脫貧上

先後與12個貧困村基層黨支部

結成共建對子

通過支部共建、書記幫帶、黨員結對

廣泛開展聯建共創活動

幫助基層黨組織

完善制度、提升能力

貧困村黨支部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能力明顯增強

一根稻草拋不過牆

一根木頭架不起梁

扶貧從來不是

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一個人的事

它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加強與地方有關部門溝通聯繫

派出精幹力量深入對口幫扶村

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致貧原因逐個摸底

逐戶量身制訂

“一戶一案”“一人一策”

幫扶計畫

時間

是最忠實的記錄者

千年夢想

濃縮于未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

扶貧道路上有你有我!

作者:武警棗莊支隊 劉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