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了農民工兄弟的“薪事”

為了農民工兄弟的“薪事”——河南三級法院連續八年集中辦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紀實

河南日報訊 記者周青莎本報通訊員喬良趙棟樑 2010年以來,河南三級法院連續八年開展9次“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集中辦理”活動,為農民工兄弟討薪維權撐腰打氣,並實現了欠薪案件辦理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沒有全省法官對農民工的深情大愛和對司法正義的赤膽忠誠,

就沒有八年的執著和堅持。如今,在河南,“討薪不成找法院”在農民工群體中已深入人心。截至1月15日,全省法院共辦結此類案件8萬余件,有力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被稱為農民工討薪的“河南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全國兩會工作報告中力推河南三級法院為農民工討薪的經驗。2017年12月13日,周強院長來豫調研,

再次對河南三級法院的做法點贊:“河南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貫穿到法院工作的全過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夠做到、始終做到堅持司法為民。”

A

不忘初心

決不讓農民工流汗還流淚

“錢雖然不多,可足夠俺家過個好年了,感謝你們跑那麼多趟,終於幫俺把錢要回來了。”2017年12月28日,在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法院,農民工老趙拿著拖欠三年之久的8000多元工資,

激動地向執行法官連聲道謝。

2012年,老趙受雇到工地打工,辛辛苦苦幹完活,包工頭王某卻只給了他一張勞務費的欠條。多次討要無果,無奈之下,老趙把王某告到了法院。經法官調解,王某付了5000元,餘下的8000元遲遲不履行。2017年10月,老趙申請了強制執行。

由於王某一直“玩失蹤”,名下又無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法官將他列入了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這下王某慌了神,

主動給執行法官打電話要還款。

河南是農業大省,像老趙這樣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有2900多萬人,其中省內就業1700多萬人。務工收入成為許多農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也維繫著社會的和諧穩定。

“農民工的工資如果被拖欠,他的孩子就可能交不起學費、父母就可能看不起病、家庭就有可能因此破碎。這不僅是財產的問題,也是人的基本生存權和人格尊嚴的問題,更關係到法律尊嚴和公平正義。法院作為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必須挺身而出,堅決捍衛農民工的基本權利,為黨和政府排憂解難,為社會和諧貢獻力量,決不能讓農民工流汗還流淚!”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的話擲地有聲。

從2010年起,全省法院拉開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集中辦理的大幕,這件事情一做就是八年。

三級法院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的“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辦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專門負責為農民工討薪的日常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立案、審判、執行、宣傳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張立勇率先垂範,先後60餘次深入基層一線指揮審判執行活動,為農民工發放工資執行款。各中、基層法院院長也帶頭巡迴辦案,為農民工討薪。所有涉及農民工工資、人身傷害、社會保障的案件,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農村“三留守”權益保護等案件,逐案建立台賬,逐案跟蹤督辦,定期通報,確保涉農民工案件全部依法公正快速辦結。

B

綠色通道

讓農民工省力省錢打官司

“為要工資這事兒我們跑了快兩年,他就是不給。做夢也沒想到在法院一天就解決了。”張運昌和他的13位同鄉拿著與包工頭簽訂的調解書,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在鶴壁市山城區法院湯河法庭,一聽說他們是農民工為討薪來的,法庭立刻開闢綠色通道,派法官指導14位農民工起草了起訴書。為簡化立案審查手續,法庭和山城區法院進行電話溝通,直接申請了案號,免去了農民工往返法院和法庭辦理立案手續。立案後,法庭當天向被告送達了應訴手續,積極引導被告進行調解。圍著一張圓桌,法官耐心細緻地釋法明理,終於促成雙方就工資糾紛達成了一致意見。

從來法庭反映情況到結案,不到24小時。“原來都說打官司難,我們實在沒辦法了,也是抱著試試的想法來的。結果當天就把這難題解決了,法庭還沒有收我們一分錢。”張運昌和同鄉高興地合不攏嘴。

為了讓農民工省時省力打贏官司,河南三級法院專門開闢了“綠色通道”,建立“四快三優先兩免”工作機制,堅持快立、快審、快結、快執,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依法免除困難農民工的訴訟費、執行費。還設立專門立案視窗,成立183個專門審判庭、287個專門合議庭,訴訟程式能減則減,訴訟環節能省則省,訴前調解、小額速裁、先予執行、先行判決、先行調解能用則用,堅決避免慢慢吞吞、拖拖拉拉,用最短的時間保障農民工實現權益。

法官們在審理中發現,一半以上的農民工被欠薪後來起訴,卻拿不出對方拖欠工資的證據。針對農民工訴訟能力弱的現狀,河南三級法院加強訴訟引導,指導他們依法收集證據。對於那些因客觀原因不能提供相關證據的,法官們主動到打工現場調查取證,確保他們有理能贏。

南陽市社旗縣法院在辦理25名農民工討薪案件過程中,用了整整三天時間,到4個鄉鎮12個村莊進行調查取證,查清了事實,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新鄭市法院適用小額訴訟程式調解欠薪案件,一個月內為270余名農民工追回183萬餘元工資款。焦作市山陽區法院在審理張秋香等160名農民工訴某建築公司勞務合同糾紛一案時,通過先行調解,促使公司將雙方沒有爭議的20萬元提前打到農民工帳戶上,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商丘市民權縣法院通過先予執行,為108名四川籍進城務工人員追回工資款30萬餘元……

2017年11月30日,全省法院首個“農民工維權工作室”在寧陵縣人民法院掛牌成立,農民工代表受邀為工作室揭牌。“農民工維權工作室”集引導、諮詢、立案、調解、審判、執行、宣傳於一體,由一名副院長帶領一名法官、一名書記員和一名執行人員組成,專門負責涉農案件工作的開展。甯陵縣人民法院院長王宏偉說:“工作室的成立,可以把涉農民工案件從原有普通案件中剝離出來,更專業、更全面、更快捷地實現快立快審快執,打造出‘精細管理、明確分工、快捷維權’的涉農維權新格局。”

除了開闢“綠色通道”,河南三級法院還堅持“讓法官多走路,讓群眾少跑腿”,積極推行上門立案、電話預約立案、巡迴辦案等,最大限度方便農民工訴訟,減輕群眾訴累。同時,對經濟困難的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一律免收訴訟費、執行費,堅決讓有理無錢的農民工打得起官司、打得贏官司。

C

強力執行

讓農民工最快速度拿到“血汗錢”

全省法院一方面用心用情審理,另一方面依法強力執行,千方百計讓農民工用最快的速度拿到“血汗錢”。

“再不給工錢,我就跟他同歸於盡。”一邊是患病在醫院等待救命錢的老母親,一邊是苦苦要不回來的工資。心力交瘁的農民吳傳輝一度幾乎失去理智。

在柘城縣法院,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後,被告王某卻蹤影難覓。吳傳輝和其他申請人沮喪消極的情緒,並沒有削弱執行法官們的士氣。柘城縣法院執行局局長李朝勝首先選擇與公安部門聯動,借助“大資料”和“人臉識別”等高科技方法尋找王某下落,同時運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和“財產查控系統”,依靠多部門聯合懲戒來縮小王某的活動空間,並查控其可能存在的財產線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柘城縣法院建立在各鄉鎮和村委的聯絡員隊伍發現了王某的行蹤,執行局幹警乘著夜色在一個小工地上將其抓獲。柘城縣法院院長張書勤到拘留所做王某的思想工作,面對拒執犯罪刑罰的強大壓力,王某當場表態要償還農民工工資。

打贏官司是第一步,為了讓勝訴的農民工拿到“真金白銀”,河南三級法院首先加大曝光力度,凡是欠薪不還的,一律納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在街頭廣場等地設立電子曝光台,聯合“今日頭條”建立老賴網路曝光平臺,向老賴生活圈子精准推送失信資訊,與移動、聯通等通信公司合作,為老賴強制定制“失信彩鈴”。另一方面實施聯合懲戒,對欠薪老賴在市場准入、融資投標、高消費、出入境、乘坐飛機高鐵、擔任公職、評先晉級等方面進行全方位限制,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此外,法院還聯合檢察、公安機關集中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支持申請執行人依法提起刑事自訴,確保打擊到位,以打促執,以打開路。2016年5月份以來,按照最高法院“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的部署,河南三級法院相繼開展“春雷行動”“夏季雷霆”“秋季風暴”“冬季攻堅”集中執行行動,廣大幹警拿出“跑到天邊也要把你追回來”的勁頭,不分晝夜,無論寒暑,全天候圍剿“老賴”,其中,執結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7300餘件,判處拖欠農民工工資老賴280人。對惡意欠薪者產生了巨大的震懾效果。

D

完善機制

共築農民工權益的保護屏障

在第一次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集中辦理活動中,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下發意見,規定對不能提交書面訴狀的農民工,可允許其口頭起訴;對符合訴訟費緩、減、免條件並提出申請的農民工當事人,法院應依法優先為其辦理相應手續;對被執行人沒有履行能力而申請執行農民工確有經濟困難的,法院可以通過申請司法救助資金等方式必要救助,並提出採取法律沒有禁止的一切手段,加大執行力度。

“集中清欠行動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只有把為農民工維權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了,才能從法律層面上解決欠薪問題,實現從根本上解決的目的。”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並沒有把為農民工討薪工作僅僅停留在每年一度的集中辦理活動上,而是從機制保證的角度出發,從完善司法制度的深層次考慮。

自2015年以來,全省法院將對農民工的權益保護範圍進一步擴大,把保護農村“三留守”人員合法權益、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與討薪活動一同部署,實現了對農民工及其家庭的全方位保護。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性侵拐賣留守兒童婦女、虐待遺棄留守老人等侵害農民工及家人的犯罪,下猛藥、出重拳,嚴厲打擊、決不手軟,堅決為農民工兄弟伸張正義、撐腰打氣。

省高級人民法院還聯合省公安廳、省檢察院共同出臺《關於辦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規範案件辦理,統一辦案標準,加大打擊力度。

為提高農民工的維權能力,河南三級法院連續四年製作、印發《農民工維權手冊》《農民工維權寶典》《農民工守法維權100問》《農民工返鄉創業法律寶典》等以討薪維權為題材的漫畫口袋書10余萬本,發放到農民工手中,通過以案釋法等形式,開展法治教育。在每年開展的“農民工維權法律服務宣傳月”活動中,廣大法官走進建築工地、廠礦企業,瞭解農民工的司法需求,舉辦法律講座、開展法律諮詢,幫助解決法律難題。此外,還開通了24小時維權熱線,對農民工來電反映的問題,隨時解答,及時辦理,八年來共接聽熱線舉報電話14300多個,説明解決問題5200餘件。

拖欠農民工工資是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必須緊緊依靠黨委的堅強領導和人大、政府、政協的大力支持,以及有關職能部門的密切合作。近年來,省高級人民法院與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省總工會聯合制定《共高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若干意見》,與省人社廳共同出臺《關於辦理非訴勞動保障監察執行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服務保障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的意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溝通資訊、集中協商、聯合執法,妥善清結了一大批欠薪案件。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時光在日晷的刻度中,如流水般飛逝,不舍晝夜。八年的堅持是一種態度、一種責任;八年的堅持更是一種擔當、一種情懷。

河南三級法院八年為農民工兄弟討薪維權的實踐,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記者採訪瞭解到,近年來,全省法院受理的涉及20人以上的討薪案件2000多件,全部得到妥善化解。自開展集中討薪活動以來,全省沒有發生重大惡性討薪事件,群體性上訪討薪事件也大幅下降。

八年的討薪維權實踐,增強了農民工對法治的信心,將法治的信仰深深烙印在廣大進城務工人員的心田,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敢於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身利益,“討薪不成找法院”成為廣大農民工的自覺選擇。

八年的討薪維權實踐,營造了“欠薪老賴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圍,打擊了惡意欠薪者的囂張氣焰,喚起了全社會尊重普通勞動者、關心弱勢群體的共識,形成了聲援農民工、譴責欠薪的強大聲勢,為“徹底解決欠薪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王福蕾參與並見證了河南三級法院在討薪路上連續八年的堅守,她深有感觸地說:“能為弱者付出的社會,才是一個真正的文明社會;能為弱者維權的社會,才是真正的法治社會;能為弱者伸張正義的法官,才是真正有良心的法官。”

“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和靈魂,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老百姓需要什麼期待什麼,我們就努力去做什麼。河南的法院和法官,就要立足河南的省情,實實在在為河南的老百姓辦實事。”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省高級人民法院帶領全省法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省三級法院在八年如一日的堅持中,不僅磨礪了廣大幹警“為農民工要不來工資決不放棄”的堅定意志,也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維權機制,讓農民工的維權討薪之路更加平坦,讓農民工權益的保護屏障更加堅實牢固。

更關係到法律尊嚴和公平正義。法院作為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必須挺身而出,堅決捍衛農民工的基本權利,為黨和政府排憂解難,為社會和諧貢獻力量,決不能讓農民工流汗還流淚!”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的話擲地有聲。

從2010年起,全省法院拉開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集中辦理的大幕,這件事情一做就是八年。

三級法院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的“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辦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專門負責為農民工討薪的日常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立案、審判、執行、宣傳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張立勇率先垂範,先後60餘次深入基層一線指揮審判執行活動,為農民工發放工資執行款。各中、基層法院院長也帶頭巡迴辦案,為農民工討薪。所有涉及農民工工資、人身傷害、社會保障的案件,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農村“三留守”權益保護等案件,逐案建立台賬,逐案跟蹤督辦,定期通報,確保涉農民工案件全部依法公正快速辦結。

B

綠色通道

讓農民工省力省錢打官司

“為要工資這事兒我們跑了快兩年,他就是不給。做夢也沒想到在法院一天就解決了。”張運昌和他的13位同鄉拿著與包工頭簽訂的調解書,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在鶴壁市山城區法院湯河法庭,一聽說他們是農民工為討薪來的,法庭立刻開闢綠色通道,派法官指導14位農民工起草了起訴書。為簡化立案審查手續,法庭和山城區法院進行電話溝通,直接申請了案號,免去了農民工往返法院和法庭辦理立案手續。立案後,法庭當天向被告送達了應訴手續,積極引導被告進行調解。圍著一張圓桌,法官耐心細緻地釋法明理,終於促成雙方就工資糾紛達成了一致意見。

從來法庭反映情況到結案,不到24小時。“原來都說打官司難,我們實在沒辦法了,也是抱著試試的想法來的。結果當天就把這難題解決了,法庭還沒有收我們一分錢。”張運昌和同鄉高興地合不攏嘴。

為了讓農民工省時省力打贏官司,河南三級法院專門開闢了“綠色通道”,建立“四快三優先兩免”工作機制,堅持快立、快審、快結、快執,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依法免除困難農民工的訴訟費、執行費。還設立專門立案視窗,成立183個專門審判庭、287個專門合議庭,訴訟程式能減則減,訴訟環節能省則省,訴前調解、小額速裁、先予執行、先行判決、先行調解能用則用,堅決避免慢慢吞吞、拖拖拉拉,用最短的時間保障農民工實現權益。

法官們在審理中發現,一半以上的農民工被欠薪後來起訴,卻拿不出對方拖欠工資的證據。針對農民工訴訟能力弱的現狀,河南三級法院加強訴訟引導,指導他們依法收集證據。對於那些因客觀原因不能提供相關證據的,法官們主動到打工現場調查取證,確保他們有理能贏。

南陽市社旗縣法院在辦理25名農民工討薪案件過程中,用了整整三天時間,到4個鄉鎮12個村莊進行調查取證,查清了事實,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新鄭市法院適用小額訴訟程式調解欠薪案件,一個月內為270余名農民工追回183萬餘元工資款。焦作市山陽區法院在審理張秋香等160名農民工訴某建築公司勞務合同糾紛一案時,通過先行調解,促使公司將雙方沒有爭議的20萬元提前打到農民工帳戶上,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商丘市民權縣法院通過先予執行,為108名四川籍進城務工人員追回工資款30萬餘元……

2017年11月30日,全省法院首個“農民工維權工作室”在寧陵縣人民法院掛牌成立,農民工代表受邀為工作室揭牌。“農民工維權工作室”集引導、諮詢、立案、調解、審判、執行、宣傳於一體,由一名副院長帶領一名法官、一名書記員和一名執行人員組成,專門負責涉農案件工作的開展。甯陵縣人民法院院長王宏偉說:“工作室的成立,可以把涉農民工案件從原有普通案件中剝離出來,更專業、更全面、更快捷地實現快立快審快執,打造出‘精細管理、明確分工、快捷維權’的涉農維權新格局。”

除了開闢“綠色通道”,河南三級法院還堅持“讓法官多走路,讓群眾少跑腿”,積極推行上門立案、電話預約立案、巡迴辦案等,最大限度方便農民工訴訟,減輕群眾訴累。同時,對經濟困難的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一律免收訴訟費、執行費,堅決讓有理無錢的農民工打得起官司、打得贏官司。

C

強力執行

讓農民工最快速度拿到“血汗錢”

全省法院一方面用心用情審理,另一方面依法強力執行,千方百計讓農民工用最快的速度拿到“血汗錢”。

“再不給工錢,我就跟他同歸於盡。”一邊是患病在醫院等待救命錢的老母親,一邊是苦苦要不回來的工資。心力交瘁的農民吳傳輝一度幾乎失去理智。

在柘城縣法院,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後,被告王某卻蹤影難覓。吳傳輝和其他申請人沮喪消極的情緒,並沒有削弱執行法官們的士氣。柘城縣法院執行局局長李朝勝首先選擇與公安部門聯動,借助“大資料”和“人臉識別”等高科技方法尋找王某下落,同時運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和“財產查控系統”,依靠多部門聯合懲戒來縮小王某的活動空間,並查控其可能存在的財產線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柘城縣法院建立在各鄉鎮和村委的聯絡員隊伍發現了王某的行蹤,執行局幹警乘著夜色在一個小工地上將其抓獲。柘城縣法院院長張書勤到拘留所做王某的思想工作,面對拒執犯罪刑罰的強大壓力,王某當場表態要償還農民工工資。

打贏官司是第一步,為了讓勝訴的農民工拿到“真金白銀”,河南三級法院首先加大曝光力度,凡是欠薪不還的,一律納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在街頭廣場等地設立電子曝光台,聯合“今日頭條”建立老賴網路曝光平臺,向老賴生活圈子精准推送失信資訊,與移動、聯通等通信公司合作,為老賴強制定制“失信彩鈴”。另一方面實施聯合懲戒,對欠薪老賴在市場准入、融資投標、高消費、出入境、乘坐飛機高鐵、擔任公職、評先晉級等方面進行全方位限制,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此外,法院還聯合檢察、公安機關集中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支持申請執行人依法提起刑事自訴,確保打擊到位,以打促執,以打開路。2016年5月份以來,按照最高法院“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的部署,河南三級法院相繼開展“春雷行動”“夏季雷霆”“秋季風暴”“冬季攻堅”集中執行行動,廣大幹警拿出“跑到天邊也要把你追回來”的勁頭,不分晝夜,無論寒暑,全天候圍剿“老賴”,其中,執結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7300餘件,判處拖欠農民工工資老賴280人。對惡意欠薪者產生了巨大的震懾效果。

D

完善機制

共築農民工權益的保護屏障

在第一次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集中辦理活動中,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下發意見,規定對不能提交書面訴狀的農民工,可允許其口頭起訴;對符合訴訟費緩、減、免條件並提出申請的農民工當事人,法院應依法優先為其辦理相應手續;對被執行人沒有履行能力而申請執行農民工確有經濟困難的,法院可以通過申請司法救助資金等方式必要救助,並提出採取法律沒有禁止的一切手段,加大執行力度。

“集中清欠行動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只有把為農民工維權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了,才能從法律層面上解決欠薪問題,實現從根本上解決的目的。”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並沒有把為農民工討薪工作僅僅停留在每年一度的集中辦理活動上,而是從機制保證的角度出發,從完善司法制度的深層次考慮。

自2015年以來,全省法院將對農民工的權益保護範圍進一步擴大,把保護農村“三留守”人員合法權益、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與討薪活動一同部署,實現了對農民工及其家庭的全方位保護。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性侵拐賣留守兒童婦女、虐待遺棄留守老人等侵害農民工及家人的犯罪,下猛藥、出重拳,嚴厲打擊、決不手軟,堅決為農民工兄弟伸張正義、撐腰打氣。

省高級人民法院還聯合省公安廳、省檢察院共同出臺《關於辦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規範案件辦理,統一辦案標準,加大打擊力度。

為提高農民工的維權能力,河南三級法院連續四年製作、印發《農民工維權手冊》《農民工維權寶典》《農民工守法維權100問》《農民工返鄉創業法律寶典》等以討薪維權為題材的漫畫口袋書10余萬本,發放到農民工手中,通過以案釋法等形式,開展法治教育。在每年開展的“農民工維權法律服務宣傳月”活動中,廣大法官走進建築工地、廠礦企業,瞭解農民工的司法需求,舉辦法律講座、開展法律諮詢,幫助解決法律難題。此外,還開通了24小時維權熱線,對農民工來電反映的問題,隨時解答,及時辦理,八年來共接聽熱線舉報電話14300多個,説明解決問題5200餘件。

拖欠農民工工資是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必須緊緊依靠黨委的堅強領導和人大、政府、政協的大力支持,以及有關職能部門的密切合作。近年來,省高級人民法院與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省總工會聯合制定《共高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若干意見》,與省人社廳共同出臺《關於辦理非訴勞動保障監察執行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服務保障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的意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溝通資訊、集中協商、聯合執法,妥善清結了一大批欠薪案件。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時光在日晷的刻度中,如流水般飛逝,不舍晝夜。八年的堅持是一種態度、一種責任;八年的堅持更是一種擔當、一種情懷。

河南三級法院八年為農民工兄弟討薪維權的實踐,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記者採訪瞭解到,近年來,全省法院受理的涉及20人以上的討薪案件2000多件,全部得到妥善化解。自開展集中討薪活動以來,全省沒有發生重大惡性討薪事件,群體性上訪討薪事件也大幅下降。

八年的討薪維權實踐,增強了農民工對法治的信心,將法治的信仰深深烙印在廣大進城務工人員的心田,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敢於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身利益,“討薪不成找法院”成為廣大農民工的自覺選擇。

八年的討薪維權實踐,營造了“欠薪老賴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圍,打擊了惡意欠薪者的囂張氣焰,喚起了全社會尊重普通勞動者、關心弱勢群體的共識,形成了聲援農民工、譴責欠薪的強大聲勢,為“徹底解決欠薪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王福蕾參與並見證了河南三級法院在討薪路上連續八年的堅守,她深有感觸地說:“能為弱者付出的社會,才是一個真正的文明社會;能為弱者維權的社會,才是真正的法治社會;能為弱者伸張正義的法官,才是真正有良心的法官。”

“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和靈魂,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老百姓需要什麼期待什麼,我們就努力去做什麼。河南的法院和法官,就要立足河南的省情,實實在在為河南的老百姓辦實事。”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省高級人民法院帶領全省法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省三級法院在八年如一日的堅持中,不僅磨礪了廣大幹警“為農民工要不來工資決不放棄”的堅定意志,也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維權機制,讓農民工的維權討薪之路更加平坦,讓農民工權益的保護屏障更加堅實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