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山東經濟運行情況分析:GDP增長7.4% 增速連續7年下降

中商情報網訊:2017年山東省經濟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動能轉換持續加快,品質效益持續提升,推動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有利因素不斷累積增多,

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柔韌性和可持續性持續增強。初步核算並經國家統計局核定,2017年山東省實現生產總值72678.1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4%。據悉,山東省GDP增速2011年開始持續下滑,已經下滑了7年。具體來看,2017年山東省第一產業增加值4876.74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2925.12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34876.32億元,增長9.1%。人均GDP達到72851元,增長6.5%,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0790美元。

一、動能轉換啟動新引擎。充分發揮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主導作用,“無中生有”、“有中出新”競相湧現,動能轉換加速發力,為高品質發展點燃助推器。2017年,傳統行業高端化加快推進,玻璃纖維和玻璃纖維增強塑膠製品製造增長12.8%,有色金屬合金製造業增長70.2%。新產業新技術快速發展,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9%,

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0個百分點,比上年加快3.1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0%,比上年加快3.4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率達45.0%,成為工業增長的主引擎。工業機器人、城市軌道車輛、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60.7%、80.2%和3倍。

二、“去降補”譜寫新篇章。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短板補弱項,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供給品質明顯提高。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8.9%,

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大力化解低端無效產能,六大高耗能行業持續低位運行,實現增加值增長3.6%,比上年降低6.7個百分點。四季度煤炭、輪胎、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分別升至81%、80%和81%,處於79%-82%的產能利用合理水準。因城施策去庫存,商品房庫存穩步消化,銷售面積12813.2萬平方米,增長8.7%;待售面積3257.3萬平方米,減少22.0%。積極穩妥去杠杆,綜合施策降成本,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4.9%,較年初降低0.8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為87.82元,
同比降低0.25元。扎實有效補短板,基礎設施完成投資9999.3億元,增長29.2%,高於全部投資增速21.9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18.4%,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

三、轉型升級躍上新臺階。堅決打好轉型發展“組合拳”,堅持做好“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兩篇大文章,在保持增速平穩的基礎上,向高品質發展新階段更進一步。2017年,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二一”結構鞏固確立,

三次產業構成為6.7:45.3:48.0,服務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2.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6.4%,拉動經濟增長4.2個百分點。農林牧漁業服務業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增長12.9%,快於全部服務業3.8個百分點。農業生產穩定,糧食總產連續6年穩定在900億斤以上,2017年達到944.64億斤,較上年增加4.50億斤,是歷史第一高產年,穩居全國第3位。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速七年來首次回升,實現增加值增長6.9%,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增速扭轉了2011年以來的持續下滑局面。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6728.6億元,增長14.1%,比上年提高6.0個百分點,占全部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64.3%,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後勁增強,完成投資增長12.5%,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快5.2個百分點。

四、市場需求展現新內涵。消費觀念、消費模式加快升級,市場需求不斷優化。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49.0億元,增長9.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46.8%,增速高於限額以上單位39.3個百分點。體育娛樂、文化資訊、家居家裝、民用汽車等品質升級類消費持續攀升。有效投資規模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236.0億元,增長7.3%,其中高耗能行業投資僅增長3.8%,比上年降低13.7個百分點;億元以上項目帶動力強,完成投資增長19.1%,對全部投資增長貢獻率高達164.6%。對外貿易較快增長,實現進出口總額17823.9億元,增長15.2%,比上年加快11.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10.1%,進口增長22.2%,分別比上年加快8.9和15.4個百分點。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19.8億元,增長4.0倍,其中出口12.3億元,增長2.1倍。

五、品質效益實現新突破。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實體經濟內生動力不斷激發,三大主體收益協同提升。2017年,山東省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89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8元,增長8.3%,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43,同比縮小0.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98.5億元,同口徑增長6.6%,其中稅收收入增長9.1%,占比為72.5%,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企業經濟效益持續提升,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6%,同比提高10.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利潤增長21.7%,同比提高19.7個百分點。

六、綠色發展迎來新轉折。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以環保督查為契機,開展最嚴厲環保整治,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9%,降幅比上年擴大4.7個百分點。從能源生產看,新能源發電345.6億千瓦時,增長29.7%,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發電34.2個百分點。從能源消費看,規模以上工業能耗扭升轉降,降幅為3.2%,已連續5個月呈現下降態勢;煤炭消費量下降6.6%,創近十多年來年度最大降幅。從節能水準看,規模以上工業重點監測的68項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指標中,有42項指標比上年下降,占61.8%。

七、民生保障取得新進展。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民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高。就業形勢基本穩定,2017年城鎮新增就業128.28萬人,比上年增長6.0%,完成年度計畫的116.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4%,比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物價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5%,漲幅比上年回落0.6個百分點。民生支出加大,公共安全、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等支出分別增長8.3%、14.0%和24.7%。新型城鎮化水準穩步提升,年末常住人口達到10005.8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升至60.58%,比上年末提高1.56個百分點。

八、市場預期呈現新氣象。據四季度企業生產經營景氣調查顯示,規模以上工業、建築業和服務業企業對2018年一季度本行業運行狀況預期指數分別為125.2、124.2和126.8,均處於較為景氣區間。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今年以來新高為125.4,對未來形勢的預期指數為129.0,比上季度提高7.2點。工業生產者價格結束了2012年以來的連續五年降勢,全年出廠價格上漲5.5%,購進價格上漲7.3%。金融信貸平穩增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67576.0億元,增長9.5%。

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增速扭轉了2011年以來的持續下滑局面。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6728.6億元,增長14.1%,比上年提高6.0個百分點,占全部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64.3%,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後勁增強,完成投資增長12.5%,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快5.2個百分點。

四、市場需求展現新內涵。消費觀念、消費模式加快升級,市場需求不斷優化。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49.0億元,增長9.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46.8%,增速高於限額以上單位39.3個百分點。體育娛樂、文化資訊、家居家裝、民用汽車等品質升級類消費持續攀升。有效投資規模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236.0億元,增長7.3%,其中高耗能行業投資僅增長3.8%,比上年降低13.7個百分點;億元以上項目帶動力強,完成投資增長19.1%,對全部投資增長貢獻率高達164.6%。對外貿易較快增長,實現進出口總額17823.9億元,增長15.2%,比上年加快11.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10.1%,進口增長22.2%,分別比上年加快8.9和15.4個百分點。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19.8億元,增長4.0倍,其中出口12.3億元,增長2.1倍。

五、品質效益實現新突破。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實體經濟內生動力不斷激發,三大主體收益協同提升。2017年,山東省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89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8元,增長8.3%,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43,同比縮小0.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98.5億元,同口徑增長6.6%,其中稅收收入增長9.1%,占比為72.5%,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企業經濟效益持續提升,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6%,同比提高10.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利潤增長21.7%,同比提高19.7個百分點。

六、綠色發展迎來新轉折。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以環保督查為契機,開展最嚴厲環保整治,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9%,降幅比上年擴大4.7個百分點。從能源生產看,新能源發電345.6億千瓦時,增長29.7%,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發電34.2個百分點。從能源消費看,規模以上工業能耗扭升轉降,降幅為3.2%,已連續5個月呈現下降態勢;煤炭消費量下降6.6%,創近十多年來年度最大降幅。從節能水準看,規模以上工業重點監測的68項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指標中,有42項指標比上年下降,占61.8%。

七、民生保障取得新進展。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民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高。就業形勢基本穩定,2017年城鎮新增就業128.28萬人,比上年增長6.0%,完成年度計畫的116.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4%,比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物價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5%,漲幅比上年回落0.6個百分點。民生支出加大,公共安全、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等支出分別增長8.3%、14.0%和24.7%。新型城鎮化水準穩步提升,年末常住人口達到10005.8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升至60.58%,比上年末提高1.56個百分點。

八、市場預期呈現新氣象。據四季度企業生產經營景氣調查顯示,規模以上工業、建築業和服務業企業對2018年一季度本行業運行狀況預期指數分別為125.2、124.2和126.8,均處於較為景氣區間。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今年以來新高為125.4,對未來形勢的預期指數為129.0,比上季度提高7.2點。工業生產者價格結束了2012年以來的連續五年降勢,全年出廠價格上漲5.5%,購進價格上漲7.3%。金融信貸平穩增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67576.0億元,增長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