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青報:俱樂部合法規避調節費,表現出職業化進步

針對近期中超多家俱樂部引援時的“各顯神通”依法規避轉會調節費的手段,今天出版的《中國青年報》認為,這是一種職業化經營層面的進步。

該報導稱,經過三四個賽季井噴式的引援爆發,2018賽季,中超轉會市場外援轉入狀況趨向理性。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得益於球隊此前積累,如上海上港俱樂部不用再花費精力引入外援,奧斯卡、胡爾克和艾哈邁多夫足夠分量,球隊需要考慮的是孔卡與埃爾克森之間的名額競爭;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多數俱樂部力求長期穩定發展的經營戰略。

不過,趨向理性並不代表轉會市場的沉悶,尤其是多家俱樂部在合法規避中國足協“調節費”時表現出來的職業手段,也讓球迷感到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在經營層面的進步。

以廣州恒大隊10天前官宣22歲的現役國腳右邊衛鄧涵文加盟為例,廣州恒大隊向鄧涵文的老東家北京人和俱樂部送上經驗豐富的前國腳劉健,

以此抵消超過調節費徵收標準部分金額——儘管當紅國腳鄧涵文在轉會市場上身價近億、老國腳劉健轉會身價也在3000萬元之上,但兩家俱樂部的愉快合作使得國內引援要繳納的“調節費”形同虛設。

“內援互換補差價”的操作方式可以説明絕大多數轉會交易躲開“調節費”,外援的引入要想避開“調節費”則需要專業律師團隊的精打細算——“先租後買”“自由加盟”以及“協力廠商買斷”這三種方式如今最為常用。

“先租後買”的典型案例是莫德斯特加盟天津權健。本周天津權健向亞足聯提交亞冠聯賽預報名表,莫德斯特榜上有名,這位實力超群的法國前鋒從德甲科隆俱樂部轉會至天津權健,“租借期2年,每年300萬歐元,附帶2900萬歐元買斷條款”的合同雖然總價值高達3500萬歐元,卻讓天津權健成功避開“調節費”。

此外本週末西甲球隊比利亞雷亞爾在自家官網上宣佈該隊射手巴坎布和球隊解約,

這意味著,北京中赫國安也不用因為這樁交易向中國足協支付“調節費”——中赫國安支付的解約費用約為4000萬歐元,但“解約費用”並非兩家俱樂部之間產生的“轉會費”,自然不在中國足協“調節費”徵收範圍之內。

不過中赫國安亦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代價。在此操作過程中任何環節都有嚴格的國際化標準,這樣國際化的運作能力甚至和比賽一樣,

也是檢驗俱樂部實力的一把尺規。

《中國青年報》表示,事實上中國足協“調節費”亦屬於過渡時期特殊政策,旨在向俱樂部傳遞“杜絕高價引援”的資訊而非“生財有道”,正如U23政策要逐漸向U21政策轉移一樣——雖然期待中超俱樂部能夠實現盈利並不現實,但只有越來越多的俱樂部邁出向職業化轉變的堅定步伐,中國足球才有可能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