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英國設“孤獨大臣”,處理人民孤獨問題——孤獨的我們又該怎麼辦?

近日,為了解決英國人的孤獨問題,英國政府設置了“孤獨大臣”(Minister of Loneliness)這一部長級的職位,由負責體育與國事事務的國務秘書特蕾西·克勞奇兼任這一職務。

前工党議員喬·考克斯在2016年遇刺前一直致力於解決英國民眾的孤獨問題,她在遇刺前設立了“孤獨委員會”。

根據孤獨委員會發佈的最新報告,6600萬英國人中有900萬人常常感到孤獨,並且有20多萬名老人每個月最多與1位親朋好友交談1次。

除了老人,英國兒童的孤獨問題也很突出,孤獨問題呈現低齡化趨勢。

據英國兒童慈善組織全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的統計,2016年全年有4063起兒童求助熱線涉及孤獨問題,平均每天有11名英國兒童因為孤獨問題撥打求助熱線,有的求助者年齡只有6歲。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新晉媽媽們的身上。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新生兒母親會感到孤獨。

不止英國,“孤獨”在發達國家都已成為一種社會問題。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在《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一書中指出,

“一人居”已成為日本家庭型態的主流。根據日本總務省2016年發佈的2015年人口普查“1%抽樣速報”,在日本,一個人獨自生活的家庭比例為32.5%,為史上最高值。“獨自吃飯旅行,自己對話談心”,在日本年輕人中越來越主流化,與之對應的,就是孤獨感的增強。

而回看我們自己,中國人口大流動和進入老齡社會的現實,以及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現象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各方關注。如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走出孤獨,同樣是我們需要引起重視和做出努力的,這也是我們圍觀“孤獨大臣”的意義所在。

其實孤獨是全人類共同的難題,不論文化,不論貧富。

對於孤獨,筆者也深有體會。特別是一些事沒有合適的人訴說時很苦悶。小時候見人就說自己的心事,後來發現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開口的,有時反而會給別人增添煩惱;後來就謹慎多了,但還是發現真正能理解接納自己的人少之又少。於是就憤世嫉俗,封閉了自己的心,不喜歡表達自我了,日常對人只是很表面地寒暄聊天,以至於身邊多了很多熟悉的陌生人。身邊人很多,卻仍然感到孤獨的那種反差,更讓自己感到痛苦。長期自我封閉導致想表達時不會表達自我,不知道什麼場合下適合表達什麼,不適合什麼,經常處在糾結中,也是相當難過。所以我抑鬱了很久。抑鬱跟孤獨是相伴而生的。

孤獨問題如此氾濫,對於那些想改善的人,我們怎麼辦呢?

筆者今天發現了一個好用的工具:喬哈裡視窗(Johari Window)。最初是由喬瑟夫(Joseph)和哈裡(Harry)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是一種關於溝通的技巧和理論——而孤獨問題很多時候就是溝通不良引起的。視窗理論將人際溝通的資訊比作一個窗子,它被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隱秘區、盲目區、未知區,人的有效溝通就是這四個區域的有機融合。

組成

開放區

是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資訊。例如你的家庭情況、姓名、部分經歷和愛好等。開放區具有相對性,有些事情對於某人來說是公開的資訊,而對於另一些人可能會是隱秘的事情。在實際工作中的人際交往中,共同的開放區越多,溝通起來也就越便利,越不易產生誤會。

盲目區

是自己不知道、別人卻可能知道的盲點。例如性格上的弱點或者壞的習慣,你的某些處事方式,別人對你的一些感受,等等。反思現代社會,為什麼那些地位和權勢越高的人,越難聽到關於自己的真話?就是因為圍繞在這些人周圍的往往都是一些阿諛奉承的人和話,溝通單向而閉塞,就如同何教授課堂上的幾何圖形資訊傳遞一樣。一旦當事人沒有博大、開放的胸懷容納一些敢於對自己講真話的朋友或善於直言的下屬,他的盲目區就有可能越來越大。

隱藏區

是自己知道、別人卻可能不知道的秘密。例如你的某些經歷、希望、心願、陰謀、秘密,以及好惡等。一個真誠的人也需要隱藏區,完全沒有隱藏區的人是心智不成熟的。但在有效溝通中,適度地打開隱藏區,是增加溝通成功率的一條捷徑。

未知區

是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資訊。例如某人自己身上隱藏的疾病。未知區是尚待挖掘的黑洞,也許通過某些偶然或必然的機會,得到了別人較為深入的瞭解,自己對自我的認識也不斷的深入,人的某些潛能就會得到較好的發揮。

運用技巧

在開放區的運用技巧

他的資訊他知道,別人也知道,這會給人什麼樣的感覺呢?善於交往的人、非常隨和的人。這樣的人容易贏得我們的信任,容易和他進行合作性的溝通。要想使你的公開區變大,就要多說,多詢問,詢問別人對你的意見和回饋。

這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多說、多問不僅是一種溝通技巧,同時也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如果想贏得別人的信任,就要多說,同時要多提問,尋求相互的瞭解和信任,因為信任是溝通的基礎,有了基礎,就不難建設高樓大廈。

在盲目區的運用技巧

如果一個人的盲區最大,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不拘小節、誇誇其談的人。他有很多不足之處,別人看的見,他卻看不見。造成盲區太大的原因就是他說的太多,問的太少,他不去詢問別人對他的回饋。所以在溝通中,你不僅要多說而且要多問,避免盲區過大的情況發生。

在隱藏區的運用技巧

如果一個人的隱藏區最大,那麼關於他的資訊,別人都不知道,只有他一個人知道。這是一個內心封閉的人或者說是個很神秘的人。這樣的人我們對他的信任度是很低的。如果與這樣的人溝通,那麼合作的態度就會少一些。因為他很神秘、很封閉,往往會引起我們的防範心理。

為什麼造成他的隱藏區最大?是因為他問得多,說得少。他不擅長於主動告訴別人。

在未知區的運用技巧

未知區大,就是關於他的資訊,他和別人都不知道。這樣的人,他不問別人對自己的瞭解,也不主動向別人介紹自己。封閉使他失去很多機會,能夠勝任的工作可能就從身邊悄悄溜走了。

所以每一個人要盡可能縮小自己的未知區,主動的通過別人瞭解自己,主動的告訴別人自己能夠做什麼。

從這個理論的角度,我最孤獨的那些年,是我“隱藏區”最大的時候。我問得多,說得少,不主動告訴別人。當然也是因為自己對人有怨恨之心,自己把心門關閉了。所以說,如果你感到孤獨,可以對照以上理論找找原因和解決的技巧。但你的心,只有你願意改變,願意打開時,才有可能真正改變。

在我加入教會後,我的心慢慢敞開了。但我還是對人有敵意,阻止了我進一步分享和得釋放。不單對人,我連上帝也不信任。但在上帝的愛中,我的心慢慢融化。

首先,我相信上帝時刻與我同在,所以我不是孤獨的。這是事實,不靠感覺。

其次,上帝真的愛我、關心我的內心,所以,我在他面前很安全。所以,我有什麼都可以告訴他,即使是那些不可告人的黑暗,只要我承認了(自己藏著一點好處也沒有),他就會赦免,並接納我。現在,遇到什麼心理危機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上帝,什麼難事、糗事,難以啟齒的事,都可以告訴他,他能理解我,幫助我。

所以我不再單單依靠人,對人有過高的期待,就不那麼憤世嫉俗了,人際關係也改善了。

我以前總覺得非得找個人傾訴內心,所以對朋友、對未來另一半有很高期待和要求,就會給人很大壓力,不利於人際關係;認識上帝后,我最大的期望不再建立在人身上,而是在最可靠的上帝身上了,我把上帝擺在首位。我不再強求別人傾聽我,反而能贏得更深的友誼和更好的傾聽。比如要是以前,我一定會強迫先生聽我說話,跟我談心,覺得他有義務理解我;現在我最依靠的是上帝,所以讓先生更輕省了;如此一來,促進了彼此的關係,我們之間的交流也更和諧。

你是否也受到孤獨的困擾?真心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有所啟發。

以至於身邊多了很多熟悉的陌生人。身邊人很多,卻仍然感到孤獨的那種反差,更讓自己感到痛苦。長期自我封閉導致想表達時不會表達自我,不知道什麼場合下適合表達什麼,不適合什麼,經常處在糾結中,也是相當難過。所以我抑鬱了很久。抑鬱跟孤獨是相伴而生的。

孤獨問題如此氾濫,對於那些想改善的人,我們怎麼辦呢?

筆者今天發現了一個好用的工具:喬哈裡視窗(Johari Window)。最初是由喬瑟夫(Joseph)和哈裡(Harry)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是一種關於溝通的技巧和理論——而孤獨問題很多時候就是溝通不良引起的。視窗理論將人際溝通的資訊比作一個窗子,它被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隱秘區、盲目區、未知區,人的有效溝通就是這四個區域的有機融合。

組成

開放區

是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資訊。例如你的家庭情況、姓名、部分經歷和愛好等。開放區具有相對性,有些事情對於某人來說是公開的資訊,而對於另一些人可能會是隱秘的事情。在實際工作中的人際交往中,共同的開放區越多,溝通起來也就越便利,越不易產生誤會。

盲目區

是自己不知道、別人卻可能知道的盲點。例如性格上的弱點或者壞的習慣,你的某些處事方式,別人對你的一些感受,等等。反思現代社會,為什麼那些地位和權勢越高的人,越難聽到關於自己的真話?就是因為圍繞在這些人周圍的往往都是一些阿諛奉承的人和話,溝通單向而閉塞,就如同何教授課堂上的幾何圖形資訊傳遞一樣。一旦當事人沒有博大、開放的胸懷容納一些敢於對自己講真話的朋友或善於直言的下屬,他的盲目區就有可能越來越大。

隱藏區

是自己知道、別人卻可能不知道的秘密。例如你的某些經歷、希望、心願、陰謀、秘密,以及好惡等。一個真誠的人也需要隱藏區,完全沒有隱藏區的人是心智不成熟的。但在有效溝通中,適度地打開隱藏區,是增加溝通成功率的一條捷徑。

未知區

是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資訊。例如某人自己身上隱藏的疾病。未知區是尚待挖掘的黑洞,也許通過某些偶然或必然的機會,得到了別人較為深入的瞭解,自己對自我的認識也不斷的深入,人的某些潛能就會得到較好的發揮。

運用技巧

在開放區的運用技巧

他的資訊他知道,別人也知道,這會給人什麼樣的感覺呢?善於交往的人、非常隨和的人。這樣的人容易贏得我們的信任,容易和他進行合作性的溝通。要想使你的公開區變大,就要多說,多詢問,詢問別人對你的意見和回饋。

這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多說、多問不僅是一種溝通技巧,同時也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如果想贏得別人的信任,就要多說,同時要多提問,尋求相互的瞭解和信任,因為信任是溝通的基礎,有了基礎,就不難建設高樓大廈。

在盲目區的運用技巧

如果一個人的盲區最大,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不拘小節、誇誇其談的人。他有很多不足之處,別人看的見,他卻看不見。造成盲區太大的原因就是他說的太多,問的太少,他不去詢問別人對他的回饋。所以在溝通中,你不僅要多說而且要多問,避免盲區過大的情況發生。

在隱藏區的運用技巧

如果一個人的隱藏區最大,那麼關於他的資訊,別人都不知道,只有他一個人知道。這是一個內心封閉的人或者說是個很神秘的人。這樣的人我們對他的信任度是很低的。如果與這樣的人溝通,那麼合作的態度就會少一些。因為他很神秘、很封閉,往往會引起我們的防範心理。

為什麼造成他的隱藏區最大?是因為他問得多,說得少。他不擅長於主動告訴別人。

在未知區的運用技巧

未知區大,就是關於他的資訊,他和別人都不知道。這樣的人,他不問別人對自己的瞭解,也不主動向別人介紹自己。封閉使他失去很多機會,能夠勝任的工作可能就從身邊悄悄溜走了。

所以每一個人要盡可能縮小自己的未知區,主動的通過別人瞭解自己,主動的告訴別人自己能夠做什麼。

從這個理論的角度,我最孤獨的那些年,是我“隱藏區”最大的時候。我問得多,說得少,不主動告訴別人。當然也是因為自己對人有怨恨之心,自己把心門關閉了。所以說,如果你感到孤獨,可以對照以上理論找找原因和解決的技巧。但你的心,只有你願意改變,願意打開時,才有可能真正改變。

在我加入教會後,我的心慢慢敞開了。但我還是對人有敵意,阻止了我進一步分享和得釋放。不單對人,我連上帝也不信任。但在上帝的愛中,我的心慢慢融化。

首先,我相信上帝時刻與我同在,所以我不是孤獨的。這是事實,不靠感覺。

其次,上帝真的愛我、關心我的內心,所以,我在他面前很安全。所以,我有什麼都可以告訴他,即使是那些不可告人的黑暗,只要我承認了(自己藏著一點好處也沒有),他就會赦免,並接納我。現在,遇到什麼心理危機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上帝,什麼難事、糗事,難以啟齒的事,都可以告訴他,他能理解我,幫助我。

所以我不再單單依靠人,對人有過高的期待,就不那麼憤世嫉俗了,人際關係也改善了。

我以前總覺得非得找個人傾訴內心,所以對朋友、對未來另一半有很高期待和要求,就會給人很大壓力,不利於人際關係;認識上帝后,我最大的期望不再建立在人身上,而是在最可靠的上帝身上了,我把上帝擺在首位。我不再強求別人傾聽我,反而能贏得更深的友誼和更好的傾聽。比如要是以前,我一定會強迫先生聽我說話,跟我談心,覺得他有義務理解我;現在我最依靠的是上帝,所以讓先生更輕省了;如此一來,促進了彼此的關係,我們之間的交流也更和諧。

你是否也受到孤獨的困擾?真心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