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故事!山東陽谷壽張鎮這個村建于商朝?!你瞭解嗎?

聊城老鄉點右上角關注我們,聊城人自己的頭條圈子!

陽谷縣城南,有一個村莊叫煙墩,據說此村最早建于商代,取古代警戒和傳送軍情的工程設施烽火臺而得名。

烽火,也叫烽燧,

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即敵人白天侵犯時就燃煙(烽),夜間放火(燧),以可見的煙氣和光亮向各方與上級報警。烽火臺在漢代稱作烽堠(烽候)、亭燧,唐代時期把“烽燧”一詞也引申為烽火臺,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台。由此看來,煙墩建村也不排除洪武遷民圍古墩台而居形成村落的可能性。

烽火臺一般相距10裡左右,明代也有距離5公里左右,守台戍卒見敵人來犯時,

立即於臺上燃起烽火。鄰台見到後依樣隨之,這樣敵情便可迅速傳遞到軍事中樞部門。

煙墩村不管建于商代,還是明朝,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形成村落,烽火臺是存在的。在西周時期,和烽火臺相關聯的有這樣一個傳說。

據說在殷商時期,盤庚為防東敵,於都城之東遍置烽燧,陽穀煙墩是其中一個。煙墩大都建在險要高臺之上,內填柴草狼糞,一旦有敵情,便點燃柴草狼糞,

即可放煙報警。

到了西周幽王,他得到一美女名叫褒姒,終日愁眉不展,憂鬱不笑,周幽王讓宮人想盡了辦法來引褒姒發笑,均無濟於事。上卿虢石父為人善於阿諛奉承,深得幽王喜歡,虢石父出主意點燃烽燧,讓褒姒觀看。果然烽燧點燃後,狼煙四起,鼓聲大作。各地諸侯以為敵人來犯,紛紛帶兵前來救駕。等趕到都城卻不見敵軍,及問明情況,皆垂頭喪氣而回,褒姒見到這種場面,

不由發笑起來。

周幽王見點燃烽燧終於使得褒姒發笑,感到很得意,後來又點燃了幾回,諸侯知道周幽王是為了取樂才點燃的烽燧,皆很氣憤,後來再點便不相信了,再未帶兵前來。

周幽王三年,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廢申侯女立褒姒為皇后,廢太子宜臼立伯服為太子。申侯大怒,與西夷犬戎聯合起來攻打幽王。周幽王急忙命人點燃烽燧請諸侯前來救駕,眾諸侯以為周幽王還是為了取樂才點燃烽燧的,

皆不前來。周幽王被犬戎追到驪山之下殺死,並擄走了褒姒,西周滅亡。

陽谷的烽火臺作為軍事遺跡被保存了下來,直到唐宋元明時期仍發揮著作用,煙墩村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免責聲明:文章選自《陽穀民間故事傳說》,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聊城村村通,掘民俗風情,記錄城鎮。老鄉們對我們的關注是最大的鼓勵!謝謝!有獎徵稿:聊城本地民俗、傳說故事均可,如果您有素材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