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第一批90後,已經有人成985高校副院長了

“90後”或者“准90後”走上高校教席已漸漸為社會所認可,而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走上了領導崗位。

除澎湃新聞此前報導的“90後”本科畢業生吳航行出任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新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之外,

成名更早的“90後”教授劉明偵也挑起副院長的重擔。

據位於四川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官網“學院領導”欄目介紹,劉明偵教授已出任該學院副院長一職。

1月22日晚,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門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材料與能源學院是今年1月19日新成立的一所學院,劉明偵教授的材料學研究是材料與能源學院的拳頭學科。

劉明偵 資料圖片

公開資料顯示,劉明偵,1990年5月17日出生,本科就讀於英國布裡斯托大學的劉明偵,2011年以全系第一名畢業,隨後分別于劍橋大學攻讀碩士、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大多學生需用3.5至4年時間獲取的博士學位,她用三年半時間就成功取得了。

“讀博期間,我所在的團隊以新型太陽電池為研究核心,主攻以鹵化物鈣鈦礦材料為核心的太陽器件。”劉明偵說,她所研究的其具有獨創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工作結構、工藝製備及其材料性質等研究成果,成功解決了困擾該領域向疊層電池以及工業化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了國際同行和專業媒體的高度評價。

2013年9月,年僅23歲的劉明偵在國際領先的科學週刊——《自然》正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

成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女學者之一。在中國第三屆新型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上,劉明偵在《自然》上發表的這篇論文被定義為八篇經典論文之一。

這篇論文也是劉明偵就讀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期間的研究課題——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工藝的研究,這篇論文也被認為是鈣鈦礦太陽電池器件技術和基本概念上的一大突破。

“鈣鈦礦是於2012年底被發現的新型材料,價格低廉,製造工藝簡單。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3至5年,為了搶時間,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實驗,鑽在實驗室裡十幾個小時。”劉明偵說。

電子科技大學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說,劉明偵在《自然》上發表的這篇論文為該電池的科學研究帶來了全新的認識,並由此開啟了鈣鈦礦電池從敏化機制向異質結機制的新階段。

此外,劉明偵還是英國高等教育研究協會會員、英國國家工程技術學會會員。

“作為重慶人,我一直有著濃厚的川渝家鄉情結,這也是我當初願意放棄在英國的職位回到祖國,來到電子科技大學的初衷。”劉明偵說。

“當時受聘就曾引起眾多媒體的關注,但她卻非常低調。”電子科大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作為科研工作者的劉明偵,向來都是低調做事,潛心學術。

在電子科大微固學院,劉明偵高效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並且依託於“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國家重點學科及“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努力推動新型太陽能電池及相應新材料在其他光學器件的應用,促進產業化生產,並且積極地突破國內當前傳統太陽能產業困境。

2016年3月,劉明偵更是憑藉自己所取得的成果,入選了第十二批國家“千人計畫青年專案”。

此後,通過半年時間準備籌謀,劉明偵於2016年7月牽頭成立了電子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研究中心。這一中心成為連接電子科技大學化學相關的優勢團隊與學科的紐帶,使化學與材料、能源、電子等熱點方向強強聯合,助推電子科技大學化學學科成功進入ESI前1%。

2017年5月3日,第20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表彰個人和集體名單出爐,劉明偵獲此殊榮。“能榮獲四川青年五四獎章,我肯定深感高興。”談及此次斬獲第20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的感想,劉明偵仍然還是一如既往地低調。

“成為一名‘有理想、有責任、能堅持、有擔當’的人,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和期盼。”

但她卻非常低調。”電子科大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作為科研工作者的劉明偵,向來都是低調做事,潛心學術。

在電子科大微固學院,劉明偵高效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並且依託於“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國家重點學科及“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努力推動新型太陽能電池及相應新材料在其他光學器件的應用,促進產業化生產,並且積極地突破國內當前傳統太陽能產業困境。

2016年3月,劉明偵更是憑藉自己所取得的成果,入選了第十二批國家“千人計畫青年專案”。

此後,通過半年時間準備籌謀,劉明偵於2016年7月牽頭成立了電子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研究中心。這一中心成為連接電子科技大學化學相關的優勢團隊與學科的紐帶,使化學與材料、能源、電子等熱點方向強強聯合,助推電子科技大學化學學科成功進入ESI前1%。

2017年5月3日,第20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表彰個人和集體名單出爐,劉明偵獲此殊榮。“能榮獲四川青年五四獎章,我肯定深感高興。”談及此次斬獲第20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的感想,劉明偵仍然還是一如既往地低調。

“成為一名‘有理想、有責任、能堅持、有擔當’的人,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