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眾日報」市北區:為殘疾人撐起“幸福傘”

歡迎關注“微市北”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微市北”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內容到朋友。興

“我的腿有殘疾,這些年一直呆在家裡沒事幹。街道瞭解情況後,推薦我免費參加了專門針對殘疾人的電腦程式設計技能培訓,

結業後就能找到工作了。”家住市北區河西街道的小李興奮地說。

青島市北區現有持證殘疾人2.7萬名,占市內三區殘疾人總數的58%。去年以來,市北區進一步完善殘疾人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多措並舉為他們撐起“幸福傘”,形成了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風尚,2.7萬名殘疾人過上了更有尊嚴、更加殷實、更加幸福的生活。

提升技能拓寬就業管道

2017年,市北區有211名殘疾人參加了就業技能培訓,有效提升了殘疾人的擇業技能,拓寬了就業管道。此外,市北區還在全市率先開展殘疾人學習駕駛技能培訓補貼工作,截至目前,已有52位殘疾人獲得C1、C2駕駛證,28位殘疾人獲得C5駕駛證。

2017年,市北區各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165位元殘疾人個體就業、29人集中就業,全部按規定簽訂了用工合同,繳納了各種保險。同時,積極配合市殘聯做好殘疾人按比例就業認定工作,對245家單位共710名殘疾人進行了認定,對殘疾人用工超比例6家單位,發放獎勵金7.2萬元,為51位就業特別困難殘疾人發放就業崗位補貼56.4萬元,為10位殘疾人發放穩崗補貼7.8萬元,為輔助性就業機構84位殘疾人發放工資補貼182萬餘元。

同時,不斷落實殘疾人個體就業和集體從業的優惠扶持措施,全年共扶持54名殘疾人個體從業,扶持金額19萬餘元,為497名殘疾人個體經營者辦理了城鎮居民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補貼,共計43萬餘元。

助推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為了讓殘疾人更舒心地“安居”,市北區共投入1320余萬元使270名殘疾人在托養中心得到安養,1308名殘疾人得到居家托養照顧,72名殘疾人得到日間託管照料,

目前該區殘疾人托養項目覆蓋率已達到80%以上。

針對不同殘疾人的需求,該區投入30萬元為1000名殘疾人進行基本健康體檢,

投入65萬元為各街道72名重度肢體殘疾人配發了電動輪椅,投入救助資金502萬元,扶助671位0—15歲殘疾兒童的生活。將93名殘疾人及時轉介到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專業、規範的康復訓練。對有需求的殘疾人配發了殘疾人輔助器具524件,涵蓋4大項14個小項,保障了殘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時,全年撥付救助金75.6萬元,為2000餘位持證精神殘疾人送藥3次。

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在書海裡遨遊,對於視力正常的人來說輕而易舉,但對於盲人、低視力者來說,卻困難重重。市北區創新思路,通過為盲人打造有聲的閱讀世界,讓殘疾人享受獲得知識的樂趣。

日前,市北區殘聯投資17萬元,分別在台東街道瀋陽路社區、洛陽路街道商丘社區和合肥路街道同德路社區建立了3處盲人有聲閱覽室。

走進瀋陽路社區的盲人有聲閱覽室,點顯器、高清助視閱讀系統、可擕式遠近兩用臺式電子助視器、讀屏軟體、聽書機等設備一應俱全。該社區相關負責人楊晶介紹,儀器安裝完畢後,今年年初便可以供轄區所有盲人免費使用。

市北區殘聯宣文辦主任杜新峰說:“每處閱覽室都配備了一位上崗前接受專業培訓的殘疾人聯絡員,輔助盲人熟練掌握使用儀器。每個閱覽室可滿足10余位盲人同時使用,盲人不僅可以通過設備閱讀書籍,還可以聽故事、聽講座等。近年來,市北區已累計投資50余萬元建了7處盲人有聲閱覽室,我們計畫3至4年內在全區每個街道都各建一處。”

市北區還打造了3處精品殘疾人文體活動區,並將5萬餘元的文體器材先後配發到各街道殘聯,為街道殘聯開展文化活動提供器材保障。另外區殘聯還採購價值4萬元的圖書,分別贈送給社區和各機構文化室,豐富了殘疾人業餘文化生活。

今年市北區將全面開展“扶殘助殘四項保障工程”,為1000名殘疾人免費開展健康檢查,為2000名符合條件的精神殘疾人提供免費服藥救助。為80戶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為100名重度肢體殘疾人配發電動輪椅。新建一處殘疾人就業輔助機構,安置30名殘疾人就業,繼續加強對殘疾人的就業技能培訓,全年計畫培訓殘疾人200人,並嘗試建立精神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安置精神殘疾人就業。同時,為100名困難殘疾人家庭及殘疾人子女提供免費書法、繪畫、剪紙等文化藝術培訓,在現有智慧軟體基礎上,加強基層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建設,發揮網格化手機用戶端作用,打造“足不出戶”的個性化服務模式。

(大眾日報)

但對於盲人、低視力者來說,卻困難重重。市北區創新思路,通過為盲人打造有聲的閱讀世界,讓殘疾人享受獲得知識的樂趣。

日前,市北區殘聯投資17萬元,分別在台東街道瀋陽路社區、洛陽路街道商丘社區和合肥路街道同德路社區建立了3處盲人有聲閱覽室。

走進瀋陽路社區的盲人有聲閱覽室,點顯器、高清助視閱讀系統、可擕式遠近兩用臺式電子助視器、讀屏軟體、聽書機等設備一應俱全。該社區相關負責人楊晶介紹,儀器安裝完畢後,今年年初便可以供轄區所有盲人免費使用。

市北區殘聯宣文辦主任杜新峰說:“每處閱覽室都配備了一位上崗前接受專業培訓的殘疾人聯絡員,輔助盲人熟練掌握使用儀器。每個閱覽室可滿足10余位盲人同時使用,盲人不僅可以通過設備閱讀書籍,還可以聽故事、聽講座等。近年來,市北區已累計投資50余萬元建了7處盲人有聲閱覽室,我們計畫3至4年內在全區每個街道都各建一處。”

市北區還打造了3處精品殘疾人文體活動區,並將5萬餘元的文體器材先後配發到各街道殘聯,為街道殘聯開展文化活動提供器材保障。另外區殘聯還採購價值4萬元的圖書,分別贈送給社區和各機構文化室,豐富了殘疾人業餘文化生活。

今年市北區將全面開展“扶殘助殘四項保障工程”,為1000名殘疾人免費開展健康檢查,為2000名符合條件的精神殘疾人提供免費服藥救助。為80戶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為100名重度肢體殘疾人配發電動輪椅。新建一處殘疾人就業輔助機構,安置30名殘疾人就業,繼續加強對殘疾人的就業技能培訓,全年計畫培訓殘疾人200人,並嘗試建立精神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安置精神殘疾人就業。同時,為100名困難殘疾人家庭及殘疾人子女提供免費書法、繪畫、剪紙等文化藝術培訓,在現有智慧軟體基礎上,加強基層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建設,發揮網格化手機用戶端作用,打造“足不出戶”的個性化服務模式。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