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州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走進龍山

全州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走進龍山

1月20日,

全州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推進會走進龍山縣。州委書記葉紅專,州委副書記、州長龍曉華,在職州級領導和州直部門負責人,龍山在家縣領導參加會議。

在茨岩塘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與會人員瞻仰革命紀念碑,參觀革命根據地舊址,研究部署推進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

上午10點30分,瞻仰儀式正式開始。龍曉華主持儀式。

全場奏唱國歌,隨後禮兵就位,伴隨著深情的《獻花曲》,10名禮兵分別抬起5個大型花籃,一字排列擺放到紀念碑基座前。

葉紅專帶領州五大家負責人緩步走近花籃,細心整理花籃上的紅色緞帶。

花籃的紅色緞帶上寫著“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盛開的鮮花散發出縷縷清香,寄託著人們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

接著,葉紅專等領導向紀念碑深深三鞠躬,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懷念與敬仰。

敬獻花籃儀式結束後,全體人員還參觀了茨岩塘鎮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

在研究部署推進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時,葉紅專強調,要加快培育州域中部、北部重點經濟區,加大革命老區建設力度,著力解決州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一要注重發揮旅遊產業關聯效應,推動重點經濟區資源大整合。抓住全域旅遊時代機遇,加快裡耶古城旅遊核心景區建設,沿酉水串聯保靖、古丈等周邊鄉鎮景區景點,培育紅色文化和精准扶貧教育體驗游、人文歷史和民族風情體驗游、酉水流域自然山水和休閒度假體驗遊,抓緊抓好茨岩塘革命教育基地和十八洞紅色教育基地建設。要圍繞裡耶旅遊核心景區建設,打造湘鄂渝邊區商貿物流中心、武陵山區重要視窗城市和對外經濟交流橋頭堡。

二要注重發揮城鎮建設聚合能力,推動重點經濟區城鄉大融合。要按照“三特”融合和“四宜”定位,對接好高速、高鐵等建設,進一步拉開城市道路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做大城市規模,做強城市經濟,增強發展聚合力。要加快龍山龍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建設,推進新型城鎮化與“產業四區”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生態城鎮。要加快城鎮路網結構提質優化,加強城區出入口環境整治,大力發展小城鎮特色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等設施配套,打造一批產業重鎮、旅遊名鎮、邊貿強鎮、風情小鎮。

三要注重發揮專案建設支撐作用,推動重點經濟區面貌大改善。抓緊政策研究跟蹤,做好經濟形勢分析,找准國家投資導向、戰略投資者合作意向、金融機構信貸投向,創意包裝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重點基礎設施和旅遊綜合體項目。圍繞打造全州一小時旅遊經濟圈,加快建設三個“千公里”快旅慢遊體系,抓好黔張常鐵路以及龍桑高速、張花高速和裡耶連接線建設,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提高旅遊接待能力。

就當前工作,葉紅專強調,要抓好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對照國檢回饋的問題,壓實責任,創新方法,加大整改力度,不斷提高脫貧品質。要抓好全年工作開局,對照目標任務,細化方案,分解責任,倒排工期,確保工作推進有力。

全州如此重要的會議為何在咱龍山茨岩塘鎮設置現場點?諸位微友請準備好板凳,小編在此要為大夥敲敲黑板了!~

紅色茨岩塘

1935年,紅二、六軍團駐紮在茨岩塘,時間長達238天,設立了湘鄂川黔蘇維埃革命委員會。邊區省委、省革委、省軍區、兵工廠、紅軍醫院、供給部、紅校等革命舊址猶存,被列入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名錄》;革命委員會舊址“龍家大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帶你看看茨岩塘鎮革命舊址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

地處龍山縣茨岩塘鎮茨岩社區龍家灣龍家大屋,1935年5月6曰,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從興隆街遷到此處,賀龍、任弼時辦公室設此。1996年1月4日公佈為湖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二、六軍團兵工廠舊址

位於茨岩鎮甘露村姚家大屋。時任廠長為劉興海、政管指導員易松林。兵工廠內設炸彈、財政、翻砂,修理四科,各設科長1人、司務長1人。兵工廠的保衛工作由龍桑獨立團擔任。生產單位設有紅爐車間、翻砂車間、修槍車間、造手榴彈車間、木業車間。當時製造的武器有馬尾炸彈和瓦制手榴彈以及長短槍子彈。另設有縫紉車間製作軍服等製品。舊址板壁上和牆壁上保留有紅軍標語“紅軍是工農勞苦群眾自己的武裝”,“白軍是豪紳地主資產階級的爪牙”,“國民黨狗(組字畫)”,“帝國主義(組字畫)”等。

紅二、六軍團醫院舊址

位於茨岩塘鎮涼水村半寨頭楊家大屋,正房設管理處,西廂設病房,東廂吊腳樓設醫務室。當時治療的傷病員都是來自龍山、永順、桑植、宣恩、咸豐、來鳳一帶前線負傷的戰士。紅軍醫院負責人段利權,分門診、住院、中草藥加工幾個部分。

蘇維埃龍山縣革命委員會舊址

位於茨岩塘鎮茨岩社區楊家新屋,內設總務處,肅反委員會和內務、財政、民政、糧食、土地、供給6部。

紅二、六軍團軍部舊址

地處茨岩塘鎮茨岩社區黃土坎龍桑公路旁曹家大屋,時為紅二、六軍團指揮作戰中心。

紅二、六軍團供給部舊址

位處龍山縣茨岩塘鎮包穀村蒙家寨蒙家大屋,三合水木結構建築,五正四橫,前院左右為吊腳樓,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

方漢英烈士陵園

方漢英(方獻宇),江西萍鄉人,1935年8月任龍山縣委書記時,被叛徒殺害,先安葬在縣委機關(楊孝林家)前院,後來墓址遷至後街騾子堡山上。

【作者】冉承莉

【編輯】葉 紅 彭 傑

加大革命老區建設力度,著力解決州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一要注重發揮旅遊產業關聯效應,推動重點經濟區資源大整合。抓住全域旅遊時代機遇,加快裡耶古城旅遊核心景區建設,沿酉水串聯保靖、古丈等周邊鄉鎮景區景點,培育紅色文化和精准扶貧教育體驗游、人文歷史和民族風情體驗游、酉水流域自然山水和休閒度假體驗遊,抓緊抓好茨岩塘革命教育基地和十八洞紅色教育基地建設。要圍繞裡耶旅遊核心景區建設,打造湘鄂渝邊區商貿物流中心、武陵山區重要視窗城市和對外經濟交流橋頭堡。

二要注重發揮城鎮建設聚合能力,推動重點經濟區城鄉大融合。要按照“三特”融合和“四宜”定位,對接好高速、高鐵等建設,進一步拉開城市道路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做大城市規模,做強城市經濟,增強發展聚合力。要加快龍山龍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建設,推進新型城鎮化與“產業四區”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生態城鎮。要加快城鎮路網結構提質優化,加強城區出入口環境整治,大力發展小城鎮特色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等設施配套,打造一批產業重鎮、旅遊名鎮、邊貿強鎮、風情小鎮。

三要注重發揮專案建設支撐作用,推動重點經濟區面貌大改善。抓緊政策研究跟蹤,做好經濟形勢分析,找准國家投資導向、戰略投資者合作意向、金融機構信貸投向,創意包裝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重點基礎設施和旅遊綜合體項目。圍繞打造全州一小時旅遊經濟圈,加快建設三個“千公里”快旅慢遊體系,抓好黔張常鐵路以及龍桑高速、張花高速和裡耶連接線建設,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提高旅遊接待能力。

就當前工作,葉紅專強調,要抓好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對照國檢回饋的問題,壓實責任,創新方法,加大整改力度,不斷提高脫貧品質。要抓好全年工作開局,對照目標任務,細化方案,分解責任,倒排工期,確保工作推進有力。

全州如此重要的會議為何在咱龍山茨岩塘鎮設置現場點?諸位微友請準備好板凳,小編在此要為大夥敲敲黑板了!~

紅色茨岩塘

1935年,紅二、六軍團駐紮在茨岩塘,時間長達238天,設立了湘鄂川黔蘇維埃革命委員會。邊區省委、省革委、省軍區、兵工廠、紅軍醫院、供給部、紅校等革命舊址猶存,被列入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名錄》;革命委員會舊址“龍家大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帶你看看茨岩塘鎮革命舊址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

地處龍山縣茨岩塘鎮茨岩社區龍家灣龍家大屋,1935年5月6曰,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從興隆街遷到此處,賀龍、任弼時辦公室設此。1996年1月4日公佈為湖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二、六軍團兵工廠舊址

位於茨岩鎮甘露村姚家大屋。時任廠長為劉興海、政管指導員易松林。兵工廠內設炸彈、財政、翻砂,修理四科,各設科長1人、司務長1人。兵工廠的保衛工作由龍桑獨立團擔任。生產單位設有紅爐車間、翻砂車間、修槍車間、造手榴彈車間、木業車間。當時製造的武器有馬尾炸彈和瓦制手榴彈以及長短槍子彈。另設有縫紉車間製作軍服等製品。舊址板壁上和牆壁上保留有紅軍標語“紅軍是工農勞苦群眾自己的武裝”,“白軍是豪紳地主資產階級的爪牙”,“國民黨狗(組字畫)”,“帝國主義(組字畫)”等。

紅二、六軍團醫院舊址

位於茨岩塘鎮涼水村半寨頭楊家大屋,正房設管理處,西廂設病房,東廂吊腳樓設醫務室。當時治療的傷病員都是來自龍山、永順、桑植、宣恩、咸豐、來鳳一帶前線負傷的戰士。紅軍醫院負責人段利權,分門診、住院、中草藥加工幾個部分。

蘇維埃龍山縣革命委員會舊址

位於茨岩塘鎮茨岩社區楊家新屋,內設總務處,肅反委員會和內務、財政、民政、糧食、土地、供給6部。

紅二、六軍團軍部舊址

地處茨岩塘鎮茨岩社區黃土坎龍桑公路旁曹家大屋,時為紅二、六軍團指揮作戰中心。

紅二、六軍團供給部舊址

位處龍山縣茨岩塘鎮包穀村蒙家寨蒙家大屋,三合水木結構建築,五正四橫,前院左右為吊腳樓,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

方漢英烈士陵園

方漢英(方獻宇),江西萍鄉人,1935年8月任龍山縣委書記時,被叛徒殺害,先安葬在縣委機關(楊孝林家)前院,後來墓址遷至後街騾子堡山上。

【作者】冉承莉

【編輯】葉 紅 彭 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