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養四個男人不如養只蛙?旅行青蛙究竟是怎麼火的

“我們家呱崽已經出門兩天了,還沒有回家。”

成為手遊市場上繼騰訊榮耀系、網易吃雞系、戀愛養老公系之外的第四股擁躉勢力——萌蛙放置系。

雖說迄今為止,這款遊戲並沒有中文正版,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熱度。

對比起前段時間席捲國內女性手遊市場的《戀與製作人》,這款手遊實在顯得有些單薄。畢竟,《青蛙旅行》的遊戲介面、操作、甚至目的都是十分簡單,僅僅三步:放置、收割、等待。

(旅行青蛙(旅かえる)介面溫馨,玩法極其簡單)

是不是看著簡單到有些“無聊”?但正是這款甚至還是日文介面的遊戲,已在國內有取代《戀與製作人》之勢了。 甚至隱隱蓋過前者的勢頭,成為時下最受青睞的手遊。也有人說,這才是真正屬於佛系青年的遊戲。

(《戀與製作人》四大男主)

事實上,從2017年底的微信小程式“跳一跳”,到年末乙女向、iOS暢銷榜穩定在前十名的《戀與製作人》,再到如今的《旅行青蛙》,手遊似乎忽然就在2018年湧現了諸多爆款。

在這些火爆遊戲的背後,手遊市場的表現究竟怎樣?而這些爆款又將為手遊行業帶來哪些新啟示?

《青蛙旅行》是怎麼火起來的?

年初,《戀與製作人》爆火,國內遊戲市場的女性玩家擺脫業內“隱性淘金地”的身份走向公眾視野。

而對比《戀與製作人》,《旅行青蛙》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不花錢!

畢竟《戀與製作人》如果想跟老公們好好談戀愛,你不僅得在遊戲裡上班掙錢,還得在遊戲外給老公充錢,

不然老公根本不理你的。

旅行青蛙就不一樣了。全日文,看不懂?這也並不能影響妹子們的養蛙熱情。

在這裡,流通貨幣是三葉草。巧的是這玩意兒你們家院子裡就種了一大堆,你每天只需要採摘幾片,就能讓蛙兒子過上幸福生活。

(院中場景的中文解釋)

(三葉草可以用來買道具,不同的道具對旅行有不同引導)

你在遊戲裡需要做的,就是收割三葉草,然後去給蛙兒子買食物、工具和護身符,裝在它的小背包裡。

小蛙在家裡時,會安靜做自己的事;在它想要旅行的時候,就會背起小背包離開。在小蛙離家的這段時間裡,你會收到小蛙給你寄的明信片、土特產,告訴你它去哪了那些地方、看了哪些風景。

(明信片)

至於寄回來幾張寫真、寫真裡是否出現其他遊戲角色(青蛙的旅行小夥伴)全看概率。你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離開,要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更無法干預它的活動。

玩家唯一能做的是在屋子裡放置食物,增加青蛙出門的可能。

或許也正是這樣,《青蛙旅行》才會以一種“佛系”的姿態迅速走紅。

玩家也不需要在這款遊戲上花費太多時間與心思,這正是《青蛙旅行》與其他手遊截然不同的地方。

《青蛙旅行》沒有搶佔玩家時間與資金的野心,或者說所有誘使玩家進行資金投入的設置都十分隱性,氪金能使青蛙旅行過程更華麗、帶回更多特產,但不氪金青蛙依然會寄回照片與禮物,並不影響玩家遊戲體驗。

青蛙如同平行世界一個冷淡疏離但又溫柔的朋友,玩家是個有禮有節的觀望者,彼此無負擔,各自隨緣。

相較而言,同樣手遊爆款的《戀與製作人》氪金需求則像個無止盡的黑洞。

玩家享受過初期“老公打電話”的福利後,遊戲的對戰模式開始產生氪金效應,進入後部分章節需要資金投入完成體力補充,提升等級數,種種福利都建立在“花錢養老公”的基礎上。

雖然說,前期事實證明這種模式在商業市場上十分奏效,《戀與製作人》上線首周單日iOS收入即超過30萬人民幣,月收入近3億。但對於奔著談戀愛取的女性玩家而言,總歸有種“真心換絕情”的傷感,“養男人不如養青蛙”的口號就這樣從坊間誕生。

養完老公養兒子?誰撐起了背後的千萬市場

女性☆禁☆遊☆禁☆戲已逐漸成為一個風口,這一點遊戲業內已經達成的共識。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曾表示,微信小遊戲的累計使用用戶達到了3.1億,且男女玩家五五分。如果將玩過微信小遊戲的用戶都定義為玩家的話,那麼目前女性玩家至少有1.55億。

市場逐漸成熟,但符合市場需求的女性☆禁☆遊☆禁☆戲產品並不多。相對而言,女性玩家並不喜歡以戰鬥快感、戰略成就等為主線的遊戲,但女性玩家的付費意願、娛樂需求並不低於男性玩家。

而《青蛙旅行》、《戀與製作人》很好地滿足了這些需求,可以說,它們的出現恰逢其時。

▲李澤言,手遊《戀與製作人》主角之一

▲旅行青蛙萌系畫風

“手遊市場現在的盤子挺大的。未來還會持續增長,但是增幅肯定不像前兩年那麼大。”談起手遊行業的現狀,某行業研究人員如說到。

事實上,隨著手機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剛需”,手機端的遊戲也成為也玩遊戲的首選。

《2017年中國遊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國內遊戲市場收入增量380.4億,其中手遊貢獻占比達89.9%,是整個行業銷售收入增量的主要來源。

不過,隨著手遊的快速發展以及男性玩家的逐漸飽和,遊戲市場人口紅利趨盡,自2014年起,維持下降趨勢,遊戲市場使用者規模即將觸及天花板。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對女性玩家的開發會加大,並且看好二次元等細分領域。《戀與製作人》的爆發表明,手游女性向細分領域潛力不可小覷。

(《戀與製作人》)

根絕天風證券報告,2013-2016年,女性玩家貢獻手遊市場84.4%用戶增量,是男性玩家的5.4倍。

《青蛙旅行》與《戀與製作人》的接連火爆,讓手遊行業充分見識到了女性手遊市場的潛力。

而根據互聯網諮詢公司極光諮詢發佈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王者榮耀》中的女性玩家規模多達1.08億,占比已經超過男性玩家高達54%。《青蛙旅行》的火爆是一個視窗,它將遊戲市場的女性比例具象化的表現出來了,現在的遊戲市場,得女性☆禁☆遊☆禁☆戲市場,得天下。

為什麼中國一直沒有《旅行青蛙》這樣的遊戲?

而除了洞悉女性用戶的心理外,《旅行青蛙》的“一夜火爆”還有哪些潛在的動因?為什麼國內遲遲做不出這樣的爆款?

一方面,這與中國遊戲市場上這類遊戲的空白有很大關係。

日本遊戲產業的發達,與日漫的積累息息相關。日本有大量動漫IP改編為遊戲,如去年上線的《火影忍者博人傳:忍者先鋒》,就是由《火影忍者博人傳》改編的。動漫的積累與遊戲相結合,能有效提高對IP價值的變現能力和對受眾喜好的判斷力。

反觀國內,國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飽受詬病,畫風大多被貼上“低幼”、“無聊”等標籤,缺少對用戶心理和審美的研究。

因此,國內的絕大多數遊戲都很難出現讓人驚豔或者一見傾心的遊戲畫面。近年來,隨著國漫的崛起,這一現象有所改善,但目前來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長期以來,我們市場上的遊戲模式都處於比較單一的狀態。

不管是《王者榮耀》,又或者是去年年底大火的吃雞遊戲,玩家進入遊戲後,最終的目的都是要戰勝另一方,玩家之間是相互對立的。在某種程度上說,“贏”確實能給人帶來愉悅感,但這種情感很難得到持續,尤其是對一些“佛系”玩家來說,遊戲的輸贏並不能對他們的心情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遊戲氪金仿佛是中國遊戲市場約定成俗的事情。

從當年火爆的《夢幻西遊》、到後來的《陰陽師》,再到前段時間的《戀與製作人》,往往採用的是前期給玩家製造出一種“不花錢也能玩”的錯覺,當玩家玩到中途不可自拔時,不氪金基本無法繼續進行的策略。

可以預見的是,《旅行青蛙》的崛起,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國內遊戲廠商的思考。

不論這款遊戲是轉瞬即逝,還是細水長流,對於中國遊戲市場來說,都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捩點。

▎申明:本文為PP財經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為保護原創權利,必追究到底。歡迎轉發到朋友圈,無需授權。歡迎更多讀者或媒體投稿合作,如有異議,請微信後臺聯繫。

(三葉草可以用來買道具,不同的道具對旅行有不同引導)

你在遊戲裡需要做的,就是收割三葉草,然後去給蛙兒子買食物、工具和護身符,裝在它的小背包裡。

小蛙在家裡時,會安靜做自己的事;在它想要旅行的時候,就會背起小背包離開。在小蛙離家的這段時間裡,你會收到小蛙給你寄的明信片、土特產,告訴你它去哪了那些地方、看了哪些風景。

(明信片)

至於寄回來幾張寫真、寫真裡是否出現其他遊戲角色(青蛙的旅行小夥伴)全看概率。你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離開,要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更無法干預它的活動。

玩家唯一能做的是在屋子裡放置食物,增加青蛙出門的可能。

或許也正是這樣,《青蛙旅行》才會以一種“佛系”的姿態迅速走紅。

玩家也不需要在這款遊戲上花費太多時間與心思,這正是《青蛙旅行》與其他手遊截然不同的地方。

《青蛙旅行》沒有搶佔玩家時間與資金的野心,或者說所有誘使玩家進行資金投入的設置都十分隱性,氪金能使青蛙旅行過程更華麗、帶回更多特產,但不氪金青蛙依然會寄回照片與禮物,並不影響玩家遊戲體驗。

青蛙如同平行世界一個冷淡疏離但又溫柔的朋友,玩家是個有禮有節的觀望者,彼此無負擔,各自隨緣。

相較而言,同樣手遊爆款的《戀與製作人》氪金需求則像個無止盡的黑洞。

玩家享受過初期“老公打電話”的福利後,遊戲的對戰模式開始產生氪金效應,進入後部分章節需要資金投入完成體力補充,提升等級數,種種福利都建立在“花錢養老公”的基礎上。

雖然說,前期事實證明這種模式在商業市場上十分奏效,《戀與製作人》上線首周單日iOS收入即超過30萬人民幣,月收入近3億。但對於奔著談戀愛取的女性玩家而言,總歸有種“真心換絕情”的傷感,“養男人不如養青蛙”的口號就這樣從坊間誕生。

養完老公養兒子?誰撐起了背後的千萬市場

女性☆禁☆遊☆禁☆戲已逐漸成為一個風口,這一點遊戲業內已經達成的共識。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曾表示,微信小遊戲的累計使用用戶達到了3.1億,且男女玩家五五分。如果將玩過微信小遊戲的用戶都定義為玩家的話,那麼目前女性玩家至少有1.55億。

市場逐漸成熟,但符合市場需求的女性☆禁☆遊☆禁☆戲產品並不多。相對而言,女性玩家並不喜歡以戰鬥快感、戰略成就等為主線的遊戲,但女性玩家的付費意願、娛樂需求並不低於男性玩家。

而《青蛙旅行》、《戀與製作人》很好地滿足了這些需求,可以說,它們的出現恰逢其時。

▲李澤言,手遊《戀與製作人》主角之一

▲旅行青蛙萌系畫風

“手遊市場現在的盤子挺大的。未來還會持續增長,但是增幅肯定不像前兩年那麼大。”談起手遊行業的現狀,某行業研究人員如說到。

事實上,隨著手機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剛需”,手機端的遊戲也成為也玩遊戲的首選。

《2017年中國遊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國內遊戲市場收入增量380.4億,其中手遊貢獻占比達89.9%,是整個行業銷售收入增量的主要來源。

不過,隨著手遊的快速發展以及男性玩家的逐漸飽和,遊戲市場人口紅利趨盡,自2014年起,維持下降趨勢,遊戲市場使用者規模即將觸及天花板。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對女性玩家的開發會加大,並且看好二次元等細分領域。《戀與製作人》的爆發表明,手游女性向細分領域潛力不可小覷。

(《戀與製作人》)

根絕天風證券報告,2013-2016年,女性玩家貢獻手遊市場84.4%用戶增量,是男性玩家的5.4倍。

《青蛙旅行》與《戀與製作人》的接連火爆,讓手遊行業充分見識到了女性手遊市場的潛力。

而根據互聯網諮詢公司極光諮詢發佈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王者榮耀》中的女性玩家規模多達1.08億,占比已經超過男性玩家高達54%。《青蛙旅行》的火爆是一個視窗,它將遊戲市場的女性比例具象化的表現出來了,現在的遊戲市場,得女性☆禁☆遊☆禁☆戲市場,得天下。

為什麼中國一直沒有《旅行青蛙》這樣的遊戲?

而除了洞悉女性用戶的心理外,《旅行青蛙》的“一夜火爆”還有哪些潛在的動因?為什麼國內遲遲做不出這樣的爆款?

一方面,這與中國遊戲市場上這類遊戲的空白有很大關係。

日本遊戲產業的發達,與日漫的積累息息相關。日本有大量動漫IP改編為遊戲,如去年上線的《火影忍者博人傳:忍者先鋒》,就是由《火影忍者博人傳》改編的。動漫的積累與遊戲相結合,能有效提高對IP價值的變現能力和對受眾喜好的判斷力。

反觀國內,國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飽受詬病,畫風大多被貼上“低幼”、“無聊”等標籤,缺少對用戶心理和審美的研究。

因此,國內的絕大多數遊戲都很難出現讓人驚豔或者一見傾心的遊戲畫面。近年來,隨著國漫的崛起,這一現象有所改善,但目前來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長期以來,我們市場上的遊戲模式都處於比較單一的狀態。

不管是《王者榮耀》,又或者是去年年底大火的吃雞遊戲,玩家進入遊戲後,最終的目的都是要戰勝另一方,玩家之間是相互對立的。在某種程度上說,“贏”確實能給人帶來愉悅感,但這種情感很難得到持續,尤其是對一些“佛系”玩家來說,遊戲的輸贏並不能對他們的心情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遊戲氪金仿佛是中國遊戲市場約定成俗的事情。

從當年火爆的《夢幻西遊》、到後來的《陰陽師》,再到前段時間的《戀與製作人》,往往採用的是前期給玩家製造出一種“不花錢也能玩”的錯覺,當玩家玩到中途不可自拔時,不氪金基本無法繼續進行的策略。

可以預見的是,《旅行青蛙》的崛起,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國內遊戲廠商的思考。

不論這款遊戲是轉瞬即逝,還是細水長流,對於中國遊戲市場來說,都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捩點。

▎申明:本文為PP財經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為保護原創權利,必追究到底。歡迎轉發到朋友圈,無需授權。歡迎更多讀者或媒體投稿合作,如有異議,請微信後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