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0歲整容27次,創造奇跡的男孩背後,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長媽說:

十歲小男孩,臉部天生畸形。因為不敢面對旁人異樣的目光,

他整日將自己藏在宇航帽裡面不肯見人,然而慶倖的是他有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家裡面的所有人包括小狗,每個人都給了他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整個家庭給予的愛彙聚起來,在愛的海洋裡,他最終創造了奇跡。

愛下去,才是家

《奇跡男孩》上映已有 3 天。不瞞你說,前天晚上長媽就特地跑去看了一遍,結果哭成了淚人。

昨天,又忍不住帶著老公孩子去“二刷”。

兩遍過後,心情豁然了很多。當然,從中也看到了很多中國父母值得學習的地方。

正如宣傳海報所示,電影主角是一個名叫奧吉的 10 歲小男孩,和大多數同齡孩子一樣,他愛打遊戲,頑皮搗蛋,十足的《星球大戰》迷,夢想著有天能登上月球。

然而,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他的不同之處在於“醜陋”的容貌。沒錯,他天生面部畸形,在經過 27 次整容手術後,勉強才能和普通孩子一樣看和聽。

但,你知道的,儘管 27 次手術,但看上去也還是“奇醜無比”的,甚至,在遊樂場裡,嚇哭小孩兒。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夢想,而他的夢想就是不再受他人異樣的目光。

於是,他把自己藏在了宇航頭盔裡。終日躲在自己的舒適角落,這個角落裡,有愛他的爸爸,媽媽,姐姐和小狗黛西。

直到 10 歲的某一天,媽媽終於下定決心讓他走出舒適區,勇敢地面對前方未知——去學校上學。

萬事開頭難,去學校的第一天,小奧吉就飽受嘲諷。沒人和他玩不說,更是被幾名同學取笑。幾乎所有人都把他當做“怪物”。

回家後,他委屈極了,不吃飯,更不想說話。面對家人急切地詢問,他一聲不吭地跑到自己的房間。

如果說,天生殘疾是奧吉的不幸,那麼能夠出生在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裡,這就是奧吉的大幸。

四口之家裡,每個人都愛著奧吉。正如電影裡,姐姐所說,如果把整個家庭比作太陽系,那奧吉無疑是家裡的太陽。幾乎所有人都圍著他轉。

奧吉委屈時,爸爸說,這是我兒子的臉,我愛它。

媽媽說,你是我的兒子,所以也只有我最瞭解你,最有資格說你並不醜。

萬聖節那天,奧吉被好朋友說壞話,哭著跑回家。

姐姐對他說,正常人也會有朋友背叛的時候,我親眼看著你經歷了 27 次手術,你是整間學校最堅強的學生,要勇敢展現自己。

為了奧吉,媽媽放棄了碩士學位和自己的夢想,全身心照顧孩子。爸爸在努力工作,維持生計的同時,還要盡到做父親的責任。

而姐姐呢,雖然心裡會有一些不平衡。但也努力地讓自己變得更好,讓父母少替自己擔心。與此同時,還得忍受著被長期忽視的痛苦。

正是一家人,這樣無微不至地關愛和傾力付出,才讓奧吉得以打消在學校中所遇到的種種不開心。

是的,被嘲弄也罷,嫌棄也好,沒有朋友,亦或是被朋友背叛......只要愛下去,就還是家。不管發生什麼,家人都會在身後源源不斷地給予愛和支持。只要心存善良,堅定不移地愛下去,一切就還有希望。

選擇善良,就能創造奇跡

正如課上,箴言所說:如果要從正確和善良中選擇,請選擇善良。

飽受同學們冷嘲熱諷的奧吉,並沒有採取什麼極端方式來報復。無論是被別人當做怪物,還是被惡語中傷。他相信愛,也堅定不移地選擇善良。即使永遠都被當做嘲笑的物件。

值得慶倖的是,他天資聰慧,成績名利前茅,每次課上都能準確無誤地回答出老師的問題。是的,他聰明極了。

終於希望出現。

一次考試的機會,奧吉交到了第一個朋友——傑克。

傑克是那種本可以上更好的學校,卻礙於家境,只得來到相對較低的學校,拿著獎學金,充當著“好學生”的角色。所以,當奧吉備受冷落時,他出於責任,只得照顧被當做“怪物”的奧吉。

可是,通過和奧吉的相處,他發現其實奧吉除了長得醜以外,其他方面倒還挺獨特的。比如:幽默、自信、聰明、勇敢......

然而,正如童年大多數孩子的交友經歷一樣,他們也曾鬧過矛盾和誤會,但最後也都握手言和。

奇跡的出現是在最後。

“奧吉的勇氣就像漣漪,有種不自覺讓人想去追隨他,甚至是挺身向前的感覺。”

而後,他的朋友慢慢增多,最後,就連起初捉弄他的同學,也都挺身而出,為他們解圍。

影片最後,校長對奧吉評價說:奧吉是個奇跡,他激勵了身邊的人發揮自己的善意。

而這也是電影的中心主旨——選擇善良,就能創造奇跡。

反觀現在的中國家庭。很多父母都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長大出人頭地。然而卻常忽略善良這一重要品質。

“食品安全”,“誠信危機”,“利己主義”,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在間接地告訴中國父母這樣一個道理“最大的愚蠢,莫過於心善。”

然而,這部電影卻喚醒了很多沉迷的人。告訴眾人:快醒醒吧,請相信善良和愛,因為這樣才能夠創造奇跡呀。

相信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能夠在全球範圍掀起軒然大波的最大原因吧。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讓 TA 跳離舒適區

電影看完,除了感歎外,最大的思考還有一點。

那就是父母應該培養出怎樣的孩子,用什麼樣的方法。

對於自己的孩子,我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我希望他,能夠在有自己理想的同時擁有良好的品格。

因為相比於成績而言,良好的品格才是更值得被重視的。比如說:善良、誠實、勇敢、堅毅...哪一個不是應該被重視的呢?

就拿堅毅來說吧,一個遇事唯唯諾諾,縮頭縮腦,半途而廢的人,又怎會有順利的人生呢?

為此,父母最應該做的,其實並不是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讓 TA 跳離舒適區,並在背後源源不斷地鼓勵 TA ,呐喊助威。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說過: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和父母分離的過程。而父母最好的愛,也就是給孩子最大的愛和支持,讓他能夠昂首闊步地向前邁進。

就像影片裡的媽媽,想讓孩子成長,必須痛下決心,進學校。儘管難以割捨,憂慮重重,但只要在孩子身後默默支援著,最後就都會理解。

奧吉在最後開心地看著媽媽,對她說:媽媽,謝謝你讓我來到學校。

你看,挺過困難的奧吉,不也是理解了父母的用心良苦嘛。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也是在為人父母後,才明白父母當初的狠心。

天底下,沒有哪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愛的方式方法有所差異罷了。無論是“傳統的棍棒教育”,還是“蒙格利特式”教育,說到底都是出於愛。

最後,有時間的爸媽就帶著自己的孩子去看看這部電影吧。看完後可以和長媽一起討論討論哦。

-End-

最有資格說你並不醜。

萬聖節那天,奧吉被好朋友說壞話,哭著跑回家。

姐姐對他說,正常人也會有朋友背叛的時候,我親眼看著你經歷了 27 次手術,你是整間學校最堅強的學生,要勇敢展現自己。

為了奧吉,媽媽放棄了碩士學位和自己的夢想,全身心照顧孩子。爸爸在努力工作,維持生計的同時,還要盡到做父親的責任。

而姐姐呢,雖然心裡會有一些不平衡。但也努力地讓自己變得更好,讓父母少替自己擔心。與此同時,還得忍受著被長期忽視的痛苦。

正是一家人,這樣無微不至地關愛和傾力付出,才讓奧吉得以打消在學校中所遇到的種種不開心。

是的,被嘲弄也罷,嫌棄也好,沒有朋友,亦或是被朋友背叛......只要愛下去,就還是家。不管發生什麼,家人都會在身後源源不斷地給予愛和支持。只要心存善良,堅定不移地愛下去,一切就還有希望。

選擇善良,就能創造奇跡

正如課上,箴言所說:如果要從正確和善良中選擇,請選擇善良。

飽受同學們冷嘲熱諷的奧吉,並沒有採取什麼極端方式來報復。無論是被別人當做怪物,還是被惡語中傷。他相信愛,也堅定不移地選擇善良。即使永遠都被當做嘲笑的物件。

值得慶倖的是,他天資聰慧,成績名利前茅,每次課上都能準確無誤地回答出老師的問題。是的,他聰明極了。

終於希望出現。

一次考試的機會,奧吉交到了第一個朋友——傑克。

傑克是那種本可以上更好的學校,卻礙於家境,只得來到相對較低的學校,拿著獎學金,充當著“好學生”的角色。所以,當奧吉備受冷落時,他出於責任,只得照顧被當做“怪物”的奧吉。

可是,通過和奧吉的相處,他發現其實奧吉除了長得醜以外,其他方面倒還挺獨特的。比如:幽默、自信、聰明、勇敢......

然而,正如童年大多數孩子的交友經歷一樣,他們也曾鬧過矛盾和誤會,但最後也都握手言和。

奇跡的出現是在最後。

“奧吉的勇氣就像漣漪,有種不自覺讓人想去追隨他,甚至是挺身向前的感覺。”

而後,他的朋友慢慢增多,最後,就連起初捉弄他的同學,也都挺身而出,為他們解圍。

影片最後,校長對奧吉評價說:奧吉是個奇跡,他激勵了身邊的人發揮自己的善意。

而這也是電影的中心主旨——選擇善良,就能創造奇跡。

反觀現在的中國家庭。很多父母都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長大出人頭地。然而卻常忽略善良這一重要品質。

“食品安全”,“誠信危機”,“利己主義”,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在間接地告訴中國父母這樣一個道理“最大的愚蠢,莫過於心善。”

然而,這部電影卻喚醒了很多沉迷的人。告訴眾人:快醒醒吧,請相信善良和愛,因為這樣才能夠創造奇跡呀。

相信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能夠在全球範圍掀起軒然大波的最大原因吧。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讓 TA 跳離舒適區

電影看完,除了感歎外,最大的思考還有一點。

那就是父母應該培養出怎樣的孩子,用什麼樣的方法。

對於自己的孩子,我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我希望他,能夠在有自己理想的同時擁有良好的品格。

因為相比於成績而言,良好的品格才是更值得被重視的。比如說:善良、誠實、勇敢、堅毅...哪一個不是應該被重視的呢?

就拿堅毅來說吧,一個遇事唯唯諾諾,縮頭縮腦,半途而廢的人,又怎會有順利的人生呢?

為此,父母最應該做的,其實並不是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讓 TA 跳離舒適區,並在背後源源不斷地鼓勵 TA ,呐喊助威。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說過: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和父母分離的過程。而父母最好的愛,也就是給孩子最大的愛和支持,讓他能夠昂首闊步地向前邁進。

就像影片裡的媽媽,想讓孩子成長,必須痛下決心,進學校。儘管難以割捨,憂慮重重,但只要在孩子身後默默支援著,最後就都會理解。

奧吉在最後開心地看著媽媽,對她說:媽媽,謝謝你讓我來到學校。

你看,挺過困難的奧吉,不也是理解了父母的用心良苦嘛。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也是在為人父母後,才明白父母當初的狠心。

天底下,沒有哪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愛的方式方法有所差異罷了。無論是“傳統的棍棒教育”,還是“蒙格利特式”教育,說到底都是出於愛。

最後,有時間的爸媽就帶著自己的孩子去看看這部電影吧。看完後可以和長媽一起討論討論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