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漯河今年將著力推進外環“五路三橋”建設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郭海方

1月22日,漯河市郾城區的老陳開車到京港澳高速口接人,

他沒有沿過去常走的黃河路或淞江路涵洞向東,而是一直向北開到龍江路,再沿著龍江路向東,駛上跨京廣鐵路立交橋,不到20分鐘就到了高速口。老陳喜歡走的龍江路是一條新修的橫貫漯河東西的主路,雖然有一截北半幅還在整修,但整體已通車。“龍江路又新又寬又不堵車,比走黃河路、淞江路快多了。”老陳說。

由於沙澧河、京廣鐵路分別從漯河市區穿過,

大橋和涵洞成為城市交通的瓶頸。再加上車輛與日俱增,漯河市區上下班高峰時段的堵車讓老陳們煩惱不已。為此,僅去年,漯河市就投入5億元對47條主次幹道進行整修改造,投入1.2億元硬化背街小巷2238條,城市核心區道路全部瀝青罩面,市區交通道路設施煥然一新。

今年,讓老陳興奮的好消息更多。根據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安排,2018年,漯河市將謀劃實施生態水城建設、生態綠城建設、交通暢通、城市功能綜合提升等三年行動計畫。

其中,將著力推進外環“五路三橋”建設,打通市內斷頭路,連通內外環線,從而形成一張完整的道路網,讓交通更通暢。

“‘五路’包括西環、新北環、新東環、漯河至臨潁快速通道、漯河至舞陽快速通道,‘三橋’是指新建三座沙河橋。”漯河市公路局負責人介紹,“五路三橋”總里程142公里,估算總投資105億元,其中西環和新北環工程率先實施。

“道路和橋樑是城市的骨架和動脈,骨架不成,動脈不通,城市就缺少活力,發展也無從談起。”漯河市市長劉尚進介紹,漯河市將以土地收儲為核心,進一步探索籌融資模式,解決專案資金問題,加快交通城建等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匡算,2018年,漯河市將實施城建項目246個,總投資605億元,其中當年投資208億元。

“內外環連通,斷頭路打通,車速快起來,城市美起來!”暢想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老陳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