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神秘家族建了半個北京:故宮、圓明園、天壇……卻被活活燒死,無人知曉!

中華上下五千年

在我們這片大陸上留下了許多歷史的瑰寶

其中古建築更是歷史長河裡璀璨的明珠

前幾天,畫報君看到一個帖子

講的是中國古代工匠的絕活

榫卯

不用一根釘子,不用一滴膠水

就能讓木頭相互固定

比如說,楔釘榫

是這樣的——

挖 煙 袋 鍋 榫

立體結構也是毫無壓力

這是帶板粽角榫——

只有想不到,沒有連不起來

下面是高束腰抱肩榫

是的,你所能想到的所有

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木制建築

幾乎都是用這種方式建造的

而這其中有一個集大成者

準確地說

是有一個神秘的家族

他們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工藝

幾乎建造了幾乎半個北京城

無論是歷史悠久的

故 宮

是依山而築、建造精緻的

頤 和 園

還是博大精深、千古遺恨的

圓 明 園

還有北海、中南海、天壇

清東陵、清西陵

。。。。。。

畫報君告訴你

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

構成半個北京城的古建築

竟然都出自

同一個家族之手

在清代200多年間

這個神秘的家族

他們是皇家御用建築師

他們是清代當之無愧的

最牛的建築設計品牌

可以說,這個家族

用自己設計的建築

撐起了半個北京城

中國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都是他家修建的

這個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家族”究竟是誰?

而他們為什麼會一步步走向衰敗?

這個偉大而神秘家族

他們的名字叫做——

“雷氏世家”

從明朝開始,樣式雷的先祖

就已經從事木工行當

等到清初

雷家木工手藝傳承到了

後人雷發達的手中

1683年

清軍入關,百廢待興

為了修復被戰火損壞的故宮

北京面向全國招募能工巧匠

那年

已逾花甲的雷發達

報著將榫卯木工活兒

發揚光大的理想

來到北京

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的是

一個傳奇建築世家的輝煌

就此拉開序幕

圖:雷發達的雕刻像

雷發達對榫卯結構

可謂是掌握得爐火純青

但是,榫卯結構也有缺點,

那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由於每個零件都緊密相連

連成一個整體

即使調整一個細小零件

都有可能造成

整個建築的傾斜坍塌

可是建築構件何其之多

光是一個輔助承重的斗拱

就需要至少16種零件

而一個木建築的零件

又何止成千上萬

所以,建造一個木結構建築

不僅考驗一個人熟練的製造工藝

更要求他統籌規劃的能力

也就是

能將各種零件有機的組合起來

讓建築能像樹木一樣

從泥土裡生長出來

而雷發達

經過六十年如一日不斷的磨練

終於達到了這種境界

有一次,故宮金鑾殿

在搭建中央主樑的過程中

出了錯,接頭的榫卯

無論如何都拼接不上

眾人都急得團團轉

這活兒要是弄不好

怕是要殺頭的

千鈞一髮的時刻

只見雷發達爬到梁上

在複雜的木構件中

迅速找到了原因

只見他拿斧子“當當當”敲了幾下

主樑的榫卯接頭馬上嚴絲合縫

雷發達憑藉自己熟練的技藝

輕而易舉的化解了危機

康熙還為此召見了雷發達

親自任命他為工部的長班

也就是工部樣式的頭兒

北京城裡還流傳過

雷長班的歌謠

“上有魯班,下有長班”

就這樣

雷發達順利從一個北漂

變成北京城的規劃和設計者

雷發達的主持設計下

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建築物

保持嚴格對稱

主軸兩側的各建築物卻靈活多變

整體統一又有層次

站在景山最高處

故宮就從眼前鋪展開來

金黃的宮殿、朱紅的城牆

漢白玉的階、琉璃瓦的頂

沿著一條中軸線對稱分佈

壯美有序、和諧莊嚴

映襯著藍天白雲

宛如東方仙境

再往遠眺

一線貫穿的對稱風格

撐起了整座北京城

對稱

中國文化中魅力與智慧所在

這種人類最早發現和掌握的美

在雷發達的手中

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雷發達雖然功成名就

接觸到了工匠的巔峰

但是

真正讓“樣式雷”名揚四海的

是歷代雷家人傳承下來的絕活——

“燙樣”

“燙樣”其實就是現在很多人喜歡玩的

微縮建築模型

和現代建築師一樣

“樣式雷”作為建築師

主要的工作就是畫圖和建造模型

圖: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長春☆禁☆宮燙樣

樣式雷製作的燙樣

都可以層層拆卸

打開燙樣屋頂

便可看到內部的細節

燙樣不僅是直觀的展示

還是施工參考的模型

不僅房頂能夠掀開

燙樣任何部分都可以拆解

僅一個戲臺

就可以拆分成4個部件

模型內部別有洞天

在二層的棚架上

樣式雷繪製了遍佈藤蘿的幔帳布簾

可以想像

在夏日的午後,戲臺之上

輕歌曼舞,何等愜意

不僅結構複雜

細節也足夠精美

讓人很難想像

這是在不足半米的模型上製作的

連如今的縮微模型大師見了

也自歎不如

圖:圓明園清夏堂燙樣細部

到了現代

曾經有愛好者

想仿製“樣式雷”的工匠技藝

然而這個人

實地測量過天壇之後

3個月才繪製出一張全套圖紙

每天工作10個小時

一年只休息10天

整整工作了5年

歷經10萬多道工序

7108個零件

才複刻出了一個

天壇祈年殿的微縮模型

光是關於工具刀的研究

後來人就用了3年的時間

可以想像當年的“樣式雷”

製作技藝是多麼高超

而樣式雷的圖檔和模型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意義——

長久以來

很多西方學者一直認為

中國古代建築

不需要設計圖,更不需要施工圖

全憑工匠的感覺

西方學者也因此認為

中國的古建築毫無價值

他們整理出的“建築之樹”

其中

中國建築的地位只不過是

日本建築一個次要的分支而已

圖:弗萊徹建築之樹,將中國和日本一起列在角落裡

然而

樣式雷的圖檔和模型

徹底推翻了這種說法

老外這才明白

在西方建築還局限於平面的時代

中國就有一個雷氏家族

繪製出了建築的透視圖

“樣式雷”圖檔證明了

中國古代建築水準

遠遠超越了時代

因此,2007年6月20日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

樣式雷建築圖檔入選

“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樣式雷堪稱達到了

中國古代的建築巔峰

但是,他們最後的結局是怎樣呢?

當北京城陷於帝國主義之手時

當皇家已經棄城而逃時

這個家族卻選擇留下來

最終與自己嘔心瀝血設計的建築一起

被燒為灰燼

──── 點擊下列關鍵字───

那年

已逾花甲的雷發達

報著將榫卯木工活兒

發揚光大的理想

來到北京

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的是

一個傳奇建築世家的輝煌

就此拉開序幕

圖:雷發達的雕刻像

雷發達對榫卯結構

可謂是掌握得爐火純青

但是,榫卯結構也有缺點,

那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由於每個零件都緊密相連

連成一個整體

即使調整一個細小零件

都有可能造成

整個建築的傾斜坍塌

可是建築構件何其之多

光是一個輔助承重的斗拱

就需要至少16種零件

而一個木建築的零件

又何止成千上萬

所以,建造一個木結構建築

不僅考驗一個人熟練的製造工藝

更要求他統籌規劃的能力

也就是

能將各種零件有機的組合起來

讓建築能像樹木一樣

從泥土裡生長出來

而雷發達

經過六十年如一日不斷的磨練

終於達到了這種境界

有一次,故宮金鑾殿

在搭建中央主樑的過程中

出了錯,接頭的榫卯

無論如何都拼接不上

眾人都急得團團轉

這活兒要是弄不好

怕是要殺頭的

千鈞一髮的時刻

只見雷發達爬到梁上

在複雜的木構件中

迅速找到了原因

只見他拿斧子“當當當”敲了幾下

主樑的榫卯接頭馬上嚴絲合縫

雷發達憑藉自己熟練的技藝

輕而易舉的化解了危機

康熙還為此召見了雷發達

親自任命他為工部的長班

也就是工部樣式的頭兒

北京城裡還流傳過

雷長班的歌謠

“上有魯班,下有長班”

就這樣

雷發達順利從一個北漂

變成北京城的規劃和設計者

雷發達的主持設計下

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建築物

保持嚴格對稱

主軸兩側的各建築物卻靈活多變

整體統一又有層次

站在景山最高處

故宮就從眼前鋪展開來

金黃的宮殿、朱紅的城牆

漢白玉的階、琉璃瓦的頂

沿著一條中軸線對稱分佈

壯美有序、和諧莊嚴

映襯著藍天白雲

宛如東方仙境

再往遠眺

一線貫穿的對稱風格

撐起了整座北京城

對稱

中國文化中魅力與智慧所在

這種人類最早發現和掌握的美

在雷發達的手中

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雷發達雖然功成名就

接觸到了工匠的巔峰

但是

真正讓“樣式雷”名揚四海的

是歷代雷家人傳承下來的絕活——

“燙樣”

“燙樣”其實就是現在很多人喜歡玩的

微縮建築模型

和現代建築師一樣

“樣式雷”作為建築師

主要的工作就是畫圖和建造模型

圖: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長春☆禁☆宮燙樣

樣式雷製作的燙樣

都可以層層拆卸

打開燙樣屋頂

便可看到內部的細節

燙樣不僅是直觀的展示

還是施工參考的模型

不僅房頂能夠掀開

燙樣任何部分都可以拆解

僅一個戲臺

就可以拆分成4個部件

模型內部別有洞天

在二層的棚架上

樣式雷繪製了遍佈藤蘿的幔帳布簾

可以想像

在夏日的午後,戲臺之上

輕歌曼舞,何等愜意

不僅結構複雜

細節也足夠精美

讓人很難想像

這是在不足半米的模型上製作的

連如今的縮微模型大師見了

也自歎不如

圖:圓明園清夏堂燙樣細部

到了現代

曾經有愛好者

想仿製“樣式雷”的工匠技藝

然而這個人

實地測量過天壇之後

3個月才繪製出一張全套圖紙

每天工作10個小時

一年只休息10天

整整工作了5年

歷經10萬多道工序

7108個零件

才複刻出了一個

天壇祈年殿的微縮模型

光是關於工具刀的研究

後來人就用了3年的時間

可以想像當年的“樣式雷”

製作技藝是多麼高超

而樣式雷的圖檔和模型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意義——

長久以來

很多西方學者一直認為

中國古代建築

不需要設計圖,更不需要施工圖

全憑工匠的感覺

西方學者也因此認為

中國的古建築毫無價值

他們整理出的“建築之樹”

其中

中國建築的地位只不過是

日本建築一個次要的分支而已

圖:弗萊徹建築之樹,將中國和日本一起列在角落裡

然而

樣式雷的圖檔和模型

徹底推翻了這種說法

老外這才明白

在西方建築還局限於平面的時代

中國就有一個雷氏家族

繪製出了建築的透視圖

“樣式雷”圖檔證明了

中國古代建築水準

遠遠超越了時代

因此,2007年6月20日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

樣式雷建築圖檔入選

“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樣式雷堪稱達到了

中國古代的建築巔峰

但是,他們最後的結局是怎樣呢?

當北京城陷於帝國主義之手時

當皇家已經棄城而逃時

這個家族卻選擇留下來

最終與自己嘔心瀝血設計的建築一起

被燒為灰燼

──── 點擊下列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