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博羅大道改造現黑科技:舊瀝青鏟起再生變身新路面

G324線博羅段路面改造引用英達就地熱再生工藝省時省料。

《東江時報》記者劉豪偉 攝

隨著車隊緩緩向前推進,一條嶄新黑亮的瀝青路面已然重現。前面製作原料,後面攤鋪路面,這是記者昨日在G324線博羅段看到的施工場景。據瞭解,這種攤鋪一條龍的鋪路模式首次應用于市道路翻修工程。因為引入了這項國際領先的再生工藝,G324線博羅段僅用30多天就完成了10公里的路面改造,節省原料達11220噸。

路面施工占一條車道不影響通車

作為博羅縣城的主幹道,G324線博羅段 (博羅大道)建成通車以來,目前每日通行車輛超過4萬輛次。由於交通量增長較快,超載、超限現象嚴重,導致路面出現車轍、路面破損以及反射裂縫等病害,再加上道路使用年限較長,瀝青路面出現老化,導致了跑料、麻面等病害發生,影響了瀝青路面道路的封水性能以及道路使用的耐久性。為確保車輛行駛安全,市公路部門決定對G324線博羅段路面病害進行養護維修。

昨日下午,東時記者現場看到,10輛施工車正首尾相接緩緩推進,前車鏟起路面上的舊瀝青,中間車輛進行加工,後面車輛將調和好的瀝青重新攤鋪在路面…… “這段路面改造工程引進了被交通運輸部鑒定為國際領先的英達就地熱再生工藝。”項目經理楊胤禎介紹,該專案的特點是原料全部重新利用,這樣一來,免去了新料生產、運輸、清掃等諸多環節。

全程施工無任何固體垃圾廢料排放

東時記者發現,儘管該路段正在進行路面施工改造,但施工方只佔用了一條車道,對G324線博羅段的正常通行基本上沒有影響,平常修路中常見的交通擁堵現象並未出現。同時,前方施工車輛鏟起的舊瀝青,全部送到後面的車輛內進行再加工,沒有遺漏在外面。此外,施工現場全程沒有揚塵,也沒有任何固體垃圾廢料排放。

“因為是原料生產和新料攤鋪一條龍操作,

所以施工不需佔用太多地方,不會對道路通行產生大的影響。”楊胤禎介紹,英達複拌就地熱再生工藝,就是將收集的舊料加熱、耙松,加入再生劑、熱瀝青及少量新瀝青混合料,充分拌和再後攤鋪到路面碾壓成型,實現舊路 “再生”,原路面瀝青混合料的利用率達100%、利用水準也達到最高。

因為施工採取流水線作業、機械化程度高,英達就地熱再生機組的施工速度可以達到4米/分鐘,

其施工效率較過往的傳統工藝提高了2倍以上。同時,整個施工現場整齊有序,施工機組駛過即可施劃標線,2小時後就能開放通行。

據專家測算,G324線博羅段路面改造工程因使用這一環保工藝,較以往傳統的養路方式約減少17952噸廢舊瀝青混合料排放。而廢料的完全利用則節省了約11220噸新瀝青混合料,同時避免了開山採石給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

記者劉豪偉通訊員張石堅

記者劉豪偉通訊員張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