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6歲老員工被失業:為什麼HR最怕30多歲的女求職者?

最近,河北唐山某路橋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失業的新聞刷屏了。

故事的起因是唐山政府辦的一件利民的好事,撤銷了周邊路橋收費站,減少不合理的收費,也更加便捷交通。但即使是好事,也有人不樂意了,比如下麵這位大姐:

這位大姐是路橋收費站的工作人員,這些收費人員圍住了領導要一個說法,雖然人社部已經給予了補償,他們仍訴求解決工作問題:“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

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業選擇,這沒有對錯,小匯也不覺得做收費員有什麼不妥。只是這位大姐也道明瞭一個現狀:他們再去找工作,恐怕沒有人“喜歡”他們,也找不到靠譜的活兒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HR就不喜歡這位大姐一樣30多歲的求職者呢?

能力跟不上年齡

越長大也就越廉價

都說職場上是殘酷的,因為處處都是競爭,只講績效和利益,不講人情和對錯。

但其實職場也是有包容性的。

比如剛畢業的22歲大學生,領導愛護,同事關照,就算工作出了問題,也有人會幫忙處理。但工作十來年的30多歲中年人,就沒有這份包容了。30多歲再犯低級錯誤,被辭退可能是最常見的事情。

為什麼兩者差別這麼大?

因為你的能力要跟上你的年齡,越長大你就應該越出色。這是職場亙古不變的規則,也是對職場人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10多年來仍然是原地踏步,

能力不增一分,經驗不漲一毫,這樣的人HR當然不要。這些收費站工作人員,可能就屬於這一類人,1年的經驗重複用10年,除了收費啥也不會。

如果能力和年齡不成正比,年紀越大,人也就越廉價。甚至還會給人“便宜沒好貨”的感覺,從而拒絕給你工作機會。職場上原地踏步,真的很可怕。

薪酬跟不上需求

越廉價也就越會被KO

只要流覽過招聘網站就不難發現,

很多企業的初級崗位招聘JD裡都明確寫著年齡要求35歲以下。雖然不合法,但這是當前企業招聘的現狀:對於30多歲還應聘初級崗位的候選人,90%的面試官都是排斥的。

首先,薪酬難以確定。30多歲,在工作經驗上並不欠缺,但初級崗位的薪資上限,都不一定能滿足候選人的薪酬期望;

而30歲以上的人,如果要求基礎崗位的薪酬,基本都會被pass掉,不穩定因素太大。

如果30多歲還去跟應屆生搶飯碗,

對不起,不合適。30多歲一般都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還有房貸、車貸,生活的壓力隨影隨行,他們不可能像應屆生一樣,只用養活自己,沒有其他壓力。

所以給30多歲的人基礎崗位薪酬,他一定呆不久,因為壓力會逼迫他跳槽,在HR的“離職率”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HR如果招了這樣的人,高齡低薪,難免會給公司愛抱怨的人留下談資。無論從哪個方面,HR都不敢招30多歲的人,哪怕薪水要求很低。

其次,管理存在隱患。特別在互聯網公司,30歲以下的團隊leader比比皆是,難以保證30多歲的人能夠完全配合比自己年輕的領導者。

對於30多歲的人,職場一般的要求是能做到基層管理,業務熟練、專業過硬、心智成熟。招聘到公司,就能獨當一面,而不是再像應屆生一樣招進來“培養”的。

所以公司招聘30多歲的人,除非是保安保潔一類的職位,否則薪水一般都不會低。30多歲卻沒有薪水要求的人,在HR眼裡,也是不靠譜的一種表現。

30歲以後的失敗

大多是30歲以前踩的坑

小匯覺得視頻裡的大姐是個聰明的人,她很清楚上面兩條規則:

其一,自己的能力肯定找不到一份高薪且體面的工作;

其二,如果自己薪水要求低,還是一樣不好找工作。

於是,她選擇跟政府講“道理”,希望幫忙解決工作問題。

小匯不得不感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在看似穩定的收費員工作裡,過著溫水煮青蛙的日子,最後失去了“收費員”的工作,也就感覺失去了人生。30多歲以後的悲劇,其實大多也都是30歲以前踩的坑。要避免類似的解決,從職場生涯開始就應該好好籌畫。

①走出舒適圈,工作沒有所謂的“穩定”

日復一日的工作,很容易走進了自己設立的舒適圈。每天做著相同的事情,過著穩定的日子。

在北上廣這種繁華都市,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給你一個日復一日的沒有競爭意識的工作,朝九晚五,好了,你開始廢了。

這種舒適圈的危險性不言而喻,也許等不到30多歲公司出手,你就已經被淘汰了。

②保持學習力,職場不進則退

職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小匯說個例子:

諾基亞被微軟收購的時候,諾基亞的技術員工在離職找工作的時候,幾乎沒有技術公司願意接納,原因很簡單:塞班系統已經落後,掌握不了安卓和ios技術的技術人員,就算以前再牛,也沒有人願意要。

誰會想到曾經手機界的霸主也會有倒下的一天,而它的員工連下家單位都難找呢?

不進則退,在職場江湖,這是個鐵打的事實。

自古寫字樓如青樓,不許樓裡見白頭。只有不安于當下的舒適,才會有職場長久的發展。被失業的收費員們,給我們HR也上了一課。

其次,管理存在隱患。特別在互聯網公司,30歲以下的團隊leader比比皆是,難以保證30多歲的人能夠完全配合比自己年輕的領導者。

對於30多歲的人,職場一般的要求是能做到基層管理,業務熟練、專業過硬、心智成熟。招聘到公司,就能獨當一面,而不是再像應屆生一樣招進來“培養”的。

所以公司招聘30多歲的人,除非是保安保潔一類的職位,否則薪水一般都不會低。30多歲卻沒有薪水要求的人,在HR眼裡,也是不靠譜的一種表現。

30歲以後的失敗

大多是30歲以前踩的坑

小匯覺得視頻裡的大姐是個聰明的人,她很清楚上面兩條規則:

其一,自己的能力肯定找不到一份高薪且體面的工作;

其二,如果自己薪水要求低,還是一樣不好找工作。

於是,她選擇跟政府講“道理”,希望幫忙解決工作問題。

小匯不得不感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在看似穩定的收費員工作裡,過著溫水煮青蛙的日子,最後失去了“收費員”的工作,也就感覺失去了人生。30多歲以後的悲劇,其實大多也都是30歲以前踩的坑。要避免類似的解決,從職場生涯開始就應該好好籌畫。

①走出舒適圈,工作沒有所謂的“穩定”

日復一日的工作,很容易走進了自己設立的舒適圈。每天做著相同的事情,過著穩定的日子。

在北上廣這種繁華都市,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給你一個日復一日的沒有競爭意識的工作,朝九晚五,好了,你開始廢了。

這種舒適圈的危險性不言而喻,也許等不到30多歲公司出手,你就已經被淘汰了。

②保持學習力,職場不進則退

職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小匯說個例子:

諾基亞被微軟收購的時候,諾基亞的技術員工在離職找工作的時候,幾乎沒有技術公司願意接納,原因很簡單:塞班系統已經落後,掌握不了安卓和ios技術的技術人員,就算以前再牛,也沒有人願意要。

誰會想到曾經手機界的霸主也會有倒下的一天,而它的員工連下家單位都難找呢?

不進則退,在職場江湖,這是個鐵打的事實。

自古寫字樓如青樓,不許樓裡見白頭。只有不安于當下的舒適,才會有職場長久的發展。被失業的收費員們,給我們HR也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