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孩子開始“嫌棄”父母,媽媽這麼做是在阻礙娃成長,要趕緊停下

我竟然被四歲的女兒嫌棄了,當時的心情真的是糟糕透了,原因就是她在玩玩具,我湊過去想進行“親子陪伴”,結果拿什麼都被女兒說不對,最後一次的時候,女兒從我手裡把玩具拿過去,

對我說,“媽媽,你去看電視吧,別在這裡搗亂了,乖”,我徹底懵了,跑到老公那裡去訴苦,被打遊戲的老公笑半天,我還沒到老的時候呢,咋就被孩子嫌棄了呢?

相信很多媽媽都經歷過被孩子嫌棄的時候,這讓很多家長從心理上接受不了,那個從小對自己的話言聽計從,

自己說什麼都是一臉崇拜、深信不疑的小娃,現在已經長大了,開始對你指手畫腳不耐煩,開始嫌棄你囉嗦、嘮叨,嫌棄你說的話跟老師不一致,嫌棄你亂動她的東西,等他長得大一些,這種情緒就變得更加明顯,他跟小夥伴們嘰嘰喳喳聊得開心,等你一出現,他就開始閉嘴,用一種“你怎麼來了”的眼神看著你,再也不會對你訴說心事,你說什麼他都開始反駁,
嫌棄你這也不懂,那也不會,種種表現,讓父母都非常傷心,孩子到底是怎麼了?我對你付出了所有的愛,為什麼孩子這麼嫌棄自己?

通常,父母們都會採取兩種做法,一種是默默地傷心,讓孩子產生愧疚的心理,“我辛辛苦苦拉扯你長大,你現在長大了就開始嫌棄媽媽了,

我好傷心啊,嗚嗚”,這時孩子會跟父母道歉,可能會試著聽從父母的說教,順應我們的一些想法,讓父母滿意,父母會暗暗得意,“看吧,我就說這招管用,孩子現在聽話了吧?”,可是好景不長,孩子開始對父母表面一套,背後一套,變得更加不耐煩,更加嫌棄。

還有一種父母,孩子的嫌棄會讓他的自尊心嚴重受傷,最愛採取的措施就是用強權壓制,“你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呀?聽父母的才能少走彎路,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你不聽我的,遲早要後悔”,在這種跟孩子的衝突中,父母總是勝利者,孩子也會委屈地接受,但是孩子長大後,就會出現強烈的反彈,叛逆更厲害了。

其實,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對的,

孩子之所以嫌棄父母,是因為孩子在成長,在他小的時候,一切的知識都是源于父母,通過父母看世界,孩子也會把父母說的做的當成唯一的標準,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接觸的人開始多起來,儲備的知識也豐富起來,老師也會給他們傳授知識,他見到的看到的,會漸漸形成自己的觀點和世界觀,對於父母的話,他們也開始學會了思考和甄別,並會通過實踐來證實,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即使父母說的是對的,他們也不一定會聽,也會通過自己的經歷去尋找答案,而且這一時期的孩子,並不能深切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他們缺乏同理心,只是一味地認識這個多彩的世界,想把什麼都學會、經歷的衝動,會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好奇,父母們說的做的,都過於保守,說的多了,他們當然不耐煩,甚至會對父母大吼大叫。

可是父母不用為此感到焦慮,這不是孩子不愛你了,而是他在快速地成長,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經歷過結婚生子,有了孩子後才會體會父母的不容易,開始常回家看看,開始孝順父母的原因。

所以我們經常說,父母要引導孩子,讓她自己去經歷,去體會才是真正的教育,而不是父母要求孩子非要按照他的規劃去生活,那樣的孩子,父母會非常喜歡,也會表現得特別乖巧,但是,永遠不會嫌棄父母的孩子,是沒有成長的,也沒有對生活的激情,他從來就沒有為自己生活過。

父母不是永遠萬能的,也不會陪伴孩子一輩子,在不溺愛孩子的尺度下,適當地在孩子強勢時,表現弱勢,這才是智慧父母應該做的,您說呢?

即使父母說的是對的,他們也不一定會聽,也會通過自己的經歷去尋找答案,而且這一時期的孩子,並不能深切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他們缺乏同理心,只是一味地認識這個多彩的世界,想把什麼都學會、經歷的衝動,會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好奇,父母們說的做的,都過於保守,說的多了,他們當然不耐煩,甚至會對父母大吼大叫。

可是父母不用為此感到焦慮,這不是孩子不愛你了,而是他在快速地成長,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經歷過結婚生子,有了孩子後才會體會父母的不容易,開始常回家看看,開始孝順父母的原因。

所以我們經常說,父母要引導孩子,讓她自己去經歷,去體會才是真正的教育,而不是父母要求孩子非要按照他的規劃去生活,那樣的孩子,父母會非常喜歡,也會表現得特別乖巧,但是,永遠不會嫌棄父母的孩子,是沒有成長的,也沒有對生活的激情,他從來就沒有為自己生活過。

父母不是永遠萬能的,也不會陪伴孩子一輩子,在不溺愛孩子的尺度下,適當地在孩子強勢時,表現弱勢,這才是智慧父母應該做的,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