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情商的關鍵是同理心,那同理心的本質是什麼?

1、

當我們說一個人情商高的時候,往往是指這個人能夠照顧到其他人的感受,

並作出對方預期內的回應。

大家都喜歡和他相處,因為覺得和這樣的人相處起來好舒坦。

他們總是能夠懂你,讓你省心又省力,在不經意的小細節中感受到那份被關注的小喜悅。

和高情商對立起來的群體也有很多,比如直男癌,比如自私鬼。

他們的特點就是對於自我的關注超過了身邊的一切,甚至親密關係中的另一半。

這麼去一對比的話,我們似乎可以把他們的區別歸結為以自我為中心為主,

還是能夠同時照顧到別人心中的感受。

不過當然這樣去歸納有點模糊,我們更喜歡用一個詞去形容,那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在情商修煉中放在了第一位,同時在博弈論,親密關係相處秘訣等等方面,都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我們對同理心的理解,主要是在一種將心比心,感情代入,站在對方的立場,用對方相似的認知思考問題的能力。

既然是能力,那麼這項能力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呢?

2、

同理心的一大核心就是感情代入。

感情代入如果放在生活場景,可能會不太容易,但是我們換個角度。

比如當我們看一部電影的時候、看小說的時候、情緒總是能夠隨著主角的經歷而變化,有時候開心的哈哈大笑,有時候感動的眼淚嘩嘩,有時候會和主角一樣充滿憤怒,有時候也會陷入悲傷。

這也是一種感情代入。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現在的腦科學已經幫我解開了謎題——一切都因為我們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

什麼是鏡像神經元?就是你看著電視劇中有人在吃美味的食物,你會情不自禁咽口水。

咽口水這個動作,就是因為你腦子裡的鏡像神經元起作用了。

這一塊神經細胞能夠把沒有發生的,因為視覺、聽覺、感知等等信號引起的想像畫面,類比成鏡像,

從而讓你的大腦發生相應的反應。

所以你看電影,看到裡面的離別,你會傷心,看到裡面的美食,你會咽口水,看到裡面的性☆禁☆感男女,你會臉紅心跳。

當自己執行一定的行為,或者看到別人執行相似的行為的時候,啟動的相對應的反應,就是鏡像神經起作用了。

對我來說,印象挺深的就是,現在電視劇中,某些特備尷尬的劇情,有時候我會跳過去看,因為它啟動了我的尷尬恐懼症。

還有恐怖場景、悲傷場景等等。

切回到同理心的問題上,鏡像神經的作用就是,當你看到對方的時候,你的鏡像神經裡面出現了什麼?

為什麼每個人出現的不一樣?

3、

同理心是一種本能,是人與生俱來的。

但是每個人“共情”的重點不一樣,程度也不一樣。

並不是所有人對所有感情都有一樣程度的共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的看到路邊有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身體殘疾,還蓬頭垢面。

有人看到這個畫面產生的鏡像畫面是,如果自己變成這樣,一定的非常的可憐,非常的不幸,所以他會產生同情,並且因為“共情”所以趕緊想要幫助他。

而有的人看到這個畫面想的卻是這個人衣服這麼髒,鏡像畫面裡面是髒的東西會生病,或者自己被弄髒後的畫面,所以他會覺得要走遠一點。

每個人見到同樣的一件事物,鏡像神經元裡面產生的畫面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些共情都是私人而且不一樣的。

同樣的一部電影裡,包含著音樂、美術、建築、繪畫、詩歌、舞蹈、文學故事等等各種藝術形式,每個人在這1個多小時裡面鏡像神經感知到的東西完全 不一樣。

這樣導致了很多好電影,你看了覺得一般,很多評分一般的電影,你就是覺得特別不錯。

因為每個人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三觀不同,鏡像神經元被啟動的模式也不同。

那麼共情能力是否可以鍛煉呢?

4、

當然可以,同理心的重要性和鍛煉技巧市面上有很多。

不過總結成四個字就是——換位思考。

讓你體驗另一個角色下的所知,所想,所感。

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很難,畢竟每個人的鏡像神經反應模式都被認知和環境給定型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主動開啟鏡像模式——同步。

同樣的一塊巧克力,看到那個誘人的樣子你流口水,但是有的人立馬可以切換成吃完變胖的樣子,鏡像就會變,決策就會變。

鏡像出現什麼,重要的是目的,根據目的自然可以調整。

就像上面乞丐的例子,每個人鏡像反射模式不同,出現的情感也不同。

那個感覺髒的人,並不是說不會同情,而是其第一反應模式就是髒,如果他繼續想,繼續鏡像,下一個也許就會是同情。

我們出現什麼鏡像,就是要主動去鍛煉,主動去根據社會期待,對方期待去鍛煉。

我們需要什麼情感,要看這個社會期待什麼情感,對方需要什麼情感,什麼情感對於你自己的成長有利。

基於瞭解和溝通的期待,那麼鏡像神經需要的就是感知對方的情緒,在當前場景裡,對方立場下的情緒,感知別人的感知。

5、

當然這麼說還是比較籠統,沒什麼意義。

這裡有一種比較特別的方法,這種方法在鍛煉自信,走出羞怯性格也很有作用。

它叫人生導演法,一種自我角色切換的遊戲。

每一個場景,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

親密關係中,你是男朋友,她是女朋友。

家庭關係中,你是兒子,她是媽媽,他是爸爸。

職場關係中,你是員工,他是經理。

鄰里關係中,你是新住戶,他是住了好幾年的老鄰居。

當在這個場景中,發生了一些衝突或者矛盾,需要溝通或者博弈的時候,亦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時候。

首先,定位角色,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情感。

然後,把自己切換成導演,然後給自己分配不同的角色,然後代入以後重新演繹整個過程。

最後,切回到現實,重新梳理關係。

當然,玩法還有很多變種,最主要的是第二步,把自己切出來協力廠商視角下,然後給自己安排新角色。

有人看到這個畫面產生的鏡像畫面是,如果自己變成這樣,一定的非常的可憐,非常的不幸,所以他會產生同情,並且因為“共情”所以趕緊想要幫助他。

而有的人看到這個畫面想的卻是這個人衣服這麼髒,鏡像畫面裡面是髒的東西會生病,或者自己被弄髒後的畫面,所以他會覺得要走遠一點。

每個人見到同樣的一件事物,鏡像神經元裡面產生的畫面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些共情都是私人而且不一樣的。

同樣的一部電影裡,包含著音樂、美術、建築、繪畫、詩歌、舞蹈、文學故事等等各種藝術形式,每個人在這1個多小時裡面鏡像神經感知到的東西完全 不一樣。

這樣導致了很多好電影,你看了覺得一般,很多評分一般的電影,你就是覺得特別不錯。

因為每個人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三觀不同,鏡像神經元被啟動的模式也不同。

那麼共情能力是否可以鍛煉呢?

4、

當然可以,同理心的重要性和鍛煉技巧市面上有很多。

不過總結成四個字就是——換位思考。

讓你體驗另一個角色下的所知,所想,所感。

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很難,畢竟每個人的鏡像神經反應模式都被認知和環境給定型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主動開啟鏡像模式——同步。

同樣的一塊巧克力,看到那個誘人的樣子你流口水,但是有的人立馬可以切換成吃完變胖的樣子,鏡像就會變,決策就會變。

鏡像出現什麼,重要的是目的,根據目的自然可以調整。

就像上面乞丐的例子,每個人鏡像反射模式不同,出現的情感也不同。

那個感覺髒的人,並不是說不會同情,而是其第一反應模式就是髒,如果他繼續想,繼續鏡像,下一個也許就會是同情。

我們出現什麼鏡像,就是要主動去鍛煉,主動去根據社會期待,對方期待去鍛煉。

我們需要什麼情感,要看這個社會期待什麼情感,對方需要什麼情感,什麼情感對於你自己的成長有利。

基於瞭解和溝通的期待,那麼鏡像神經需要的就是感知對方的情緒,在當前場景裡,對方立場下的情緒,感知別人的感知。

5、

當然這麼說還是比較籠統,沒什麼意義。

這裡有一種比較特別的方法,這種方法在鍛煉自信,走出羞怯性格也很有作用。

它叫人生導演法,一種自我角色切換的遊戲。

每一個場景,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

親密關係中,你是男朋友,她是女朋友。

家庭關係中,你是兒子,她是媽媽,他是爸爸。

職場關係中,你是員工,他是經理。

鄰里關係中,你是新住戶,他是住了好幾年的老鄰居。

當在這個場景中,發生了一些衝突或者矛盾,需要溝通或者博弈的時候,亦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時候。

首先,定位角色,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情感。

然後,把自己切換成導演,然後給自己分配不同的角色,然後代入以後重新演繹整個過程。

最後,切回到現實,重新梳理關係。

當然,玩法還有很多變種,最主要的是第二步,把自己切出來協力廠商視角下,然後給自己安排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