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條生產線從3人到100人 內飾班班長見證“車都”崛起

工作中的陳和欣

·期盼與關注·

陳和欣坐在BAZ68-77段班組園地接受採訪,

眼神不時會掃向流水般淌過的生產線,一輛輛顏色各異的新款捷達在條線上安裝內飾,共有50多道工序,作為一次內飾班班長,隨時“抽檢”品質是職業習慣。

陳和欣在一汽-大眾成都工廠一次內飾工位工作了6年,從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成長為工藝嫺熟的班長,其間,一汽-大眾四次增資成都,生產節拍更是從120秒下線一輛汽車提升至60秒,他見證公司項目快速發展,

也見證了成都汽車產業的不斷崛起。

“我開的是我自己生產的車。”陳和欣自己開一輛速騰,有時候會故意查一查車輛編號,享受過程裡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被他延伸到了自己所在的行業,甚至整個成都的產業實力,“希望汽車這個行業不斷發展,自己能提升管理水準,也希望‘成都造’能輻射到更多地方,讓更多人感受成都經濟實力。”

從長春到成都

第一晚被凍醒 如今愛上成都“宜居宜業”

入行之前,陳和欣從未曾到過成都。他是長春人,大學也在長春就讀。大學畢業後,他簽約一汽-大眾長春工廠。在來成都之前,他對成都的印象來自電視劇和電影,他看過很多遍《三國演義》,崇拜諸葛亮,對三國文化十分癡迷。

“我現在還記得剛到成都的第一晚。”第一次到成都,是2011年2月,陳和欣記得,那是農曆正月初六。當晚,他與朋友一起住在了朋友的親戚家,“沒有暖氣,

當晚就被凍醒了。”

這種地域習慣裡的不適,很快被沖淡。“我喜歡吃辣,這裡的美食很合胃口,這裡是天府之國,宜居宜業,生活工作都非常便利。”從龍泉驛市區到工廠,最近幾年增開了多趟社區巴士和公車;在工廠附近,有多個開發商針對工廠員工給出住宅優惠;就算不是成都人,龍泉驛區也讓工廠工人孩子就近入學;地鐵2號線開通至龍泉驛區,工廠離地鐵站只有5分鐘“共用單車”的距離。

如今陳和欣已在成都安家、立業,參與這個城市的產業發展和經濟建設,與這個城市共榮辱同發展。

“全國所有的捷達或者速騰,都是我們成都生產的。”看到別人開捷達、速騰,甚至是周邊工廠的其他車型,陳和欣都會莫名激動,覺得這些作品離自己很近,有一種自豪感。

從3人到100人

多次增資成都 去年產量突破70萬輛

到成都第二天,陳和欣走進了一汽-大眾成都工廠一次內飾生產車間,

“當時還沒有正式投產,屬於試製,每週生產2~3台車,一條線上只有3個人。”

2008年,成都市政府、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一汽-大眾公司在成都聯合簽署了一汽-大眾成都35萬輛轎車專案四方框架協議。2009年5月,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成立,35萬輛轎車專案正式啟動。同時啟動的一二期工程,於2011年10月13日建成投產。

“工序一直沒有變,但如今線上有100多人,是產量變大,生產節奏變快了。”2012年,陳和欣成為一次內飾班班長,最初管理的人數只有6人,如今有近30人。

在蓉發展7年來,公司多次增資,目前成都分公司產量已占全公司產量的三分之一。

在一二期工程投產前,一汽-大眾已決定再次增資,於2011年7月啟動了轎車三期工程項目,新建了一個塗裝車間和一個總裝車間。2013年1月16日,三期工程建成,分公司產能達45萬輛, 成為西部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新、品質最高的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2014年4月,成都分公司四期專案啟動,總投資40億元,規劃產能15萬輛,已於2015年11月投產。四期專案建成後,成都分公司規劃產能達60萬輛。

去年,公司產能又一次破紀錄,實現了“極限”超越,實現了年產量70萬輛,這也是一汽-大眾成立25年來單一工廠的產量新紀錄。

從120秒到60秒

“成都速度”不斷刷新 “到處荒地”變身工廠林立

“最初自動化程度沒有這麼高,每一次增加產量,都會提升設備。”一汽-大眾整個專案嚴格採用了德國大眾集團工廠建設標準和最合理的工廠建設原則,大量採用節能、環保,具備國際領先優勢的技術和工藝。在焊裝車間,共有700台機器人,自動化率54%。

陳和欣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2月,他所在的班組接到任務,要快速調整一款“塗膠”設備,給出的期限是4月,“我們檢查發現,大問題有6項,還有很多小問題,壓力很大。”

不過,在全班組加班加點工作後,去年3月,班組完成了調試。也在去年,該公司生產節拍提升至60秒——每60秒,就有一輛速騰或者捷達下線,經測試後開出工廠,開往全國。這個數字在工廠投產之初,是120秒。

2014年4月15日,成都工廠第100萬輛轎車下線,一汽-大眾總經理張丕傑出席慶典時,盛讚成都“創造了一汽-大眾發展的新紀錄”。兩年後的同一天,成都工廠迎來了第200萬輛整車下線。

“我剛來的時候,周邊很多地方都還是一片荒地。”和一汽-大眾共同創紀錄的,還有整個龍泉驛區的汽車產業,以及成都這個城市的經濟實力。早晨,陳和欣上班途中,看到路上的高樓和工廠林立,常常感到不可思議。

巨頭落戶,一群“小夥伴”跟著進來。與一汽-大眾相配套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和物流產業組群也落戶到零部件園區、物流園區,目前,近70家零部件生產廠進駐園區並開始運營。

成都商報記者 葉燕 攝影 張士博

原標題:最自豪:我開的是我自己生產的車

是產量變大,生產節奏變快了。”2012年,陳和欣成為一次內飾班班長,最初管理的人數只有6人,如今有近30人。

在蓉發展7年來,公司多次增資,目前成都分公司產量已占全公司產量的三分之一。

在一二期工程投產前,一汽-大眾已決定再次增資,於2011年7月啟動了轎車三期工程項目,新建了一個塗裝車間和一個總裝車間。2013年1月16日,三期工程建成,分公司產能達45萬輛, 成為西部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新、品質最高的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2014年4月,成都分公司四期專案啟動,總投資40億元,規劃產能15萬輛,已於2015年11月投產。四期專案建成後,成都分公司規劃產能達60萬輛。

去年,公司產能又一次破紀錄,實現了“極限”超越,實現了年產量70萬輛,這也是一汽-大眾成立25年來單一工廠的產量新紀錄。

從120秒到60秒

“成都速度”不斷刷新 “到處荒地”變身工廠林立

“最初自動化程度沒有這麼高,每一次增加產量,都會提升設備。”一汽-大眾整個專案嚴格採用了德國大眾集團工廠建設標準和最合理的工廠建設原則,大量採用節能、環保,具備國際領先優勢的技術和工藝。在焊裝車間,共有700台機器人,自動化率54%。

陳和欣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2月,他所在的班組接到任務,要快速調整一款“塗膠”設備,給出的期限是4月,“我們檢查發現,大問題有6項,還有很多小問題,壓力很大。”

不過,在全班組加班加點工作後,去年3月,班組完成了調試。也在去年,該公司生產節拍提升至60秒——每60秒,就有一輛速騰或者捷達下線,經測試後開出工廠,開往全國。這個數字在工廠投產之初,是120秒。

2014年4月15日,成都工廠第100萬輛轎車下線,一汽-大眾總經理張丕傑出席慶典時,盛讚成都“創造了一汽-大眾發展的新紀錄”。兩年後的同一天,成都工廠迎來了第200萬輛整車下線。

“我剛來的時候,周邊很多地方都還是一片荒地。”和一汽-大眾共同創紀錄的,還有整個龍泉驛區的汽車產業,以及成都這個城市的經濟實力。早晨,陳和欣上班途中,看到路上的高樓和工廠林立,常常感到不可思議。

巨頭落戶,一群“小夥伴”跟著進來。與一汽-大眾相配套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和物流產業組群也落戶到零部件園區、物流園區,目前,近70家零部件生產廠進駐園區並開始運營。

成都商報記者 葉燕 攝影 張士博

原標題:最自豪:我開的是我自己生產的車